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龙真梓
编辑 | 黄臻曜
“5G无处不在。”提到5G的应用场景,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这样感慨。
这可能是个普世观点。但作为无线通信系统设计领域的华人科学家徐晧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体会,早在20余年前,他就参与了5G相关技术的研发。他在博士期间与导师共同完成的毫米波传输技术研究,目前已成为5G的关键技术。徐晧所供职的高通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厂商,是目前为数不多能生产5G基带芯片的公司。
两年前,时任高通公司总裁的德里克·阿博利就说过,高通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将5G商用提前到2019年实现。
现实中,5G的确在加速到来。
2018年10月,美国四大运营商之一——Verizon在美国的4个城市推出基于专有标准的5G Home服务。
2018年12月,韩国三大运营商同时宣布5G网络正式开启商用。
2019年4月,中国至少已有16个省区市在场外测试中能打通5G电话。
蓄势待发的不只有运营商,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工业制造、IOT等行业也在翘首以待。对它们而言,不论是 5G手机、车联网、机械臂还是万物互联,每一个场景的到来都离不开5G。
“5G有五个应用场景,手机、平板电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还有海量互联网。在每一个领域,高通都有专门的芯片来供给产品……目前已经有二、三十家OEM厂商宣布要以高通的芯片为基础推出5G产品。”徐晧说。
既然基础设施已在飞速推进,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5G到底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
不仅仅是通讯更便捷,下载更迅速,徐晧还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未来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XR(扩展现实)的眼镜可以通过辅助的虚拟现实,把人们需要的信息投射到眼镜上,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如果戴上这类眼镜看一场球赛,“你会觉得自己身处球场中间”。
同时,这类可穿戴设备也会给手机终端带来进化或更迭。不管是眼镜对它的直接替代,还是二者互相结合,都意味着这种已经占据人们日常生活十余年的终端将在不远的将来发生变化。
“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趋势和变革方向,但5G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这些变化有了更方便的实现途径。”徐晧说。
图片来源:东方IC
以下是访谈部分(经过编辑):
36氪:很多C端用户目前对5G手机的印象较深。除手机之外,5G技术还能在哪些领域有更好的应用?目前高通在这些领域的进展如何?
徐晧:从产品来说,5G的应用场景大体有五个不同的方向,第一个当然是智能手机。第二是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第三是车联网和跟自动驾驶有关的产品,第四是工业互联网,这种低时延、高可靠性的产品。第五个是海量互联网。
另外从标准定义来说,5G技术有三大应用场景。第一是eMBB,就是高流量、高速率的应用;第二是uRLLC,低时延、高可靠性应用;第三是mMTC,海量物联网应用,但从具体的产品来说,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五个用例。基本在这每一个领域,高通都有专门的芯片来供给这些产品。针对V2X车联网技术,高通有V2X芯片;针对智能手机,高通发布了X50与X55两款5G调制解调器芯片以及最新的SoC;针对平板电脑,高通也提供了芯片,以及物联网NB-IoT、eMTC等高通都拥有相应芯片。总体来说,高通通过提供技术以及具体的芯片产品来完成对每一个技术垂直领域的支持。
36氪:5G在工业互联网场景的应用,指的是和“无线技术”的关联吗?
徐晧: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机器人、机械臂以及现在常说的工业制造4.0技术,就是在工厂中更广泛地应用自动化技术。这种自动化技术包括了两部分,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另一个是5G技术。5G技术可以将一部分有线连接变为无线连接,将有线通信数据变为无线通信数据。
其实“无线”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通讯的线路,另外一个是指电源线,两个技术实际上都能做到无线,但其实不是同一个技术。我们所提的5G无线或者有线,指的是通讯方面做到无线。基于5G技术理论,我们想要以5G无线技术取代有线以太网技术。现在有线以太网技术可以做到低时延与高可靠性,这也正是现在5G无线技术推进的方向。如果5G无线技术能达到与有线以太网相同的传输质量,许多通信线路就能够用5G无线技术取代,也能实现5G支持下的工业物联网。
36氪:现在5G的普及比当年4G的普及速度快?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徐晧:其实如今来看,5G比4G的普及速度快很多。4G初期,只有四个运营商部署4G网络,而且部署的速度非常缓慢。但是5G不同,5G的非独立组网标准在前年12月份冻结,独立组网标准在去年6月份完成,距离今年的预商用和商用实际上才过了一年多一点点的时间,这是非常迅速的,比当时的4G快了很多。而且今年有20多家的运营商已经宣布要部署5G网络,目前也已经有了20多家OEM厂商宣布要以高通的芯片为基础推出5G产品。在标准冻结后一年就直接开始预商用和商用,在这一点上4G完全没有办法与5G相比。而且不光是在中国,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都在加速5G的应用,Verizon以及其他运营商也在积极地推动5G毫米波的应用。
产生这种变化,背后有两个层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技术层面,虽然4G与3G相比也带来了传输速度的提高,但是它并没有更多地考虑对各个垂直领域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没有这么多的商业可能性,而5G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各个应用场景的可能性。另一个层面是因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用户都已经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了3G和4G技术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所以政府、运营商、设备厂商和OEM都非常重视5G技术。总之,这里面包括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政府推动等原因。
图片来源:Pexels
36氪:现在很多用户认为5G的影响主要是打电话更顺畅,下载视频更方便,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对普通用户的生活影响很大,但大家尚不了解的影响呢?
徐晧:比如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你看电视节目的时候,现在可能到2D,以后可能是高清或者3D,或者还有沉浸式体验。戴上眼镜看球的话,你会觉得自己身处球场之中,这是一种新的体验和交互的模式。
5G是无处不在的,然后用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除了我刚才说到的,还可能有更多的应用出现。就像4G,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认为4G只是多了一些更高的数据,但实际上出现的是抖音短视频、视频通话等多种应用。
36氪:4G时代,智能手机助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那么5G时代这种载体是否会变化?
徐晧:对,这个趋势是有可能的。我们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智能手机,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手表、眼镜等等可穿戴性设备出现。在可穿戴设备里,我认为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XR(扩展现实)的眼镜是比较有前景的。因为它是戴在眼睛上,通过辅助的虚拟现实,把一些人们需要的信息投到眼镜上面去。而且最近一两年这种技术已经有比较好的商业前景,因为有些眼镜已经做到和我们日常佩戴的普通眼镜基本一致的大小和厚度。
那么它是不是能够取代我们现在的手机?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观察。因为这些眼镜还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怎么充电?怎么能够做到节能?因为手机和眼镜相比比较重,电池比较大,能够有一定的续航能力。
但如果把电池做在眼镜上面,是不是同样有这么长的续航能力?这是一个技术难点。当然现在有些眼镜直接和手机相连,这也是一种做法。它会把电池或者最基本的数据处理放在手机上,让眼镜保持小巧。在这种情况下,眼镜并没有代替手机,而是成为了一个辅助设备。这也是另外一种终端方式。所以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一种是基于手机的AR、VR、XR眼镜,另外一种是独立的AR、VR、XR眼镜。
36氪:我们现在身边的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也许会因为5G的到来而更新换代。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5G技术如何影响其他行业技术的革新?
徐晧: 如果我们单独看通信的话,4G到5G有个比较大的突破是——5G更好地考虑了各个垂直领域的应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的领域本身也在经历各种各样的革新。比如从车本身来说,这个行业也有一些类似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革命性变化。所以即使没有5G,车本身也在往电气化的方向走。油车变成电车可能跟通讯没有直接联系,而且就说自动驾驶本身,也更多是人工智能在驱动。
但是5G和自动驾驶、电气化本身又有很强的互动。因为如果要自动驾驶的话,你会需要更多和网络之间的连接处理。处理就需要传输很多数据,5G可以提供非常快速的、低时延的传输,使这种数据处理成为可能。5G跟车之间是一个互相推动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说它对车本身有一定的影响,但车这个行业,它自己也在做一些变革,很难说是说5G直接让它做了一个强制性的变化。各个行业都有它们发展趋势和变革方向,5G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这些变化有了更方便的实现途径。
图片来源:Pexels
36氪:高通已经算是5G时代的抢跑者,接下来高通还会有哪些5G应用和方案出现在公众面前?
徐晧:5G的调制解调器、射频前端和天线技术等,这是比较核心的几个5G技术和产品。因为5G的车联网技术还在设计标准当中,所以也包括4G的V2X技术。5G的物联网技术标准也正在进行中,所以这里也包括4G的NB-IoT、eMTC等物联网技术。而且针对VR、XR等可穿戴设备,比如说可穿戴眼镜、可穿戴手表,高通也有一系列的芯片提供支持。针对每个应用场景,高通都有不止一个芯片来支持应用,不光是因为可能需要同时支持高端、中端和低端的用户,还与不同应用场景需要的运算能力有关。这是高通对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技术支持。
36氪:一直以来,高通选择提供芯片等基础设施以支持其他行业。但由于开始布局5G的时间较早,高通之后是否有计划推出面向消费者端的5G产品?
徐晧:高通的商业模式是以提供最基础的,最通用的技术为主,比如我们给手机提供调制解调器,芯片会卖给不同厂家。所以高通并不会做自己的品牌手机,做自己的手机也可能会跟其他的制造商产生一定竞争或者冲突。商业模式包括横向和纵向两种,我们选择横向商业模式,就是给所有的、希望跟我们合作的手机OEM提供一个高质量的5G和AI手机芯片,这种理念还是会延续。
并且,通信技术具有两个特点。第一,通信技术是较为基础的技术,它会对所有手机或者相关垂直行业的厂家提供帮助,因此高通提供的是通用技术的支持。第二,研发通信芯片的门槛非常高,一般公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将这些技术整合、集成到同一芯片上。一个做OEM的手机厂商,或者一个做机器人的厂家,它们的技术长处可能并不是在通讯这方面,但是这些厂家通过购买芯片,可以很快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产品推出来,同时我们自己也能更专注地把芯片技术做好。
36氪:你个人有哪些特别期待的5G场景?
徐晧:我最看好的两个场景是可穿戴性的AR、VR、XR应用和以及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两个场景不仅应用了5G技术,也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比较好的结合。比如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要采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周边环境。而车联网中车与车、车与路侧设备、车与核心网络以及基础设施的各种交互不仅可以保证安全,还能提供更高效的车流控制,比如智慧城市就可以让整个城市更加高效。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我觉得5G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通讯管道,或者说可能性,它可以让任何一个设备基站联系得更好、更直接。但是什么样的设备最后会是一个大家认可的设备呢?这仅仅有5G是不够的,因为设备本身的技术也会影响用户对这个设备的体验。而且一个技术出来了以后,是不是能在商业社会上成功?这也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最近几年从比较大型的可穿戴设备,到现在很薄、很轻便的设备,花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最近一两年都有很好的可穿戴设备出现。所以主要是看用户能不能接受,有时候一个技术诞生以后,是不是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除了技术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实际上,5G作为一种通用技术,能够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慧农业、工业物联网等垂直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是36氪一档关注科技、小趋势的全新栏目。在这里,我们会采访拥有聪明大脑的少数派,深入解读他们对未来的猜想。虽然少数派们的面孔不一,可能是书籍作者、创业者,也可能是科研领域的行业专家。但相同的是,不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无人驾驶和5G,他们预测未来趋势的灵感会在这里闪光。
「PS: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与最前沿的科技、最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未来的趋势变化息息相关,并且正在寻求报道,欢迎联系我们。另外,如果你愿意业余时间做一些上述方向的编译工作,成为36氪《少数派的未来猜想》栏目的一名志愿者,也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为成功入选者不定时放送独家福利。(联系人:秘丛丛 micongcong@36kr.com,请附上个人简历或公司相关资料)」
相关推荐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谁会取代手机?可穿戴设备或是下一个“杀手应用”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星座物联网,或是初创航天企业的一张好牌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当智能马桶变身小型“检验科”,或是完全蓝海的千亿市场
爆发的可穿戴设备:2020年的机会点在哪?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与人交流、与车谈判,可能是未来汽车的模样
少数派的一周猜想 | 人类在未来死掉的N种方式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关于未来出行的N种想象,智能电动汽车最接近现实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旧机器再见,新机器你好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我用意念回复了你的消息,没开玩笑
少数派的一周猜想 | 老板可能正在暗中监视你,但并不是为了窥探隐私
网址: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谁会取代手机?可穿戴设备或是下一个“杀手应用”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