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上了云的冬奥会,看起来像黑客帝国?

上了云的冬奥会,看起来像黑客帝国?

冬奥赛程还未过半,热搜榜里已经开始上演一次又一次惊人反转。

在2月7日短道速滑1000米的决赛中,由于参赛选手多次出现的碰撞和意外,任子威的金牌之路可谓是“命悬一线”。

但之后随着一段由“猎豹高速摄像机”拍摄的4K高清视频的公布,解开了比赛最后几秒钟的“谜团”。许多网友更是惊奇的发现,小猎豹不仅快速和灵活,更重要的是能将高速捕捉到的数据存储在云端内,供裁判随时调用以及智能分析。

同样经历舆论大旋转的还有之后夺冠的谷爱凌。

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虽然谷爱凌在末轮孤注一掷地加大了空中反转难度之后夺得了冠军,但由于自由式滑雪速度太快,观众大多看得都是一头雾水。

而揭开这个谜题,还是央视在《奥秘无穷》节目里,用“3D+AI”技术将谷爱凌在空中转体四圈半的每一个动作都一帧一帧的慢放,进行“时间定格”,观众大多看得都是一头雾水。

当然,无论是总台“猎豹高速记录”,还是“3D+AI”的路径还原技术,都是因为此次冬奥会在云存储技术方面的应用才让这些得以实现。比如AI需要大数据标注与网络模型训练,包括云端存储、计算资源;而3D在数据采集、处理、建模、渲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云资源。

事实上,除了任子威和谷爱凌两次小试牛刀之外,本次冬奥会从运动员的衣食住行,到场馆管理,再到赛事转播,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比比皆是。此次的冬奥会,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数字奥运”。

云上观赛,外行也能看“门道”

从1964年实现奥运的第一次卫星直播至今,技术的进步让全球亿万人一步步与奥运相连,数字奥运更是如此。当百年奥运开启数字化转型,云上转播为全球体育爱好者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过去,每届奥运都需要重复建设传统IT机房,准备时间长、采购成本高,在赛事中短暂使用后便会被拆除。一来耗费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二来拆除机房又造成资源浪费,云上转播让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这一点在东京奥运会的部分上云中看到了显著的成效,现场转播中心面积缩小25%,工作人员减少27%的情况下,内容产出相比2016年里约奥运会增加了30%,制作了超过9500小时的体育赛事转播内容。

而北京冬奥会在距离开幕还有30天时,北京冬奥组委会技术部部长喻红就表示,北京冬奥会核心信息系统已经实现100%云上运行,奥运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信息均以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上。

首先,在观众最直观的赛事转播方面,首次实现把电视信号通过“云”的方式传输。传统的转播模式要求电视台提前运输卫星转播车、现场搭建网络专线等准备。云上转播让全球电视台在云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号,并提供播放器、短视频处理平台等功能,方便媒体进行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

5G+4K/8K超高清云转播设备

这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播放速度的提升,实时转播由专属的“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能够做到在全球各地以及各网络平台,进行超过6000个小时几乎0延迟、0卡顿的转播内容。其次是画质,云上转播突破了传统的2k画质,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部分重要赛事还将以8k格式转播,做到让观众“身临其境”。

除了高清外,提升用户观看体验也是重要的一环。今年冬奥会转播已经实现将几十路高清画面实时传输,再由智能算法进行毫秒级合成和建模,将超慢动作、全景观看的电影特效式画面,带进冬奥赛事转播中。据悉,冬奥会的云顶滑雪场坡面障碍技巧、冰壶等项目上将首次出现《黑客帝国》中“子弹时间”的特效技术。

本次冬奥会还能提供自由选择的慢动作回放,不需要小猎豹,在家也能慢动作仔细研究决赛中赛点。试想一下,当你在家躺在温暖的床上,观看着短道速滑的决赛时,可以任意视角、360度旋转观察武大靖和任子威的滑行动作,包括他们的服装、头盔,甚至可以拉近屏幕看到任子威夺冠时激动的表情。

除了观看效果更加酷炫,云上转播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多实用性。

如同上文所介绍到的,通过“3D+AI”技术,不仅能够拆解运动员的瞬时动作进行时空定格,更打造出“同场竞技”系统,将单人比赛项目变成“多人比赛”,实现了冠、亚军比赛画面的三维恢复和虚拟叠加,方便观众通过一个赛道看到不同选手的实时动作。

对此,光锥智能向百度了解到,该技术的实现采用的便是转播中的直播视频作为源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第一通过多个视角360度还原3D空间,根据大跳台标准尺寸模型,构建3D-2D映射点对,求解摄像机的空间位姿和朝向;第二利用深度学习模型,从视频中恢复运动员的三维人体姿态;最后求解各个局部姿态在三维空间的整体位姿。

这项技术也不止于服务观众。据了解,该技术目前已经逐步实践到工程机械、机器人、竞技体育、电视观影等各领域。以竞技体育为例,早在此次冬奥前,该技术已经应用在了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训练中。

训练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在运动员不到2秒的高速运动状态中,通过人体三维重建技术,让跳水全过程进行三维再现,实现对跳水动作精准的量化评估。比如起跳高度、入水角度、旋转速度等等;紧接着,利用系统的深度学习功能,针对这些数据给出改进、细节优化建议,结合人类教练,共同帮助梦之队夺金。

不过,百度也坦然,目前这项技术仍存在许多难点和挑战:“百度的‘3D+AI’技术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拿着锤子找钉子’,关键难点是做好‘技术’与‘行业’的结合。因为不了解行业的‘真需求’走过很多弯路。比如在跳水运动员的训练中,运动员不能佩戴传感设备,因为带着不舒服,影响肌肉记忆,这都给团队带来很大挑战。最终我们决定采用非接触的3D视觉解决方案,在保证运动员训练的情况下做技术研究,这是技术与行业的结合。”百度相关负责人说道。

目前来看,“3D+AI”技术是一对“完美搭档”,AI理解分析能力强,可以帮助人们从繁冗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3D则帮助人们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再造自然。

数字管理,三个核心系统同步上云

相比于观众能看到的,可能许多人更加好奇奥运村内的数字化是怎样的?

“纯绿电巴士、冬奥村的机器人、从天上上菜的智慧餐厅,村内用数字化观影,村内数字化管理着衣食住行。”社交平台上,一位冬奥村志愿者这样分享到。

如何数字化?第一步是将核心管理系统全部搬到云上。

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化体育赛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奥组委通过三个核心系统进行管理和运作。包括奥运信息管理和分发系统(OMS/ODS),提供赛事日程、运动员报名、注册、奥运信息发布等;运动会管理系统(GMS),为运动员的交通、食宿、抵离、医疗健康提供服务;其他还包含赛事组织、协同办公等一些数字化平台。

同时,这三大核心系统之下又形成了30多个大型信息管理系统。从前,信息系统千差万别,之间的管理也错综复杂,一名志愿者可能要同时注册几个系统进行不同领域的工作。上云后,就能更加高效整合资源,支持赛事运行,云平台保证系统间的自动交互,并通过深度学习形成一套科学的跨云管理策略。

以运动会管理系统(GMS)为例,冬奥建村后闭环化管理,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技术,为冬奥专用的驾驶车辆进行科学的路线规划和设计,同时避免与社会车辆交叉,最大程度地优化交通计划和时间,保证运动员安全抵离场馆。

除了外出的交通管理之外,在占据2.17万平方米,建设复杂的张家口奥运村中同样容易“迷路”。因此在奥运村内,就有非常全面的AR全景地图,通过“云计算+AR技术”为村内人员进行指引。

基于该应用,运动员通过手机识别周边实景,就能锁定自己的位置,输入目的地后,跟随地面上的AR虚拟箭头便可抵达。

张家口冬奥村厘米级高精度三维地图

当然,GMS不止是对于交通轨道的管理。一名身处张家口冬奥村的志愿者在和光锥智能的交流中就提到了他身处“数字管理”的亲身体验。

“我们每一个志愿者的挂牌上,都有一个专属条形码,所有的相关信息都会储存在条形码中,比如有些志愿者的权限是ALL,有些权限只是部分,并且在就餐时也会根据当天的轮换,进食堂扫码在规定的时间就餐。基本的信息、文件和指令的传达沟通,都是通过钉钉完成,但是晚上开几百人的大型语音会议,会通过腾讯会议来完成,偶尔也会用到‘瞩目App’开视频会议。”

除了核心系统上云,外围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字应用和微型创新。

比如在今年的IP顶流冰墩墩,在每场次赛中,都以人偶的方式出现在赛场引导观众,制造欢乐气氛。它的身上除了可爱俏皮和“一墩难求”之外,也充满了黑科技。

比如冰墩墩的“泡沫手套”。它不仅是一个装饰品,更是一个移动的智能工具。人偶志愿者借助它可以和后台联系,方便定位和指挥。这双为奥运会专门开发的“泡沫手套”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科技产品,未来可以运用在游乐园、大型商场等场景中。

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数据安全性和运作流畅性,技术人员运用了数字孪生技术,重新开发所有的体育场馆。数字孪生简单来说就是在计算机虚拟数字空间中重塑物理世界的真实运行状态。

国家速滑馆数字孪生操作系统

这让不仅能够将此次冬奥会的数据保存在云端,为下届奥运会提供经验。而且在奥运会结束后,当场馆被用于演唱会、艺术展览时也可以调取现在完成的3D建模和数据系统,进行资源再利用。

总的来说,无论是智能交通管理、智能人员管理还是云上直播带来的新型观感体验和“3D+AI”系统,从赛场内到赛场外,从核心系统上云到外围数字化应用,数字奥运理念始终贯彻其中。

结语

上云后的全面数字化,贯穿了从内部管理到外部观影,使得场内外有了全新的体感、体验,对于奥运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史上第一届“云上奥运”,用科技书写了新历史。并称赞“科技的潜力令人惊叹,在奥运会历史上,我们第一次真正挖掘了这种潜力”。

而冬奥对于云计算来说,也称得上是一个集中大考。

对于当下的云计算来说,已经能够承接住庞大的体育赛事,但在5G技术、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数据量增速远高于算力的提升速度,这也要求企业需要以比“发展”更快的速度扩大规模和基础设施投入来处理激增的数据。

甲子光年发布的《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底层技术已趋于成熟,更关注底层技术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比如边缘计算和工业物联网设备相结合,可以形成智慧供应链,由于其在边缘位置实时处理数据,能够从互连设备和系统中更为迅速地获得洞察,帮助组织切实提高运营响应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有助于解决当今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所带来的问题。

当一个个行业数字化程度趋于成熟,智慧城市的雏形初现。此次冬奥就像是一个微缩版本的数字城市集成,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挑战也发现着云计算下一步的可能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天的我们不止在看冬奥,更是透过数字冬奥,发现未来生活的映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锥智能”(ID:guangzhui-tech),作者:刘雨琦,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上了云的冬奥会,看起来像黑客帝国?
北京冬奥会带来哪些发展红利?
这届冬奥会,虚拟人含量有点高
假如我们生活在黑客帝国的模拟世界,可怕吗?
98年冬奥会品牌赞助史
在冬奥会火了,冰壶、冰球能否成为下一个“滑雪”?
《黑客帝国》重现!人脑植入机器人,秒速获取知识
创可贴温度计,0排放温室气体:提前领略冬奥会的科技看点
最前线 | SpaceX测试太空舱紧急逃生成功,“看起来像《星球大战》里的画面”
马斯克发布脑机接口系统,可用iPhone操控,网友:这就是黑客帝国

网址: 上了云的冬奥会,看起来像黑客帝国? http://m.xishuta.com/newsview5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