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疫情当下,冷链很「热」,业务上涨但亏损也在加重 | 行业观察

疫情当下,冷链很「热」,业务上涨但亏损也在加重 | 行业观察

疫情下的上海,正在经历空前的物资保供战,多个省市的蔬菜、米面、肉蛋等生活物资正通过冷链物流向上海驰援,生鲜食品、医药疫苗的需求推动着冷链公司的业务发展。冷链服务商瑞云冷链上海负责人陈靖武告诉36氪,上海4月封控期间业务环比却增长超过20%。旗下公司承运新冠疫苗低温冷链运输的中集集团,去年利润同比增长81%,大幅度刷新了历史最佳业绩纪录。

然而,冷链业的现实处境是,基本物资需求在短时间内密集增加,导致冷链公司的派件量和配送能力之间不平衡;同时,防疫消杀对于冷链仓库、人员、货品的严格要求,以及物流道路堵点待通、运力未完全恢复等因素,业务量增长的冷链企业却难赚到钱。

在上海4月封控期间,由于人力、物流等运输成本的大幅提高,某冷链公司在华东地区预估亏损约150-200万元。同样,万科旗下的万纬物流,由于位于上海的四个冷链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可调度的冷链车辆在通行证获发限制下大幅减少,成本无法避免有较多上升。

疫情当下,冷链行业似乎处于「冰火两重天」。陈靖武对36氪形容,这是冷链企业最难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

01 疫情一线,冷链企业在行动

上海一疫,冷链企业成为保供物资的顶梁柱,多个省市的物资通过冷链物流正向上海驰援蔬菜、米面、肉蛋等生活物资。

4月28日更新的《上海市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企业查询库》中共有1410家企业被纳入,其中多家电商、物流、餐饮企业都包含冷链运输业务。

图为上海保供企业名单中的部分冷链物流公司

据人民日报报道,连日来,上海光明集团从云南、贵州、河北等地调运数十万份蔬菜包,通过冷链物流运至上海,4月15日就有11辆满载蔬菜的冷链货车,抵达宝山区杨行镇。

疫情下的上海,正在经历空前的物资保供战,冷链物流绝对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大部分一二线城市来说,农产品尤其不耐储存的绿叶菜自给能力有限,主要靠物流、市场解决。以本次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上海市为例,2020年上海市农产品日消费量为7万吨,但农产品自给率比较低,粮食、生猪、蔬菜自给率分别为20%、10%、40%,生鲜牛奶为60%。因此,疫情静态管理期间,上海八成以上货源(除绿叶菜外)依赖外省供应,尤其是每日蔬菜供应量达8500 吨。这对跨地冷链运输提出了更高的配送效率要求。

疫情无疑加强了这种需求。

冷链行业下游主要包括食品生鲜类和医疗生物类的运输。消费市场主要以生鲜农产品需求为主,食品冷链占冷链物流的比重占90%以上,是冷链物流最主要的应用。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社区团购订单增长,同时方便食品、预制菜等产品的需求也被进一步激发。叮咚买菜在在整个上海区域的供货量在近日短时间内调整到2倍及以上。

作为直营制的快递龙头企业,顺丰在4月8日安排了十辆大货车组成的全程冷链车队,承运28.2万份医用物品、2万份荆州特产、30吨新鲜蔬菜,从荆州市体育中心出发前往上海,确保冷链不脱温,末端配送无接触派送。

顺丰告诉36氪,接到上海商委的保供任务后,顺丰立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浙江平湖、江苏昆山、上海的西郊和江桥等4个甩挂中转站,货物到达中转站后通过甩挂接驳"无接触"作业方式转运至上海指定地点;截至4月19日,保障上海蔬菜2712吨、133车次,物资5280吨、176车次。除此之外,顺丰每天还将上海蔬菜集团向全市提供的蔬菜,点对点直送至市内16个区。截至4月19日,完成运输150车次、1327吨。

图片来自顺丰

餐饮企业也在积极发挥作用。以海底捞旗下的蜀海为例,截至4月13日,蜀海供应链已通过徐汇、黄埔、宝山、杨浦等区域的政府订单及零散的社区团购、保供海底捞及餐饮行业等方式,投放1000吨冷链物资。蜀海供应链运力也已恢复30%,正在全力参与社区供应,同时保障首批恢复线上营业的20家海底捞门店,及上海餐饮行业物资供应。

预制菜搭乘疫情的风口快速发展,也助力疫情保供。尽管在原材料采购上受到疫情影响,「国内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每天提供数万份半成品菜品,通过自建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送达上海,

龙头企业带动,创业公司一同加入保供大军。

图片来自瑞云冷链

瑞云冷链告诉36氪,他们是上海青浦区第一批保供机构,目前运力已恢复30-40%,自有的3-4辆冷链运输车每天运2-3趟,配送到了两百多户上海居民。上海本地所运货来源的仓库是上海菜篮子工程西区的一个中心点,外地运至上海的捐赠物资或红十字物资等,部分也由瑞云冷链进行配送,一般每天有2-3辆15米长的冷链运输车运至上海。

瑞云冷链表示,特殊时期,数字化帮助瑞云冷链发挥更大价值。瑞云冷链的冷运宝平台可以对订单进行智能规划,匹配最优的配送路径和顺序,保障平台成单率保持在75%以上。

02 数以亿计的核酸试剂和新冠疫苗,更需要冷链保障

除了食品生鲜,医药冷运也是冷链物流的另一大需求,较生鲜冷链所要求的更为苛刻的条件更为严苛,让医药冷链运输被称为冷链行业金字塔的顶尖。疫情中,核酸检测试剂和新冠疫苗是两大重点冷链运输品类。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自新冠疫情发生至2022年4月,全国已经完成的核酸检测人次为115亿。当核酸检测成为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必备需求,为保证检测结果精准,数亿人的检测样本需要在全程温控的环境下运输,以确保其生物活性成分不失效。

同时,新冠疫苗的运输需求也给冷链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截至目前,中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3401.8万剂次,这将给国内疫苗冷链运输市场带来翻倍增长的空间。

疫苗运输的全程都离不开冷链的精准温度控制。去年一月,四部委曾印发《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技术指南》,首次对新冠疫苗运输设备准备查验、预冷、温度实时监测、交接核对、装载方案等关键技术要求作出明确说明。国内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运输温度要求在2℃~8℃,而美国辉瑞公司与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联合开发的新冠mRNA疫苗需要-70℃的运输环境,才能实现长时间的保存。这种超低温的环境对于冷链运载工具的技术设计、物流解决方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此前表示,据初步摸排,我国综合排名前30的医药物流企业,拥有冷藏保温车超过1万辆,冷藏保温箱近30万个,整体可以满足疫苗生产、供应及接种的运输需要。

目前,我国主要的疫苗物流配送企业集中在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九州通等医药物流龙头,但新冠疫苗激增的巨大需求,仅靠这些龙头企业难以消化。因此,既不属于疫苗的第一方"发货人",也不属于第二方"收货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

对于经营和配送疫苗的企业来说,需要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而对于仅承担疫苗运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需要通过与获得GSP认证的企业签订运输合同即可,但仍需要在"全程可追溯、全程温控"的硬指标下,具备一整套规范的冷链运作管理能力。高门槛让新企业很难入局。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目前医药冷链物流市场上有三类主要玩家,第一类是以国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经销商,在医药仓面积和分布上优势巨大,具有更好的扩大其配送运力与配送网络的优势。第二类是以顺丰为代表的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在运输网络覆盖以及成本控制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第三类是以中集冷云为代表的专业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对各种医药产品的特性有着充分的了解,可以确保其运输途中的安全与质量。

作为物流业务中的高端场景,医药疫苗类冷链物流的利润率往往更高。作为首批被纳入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重点联系企业名单的企业之一,中集冷云先后为6大国内新冠疫苗生产企业全球转运提供解决方案,已承运约 6 亿份新冠试剂的低温冷链运输,为国内知名新冠疫苗生产企业提供新冠疫苗出口冷链箱,共出口新冠疫苗约 3 亿支。中集集团2021年全年营收约1637亿,首次突破千亿,同比增长74%;营业利润达134.7亿,同比增长81%,大幅度刷新了历史最佳业绩纪录。

03 风口当前,冷链不"冷" ,但赚钱也不易

据罗戈网统计,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4698亿元,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2.4亿吨。中物联冷链委预测吗,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500亿元。中物联冷链委的数据还显示,2021年中国冷链运输景气指数108.38%,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

今年来,冷链物流领域的相关政策也持续出台落地。

图片来自政府官方网站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冷链物流行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诞生。此外,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改委出台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都让冷链行业的顶层规划更加清晰。

相较于普货物流,冷链存在诸多发展难点。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萧赓指出,目前我国冷链产业仍存在诸多短板,例如冷链资源不足、冷链流通率偏低、损耗偏大、成本较高、信息化支撑力度偏弱等。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至40%,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断链”比例高达67%、50%和42%,果蔬类食品损耗量达1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损耗量水平。据《2021年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发展报告》指出,我国食品、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00亿元。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底,仅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逾十个省市可以实施冷链食品追溯。

以顺丰控股为例,2014年推出的顺丰冷运,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供应链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然而,顺丰2021年报显示,通过各类手段等才能将生鲜寄递的损耗降低60%。

图片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图片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站在疫情催化下的风口,冷链企业仍面临盈利困境。据早些时候统计,中国的冷链利润率为8%,而发达国家的冷链利润率可以达到20%-30%。

大物流通道调运环节的梗阻、严格的消杀防疫管控要求和激增的冷链物流履约成本,使冷链企业在疫情下更面临着配送延误、运力折损、成本激增等现实难点。

首先,物流通道受阻,冷链物流运力折损严重。本轮疫情多点散发,各地区的防疫通行政策也不尽相同,冷链司机因近期配送目的地和途经区域出现突发疫情,而导致行程码带星、健康码变黄甚至是就地集中隔离等情况时常发生。还有省际、城际防疫卡点“逢车必检”,导致工厂生产的货品难以及时到仓,冷链出仓配送困难重重。

其次,冷链运输频频发生食品外包装感染事件,对于港口和跨区域运输的冷链物流配送消杀程度升级。进口冷链食品堵在港口,因疫情人手不足,排队通关,集中监管仓消杀等,拉长了货运时间。冷链物流车辆和驾驶员随时面临排队检查、无法下站、到站劝返等诸多临时状况,订单积压、配送延误难以避免。

此外,随着近期国内外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冷链物流航运、车辆运输等运营成本激增,再是各地受疫情管控措施导致的车辆装载率下降、配送时长增加等,以及驾驶员越来越频繁的核酸检测、车辆劝返、人员隔离等,都导致冷链物流整体履约成本激增。

某冷链物流公司告诉36氪,4月在华东地区预估亏损约150-200万元,比平时亏损情况多出一半至翻倍。同样,万科旗下的万纬物流,由于位于上海的四个冷链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可调度的冷链车辆在通行证获发限制下大幅减少,成本无法避免有较多上升。

疫情下,人们对于冷鲜食品的存储需求,加上生鲜配送、社区团购及预制菜的火热,正在使冷链行业关注度大幅提升,产业上中下游或许迎来增长窗口,龙头企业实现大幅盈利。

图片来源:头豹研究院整理

上游的技术进步和设备投放增加,是冷链行业走出高投入期,逐步实现盈利的关键。受益于冷链行业的红利,设备厂商的收益性更为确定。以冷链物流微电机龙头微光股份为例,公司由传统冷链电机升级到毛利率更高的ECM 电机,并成功进军伺服电机领域,在海容冷链、澳柯玛等制冷行业优质客户的增长带动作用下,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9%。中信证券认为,在工业自动化+国产替代趋势下,微光股份的伺服电机营收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中游的冷链物流企业依靠数字化升级,逐渐提高冷链配送效率,减少「断链」情况发生。数字化冷链进入2.0时代,主要围绕“冷链流通的全链追溯”和“冷链安全的公共监管”这两个问题展开。以顺丰为例,2021年财报显示实现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顺丰冷运以数字化赋能,实现营业收入78.0亿元,同比增长20.1%,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冷链物流百强榜”榜首。

下游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也让城市前置仓、移动冷库、智能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业态重新翻红。以海容冷链为例,该公司主营产品为冷链物流行业中的零售终端设备,2020年商用展示柜占营收收入的90%以上。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47.83 %。

相关推荐

疫情当下,冷链很「热」,业务上涨但亏损也在加重 | 行业观察
在中国,「冷链物流」何以如此重要
“仓储”、“冷链”,两座山,哪位“愚公”要去搬?
谁来搬走冷链物流头上的三座大山
36氪首发 | 数字化冷链服务商「瑞云冷链」获亿元Pre-A轮融资,瞄准冷链物流平台级机会
冷链食品进口商压力陡增,重复检测费用负担不轻
芯片“热”了,芯片行业也变了
36氪首发|推出数字化冷链物流平台及零担仓配网络,「瑞云冷链」完成1.2亿元天使轮融资
人造肉的魔幻现实:资本热捧,用户冷对
疫情当下,如何保卫好你的个人财富

网址: 疫情当下,冷链很「热」,业务上涨但亏损也在加重 | 行业观察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