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袁斯来
编辑 | 苏建勋
当A股的光伏上市公司们纷纷发布业绩喜人的财报时,曾经风光一时的中利集团却在亏损中越陷越深。
1月底,做电缆和光伏组件、电站的江苏中利集团发布业绩预告,去年亏损32-40亿元,比去年同期亏损扩大3-10亿,被视为支柱的光伏业务亏损11亿。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上游材料和海运费暴涨,导致产能无法完全释放。
这两个理由是光伏企业们普遍遭遇的困境,但在碳中和大潮涌动的2021年,如中利一般巨亏的仍是少数。
远比硅料上涨这种短期震荡外严重得多的困扰,正纠缠着中利。它曾被称为“光伏扶贫第一股”,靠着政策红利大肆扩张;但在政策风向转变后,难以找到增长点。而2021年“专网通讯”骗局暴雷,给原本就不怎么强健的中利又一重击。
光伏行业三次起落,中利赶上过浪潮,但在2018年“531新政”后更严酷的洗牌中,中利的运气消逝了。
中利的创始人王柏兴很能审时度势。1988年,他32岁,自己掏了在当时算是巨款的5000元,和9个人成立了常熟唐市电缆厂。
这家做电线的公司2009年上市时,正好国内光伏行业经历08年金融危机后第一波冲击,政府为了稳定局面,开启“金太阳工程”,将在2-3年内,以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MW的光伏发电项目。国内光伏企业又开始扩张,2010年出货量增长75%。2011年,中利斥资4.82亿,现金收购江苏腾晖电力51%股权,迈入这一行业。
收购腾晖后没多久,欧美开始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限制国产的光伏产品进入市场,但滕晖主要建设电站,并没有受到多大波及。他们拿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财报,2012年营收增长了31.8%,光伏组件及电站业务高达26.71%,当时因为多晶硅上涨,位于产业链中端的组件厂商们,很多毛利只有个位数,足以可见电站在当时是门利润丰厚的生意。
国家扶持对光伏这种需要重资金投入的长期项目固然重要,中环、隆基这样的明星公司壮大时,都离不开补贴输血。但中利似乎踏错了发展方向,他们没有利用好政策研发基础技术,反而倾全力投入“扶贫”项目中。
2015年时,中利提了个雄心勃勃的口号“万农光伏”,做起了“电站+农业”项目。他们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前期垫资修建,修建好后企业运营,产权归政府,政府再以此资产融资归还企业。
看起来,有地方政府们背书,这是没什么风险的生意,而且钱很好挣。2017年时,中利的扶贫光伏电站带来30亿收入,毛利高达29.6%,比商业光伏电站多了10%。
很多公司都跟随政策脚步,只是没有中利激进。组件龙头晶澳科技2015年到2020年,为光伏扶贫修了5个电站,装机量107.5MW,累计支付了约4000万。中利仅在2017年9月,就和多个地方政府签订了606MW的扶贫项目。2017年底,它们给43个贫困县垫了50多亿。
地方政府上马项目时,不少会盲目举债,尤其是这种企业先垫资修建的项目,更是少了几分顾虑,当时有个词形容为“一光了之”——地方只追求前期覆盖率,不去考虑后续如何并网。在很多交通、通讯不便利的贫困县,修好的光伏电站得不到运营,成了一片废墟。
原本就入不敷出的地方政府,因为“光伏扶贫”反而欠下更多隐性债务,这显然不是国家希望看到的景象。
2018年3月,“光伏扶贫”新政出台,规定贫困县光伏扶贫项目不能举债建设,企业也不能入股。这实际上断了不少项目的源头。“政策一变,政府也不敢做了,项目面临进退两难的问题。”一位逆变器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很无奈。
这一年也成了中利集团的转折点。2018年,他们归母净利润从盈利到净亏2.83亿,从此再没回到正数。
因为“扶贫”,中利现金流绷紧到极致。2018年,他们扶贫办款有36亿的应收账款,而长期、短期、一年内非流动负债等达到117.74亿,超过能收到的账款。
2021年,一场经营多年的“专网通讯”骗局暴雷,中利成为众多被套牢上市公司的一员。
他们曾经想过修筑更高的城墙,所用的办法仍然是简单直接的收购。2018年,他们计划以100亿收购比克动力电池,尝试向上游渗透。
当时中利已经负债沉重,百亿收购案无疑会雪上加霜。市场以跌停表达了自己的态度。2019年,这场收购终止,但他们仍然花了8.5亿收购比克动力电池8.28%股权。这8.5亿的资产,到2020年只价值3.88亿。
在A股市场,中利其实不乏融资渠道。除了IPO募资,他们还做了两次定增,股权融资近70亿,甚至超过了总市值,但这些钱无力挽救中利的颓势。
中利断断续续地甩资产,2019年,将子公司中利电子的部分股权转让给沙家滨旅游和江南商贸,成交价格比上市公司收购时少了近20%。
宣布收购停止当天,王柏兴80年生的儿子王伟峰接过总经理职务。但这位少东家似乎也难以破局。
光伏行业虽然发展周期长,但在政策红利下,已经出现赢家通吃的苗头。
行业火药味十足的话题,是未来究竟182mm还是210mm尺寸的电池片会成为主流,隆基和中环作为各自阵营的领头人,各自砸巨资开足火力扩产。
比起这一批崛起的新星,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实力,中利都处于下风。此时,中利还有不少156-157mm尺寸的电池片和组件产线,这类产品市占率一年之中就从50%跌破25%。在这场疾速变动中,中利这类实力不怎么强悍的公司,显得左支右绌,仅在2020年,他们就计提了3.67亿固定资产减值。
然而,中利又不得不加入这场军备战争。在2021年中报中,他们表示要“再造约五个滕晖光伏体量的产能”,他们在安徽淮南投建5GW组件项目,又在淄博、宿迁、沛县、泗阳建了电池+组件项目。因为去年硅料价格暴涨,下游需求乏力,山东淄博和泗阳基地产能未完全释放。
当光伏行业迈入扩张时代,已经落后一步的中利如果不能很好地抢到足够多的订单,将面临更艰辛的未来。
36氪制图
相关推荐
焦点分析 | 曾经的“光伏扶贫”第一股,陷入30亿亏损泥淖
焦点分析 | 单日涨幅超100%,“民营光伏电站第一股”的雄心与隐忧
阳光电源:曾经失落的光伏龙头,能否硬核起飞
知料 | 二十年后再现高光时刻,光伏行业的中国往事
光伏:还有多少个十年能勇敢做热血青年
光伏内卷
光伏内卷,高景气时代的江湖纷争
焦点分析 | 光伏组件厂商阿特斯净利翻了3倍,正经历诉讼缠身的麻烦
揭开华为的光伏与储能家底
焦点分析 | 高盛、中信争抢增发份额,中环股份怎么长成千亿光伏企业?
网址: 焦点分析 | 曾经的“光伏扶贫”第一股,陷入30亿亏损泥淖 http://m.xishuta.com/newsview5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