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五矩研究社”(ID:kejiwuju),作者 柯基,36氪经授权发布。
提起ThinkPad,可能大家第一时间脑中闪现过得就是联想这个牌子,的确是联想将ThinkPad这个笔记本电脑品牌让更多的人所熟知。不过对于ThinkPad而言,联想只能算是一个“后妈”,而“亲妈”则是美国一家老牌计算机公司——IBM。
ThinkPad原本是IBM在1992年推出的笔记本电脑系列,从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开始,包括ThinkPad在内的IBM PC业务全部归于联想旗下。
要知道在被联想收购之前IBM PC可是占据当时全世界PC市场份额前五的电脑品牌,然而是什么原因让身为“亲生母亲”的IBM忍心抛下已经成材的PC业务?或者说IBM PC究竟经历了什么?
接下来五矩研究社将带你一起在计算机历史的长河中,探寻属于IBM PC的24年坎坷“人生”。
文 /五矩研究社 柯基
上世纪五十年代,得益于晶体管的问世,世界进入微型时代,到1971年随着英特尔推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又重新定义了原本体积庞大的计算机。
当然这一变化没有逃过IBM的眼睛,当时的IBM在第二代领导人小沃森的带领下,已经把计算机从军方带到社会并顺利完成商业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但面对微型计算机愈演愈热的苗头,IBM的后续继任者并没有冲动进入相反是采取保守观望的姿态。
直到弗兰克·卡里任内,1975年IBM小试牛刀推出了型号为5100的便携型计算机,由于8000美元起步高昂的费用并没有受到市场的追捧。
放于博物馆的5100(维基百科)
就在IBM初次尝试微型计算机失败的下一年,一名21岁年轻人在美国加州一个不起眼的车库里悄悄注册了公司,并在同年自制了一台电脑。这名年轻人就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虽然苹果第一代产品并没有一炮而红,但在1977年4月举办的美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上,乔布斯展示了苹果Ⅱ号样机,正是这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带来的这款售价1298美元的电脑让大家眼前一亮。
苹果Ⅱ(维基百科)
成为大会上黑马的苹果成功引起了时任IBM总裁John Opel的注意,IBM决定启动代号为“象棋项目”(Project Chess)的计划,破例设置一个可以绕过公司规则的小组来快速研发IBM PC。
为了能迅速研发出对抗苹果Ⅱ的PC,IBM决定摒弃之前从里到外全部亲力亲为的传统,而是选择走捷径的方法——使用现成的、不同设备制造商的组件来组装一套自己的PC。
在CUP方面,IBM看中了发明微处理器的英特尔,准备采用intel 8088芯片。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系统。
原本IBM首先想到的是与8088兼容的CP/M系统,但因Opel与比尔·盖茨的母亲皆为美国联合劝募组织(United Way)的成员,所以IBM决定把系统交给微软帮忙。
在IBM找微软接洽的同时,比尔·盖茨转而找上了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简称SCP),在那里比尔·盖茨花5万美元买下了由SCP程序员Tim Paterson开发的一套名为86-DOS的CP/M-80的变体操作系统。
之后微软又为这套系统加上了自己公司的代表字母MS-DOS,改名换姓作为新系统交给了IBM,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IBM的PC-DOS系统。
解决了令人头疼的两大件之后,IBM在1981年8月12日成功推出了IBM PC。
IBM PC model 5150(维基百科)
IBM PC改变了之前计算机臃肿笨重的形象,而且运算速度与之前大型机比起来也不逊色,再加上不足1600美元使其在上市第一年就卖出了10万台,占领了当时四分之三PC市场。
然而就在IBM PC开始赚钱的时候,当初依靠IBM逐渐崛起的英特尔和微软却反咬IBM一口,在IBM PC全盛时期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戏码。
早在IBM找上微软之日起,精明的比尔·盖茨便展现了商人本质,一面对IBM左右逢源一面又暗自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当初美其名曰为IBM独家设计的系统事实上是比尔·盖茨临时买下的别人家公司仅用四个月研发出用来内部测试的系统,而且在出售给IBM时,比尔·盖茨还在合同上留了心眼。
DOS系统界面(维基百科)
微软在把MS-DOS交给IBM时既没有让IBM买断DOS系统也没有规定微软以后不能把DOS系统出售给别人。就这样IBM自以为的独家系统竟变成了自己花专利费租来的,之后还被微软转手出售给多家计算机公司。
在系统上一时大意被微软算计的IBM当然心中不满,可却也无可奈何。之后随着DOS系统在PC上的巨大成功,以及GUI图形化界面的潮流影响下,IBM又一次选择与微软合作开发新系统OS/2。
起初微软是答应IBM一起研发的,但后来随着微软通过电脑软件获利逐渐越做越大,比尔·盖茨又萌生了自己的想法。一边和IBM一起搞研发另一边又大力开发基于DOS系统的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Windows 3.x界面(维基百科)
自1985年微软发行Microsoft Windows1.0开始到1990年第三代Windows,Windows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认可,逐渐取代了之前系统成为PC主流操作系统。
面对抛弃同伴自己吃独食的微软,1993年IBM决定与微软分道扬镳,开始独立开发OS/2。不过事实证明在与Windows的竞争中,OS/2最终失败了,2005年12月23日,IBM宣布不再销售和支持OS/2系统。
这并不是微软第一次背弃,早在苹果电脑刚刚兴起的时候,IBM PC出世之前,面对已有Mac OS系统配对苹果电脑让微软无下口之地,为求生存当时还弱小的微软找到了英特尔组成了“文泰来”联盟(“Wintel”联盟)。
之后正好又赶上了IBM研发PC的快车,“文泰来”联盟的两大成员借机迅速壮大。借着Windows系统独霸市场时机,微软推出了占用较大内存的程序,促使人们不得不购买配备拥有大内存但价格较贵的英特尔处理器个人电脑。
就这样依靠着绑定销售,“文泰来”联盟实际占据个人电脑市场90%以上的份额,造就了一个制定个人电脑标配的时代。
为应对势头强劲的“文泰来”联盟,上世纪90年代初,IBM联合苹果与摩托罗拉也结成一个联盟, 利用苹果操作系统软件的长处,和摩托罗拉结合IBM在处理器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出PowerPC微处理器。
IBM的PowerPC联盟也遭到了来自“文泰来”联盟的疯狂反击,英特尔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奔腾芯片系列,微软则对应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在英特尔和微软的默契进攻下,还展开了对PowerPC联盟逐个击破的战术。最后,PowerPC联盟无疾而终。
算起来IBM在微软和英特尔还弱小的时候曾帮助其迅速成长起来,谁料却被长大后的“文泰来”反将一军,不禁让人唏嘘。
IBM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遭遇了史上最大的危机,为度过危机,郭士纳对公司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整合分割业务,其中就包括2005年出售给中国联想公司的IBM PC事业部。
古稀之年的IBM从无到有进入PC界,24年后又经历了一次从有到无,虽然24年光阴对于这个已经传承百年的企业来说只能算是弹指一挥间,对于整个PC行业来说这段时间恰好也是沙里淘金重新洗牌的关键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蓝色巨人IBM的PC业务半路折戟的呢?
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IBM所处的大环境并不适合PC的孕育,这为后期PC业务“英年早逝”埋下了种子。
IBM早期依附于政府制表机的需求迅速实现了成功,并且一早看中计算机的潜力,又一次独揽了计算机所有的市场。可以说当时的IBM绝对是市场上唯一的王者,但正所谓“树大招风”,IBM孤独求败的地位也给它带了一系列麻烦——反垄断诉讼。
IBM历史上曾经遭到多次反垄断诉讼,如1932年美国司法部对其控诉强迫制表机客户只能购买自己公司生产的穿孔卡片;还有1952年针对IBM只租不卖制表机的商业模式的诉讼等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诉讼还要数1969年IBM的竞争对CDC以垄断为由对IBM提起的法律诉讼。
起因是IBM通过推出System 360大型计算机从而取得了独霸的地位,对此眼红的竞争对手向美国司法部控告IBM向客户提前销售尚未达到研制完成阶段的“不存在的产品”,目的在于阻止客户订购其他公司产品。
在之后的几年,IBM收到了包括美国司法部在内发起的大大小小共22起反垄断诉讼。面对这些诉讼,IBM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去应对,除和美国司法部的官司之外,其他诉讼均以IBM胜诉或和解告终。
IBM与美国司法部的诉讼持续了13年,在这期间美国历经五届美国政府、IBM换了四任CEO,传唤了近千名证人,直到1982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时任反托拉斯局领导人威廉·巴斯特重新审查后,以“没有价值”为由撤销了这一诉讼。
表面上在众多诉讼中IBM看似都取得了胜诉,但IBM并没有从中捞到丝毫的好处,相反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碍于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诉讼,IBM不得不一步一步放开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为市场上小玩家让出一条求生之路。
如果只是这种小打小闹根本撼动不了深扎于计算机的IBM这棵大树。真正让IBM伤筋动骨的是1982年IBM公开了IBM PC上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术资料。
随着IBM的技术开源,更多的生产商纷纷入局,并很快开发出自己的拷贝品。例如1982年6月哥伦比亚数据产品公司推出了第一台IBM PC兼容机;1982年11月康柏计算机宣布发展出第一台IBM PC兼容的便携式计算机Compaq Portable。
一时之间大量的PC兼容机涌入市场,原来兴风作浪的IBM PC也只能沦为在PC浪潮中随波逐流的一员丧失了话语权。
不过如果IBM安心与其他PC兼容机一起共存还是可以在快速发展的PC浪潮中淘到金子的,而最终让IB割断PC业务的本因还在于隐藏在IBM最深处的蓝色基因。
IBM标志(图片来自百度)
IBM之所以被外界称为蓝色巨人,不仅因为徽标是蓝色的,也绝不只是源于1997年由IBM深蓝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后刮起的蓝色旋风,更多还是在于IBM本体。
IBM拥有庞大的业务,覆盖计算机从硬件到软件还有在材料、化学、物理领域中取得的8000多件专利。巨大的躯干让IBM如巨人一般屹立于IT界。
也正是因为家大业大导致IBM养成了保守的作风。回顾之前说到是否进入PC时,IBM初次尝试失败之后并没有一头扎进死胡同而是选择观望姿态就能看出蓝色巨人稳健保守的处世之道。
除此之外,IBM保守的蓝色基因还体现在其一直经营的领域之中。从发家起源——制表机开始,IBM一直以来服务的对象都是像军方、政府、组织、企业这种TOB客户,由于大型计算机造价高昂,普通人根本不会去购买IBM的产品。
因此养成的TOB传统也是IBM PC无法顺利转变成TOC终端厂商角色的关键所在。
加上当时IBM PC销量虽多,但每台PC低廉的价格让IBM需要花费巨大的努力才能赚到匹配于巨人身躯的利润。反倒是一台大型计算机可以一次性为IBM带来巨大的收入,且售后服务也是IBM一项可观的收入来源。
相比之下,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IBM的蓝色基因都驱使IBM把重心放在大型计算机身上。所以到了PC市场渐渐饱和的二十一世纪初,IBM便果断舍弃了逐年出现亏损的PC业务。
2005年接手IBM PC业务后,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而另一方面IBM甩手PC后,不仅又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得心应手,而且还避免了与昔日的冤家英特尔微软再正面对决。至此百年的蓝色巨人也算可以安心度过晚年生活了。
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现在看来IBM PC无论在哪里都已经是计算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IBM PC带着IBM优良的蓝色基因帮助联想越来越好。
欢迎添加五矩研究社主编微信(微信号:sikuaiwanshi)进行交流,添加微信请主动备注。
相关推荐
农夫与蛇的PC发展史:当IBM培养起系统与芯片的“恶毒”寡头
外卖佣金争议背后,又一次“农夫与蛇”的魔幻剧?
半导体IP发展史:铁王座的“统治者”们
手机厂家与芯片企业的焦虑,5G前夜的混战已经打响
苹果最具野心的芯片计划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IBM的30亿美元芯片计划
寡头垄断的DRAM市场
押注混合云和人工智能,分拆后的IBM能成功吗?
数字货币入“局”,支付宝、微信双寡头的“危”与“机”
网址: 农夫与蛇的PC发展史:当IBM培养起系统与芯片的“恶毒”寡头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