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侵”风波,让被寄予厚望、甚至被称作“一号项目”的阿里同城零售业务,陷入危机。
8月7日晚,阿里员工涉嫌性侵女员工的事件冲上热搜,涉事的同城零售事业群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在该负面事件冲上热搜的第二天,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阿里内网公布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涉嫌男员工王某被辞退,永不录用,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人力徐昆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记过处分。
李永和在2018年6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从过往履历来看是一名重将,其在今年7月的一轮架构调整中被任命为本地生活事业群总裁,同时他还负责着同城零售和本地生活新零售业务。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据遭侵害的当事人反映,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曾向李永和反映情况,但对方收到已读后,并没有任何回复。
事发后,李永和在内网道歉,称自己“缺乏同理心、同情人,缺乏视人为人的关怀”。内部处罚决定也提到,李永和作为事业群总裁,在这件事上的敏感性、重视和投入程度远远不够,没有主动作为,而“一号位永远是业务和文化的第一责任人”。
值得注意的是,李永和带领的同城零售,是去年以来阿里重点投入的对象。同城零售业务包括:肩负线上商超改造的淘鲜达,从外卖向本地生活扩展的饿了么,以及重要的流量入口高德地图。这也让同城零售被外界称之为应对美团竞争的重要业务。
不过,相比于阿里的重视与投入,同城零售业务取得的成绩却较为有限。在各个领域,它都是后来者,亦要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突围并不容易。在此次“性侵”风波中,随着李永和的引咎辞职,同城零售的未来更是挑战重重。
过去几年巨头押注同城零售的热潮中,阿里在2017年以后先后入股多家线下超商,并将同城零售业务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在同城零售业务中,淘鲜达的主要任务是与线下商超进行合作,并推广自己的数字化改造方案。与线下商超的沟通交流是淘鲜达员工的主要工作之一,此次“阿里女员工受侵害”的事件,就是发生在淘鲜达和和济南华联超市工作人员的一场酒局之后。
2018年3月,淘鲜达在手机淘宝拥有了一个流量入口,当顾客打开淘鲜达板块,系统会匹配最近的商超门店,比如大润发的每家门店可提供1万+个品类,在3公里内,承诺半小时送达。
2014年-2020年,阿里先后与大润发、三江购物、新华都、中百、卜蜂莲花、绿地优选等线下商超合作,淘鲜达则需要让本地超市入驻其中。
入驻的基础,则是一系列的数字化改造。一直以来,淘鲜达的一线人员分布在线下商超在各个城市的所在地,帮助当地的门店进行改造,有时长达一个月都要在当地工作。
淘鲜达合作的线下商超,图源淘鲜达官方微博
在具体改造方式上,2019年以后,淘鲜达内部形成了以淘鲜达平台和数字云店为主体的两大业务板块,分别提供了不同的改造方案。
数字云店指向的是引入线下POS机等方式的轻量改造,从商家接入到平台上线,最快可在一周内完成。淘鲜达平台则指向的是包括门店、商品、人群等多方面的数字化改造。
淘鲜达需要吸引线下商超入驻并为数字化改造付费,但这并非易事。
对于线下商超而言,线上的流量入口是诱惑力所在。通过淘鲜达,大量线上用户的涌入,增加了线下商超的订单。而两者重合的用户较少,以淘鲜达与高鑫集团的合作为例,凯度消费数据显示,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只有10%的消费者既是高鑫集团的消费者,也是淘系的消费者。
淘鲜达入口,图源淘鲜达官方微博
而另一边线下商超也能给淘鲜达带来流量,线下超市导购员的引导下,用户可以流向平台,在线上下单。
不过,淘鲜达的合作方,大多是阿里入股或收购的线下商超,除此之外愿意与淘鲜达合作的商超数量并不多。
一方面,许多线下商超拥有大量中小型门店,这些门店无法支撑数字化改造的付费成本。另一方面,多大型商超也偏向于自研或寻求与第三方SaaS企业合作,以建立数字化体系。与此同时,京东到家、美团闪购等也在拓展合作方,这也让线下商超有了更多选择。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淘鲜达平台有超过50家的线下零售商入驻,上线超过2500家门店。但这一数字相比庞大的线下零售市场,还有些不足。
目前淘鲜达的业绩也较为有限。2018年底,高鑫零售的所有门店便已上线淘鲜达,但来自淘鲜达的订单、收益至今未能体现在其年报中。
与此同时,那些搭上阿里新零售列车的线下商超,业绩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阿里此前投资的三江超市,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0亿元,同比下降14.7%;净利润约4346万元,同比下降48.57%。阿里投资的新华都,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89亿元,同比增加25.69%;净利润约7356万元,同比减少45.98%。
对于线下商超而言,与淘鲜达的合作意味着大规模的投入,想要走到收获期则需要耐心地等待。
上线三年,淘鲜达的线下商超改造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去年以来,阿里对同城零售还在逐渐加码。今年7月,淘鲜达被归于由饿了么外卖、高德等组成的同城零售业务。另外,李永和被任命为本地生活事业群总裁,同时他也负责同城零售业务,意味着这两块业务将继续整合。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同城零售在阿里内部已成为张勇重点关注的1号项目之一。为了获取足够大的市场份额,阿里正试图“吞噬”更多的线下商超,为供给侧提供支持。
在阿里加码同城零售之时,其他巨头的动作也未曾停下。
2017年初,最早探索社区O2O模式的京东到家,关闭了家政、洗衣、按摩美业等上门服务,将核心业务锁定在超市生鲜等高频次商品,正式加码线下零售领域。
在京东回港二次上市的投资人路演会议上,京东表示未来的主要增长点就是新成立的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京东同城零售业务的发展速度确实十分迅速。截止2020年,百强超市中有77家已上线京东到家,其合作线下门店达11万家。
与淘鲜达类似,京东到家也是通过打通沃尔玛、永辉这些京东系的线下超商而迅速崛起,不过,相比淘鲜达,京东到家布局得较早,在这一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优势。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京东到家稳居中国本地零售商超O2O第一平台,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21%提升至25%。
京东到家入场后,2019年这一领域又迎来了新的巨头,美团正式上线美团闪购业务,不仅瞄准了生鲜品类,与此同时还提出将针对线下零售商家进行营销、运营方面的改造。
相比淘鲜达,美团也拥有配送体系的优势,但它更不缺流量。在外卖的市场份额上,美团占据优势,这群习惯了即时配送的用户,也同样会在美团上购买零售产品。根据36氪报道,美团闪购业务目前的日订单已经超过300万。
淘鲜达拥有淘宝首页一级流量入口,但这群用户从服装、鞋帽的消费,转向线上商超的快消品消费,需要一段过程适应。淘鲜达需要持续地培养用户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淘鲜达希望输出数字化方案,这也导致其需要与更多大型商超合作,但实际上,这些商超大多已经站好了队。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榜单,排名前10的企业中,3家商超是阿里系(大润发、联华、盒马鲜生);5家选择了腾讯(华润、沃尔玛、家乐福中国、永辉超市、步步高集团)。
以本地社区为核心场景,线下零售的战场越来越热闹,但参与同城零售竞争的,也不仅仅是阿里、京东、美团等巨头,还包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
大部分生鲜电商平台,早已基于生鲜做全品类扩展,成为了线上超市。在生鲜类产品上,它们已经建立了一定壁垒,通过前置仓模式,它们的配送速度也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尽管同城零售市场庞大,但淘鲜达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想要保持对线下商超的吸引力阻碍重重。
相比淘鲜达,阿里同城零售之战中,最先在一线迎敌的是饿了么。
为了应对美团,饿了么的战斗从未停止。今年以来,饿了么先是与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平台合作,进一步深入到生鲜领域,又在6月推出“新服务伙伴计划”,加码数字化服务业务。两者的战争,也从外卖延伸至酒旅、共享单车甚至线下商超零售。
饿了么的外卖业务在不断推出针对消费者的补贴、针对商家的免佣,但是这一领域依然被美团牢牢掌握在手中。在更多同城业务上,美团基于外卖业务形成的壁垒,饿了么想要突围也极具难度。
此后,阿里也寄希望于高德地图发力同城零售。近期高德地图的一场发布会上,董事长俞永福宣布其要向“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升级。
基于地图服务,高德地图早已向集成打车平台发展,并不断聚集流量向饿了么导流。
早在两年前,饿了么就已接入高德地图,用户在高德上可以一键直达饿了么的门店页面,与此同时,还联合高德推出同城零售服务。比如医药方面,此前有近10万家药店上线高德,300个城市实现24小时送药到家服务。
图源饿了么官方微博
高德地图确实是一个稳定的流量入口,通过在出行场景下提供信息服务,也能进一步聚集流量,但相比于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消费者还没建立起使用高德地图搜索餐厅等信息的习惯。
虽然高德已经与许多消费场景打通,但用户的使用频率和粘性还需要提高。这也导致向饿了么等APP导流的效果有限。
在同城零售的业务布局上,阿里动作连连,但各个产品之间的连接和打通,以及彼此之间的协同,还需要时间积累。
与此同时,在同城业务的拓展上,阿里还需要持续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军队”。
经历了7月的队伍调整后,此次“性侵”风波,也让阿里同城零售的业务迎来动荡。
目前已经引咎辞职的李永和,在2018年6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并担任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同年11月任天猫超市事业群总裁。此前他还曾任京东商城仓储部总负责人,与盒马鲜生创始人、CEO侯毅此前同为京东同事。
据财新网报道,李永和在阿里内部风评颇高。一位接近张勇的人士曾表示,“老鼎(李永和)是很有潜力成为下一个老蔡(侯毅)这样的零售业态改革标杆的。”
从履历来看,李永和无疑是阿里的一员重将,想要找到合适的补位者并不容易。直到发稿前,阿里并未公布下一位接任者。
而对于还处于发力期的同城零售业务而言,一位领头者的突然辞职,无疑会影响发展节奏,也许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但也可能让业务面临掉队的风险。
作为后来者,阿里希望拿下同城零售这一市场的决心不言而喻,但数年过去,数次收购,屡屡在战略上加码,成果也并不显著。
这次同城零售业务的危机,或许也会成为竞争对手加码的机会,但这也给阿里一个契机去重新思考同城零售之战的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张晓阳,编辑:子夜,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陷“性侵”风波、事业群总裁辞职,阿里同城零售能否脱困?
最新,阿里巴巴公布处理决定:涉事男员工被辞退,永不录用,事业群总裁和HRG引咎辞职
58同城再陷裁员风波,“停薪留职”或为“变相裁员”
阿里MMC事业群,掀起盖头来
阿里加码同城零售:280亿港元控股大润发母公司,实现并表
阿里、苏宁、京东的零售之战:直播带货明争,同城零售暗夺
阿里创新事业群总裁朱顺炎:别想着一夜暴富,阿里内部不玩赛马机制
盒马“放手”社区团购,阿里新零售转身晚了吗?
要带「大象」一起飞?阿里同城零售最新布局的背后
济南华联紧急“切割”涉事阿里的张国
网址: 陷“性侵”风波、事业群总裁辞职,阿里同城零售能否脱困?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