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苹果今年举行的WWDC大会上,苹果推出了一项“以苹果账号登录(Sign in with Apple)”的便捷安全服务。在科技巨头非法挖掘并利用用户隐私数据以及对四大科技公司发起反垄断调查的主要背景下,此举却被视作苹果向用户数据发起控制之战的开端。这篇文章原标题是The Real Reason Apple Wants You to Use Its Sign-in Service,作者Damon Beres在文章中,以严厉的口吻分析并探讨了苹果推出这项功能的有关背景及主要意图,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Chris Velazco/Engadget
如果可以换来便利,你愿意牺牲什么为代价?
在如今这个数字生活时代,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任何东西”。这即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其实都知道,为了便利,我们肯定已经牺牲了某个东西。
世界上用户数量最多的社交网络平台Facebook,通过极其复杂的广告系统建立起了其强大的商业版图。然而其背后,却是依靠并利用用户提供的数据而崛起的。
据报道,Facebook还曾试图打破WhatsApp、Instagram以及Messenger之间“互不相通”的状态,并通过打通这几个软件,让用户实现跨平台发消息。
当然,如果真的实现“互通有无”过后,Facebook还可以更加易如反掌地分析了解用户数据并有针对性地展开各种营销活动。
此外,众所周知,零售巨头亚马逊为了让自己保持更加领先的商业竞争力,并且在所涉入同时已经起着主导作用的行业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不公平地利用了平台第三方卖家、消费者甚至开源软件开发者等产生的数据信息。
当你越来越轻松简单地使用其服务时,他们也会越来越轻松简单地实现飞速成长。
图片来源:Apple
这个月初,苹果在今年的WWDC大会上推出了“以苹果账户登录(Sign in with Apple)”这项功能。通过这项今年九月即将正式推出的功能,苹果向所有消费者承诺,并称可以让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便捷。
在这项新功能下,用户不需要再繁琐地填入账号和密码,而只需要点击并启动“以苹果账户登录”,系统便可以自动识别并认证你的个人身份,并通过全新的匿名邮件服务为你注册账号,同时苹果还将对你的邮件地址加密,相关应用或服务商最终也只会获得随机生成的虚拟地址。
通过这项服务,苹果承诺其可以实现个人身份信息和邮件账号的完全“分离”,并限制多年使用社交网络以来出现的各种厌恶的精准营销广告。
图片来源:CNET
这个目的听起来非常高尚,但实际上苹果自身也从这项“交易”中得到你所付出的代价:将你和苹果绑定在一起而新配的“锁”和“钥匙”。
虽然“以苹果账户登录”功能从技术角度可以让你在网络中“畅行无阻”,但最友好的体验仍然是在iPhone上。通过iPhone的Face ID或Touch ID识别技术,你可以快速打开兼容这项功能的若干扇已经上锁的门。
至于到底可以开多少扇门,因为苹果要求所有的iOS系统开发者,只要其开发的产品支持竞争对手Facebook和谷歌的快速登录功能的,都必须提供这项功能。因此,可想而知的是,这些门的数量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想必许多用户都会逐渐习惯并喜欢在iPhone上“以苹果账户登录”这项功能所带来的便利性,所以此举只会进一步绑定他们与苹果之间的关系,也让他们更加难以离开苹果这座“带围墙的花园”。
换句话说,如果你成为“以苹果账户登录”这项功能的重度依赖用户的话,你就更加不可能放弃使用iPhone而选择Android设备了。否则,你就会遇到各种不停弹出的“以苹果账户登录”窗口,并要求你提供与苹果账号相关的个人信息。
图片来源:Wired
此外,一旦长时间依赖这种“傻瓜式”登录方式,换用其它Android设备后你可能会非常怀念便捷的Face ID登录方式。
当然,如果用户在iPhone上开始体验到“以苹果账户登录”这项功能所带来的便利性后,他们从内心深处也根本不会去考虑更换其它系统的设备。
这就好比苹果刚推出iMessage功能时设计的蓝色气泡框一样(只有iPhone用户向iPhone用户发送短信时,气泡才是蓝色;否则则会变成绿色气泡),只不过是苹果从高高堆积的积木造型底层中又猛抽了一块积木罢了。
到最后,苹果搭建的积木造型,就更像是一个精心搭建的艺术品,而作为用户的你,为了保持这个艺术品的完整性,却不得不选择“袖手旁观”。
如果你放弃使用iPhone而选用Android设备,或者不再使用其推出的“以苹果账户登录”这项功能,这就好比从积木造型最底下抽出最核心的积木块,最后只会让整个艺术品坍塌,而你也不得不趴在地上捡起并重新搭建这些积木块。
虽然你仍然可以再次搭建这个艺术品,但这个过程绝对是非常漫长又痛苦的。换句话说,这是非常不方便的。
图片来源:Cool3c
事出必有因,“以苹果账户登录”这项功能,同时还可以向苹果这个科技巨头提供了一个合并用户数据信息的机会。
提到用户隐私时,苹果在数据追踪方面可能会比Facebook或谷歌更有明显的优势,而随着“以苹果账户登录”这项功能的推出,完美地配合着苹果从传统的硬件设备销售公司转型至提供包括Apple TV+、Apple Arcade、Apple News+甚至苹果信用卡等一系列服务的供应商。通过这一系列服务,苹果则可以更加轻松又全面地掌握用户的各种隐私数据。
在苹果之前主要以销售极其昂贵的硬件设备为主的时期,用户数据对其盈利的影响并不大。
但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苹果的盈利可能会朝着制作并营销原创电视节目、电影以及内容服务等方向发展,而在这些领域的最大化盈利只有可能通过对用户的“刨根问底”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苹果能够继续坚持现有的道德准则。
图片来源:Blokt
我们这里讨论的问题,并不是说“以苹果账户登录”这项功能是极其阴险的,也不是说对消费者而言就就是非常糟糕的选择。
相反,在如今被Facebook和谷歌主导的线上营销庞大体系中,苹果提供的便捷安全功能更像是用户极其渴望的更好选择。
只不过,在消费者科技领域,仍然存在着一种潜在的不安说法,即科技公司会通过尝试各种手段来让消费者留存在其自家修建的“带围墙的花园”里,同时还最大限度地限制其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逃跑”至行业竞争者的花园里去。
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它的确存在。从众多手机制造商纷纷跟风生产自家的折叠屏手机这个案例中,就不难发现这种说法的身影。而且只要你心细一点,你会发现这种说法基本上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
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在如今的科技领域,一种日趋盛行的做法叫做“融会贯通”,即某些科技巨头最终可以对我们线上做生意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的说法。
也正是有这种想法,才有了针对四大科技巨头公司(亚马逊、Facebook、苹果以及谷歌)发起的反垄断调查。
而在这些科技巨头的辩护词当中,还暗含了一种说法,即如果要拆分它们,互联网世界的最终结局,只会被迫切需要发展又不受监管的中国科技巨头所主导。
“就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收集、分享以及销售方式而言,我们必须要让消费者有更多的参与权和决定权,从而不再让那些本来就有海量消费者数据信息的科技公司有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美国参议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在一篇计划分拆主流科技公司的文章中指出。
而据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的编辑凯西·牛顿(Casey Newton)在本月初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称,在苹果推出“以苹果账户登录”这项功能之际,想必其“耳朵”已经竖起来了。
只不过,我们还无法确认苹果到底有没有真正地在“听”。到最后,真正知道这个问题背后答案的,只有可能是消费者,或者是代表消费者的有关监管机构。
译者:井岛俊一
相关推荐
苹果推出“Sign in with Apple”服务,背后真实意图是什么?
著名分析师解读苹果WWDC:苹果更有信心,更大胆了
证据越来越多:苹果即将推出互联网服务超级捆绑会员“Apple One”
效仿亚马逊Prime?苹果推出Apple One订阅捆绑服务
苹果原创电影《大象女王》将在电影院上映,这背后是什么?
重大通知:苹果 App Store 审核指南更新、Apple 登录期限推迟
苹果推出超级会员"Apple one",你务必从中读懂这一点
知名分析师:苹果的“Apple TV+”战略
苹果信用卡 Apple Card 的设计分析
推出Apple Watch SE,苹果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网址: 苹果推出“Sign in with Apple”服务,背后真实意图是什么?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