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以“云从科技”为鉴,AI厂商们未来发展“钱”景如何?

以“云从科技”为鉴,AI厂商们未来发展“钱”景如何?

4月6日,云从科技科创板IPO的注册申请正式获批。

在一众谋求上市却折戟而归的AI厂商中,云从无疑是最亮眼的。但现在看来,市场声音却出现了分歧,一方认为,国资背景下,技术实力强劲的云从未来可期;另一方则认为,成功上市表象下逃不掉的技术场景落地、扭亏为盈等现实问题,前途尚未可知。

前车之鉴在于,先一步上市的商汤科技仍未走出亏损的困境。从商汤上市后发布的首份财报中,2021年营收47亿元,增长36.4%;净利润亏损171.7亿元,同比增长41.3%。

显然,烧钱的AI仍旧是主旋律,成功上市只能短期饮鸩止渴,可预见的盈利模式才是资本秉承的第一要义。

那么,AI厂商的未来在哪里?以云从科技为例,从财报数据、商业模式中抽丝剥茧出高市值、大亏损背后的秘密,于AI企业而言,如何走出扭亏为盈之路?

烧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水花

不止云从科技,亏损是所有AI企业的现实状态。

翻开招股书,可以看到2018年到2020年,云从科技的总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和7.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和-17.08亿元和-6.9亿元。

同云从并列为“AI四小龙”中,商汤科技在2018年至2020年累计亏损205.59亿元;旷视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亏损总额超过130亿元;依图科技2017年至2019年累计亏损59.69亿元。

这不禁让人思考:这些钱都烧到哪儿去了?亏损高筑,企业为何对上市乐此不疲?

从财报数据来看,净亏损率高居不下的主要来源于:高昂的技术研发费用和人才成本。

2018-2020年间,云从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高达8.49亿、19.16亿以及24.54亿,营收占比分别为30.61%、56.25%和 76.59%。相应的,公司2018-2020年的研发人员占比也分别高达51.10%、49.64%和55.42%,整体处于不断提升的水平。

毫无疑问,技术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筑起技术壁垒是行业的共识。正因此,在尚未找到应用场景前,短时间内依旧无法实现盈利,也不能消除亏损持续扩大的风险。

那么,人才成本高也就不难理解了,一方面,赛道火热,人才稀奇,要想吸引人才,就必须加大筹码;另一方面,人才就是生产动力,高投入意味着有高产出,从而提升竞争优势。

乐见其成的是,砸钱终归砸出了水花,从跨境追踪(Re-ID)技术、3D结构光人脸识别到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和对抗性神经网络技术,云从不断突破当下AI技术,抢占技术创新“桥头堡”。

正因此,像云从这样的AI企业,带着连年的亏损也要谋求上市,尽可能在更多的应用场景落到地之前,缓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度过关键的商业化应用探索阶段。

以“云从”为鉴,上市没那么简单

眼下,对于AI企业而言,上市并非易事。

这一点从“AI四小龙”上市路径就能看出,就连刚刚获批上市的云从科技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在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之前,云从就经历了两轮问询,审议一度被中止。

相比之下,依图科技折戟而归,旷视科技前途未卜,云从略带“幸运儿”的运气。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答案显示是否定的。

与一级市场中AI企业备受追捧不同,到了二级市场,它们则需要面对更深层次的考验。从问询内容来看,营收、商业落地、数据合规、红筹架构等都是审核关注的焦点。

这里就不得不提云从得天独厚的国资背景了。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孵化而出,上市前的6轮融资中,紧随着一众的国家战略投资者,名副其实的“国家队”,自然而然吸引到许多国企客户,加速技术落地。

恰恰相反,大部分高科技独角兽多少带有外资身影,在国际关系风向急剧变化的当下,隐私、数据安全等敏感性问题搬到台面上,复杂的股权结构反而成为进去二级市场的“拦路虎”。

其中,旷视和依图的VIE架构就是上市中一大掣肘因素。比如,在两轮问询中,旷视都重点回答了关于架构的问题,并且在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中也更新了公司实际控制人拆除境外信托架构的进展。

从营收层面上,亏损虽说是当下AI企业面临的困境,但在云从招股书中,明确实现盈利的时间节点在2025年,这无疑给资本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但另一个问题是,AI企业应用场景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技术固步自封的同时蓝海市场也将沦为红海。

应用场景只能续命,差异化才是话语权

如果说只有AI技术,没有商业化落地场景,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差异化的应用场景则决定了谁是AI赛道上的主角。

以布局安防领域来看,并非云从一家独大,商汤、依图、格灵深瞳等多家头部AI企业纷纷入场分食,其最终结果是各家业务出现交织重叠的的现象。

举个例子,云从AI技术主要赋能在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以及智慧商业四大行业,从实际落地产品情况来看,难度较低,易于普及,尤其像在智能闸机、AI摄像头等设备在客户的技术要求上不容易形成差异化要求。

这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应用场景的可复制性并不具优势,未来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主攻新基建应用场景的AI企业,根据国家工信部赛迪智库《新基建发展白皮书》的预计,未来5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蛋糕虽大,但若所有厂商蜂拥而至,这就不再是蓝海市场了。

正因此,AI企业要想真正实现扭亏为盈并构筑起护城河,必须要找到盈利模式且开拓差异化应用场景并深耕其中。

如今,AI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在我国更是将其写入十四五规划,政策倾斜下,不论是AI技术实力得以进一步提升,还是更多的场景得到大规模落地,找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才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这对AI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大考,毕竟亏损仍在持续,时间却十分有限。像云从科技这类企业来说,上市,不是终局,接下来依旧需要靠应用场景续命,更要靠差异化抢占市场话语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烟火商业观察”(ID:zgkejisir),作者:烟火商业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以“云从科技”为鉴,AI厂商们未来发展“钱”景如何?
百度搜索未来10年“钱景”如何?
双手要钱or双脚走路,云从科技的拐点将至?
以美为鉴,中国SaaS的未来
云从科技IPO过会,AI新贵隐现上市曙光
云从科技流血上市,AI行业“钱”途未卜?
高灯科技: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交易鉴证
云从科技的AI生意为何越做越“窄”?
从云计算到云原生,未来十年如何博弈?
36氪首发 |「冰鉴科技」获3.35亿元Pre-C轮融资,做基于AI的独立第三方风控平台

网址: 以“云从科技”为鉴,AI厂商们未来发展“钱”景如何?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