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36氪出海网站 letschuhai.com ,获取更多全球商业相关资讯。
36氪出海获悉,智能家居出海品牌极咖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NBT Capital 领投,挑战者资本跟投,寰亚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成立于2016年,极咖科技旗下拥有两个系列品牌—— EmersonQuietKool 及 GEEK,产品主要市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洲和印度。其中 EmersonQuietKool 是在美国有七十多年历史的空调品牌,被极咖科技收购,主营空调产品线;GEEK 为公司自主创立的品牌,主营智能安防、智能家居及小家电产品线。
据公司介绍,极咖科技的产品销售路径是“线上线下一盘货”,即线上线下同时发布。其中线上销售渠道包括亚马逊、沃尔玛和 DTC 网站,2021年旗下充电风扇、空气烤箱等单品在亚马逊垂直类目进入前三。公司同时也构建了北美、欧洲、澳洲及印度线下经销渠道,包括连锁家电卖场、经销商等。据公司提供数据,2021年极咖科技全年出口额同比增长60%,历史持续盈利。
如何理解品牌出海?极咖科技团队认为打造品牌是一个从名称标识起步、逐步发展成产品品牌、再延伸到企业品牌的过程,贯穿从研发、产品、渠道、消费到售后服务整条链路。在极咖科技团队看来,依托中国的供应链能力,做自主品牌将是中国家电产业出海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要在海外市场培养消费者认知并不容易,收购当地品牌也是一种进入市场的方法,例如极咖科技收购的美国品牌 EmersonQuietKool。对于自主品牌 Geek,极咖科技瞄准的是25-35岁、对智能产品有需求的年轻消费者,思路是聚焦单品打造爆款,进入细分市场前三,形成爆款群,再对单品进行快速迭代,并做其他单品的延伸,占领消费者心智,形成品牌认知。
产品之外,极咖科技也自研了 GEEK 应用,承载用户和智能家居产品的交互需求,积累消费者的私域流量池,获取消费者反馈。极咖科技目前也正在规划上游产业链的布局,通过自建研发团队和合作工厂,更好地实现产品微创新和从市场、研发到制造的快速响应。
极咖科技向36氪出海表示,本轮融资的20%将用于技术研发、20%用于线上运营和市场推广、10%用于人员扩招,其余作为公司流动资金。目前公司在全球有100人左右的团队,创始人萧玮和雷飞均来自传统家电企业。
本轮投资方之一 NBT Capital 的投资副总裁冯嘉骝表示,极咖科技的创始团队拥有十数年的家电行业经验,同时深耕海外市场,对于“美式生活”的家电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团队能够将海外用户的需求和本土供应链能力结合,以快速迭代的方式频繁推出新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团队在海外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都有不错的覆盖。最后,团队还能在产品中添加科技属性来提升附加值和毛利。期待 Geek 品牌可以成为智能家居出海的领头羊,将中国制造进一步推向世界。
挑战者创投团队认为,极咖科技拥有中国供应链的出海优势,同时收购了美国老品牌 EQK,并在品牌心智上延续“高品质”的特点,用更现代的技术和设计来重新定义海外智能家居/家电品类,向传统美国品牌的市场发起挑战,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
寰亚资本投资副总裁郑光钰表示,跨境电商近两年市场情况风云突变,经历疫情的助推和线上流量规则的不断改变,极咖科技在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中找到了公司自身稳健增长的确定性路径,期待公司未来更大的发展。
文|施忆
编|赵小纯
图|Unspl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
36氪出海首发|唐彬森投资“挑战者银行”,Cheese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36氪首发 |「推文科技」获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用人工智能加速网络文学规模化出海
出海创投周报 | realme宣布进军中东和非洲;印度在线旅游平台HappyEasyGo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
创投日报 |「华龛生物」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推文科技」获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36氪出海首发|东南亚美妆品牌Y.O.U完成4000万美元C轮融资,隐山资本、SIG、高榕资本等投资
出海日报|智能家居品牌LifeSmart云起完成C1轮融资;Gojek获Telkomsel 3亿美元投资。
36氪出海首发 | 睡眠科技品牌Vesta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红杉种子、天图投资
36氪出海首发|快时尚跨境DTC品牌无疆跨境完成500万美元Pre-A轮融资
出海电商 Fordeal 完成高瓴投资的数千万美元 C 轮融资,同时布局中东和印度
36氪首发 | 独立运动品牌「Particle Fever粒子狂热」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明年或将出海开店
网址: 36氪出海首发|智能家居出海品牌极咖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NBT Capital与挑战者资本投资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