又是一场信息量巨大的 WWDC。
自 2020 年,因为疫情,苹果不得不「录播发布会」开始,发布会的信息量就一直在增加。相比于以往在舞台上,围绕体验展开的「产品演示」,现在苹果的演讲者会不厌其烦地把每一个参数、每一个细节,掰开揉碎了讲。
这的确让发布会变得更详实了,但对观众来说,面对连珠炮一般的产品、功能介绍,也难免感到应接不暇。
有网友评价这一届 WWDC 时表示:「越来越像春晚了,看着华丽、丰富,发布了很多东西。但结束之后又感觉索然无味,没什么记忆点。」
这并不是错觉,近年 WWDC 上发布的新功能、新技术越来越多,但大部分用户依然疑惑:「它们到底有什么用?」以及,所有人都在期待的下一次革命性创新,又在哪里?
苹果没有给出答案。这背后,是整个科技行业都面临的焦虑和尴尬。
锁屏界面成为 iOS 16 的更新重点|Apple
今年 WWDC,苹果将「个性化」作为软件更新的一大主题,给用户提供了更多定制选项,特别是在 iOS 和 watchOS 上。
比如 iPhone 的个性化锁屏,苹果把过去几年在 Apple Watch 上设计表盘的经验,和 iPhone 的锁屏界面进行了一次「嫁接」,将手表上的表盘创意、小组件功能搬到了手机上。
除了锁屏,苹果还针对一部分用户,做了一些深入细节角落的小功能。
针对家长,苹果做了更深的家庭管理功能,家长可以直接设置家里青少年的内容分级、设备使用时间等限制;针对慢性病人,苹果在健康 App 里加入了药物管理功能,可以记录、提醒用户吃药;针对运动人士,watchOS 现在可以记录铁人三项这种更复杂的运动项目,监测用户跑步时的姿态、摆臂,用户也可以定制一套专属自己的「训练项目」。
这其中很多功能,可以只有不到 1% 的用户会用到,但现在的苹果也会去做。这一方面是苹果「关注少数群体」的价值观驱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手机、手表等个人计算设备越是深入生活,苹果就越需要保证它们安全可靠。
很多细碎的小功能,放在以往,完全可以交给第三方开发者,通过 App 去实现。但现在,这些功能要么涉及重要的隐私权限,要么需要深度的软硬件配合。对苹果来说,很多功能,与其冒着把接口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承受可能被滥用的风险,还不如自己来做。
以苹果的体量,做更多功能不难,难的是如何防止系统变得过分复杂、臃肿。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当年 iOS 之所以迅速席卷世界,靠的就是极致的「简单易用」,很多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小孩,拿到 iPhone 摆弄两下,就能无比自然地上手……今天 iOS 的很多功能,即便是多年的老用户,也经常要上网去搜索,才能找到具体的设置方法。
iOS 16 加入了详细的药物提醒功能|Apple
这已经成了 iOS 的一种「最后一公里」悖论:iPhone 覆盖的用户越多,为满足少数用户,需要开发的小功能就越多。但越是深入的功能,越是需要软硬件深度整合,需要苹果亲手去做,系统的复杂度也会因此增加。
当然,目前的苹果,并不会因为增加了新功能,就让渡、牺牲 iOS 最核心的体验。大部分用户使用 iOS 的方式,不会随着系统更新,每年都发生变化。
真正的问题在于,苹果的软件系统越复杂、覆盖的功能越多,想要将它们「推倒重来」的难度就越大,逐渐积重难返。
还记得 iTunes 吗?为了向前兼容老用户,iTunes 这样一个「早已过时」的软件承受了太多。直到今天,它依然被拆分成几个部分,存在于 macOS 里,依然有用户会批评 Mac 上的 Apple Music 不够好用。
背负一个愈发复杂的 iOS,当个人计算设备的下一次革命到来的时候,苹果能做好准备吗?
相比 iOS 和 watchOS 做「小功能」,在 macOS 和 iPadOS 上,苹果准备了一个「大活」。
从 iPad Pro 问世开始,苹果一直将 iPad 和「生产力」三个字捆绑在一起,推动 iPad 朝 Mac 的方向靠近。2019 年,苹果将 iPad 搭载的系统,从 iOS 更名为 iPadOS,正式与手机上的 iOS「划清界限」。
2020 年,苹果为 iPadOS 设计了一套基于键盘鼠标(触摸板)的交互机制,又在去年推出了「通用控制」功能,只需要把 Mac 和 iPad 摆在一起,用户就可以用一套键鼠,同时控制两台设备。
今年 WWDC 上,苹果推出了「台前调度」功能。用户可以将数个应用窗口「捆绑」在一起,固定在屏幕右边,并在不同的「应用群」之间互相切换。iPadOS 和 macOS 均搭载了这一功能,交互逻辑也完全一致。
「台前调度」让 iPad 距离 Mac 更近一步|Apple
「台前调度」想要解决的,是 iPad 和 Mac 最底层的逻辑冲突——App 窗口。早期 iPad 脱胎于 iOS,并没有「窗口」的概念,一个应用就是一满屏,即便后来出现了分屏功能,比例也只有固定的几种,并不能像 Mac 那样随意缩放,重叠。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前调度」是 macOS 和 iOS 的结合,它一方面让 iPadOS 有了「窗口」,另一方面又兼顾了 iPad 的触控体验,窗口的边缘有明显的指示,提醒用户这里可以放大/缩小窗口。
而且,通过「台前调度」,iPad 也可以外接屏幕了,这无疑让 iPad 更像一台「电脑」了。
但疑问依然存在。苹果为 iPad 定制了一套「键鼠交互」体系,这套体系一方面要和 Mac 的「电脑逻辑」兼容,另一方面又要和 iPad 的「触控逻辑」兼容,使它的效率很难跟上来。
针对「台前调度」功能,有人提出,这样的窗口管理方式不仅复杂,利用屏幕的效率也不如 macOS 本身的方式高。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要照顾 iPadOS 的触控交互。
近年很多用户都诟病 iPad Pro 有强大到过剩的性能,但没有真正的「桌面级应用」。此次 WWDC 上,苹果推出了一系列改进,包括文件管理器等 App,都变得更像「电脑版」了。但无论如何,这一切改变,距离真正的「桌面级」系统,一个不需要考虑触控交互,没有负担的桌面系统,还是差得太远了。
2018 年 WWDC,面对当时舆论的质疑,苹果负责软件的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 曾明确回应,苹果「不会融合 iOS 和 macOS」。但目前的 iPadOS 和 macOS,已经进行事实上的「融合」。
很难说这样的尝试就是坏事,但一切都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自 iPhone 问世之后,所有人都在等苹果掀起下一场「大革命」。乔布斯去世后,很多人更是指责苹果「不再创新」。
过去十年,苹果的确在规划两场「重大革命」,一个是汽车,一个是 AR 眼镜。而在 2022 WWDC 这场发布会上,它们全程「失声」。
苹果发布了一个「全新」的 CarPlay。这个 CarPlay 表面上雄心勃勃,实际上,它更可能是苹果「放弃造车」的一个信号。
WWDC 上曝光的新 CarPlay 想要控制更多汽车核心功能|Apple
CarPlay 最初发布于 2014 年,它之所以叫 CarPlay,是因为苹果自知无法干涉到汽车的核心功能。苹果希望接管的,是汽车的「多媒体功能」,拆开来就是三件事:音乐(播客)、电话(短信)、导航。
这三件事之所以适合苹果来做,是因为用户平时就在 iPhone 上做这些事,只需要将 iPhone 连接到汽车,用户就能以同样的方式,与熟悉的界面进行交互。
即便如此,苹果也用了 8 年,才让 CarPlay 做到了普及。
新的 CarPlay 完全不是这样,从苹果的 demo 上看,它会「占领」汽车的整个中控屏幕,显示车速、转速、档位、油表等行车信息,控制车载空调……这样的一套软件,与其说是 CarPlay,不如说是一个 CarOS。
过去的 CarPlay,虽然显示在车机上,但它的硬件是 iPhone;而新的 CarPlay,它的硬件是汽车。
乔布斯当年发布 iPhone 时,引述过 Alan Kay 的名言,「真正在意软件的人,应该自己造硬件。」(People who are really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make their own hardware.)。苹果信奉「软硬件结合」,对汽车这样一个开在路上的「硬件」来说,更是这样。软硬件适配不好,对电脑来说,或许只意味着死机,但对汽车来说,就是巨大的安全隐患、风险。
很显然,新一代 CarPlay 是苹果在自研汽车硬件过程中的产物。今年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苹果造车过程中的一些「秘闻」,根据传闻,前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曾向苹果董事会展示过一个高度「概念化」的造车方案,在这个方案里,Apple Car 可以实现彻底的自动驾驶,没有方向盘,乘客只需要进到车里,告诉 Siri 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车就会自动把乘客送往目的地。
很显然,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纯无人驾驶」的构想,实在是太过遥远。经历了多年难产后,苹果的汽车项目逐渐陷入沉寂。这一次,苹果公开发布一套接管整个汽车中控的「系统」,可能就是它终于放弃造车的一个重要信号。
发布会上,苹果公布了一系列汽车品牌,表示正在与这些厂商合作,开发搭载下一代 CarPlay 的汽车。但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
两年前的 WWDC 上,苹果发布了 iPhone 车钥匙(iPhone Car Keys),也是一个需要在硬件层面跟汽车中控对接的功能,当时只有宝马一家宣布将会适配。两年后的今天,主流汽车品牌里,也只有宝马的新款车型,支持 iPhone 车钥匙。
iPhone 车钥匙一个如此简单的功能,推动起来尚且困难重重。CarPlay 的复杂度,涉及汽车核心功能的深度,都要大得多,实践起来只会更难。而且这一次,苹果在汽车生态曾经最亲密的伙伴,宝马,并没有出现在新一代 CarPlay 的品牌列表里。
传闻中的苹果混合现实头显并没有现身 WWDC|图片来自网络
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 AR。尽管发布会前有各种传闻,说苹果会在此次 WWDC 上向外界公布隐秘开发已久的「混合现实眼镜」,但很显然,问题不仅出在硬件上,还存在于软件上。
2017 年,苹果首次对外公布了 ARKit,在那个 VR 热潮刚刚席卷而过的时代,所有人都认为,ARKit 是苹果为探索 AR 眼镜硬件准备的一个「技术前哨战」。苹果希望通过 iPhone,探索 AR 技术如何应用于生活。
但问题在于,5 年过去了,ARKit 不能说毫无声音,只能说没有掀起任何浪花,没有任何第三方 App,实现了哪怕最初步的成功。此次 WWDC,苹果没有公布任何关于 ARKit、RealityKit 的新特性。
如果 AR 作为软件,在 iPhone 上找不到应用场景,那即便苹果发布一个 AR 眼镜,又会有多少意义呢?
WWDC 后,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再次发出「预测」,表示苹果会在明年上半年对外公布「混合现实眼镜」,虽然三年前他就是这么说的,当时爆料的发布日期,是 2020 年初。
苹果是一家「两只脚」的公司,一只靠个人电子消费品,即今天的 iPhone 和 Apple Watch,另一只则是生产力工具,即 iPad 和 Mac。
今天,苹果软件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每年更新,无论是做功能的补足,还是交互的创新,真正传导到用户层面的影响,都越来越小了。作为硬件、系统厂商,苹果必须做「加法」。
但实际上,过去几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最大成功的短视频,做的是「减法」。抖音把人机交互缩减到了极致,你只需要做一个动作,上划。
这并不是苹果一家公司的问题。实际上,整个业界都一直把苹果作为对标、效仿的对象。因为苹果做的事情,往往更大概率是对的。
但当苹果的更新都开始缺乏「目的性」,背后隐藏的,可能是整个科技行业的焦虑和迷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Jesse,编辑:靖宇,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看似「叫好」的苹果 WWDC,隐藏的是科技行业的焦虑和迷茫
苹果WWDC 21: 系统升级背后有哪些隐藏逻辑?
焦点分析 | 没有One More Thing的WWDC,隐藏苹果“万物互联”的野心
WWDC 2019 前瞻:独立的苹果表,就是手腕上的小手机
著名分析师解读苹果WWDC:苹果更有信心,更大胆了
办了一场“史上最无聊WWDC”,苹果的用意是什么?
苹果发布iOS 14.6正式版,并宣布WWDC将于6月8日举办
谈谈苹果WWDC:自研芯片的闪亮,改变不了硬件的乏力
最前线 | 从乔布斯到库克,刚满30岁的WWDC见证了苹果的起落兴衰
战“役”下的苹果WWDC:iOS 14等新品会如期而至吗?
网址: 看似「叫好」的苹果 WWDC,隐藏的是科技行业的焦虑和迷茫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