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把已逝明星做成虚拟人,流量毒药还是财富密码

把已逝明星做成虚拟人,流量毒药还是财富密码

最近,一场场90、00年代明星的线上演唱会与王心凌等时代记忆的二次走红,不断展示着怀旧市场的巨大流量——似乎怀旧,才是那个永远新鲜的话题。

而虚拟人的入局,更是为怀旧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

依托于已逝明星的虚拟人逐渐占领各种演出,在一批人因为情怀而高呼“爷青回”的同时,消费逝者的质疑声也在另一批人口中响起。

️ 虚拟邓丽君与周深的跨年晚会演出 © 视频截图

毕竟逝者不会讲话,也无法传达自己对于虚拟分身的态度。究竟该不该利用已逝明星的虚拟人分身来赚取热度甚至金钱?成为怀旧风渐起的当下,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01 国外“复活”的名人

已逝明星虚拟人的第一次出现,或许比大家想象中更早:十年前,虚拟人便已经开始代替已逝明星进行表演。

在2012年的科切拉音乐节上,于1996年被枪杀的美国著名说唱歌手图帕克·沙克在数字王国的努力下“复活”,与嘻哈歌手德瑞博士以及史努比演唱了几首歌。

️ © 视频截图

通过研究图帕克·沙克的表演资料,数字王国请真人将图帕克惯用手势和动作表演出来,再用动作捕捉技术与电脑制作的图帕克身体相结合,最终实现了让所有人满意的效果。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利用虚拟人“复活”明星进行的表演,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带来的轰动效应甚至使图帕克生前发行的专辑重登iTunes畅销榜榜首。

此外,虚拟图帕克的制作成本也比想象中的低不少:

大约在10万美元到40万美元之间,比邀请同咖位明星到现场演出的价钱便宜得多,而且这些虚拟人还不会对主办单位提出任何要求。

除了经典的明星人物以外,政治名人也同样可以借助虚拟人“复活”来重现经典历史时刻。

️ © TIME官网

这是马丁·路德·金第六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但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的他是数字合成的形象,这也是《时代周刊》第一次在封面刊登现实人物的数字形象。

封面上如同照片般写实的脸庞,同样由好莱坞顶级视效公司数字王国创作,用以作为《时代周刊》筹备了3年之久的沉浸式展览《大游行》的预告。

展览将重现美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时刻之一——1963年人们为争取就业和自由的「向华盛顿进军」游行。正是在此次游行中,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 © 必应

展览的总体验时长约 40 分钟,除了音频史料播放和更传统的博物馆展示外,筹备方还制作了10分钟左右的VR体验。《时代周刊》的CEO说道:

几千小时的钻研,就为了真实还原8月那特殊的一天。我们希望,它不仅能改变我们看待历史的方式,还能帮助我们所有人意识到,我们自己的声音能够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在戴上VR头显后,观众看到的不再是以往二维的、粗颗粒感的黑白影像,马丁·路德·金仿佛就在人们面前,如历史刻画的那样激昂。

️ © 必应

《时代周刊》形容这段 VR 体验是「迄今为止在虚拟现实中最逼真的人类表演」。

这两次不同类型的活动,为我们展示了已逝明星虚拟人的不同应用方式:

前者偏向商业性质,后者则偏向历史记录性质——而目前在国内,已逝明星虚拟人的应用更偏向于前者。

02 国内“重生”的逝者

国内最为出圈的已逝明星虚拟人演出,当属今年江苏卫视跨年晚会舞台上邓丽君带来的表演。

舞台上的虚拟邓丽君不论动作还是眼神,都与本人十分接近。而此次复刻之所以能如此相像,离不开技术团队的积累——邓丽君虚拟形象的制作团队,依然是数字王国。

其实这已经不是邓丽君的虚拟形象第一次登上舞台,早在2013年9月,周杰伦“魔天伦”世界巡回演唱会台北站小巨蛋现场上,周杰伦便与虚拟邓丽君进行过一次对唱。

而这次合作的起点,正是因为周杰伦看到了2012年科切拉音乐节上虚拟图帕克·沙克的表演。

不久后,周杰伦的经纪公司找到数字王国,开始落实将邓丽君进行“复活”的计划。

即便数字王国有着充足的虚拟人制作经验,但此次的任务依然棘手——因为这是北美艺术家第一次制作亚洲面孔。

此外,虚拟邓丽君与周杰伦合唱的歌曲也是她从没唱过的歌,因此数字王国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程序员和工程师让机器大量的观看和深度学习邓丽君的演出视频。

最终,虚拟邓丽君与周杰伦献上了一次完美的舞台表演。而十年过去,元宇宙成为炙手可热新词汇的同时,虚拟人世界也开始百花齐放:

️ 苏小妹在北京卫视春晚上的演出 © 视频截图

不论是超仿真还是卡通化,不论是依靠动作捕捉还是独立工作,各种各样的虚拟人不断上线,似乎虚拟人的时代真的要到来了。数字王国的谢安在采访当中表示:

越来越多的需求是创造一个独立的虚拟人。他不会让自己的私生活影响品牌、电影、歌曲的任何发行,也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会变老,不会背叛你,去跟别人签约。而且他没有任何国籍的限制,可以讲任何语言。

而这也是各大企业在各种场合屡次提及的,关于虚拟人的优点。但虚拟人就真的完美无缺吗?

03 舞台应该在人们心中

合理利用虚拟人举办一次在盛大舞台上的完美演出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让人们在时空交汇的美妙中感受到过往时代声音的魅力。

而利用虚拟人复刻历史经典瞬间,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再次感受时间的浩荡洪流,也不失一种震撼内心的体验。

但如何将这项技术真正使用到位,把握好盈利与情感之间的平衡,才是真正考验各种应用方的关键问题。

关于虚拟人存在的缺陷与带来的问题,小蓝也在曾经的文章中分析过不少,欢迎进行回顾:

这两篇文章分别探讨了依托中之人的虚拟偶像,以及依靠团队包装的真人“换头”虚拟偶像面临的种种问题。很遗憾,目前明星虚拟人也已经出现了初步滥用的迹象。

在网络上流传出的一则视频当中,游客与虚拟邓丽君形象进行合影。当虚拟邓丽君“深情”演唱歌曲时,旁边的游客却摆出种种不同的姿势:虽然谈不上冒犯,但终归有些奇怪。

之所以奇怪,是因为当虚拟邓丽君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其观赏价值已经超越了其承载的艺术与情感价值——大众更多地是将其作为技术的产物进行观赏,而不是作为艺术重现的载体进行欣赏。

其中或许有感动、有回忆,但更多地是猎奇。虽然虚拟邓丽君最终满足了观看者的不同需求,但这些或雅或俗的目光,真的是邓丽君需要的吗?她已经无法回答。

而这不仅是虚拟邓丽君面临的问题:

在大众文化逐渐枯萎的时代,消费旧时代情怀逐渐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利用虚拟人来复刻已逝明星的现象,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多。

️ 梅艳芳 © 必应

虚拟梅艳芳已经被提上日程,而这距离她离开我们也才仅仅过了不到20年。复刻一位拥有众多影像记录资料的明星,真的有必要吗?

这或许并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家人以及相关的内容创作方总会给出无懈可击的回答,或关于情怀、或关于回忆,但都是一些大而无当的空泛词汇——唯独很少考虑逝者自己的取向。

明星虚拟人不论是成为大舞台上的过客,还是成为如景点般的打卡点,本质上都是对明星形象的一次损耗。

毕竟形象、神态再如何接近逝者,其言、其行已经都不再是那个她。

既然被团队包装出来的其他种类虚拟人已经屡屡塌房,那谁又能保证,同样没有自主权的已逝明星虚拟人不会成为下一个?

届时,过往的荣耀与利益自然会归属如今的团队,但这份批评与骂名,乃至于对明星原本形象的破坏,团队却未必会照单全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宇宙创习社”(ID:metainthehouse),作者:创习社小蓝,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把已逝明星做成虚拟人,流量毒药还是财富密码
当董明珠掌握流量密码
苹果,蜜糖还是毒药?
@柳夜熙 狂涨450W粉丝,虚拟人还能制造多少惊喜
雪球的“财富密码”
试论网红乐队的财富密码
你还在研究直播,有人早把Excel变成了流量密码
Netflix进军游戏领域,解药还是毒药?(四)
Netflix进军游戏领域,解药还是毒药?(三)
口服玻尿酸,是智商税还是财富密码?

网址: 把已逝明星做成虚拟人,流量毒药还是财富密码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