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浦东封控,中国药谷倒春寒

浦东封控,中国药谷倒春寒

2010年前后,“东莞塞车,世界电脑涨价”疯传;2011年3月,日本福岛地震,全球车企“趴窝”,因为核心零部件突然断供。如今,当上海遭遇疫情“倒春寒”时,集聚多家药企总部的浦东,其一举一动牵动着行业的神经。

作为中国创新药企的源头和灵魂所在,浦东的暂时停摆,也给中国医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医药产业的“东方明珠”

在中国医药产业中,上海具有无法撼动的位置。

2021年仅上海一处的生物医药企业的数量就占全国近15%。截至2020年初,国内398家医药健康类上市企业,上海占39家,累计总市值6628亿元,排名第一,其后是北京、香港。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亦在稳步提升, 以2020年为例,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预计2022年达到2400亿元。

这并非近几年的新兴故事,“药谷”往事也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讲清。

上世纪90年代,世界第三大制药公司罗氏制药选址上海张江,随后奈科明、美敦力、史克必成等医药企业落地张江,中国“药谷”的叙事也渐渐拉开了帷幕。

张江这块沃土聚集着7000多家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软件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堪称中国“最强产业链”。

连它的道路命名都与众不同。南北纵深哈雷路、爱迪生路、哥白尼路,东西走向李冰路、蔡伦路、沈括路、张衡路,还有以中国古代名医命名的华佗路、李时珍路等。

▲/上图为张江药谷所在地区内

从地域分布来看,国内的生物产业园区主要集聚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区域。近年来,以武汉,长沙和成都,重庆为代表的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同样在迅速崛起中。

但毫无疑问,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上海,仍然是目前中国拥有最多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最高的地区。

如果说21世纪是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决战期”,上海作为医药产业的龙头,无疑是主战场之一。

有数据统计,中国500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具有研发功能的不足1/10。而在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张江,创新药械企业则是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全球十大药企中,七家已经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

细胞药物、微创介入治疗、基因工程药物等前沿技术更是早早在上海落地生花。中国已经批准的两款CAR-T药物都是在张江细胞产业园诞生的。2021年首届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更是披露,国家药监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

据统计,张江药谷拥有中国1/4的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院士。目前在研药物品种超过600个,其中1类新药占比超过50%。

对最早一批医药行业“海归”创业者来说,在中国做新药,张江是最好的地方。不用自建实验室、购买设备、同时还是中国乃至全球顶尖医疗资本关注的焦点。

上海的“暂停键”VS药企的生产线

2022年3月28日,浦东按下“暂停键”。

张江园区的工作人员邵敏说,其实浦东并非严格意义的“封城”,生物医药产业停工停产是不现实的。在张江园区,企业提供园区的核酸检测采样、分析,数据统计,园区工作人员采取灵活居家办公的模式,但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等仍然需要在一线配合医药产业持续运转。

某创新药企的员工同样表示,“我们的研发楼已经封闭半个月了,大多数员工居家灵活办公,但是生产人员仍然在生产一线,临床试验也并未停止,毕竟药品、患者都不能等。”

当然上海的医药产业不只在张江,浦东乃至整个上海的医药圈都受到了影响,医院部分停诊、药企灵活办公,某医药服务第三方平台的员工说,“上周封闭在公司办公,最近刚回归居家办公”。

邵敏同样提到,尽管这一轮对上海的疫情防控还在进行时,但一些医药企业仍在加班加点蹲守实验室、生产线。

据第一财经报道,GE医疗中国总裁兼CEO张轶昊明确表示:“在上海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生产经营两手抓的工作,在加大员工健康状况检查力度,切实保障所有在华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确保工厂安全稳定有序生产,为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各地医院继续输出抗疫医疗设备和相关物资。”

其中,一台计划在3月28日从浦东海关运往河南郑州的磁共振产品,在封控的同时,被抢运出来。

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生物医药行业中,中小企业往往更具活力,但对配套环境的要求也更高。无论是先行的支持政策,还是早早落地的国际巨头,都为上海孕育了复杂精细的医药产业生态。不同于其他产业,医药行业链条很长,尤其是对于创新药企而言,技术、人才、资本、政策缺一不可,且链接越短,效率越高。

上海作为创新药行业的集聚地,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不仅如此,以上海为原点,例如张江更看重新药的研发,那么苏州就侧重新药的生产,二者发力于医药产业创新的不同阶段。不远的地方,人均GDP全国第一的无锡也毫不遮掩自身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野望,加上扬子江药业所在的泰州,联结成一张医药产业网络,把产业集群作用发挥到极致。2022年3月26日上午,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上海这个城市承载了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还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承载重要功能,甚至于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因此上海不能“封城”。

尾 声

对内,是周边地区新兴的医药产业力量;对外,是国际巨头的战略转向带来的生态变化。

近20年来,上海医药产业受到的考验不仅限于疫情。随着集采等政策带来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外资对于研发领域的战略调整。2017年,GSK宣布关闭位于上海张江的研发中心,同一年,礼来也关闭了自己运营了5年的“礼来中国研发中心”。此后两年,诺和诺德和诺华同样开始调整在华战略。

2019年起,苏州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就开始超过上海,2021年,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园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排名中由第一名下降至第三名。变化背后,是中国创新药研发几经变幻的波折历程。

对起于荒草地,终成黄金场的“张江药谷”,乃至上海来说,如何保证医药产业这颗“明珠”始终在上海闪耀,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要完成的课题,更是未来永远不会完结的毕业设计。

上世纪90年代,由东京出发直至新加坡形成一条“亚洲经济走廊”,而上海正是这条走廊中闪烁的明灯。 上海浦东的廖氏大厦有一则新加坡招商广告,广告言: “亚洲有一条经济走廊,走廊的终点是上海,上海的新兴地区是浦东,廖氏大厦就在浦东的中心 ”。

“走廊说”“路灯说”映照着上海这座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城市于中国、亚洲,甚至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位置。 无论是医药产业还是其他,上海的“半封闭”“封闭”状态影响的不只是一座城市。

(作者系《财经》研究员,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张羽岐 杨燕,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浦东封控,中国药谷倒春寒
浦东“看不见的教学楼”
中国流程工控龙头企业中控技术上市,正心谷的知与行进入收获期
120座工厂停产,全球车市遭遇罕见“倒春寒”,中国市场渐渐转暖
浦东:而立之年能否再创辉煌?
浦东30年的四张面孔
卖房子、卖股权,甚至……卖孔雀,寒冬里中国药企求生欲很强
穿越“羊城”封控区,无人车是趁热度还是恰逢其时?
36氪首发丨国药资本布局口腔行业中游赛道,「国药口腔」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Q2 每股净亏损同比扩大667%,Zscaler新财报迎来“倒春寒”?

网址: 浦东封控,中国药谷倒春寒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