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看懂双碳,我们能抓住哪些职业新机会?|红利人物·圆桌

看懂双碳,我们能抓住哪些职业新机会?|红利人物·圆桌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红利人物·圆桌·3月

# BONUS TALK # MAR ISSUE # 

嘉宾 | 汪军、王苡憬

策划、采访 | 陈桐

文、整理 | 张瀚锐

主编手记

“双碳”一词从2020年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在2021年两会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一年持续升温。

你也许知道,这一年中国主动向世界宣布了双碳目标,也就是“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你也许也知道,中国早在2007年就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我们在光伏领域已经做到全球头部领先,特高压技术让我们实现了西电东输,下一步还要实现把清洁能源运输到丝绸之路沿线的整个欧亚大陆。

但这些听上去似乎都离非相关专业的我们很远。

你也许不知道的是,双碳的主旋律已悄然登上职场舞台:一些人已经靠CCER居间交易、碳配额交易、国际碳汇交易、碳盘查核查、绿色金融等业务切口,赚到了百万量级的第一桶金,开起了创业公司;参考脉脉的2021年人才吸引力报告,会发现去年新经济中职位量增速最快前三领域,分别是“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而这三个行业都与降低能源强度息息相关。

为了从这场双碳变革中找到个人职业成长的启发,职场Bonus请到了两位嘉宾,汪军和王苡憬。在长达2小时15分钟的直播里,二位以最接近行业现场的独家视野,带来高密度的信息输出,为职场人作答。

汪军是《碳中和时代》一书的作者,如果你在豆瓣上搜索“碳中和”,会发现这本书以8.3分的高分,出现在第一位。他也是公众号和知乎“老汪聊碳中和”的号主,目前正任职某大型集团公司碳中和管理总监。在直播中,汪老师还向我们独家透露了他的科幻小说计划

王苡憬作为2060 Advisory年轻的创始合伙人,她带领着中国第一支“影响力投资”顾问团队,专注于碳中和与气候变化赛道,公司名字中的数字“2060”,也正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年。

本文为直播精选对话,全文约5500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5分钟。让我们一起从零开始认知双碳,找到开启职场红利的好方法。

栏目初见

2022年,职场红利研究所(后文简称:职场Bonus)诞生了。

这是36氪旗下推出的职场向新IP,它将专注为职场人挖掘最有长远价值的个人路径。我们不想制造焦虑,我们要前往每一场集体的职业困扰中去找解决方案。

重磅新栏目行业侦察机,将搭载「红利消失的大公司」「伪红利避坑指南」「红利新物种」「红利城市」四大系列选题,为读者深度报道2022年的职场风向。

 

01 黎明到来之前

职场Bonus:二位能否以自身对行业的底层洞察,先做一个行业内重要概念的科普?

汪军:ESG是投资者对投资对象在非财务方面表现的一种评价标准 ,包括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它相对于以前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更加偏重与各项数据的量化。而其中的环境部分就包含了气候治理部分,它指的是企业在碳管理或者叫碳中和方面的表现。 

双碳和碳中和是一个包含关系,双碳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总称,而碳排放就是指二氧化碳或者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

王苡憬:在汪老师的基础上,我补充一下。大家可以思考气候变化的问题,以二氧化碳为核心温室气体因为人为因素排放的超出大自然可以消纳的体量,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人为和自然的方式减少和中和碳排放,从而把人类的增加的负担抵消,也就中和了。

职场Bonus:双碳概念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二位老师各自是如何去理顺行业脉络的?这个大领域在就业市场上都有什么职位?

汪军:双碳概念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来说。

广义上双碳是指包含实现双碳的所有产业,比如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CCUS等产业,因为这些产业在双碳之前总体来说是不稳定,行业波动严重。

狭义的双碳就是指国家发布的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这个领域在双碳提出之前是个非常小众的领域,市场需要最多的就是核查员,这个职位工作量大、收入偏低,往往进入这一行的多少都有点拯救世界的情怀。

王苡憬:我们思考碳中和这个事儿,是作为国家和全球社会、经济转型的一个大方向。在这样的前提下,分成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人工和自然的减碳技术和碳圈的支持体系。

职场Bonus:想要了解这个职业赛道,有哪些发生过的节点大事件值得我们回顾关注?

汪军: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2012年京都议定书失效;2013年我国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巴黎协定;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

王苡憬:从一级市场的角度再补充,我觉得可以去看一下行业中关键的一些赛道的成长、增速和indicator。比如碳管理软件碳阻迹的A轮融资对于行业看到碳的底层数据基础是一个风向标的共识;比如去年到今年储能、氢能的关注度;比如最近核能的投资,再比如从去年年底开始新型电力市场改革带来的未来的机会。

职场Bonus:双碳行业火起来之后,在哪些层面和过去相比,产生了变量?

汪军:首先从产业层面上说,双碳目标的提出让很多产业有了很大的确定性,这就提振了投资者的决心,所以我前面说道的那些产业无不都在急速扩张,相关的岗位需求迅速扩大。

然后是碳管理行业,这个行业在双碳提出前后可以说是两个行业。因为在之前,基本的业务就是碳核查,偶尔有一些政府课题和碳资产开发的业务,之后企业双碳意识提高,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碳管理的岗位需求。

王苡憬:刚才提到的几个层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包括很多投资机构里,也出现了专门看碳中和赛道的小组,我们是看着这些团队从1个人增加到了快10个人。

职场Bonus:二位当初都是因什么契机接触和了解这个行业的?你们从事这个行业这么些年,中途有没有想过放弃或者转行? 

汪军:我当时在韩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写了份简历,没想到就入行了。这个行业一路走来其实是比较艰辛的,如果我们把这个行业的景气度划一条线的话,它应该是呈现出一个U型的形状,就是行业初期非常景气,中期非常低谷,直到双碳目标提出后再次腾飞。在中期的时候,虽然我认定这就是我一生的职业,但有了家庭有了子女,也曾多次想过放弃,打算去其它行业钱赚够了再回到这一行。

王苡憬:我个人在影响力投资这个领域比较长时间,气候变化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部分,只是现在通过“碳中和”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路走来,一直有很多关心我的前辈提醒我说影响力投资这事儿在中国成不了等等,但我还是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还是得有“make it work”(让它发生)的信念。再者,我觉得这是个好玩的挑战。

职场Bonus:汪军老师如今通过自己的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知乎、以及您写的书《碳中和时代》,成为了碳中和领域的KOL,您做这些的目标和初心是什么?现在这个初心有变化么? 

汪军:长期创作的初心很简单,一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输出提升整个碳管理行业的专业水平,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门槛,二是希望让更多的群众关注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当然写得太专业可能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对于提高群众对气候危机认知这块,我打算写本科幻小说,通过小说来传播气候及双碳知识。

职场Bonus: 苡憬老师的目标和初心有过变化吗?

王苡憬:我们的初心,就是帮助这些在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创业者们,找到更匹配和有效的资本。一直以来都没变过。我当年在英国的时候就接触了很多这样的impact entrepreneurs,但是每个创业者的需求太多元和非标了。在这样的思考下,我后来研究发现,影响力投资作为一个有效工具,也在近年发展成为一个资产类别,这也是可以帮助到他们的。世界需要各种类型的创业者们的。

 

02 左右双碳发展的推力

职场Bonus:今年36氪与东方证券合办了一场名为“双碳星物种”的可持续创新大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四大赛道来挖掘创新企业。对于创新项目来说,想获取资源,前提是能精准把握市场和产业资本的需求。由此好奇,当我们站在狭义的角度去看双碳行业,其中钱的流动逻辑是什么样的?

汪军:仅就碳管理行业本身来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种类型的公司来介绍一下。首先是参与碳市场的控排企业,这些企业虽然是同意行业,但存在高排放企业的钱流向低排放企业的现象。因为搞排放企业配额不够,需要向低排放企业买。

另一类型的公司是包括软件服务在内的咨询公司,因为现在大量的企业及政府有了双碳方面的业务需求,也就相应产生的相应的服务公司,这属于新增的市场,钱从有双碳需求的企业及政府流向咨询服务公司。

第三类是碳交易公司,这类公司类似于股票交易商,这里面的资金流向也类似于股市。

王苡憬:帮助每个细分行业赛道可以转型到碳中和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是资金和人才会流动去的地方。那些不重视,或者不去做转变的企业,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职场Bonus:哪里最有可能产生双碳领域的独角兽、明星创业公司? 

王苡憬:刚才提出的各行各业都有,完全可以想象储能、氢能、低碳水泥等等出现巨头公司。还有很多其他新机会创新的机会,比如循环经济、printing、可持续时尚、可持续消费品机会...

职场Bonus:当前谁最有可能会对双碳的推进内心最排斥?

汪军:目前最排斥的应该是配额不够的火电企业,长期来看是化石燃料开采行业。

红利人物圆桌直播现场。左至右:陈桐,《职场Bonus》主编;汪军,豆瓣高分书《碳中和时代》作者;王苡憬,2060 Advisory影响力投资咨询创始合伙人& CEO

 

03 双碳之风将如何影响我们的职业

职场Bonus:全国范围内哪些城市在双碳的细分赛道已经做出了一些规模化的成果?放眼全球,哪些国家和地区在产业模式上有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年轻人想选双碳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有没有比较推荐前往发展的城市?

汪军:行业的历史原因,我首推北京,因为碳管理行业最早来自于开发CDM项目的那帮人,而当初开发CDM项目的公司因为项目申报方便几乎都集中在了背景。所以到现在,背景方面的圈子仍然是最集中的。

王苡憬:投资机构,还是大城市。创业公司的话,各个城市都有。目前我自己的团队就base在杭州。在这里也给杭州打个小小的广告,哈哈。

职场Bonus:前段时间我们公号做了一篇深度报道,将目光聚焦在“碳排放管理员”这一新职业及其相关证书培训上(详见《揭底碳排放培训:踩中了风口还是坑?|行业侦查机》)。先不谈证书培训——你们如何看待这样的新职业?

汪军:我认为碳排放管理员这个职业是未来最有前途和钱途的职业,首先双碳目标是未来几十年的国家基本战略,又是拯救全人类的高尚事业,所以有前途,气体行业初期人才紧缺,未来将去求大量人才,在这种环境下薪酬水平只会水涨船高。

王苡憬:碳中和细分领域里就有很多很好的机会。比方今天如果可以研发出一种新的大范围可市场化的CCUS技术,新材料等等,很多机构会排队想要投资这样的新项目。

职场Bonus:如果这个行业里面的职业薪水排个位,这个梯队会是什么样的?它和岗位真正价值的梯队顺序是一样的么?

汪军:每个职业根据能力不同薪水的变化幅度会非常大,如果限定比如3年经验能力平均的职位的话。

碳核查员的性价比最低,也就是活多钱少。

碳咨询师性价比居中,这里也包括碳资产开发的技术人员。

碳管理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方,性价比相对较高,钱多活少,但一般都是只找有丰富经验的。

碳交易职位波动就非常大了,行情好的时候可能其它岗位的薪水不及碳交易员的一个零头,当然行情不好的话,可能甚至会亏钱。

王苡憬:碳中和是个大的经济转型,刚才提到的各行各业的机会的薪资都要回到自己所在的细分行业里的具体情况。创业公司、投资机构和三方生态圈的机构的薪水应该在现在同比的机构里都是横向对比,很有竞争力!

职场Bonus: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人可能并非环保等相关专业出身,但因为双碳政策的火热而想要到加入到这个赛道之中。你们认为什么学科背景的人可以更容易跨入这个赛道?不同专业人士选择双碳业务时该以何种路径发挥自己的潜力?

汪军:其实双碳跟传统环保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任何专业背景的人都能进入这一行业,当然工科生要比文科生有优势一点。因为这个行业是新兴行业,没有成熟的培训和提升机制,所以自我学习能力和悟性是能否在这一行待下去并快速成长的关键。

王苡憬:首先我们不应该去追热点,从历史数据不难看出每一个火热的赛道不可能一直站在高位,最终都会回落并趋于稳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本身。碳中和本质上还是为了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回归本心,你是否希望为解决气候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是,那么你可以聚焦自己专业与碳中和相关的部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快速学习。比如金融专业可以考虑碳中和的投融资机会,材料专业可以考虑跟减碳、固碳相关的技术研发、行业研究等等。

职场Bonus:假设我是一名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当我看到整个碳中和赛道下有这么多就业和投资机会,怎么化繁为简做选择?

王苡憬:金融的从业技能,和各行各业的交叉知识背景,应该是最符合现在的需求的。运用自己金融的专业知识,用资本的力量,帮助或者推动碳中和赛道内的这些创业者/创业项目扩大影响力。至于具体的就业选择:对应的创业公司、投资机构,乃至像我们这样的第三方投融资顾问机构都是可以重点考虑的。

我们自己团队,以及很多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里,都有很多气候环境、生物工程、能源、材料、化学等等的博士。

另外,人文科学背景,想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的小伙伴,我认为大家应该更要追求make-things-happen。投资机构里有很多人文科学背景的知名投资人,对社会和发展的底层的思考以投资的形式转化成为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人文学科背景的小伙伴需要更加坚定,快速学习,把知识框架都补起来。难,但也没有那么难,主要还是在于:这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做的事。

职场Bonus:对于环境工程、能源、电力、生物、材料等背景的同学,就业切口会有什么不同的重点吗?

汪军:理工科背景的话还是更加建议先从本专业的细分领域入手,充分利用自己对行业/技术等的认知优势。同时要理解碳中和不是一个单一的领域或学科,必须要有快速学习、交叉学习的能力。目前我们自己团队就正在招募这一类型的人才。

 

04 未来职业的序曲

职场Bonus:对于身处红利见顶的行业的人来说,当我们去讲另一个正在上升曲线里的行业,多数人还是会担心薪资总包现阶段匹配不到心理预期。至少,人们想要看到双碳已有够靠谱的行业成果。从二位眼中的案例出发,过去哪些努力能初见规模和成效? 

汪军:从产业上说氢能,CCUS等当前虽然看不见商业模式但也成了主要投资领域并且开始小范围商业化。

从碳管理领域说,目前国内应该有数十家公司公布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还有很多的公司正在抓紧制定双碳战略,这个数字在2020年还是0。

王苡憬:很多已经跑出来的能源、电池、光伏、EV已经是绝对的成效结果。这些下沉细分还会有很多衍生机会。再就是刚才提到的各种各业赛道,大家对创投感兴趣,可以多多关注未来潜力大的赛道,融资节奏健康的公司。

职场Bonus:就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而言,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可能会再推出怎么样的规划或制度?如果我们以个人视角去畅想未来40年,以及这其中还可能出现哪些节点性事件? 

汪军:我在书《碳中和时代》中专门有一节就是预测未来的一些场景,比如电动车无感充电、海绵电网、个人炒碳、低碳消费升级等,这些预测得到了清华大学碳中和学院院长的肯定,感兴趣的可以买来看看。

 

彩蛋|书影音推荐

职场Bonus:我们职场红利研究所的直播不会给你推荐生活好物,但会请嘉宾朋友为你分享优质的书、电影和音乐。这可能是我作为文艺青年的一种坚持。二位简单介绍一下你们这次的推荐?

汪军:推荐书的话那肯定首推自己的书《碳中和时代》,无论是想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还是对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国博弈和宏观经济感兴趣的人,相信你看了这本书都会有所收获。另一本推荐的书是经典名著《百年孤独》,因为我们可通过该书体验连续下4年雨和连年干旱的场景,这种场景在未来的气候危机中可能成为现实。电影方面我推荐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像》,这部电影算得上是我对气候危机的启蒙。

王苡憬:我本人从小就非常喜欢看纪录片。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名字是《蓝色星球》

职场Bonus:和读者们介绍下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

汪军:我现在一家大型集团公司任碳中和负责人,负责集团总体的碳中和战略及实施。

王苡憬:2021年,我成立了2060 Advisory影响力投资咨询这家base在杭州的影响力投融资顾问公司。我们重点关注碳中和转型和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范围内的项目。核心业务包括赛道内中早期创业项目(侧重天使轮到B轮)的投融资顾问业务和影响力咨询业务。近期我们团队也正在积极招募小伙伴。欢迎推荐/自荐创业项目或候选人。机会详情见公众号推送二条《职位顺风车|碳中和投资咨询、分析师机会》

 

互动话题

你对双碳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什么样的看法?

对二位嘉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好问题有机会被嘉宾看见回复~

点赞最多的留言,将会获得汪军老师签名版《碳中和时代》一本。

获奖名单将在下周四“红利简讯·疯四播报”中公示。

作者卡片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看懂双碳,我们能抓住哪些职业新机会?|红利人物·圆桌
揭底碳排放培训:开启“双碳”职业的正确方式有哪些?|行业侦查机
保利资本管理合伙人李文轩:“双碳”之下的未来地产,机会在哪里?丨2021中国投资人未来峰会
一文看懂碳中和40年转型机遇
影响 5 亿人的职业教育迎来政策利好,市场有哪些新机会?
双碳政策下,钢铁行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 36氪To B 下午茶第 1 期 报名招募
未来10年,如何抓住新机会?
巅峰对话:“碳”路者如何走好双碳之路每一步?丨2021中国投资人未来峰会
圆桌讨论:如何把握后疫情时代健康产业机会? |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医疗创新峰会
十问5G: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5G网络?

网址: 看懂双碳,我们能抓住哪些职业新机会?|红利人物·圆桌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