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产业互联网,是如何萌芽和生长的?

产业互联网,是如何萌芽和生长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作者:吴之猫,微信公众号:有不知,36氪经授权发布。

产业互联网的提出意味着行业的转型与变革。伴随着互联网与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企业生产逐渐实现数字化,专业化C2M商务平台亦不断兴起。而若想探究产业互联网的萌芽之所,可能需要追溯至笔者所说的那个,“‘互联网’和‘产业生产’发展的交汇点。”

最近,“产业互联网”异常火热,众多的企业纷纷宣称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股也受到资本市场热捧,不免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笔者查阅了各类资料之后,发现像“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互联网+”等非常多相似的说法,反而感到更加的困惑。

顺着“互联网”和“产业生产”两端的发展脉络,笔者找到了“互联网”和“产业生产”发展的交汇点,也许也正是产业互联网真正的萌芽之处。

01 互联网的线上和线下:从竞争到融合

从线上和线下的关系来看,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关键词是“竞争”,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国内的线上购物蓬勃兴起,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线上商业模式与传统的线下商业相互竞争,呈现出相互对立的态势。

线上商业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购物方式和习惯,也以惊人的速度抢占线下市场。

最为津津乐道的是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现场,马云与王健林也为线上和线下之争立下了十年赌约:到2022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王健林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有,则由马云给王健林一个亿。

这一阶段互联网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有B2B(阿里1688)、C2C(淘宝网)以及B2C(天猫、京东、当当)三种,从商品的选购到订单支付的各个环节全部在线上完成,随后通过物流将商品寄送到客户手中。

单纯依靠互联网构建线上模式来颠覆线下传统实体商业,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2015年开始短暂成为风口的P2P互联网金融也属于这一阶段,只不过是从零售业向金融行业的延伸。

第二阶段的关键词是“结合”,这一阶段线上开始与线下实体相结合来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最初兴起的是线上团购。

线上团购借助线上获客成本低、快速推广传播的优势,在线上快速聚集大量有相同需求的消费者,以较大的折扣在线上购买团购券,再到相应的线下实体店享受服务,从而将线上的流量引流到线下。

之后,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信息获取和线上消费。

随之而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模式开始向消费者的本地生活服务渗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出现了外卖上门、送药上门、手机打车、共享单车、生鲜上门等新型的O2O服务模式,也诞生了饿了么、美团、滴滴打车等新兴互联网独角兽公司。

第三个阶段,线上和线下的业务开始融为一体。

随着线上获取流量和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传统的线上电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亟需拓展新的流量入口和业务增长点。

同时,O2O互联网公司几乎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重塑,也让传统的互联网电商感受到了线下服务在体验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线上社群营销为主的小米开始布局自身的线下体验店“小米之家”,到2020年全国已经有超过1000家的线下体验店。阿里巴巴也推出了旗下的新零售品牌“盒马鲜生”,以生鲜为主要特色,通过线上线下流量相互转化的模式来重构零售业形态,如今盒马鲜生的线下门店已经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

线下门店带来了全新的流量入口,也弥补了传统线上电商在体验上的不足。

借助线上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技术,根据用户在线上和线下的数据进行全面的用户画像,线下门店能够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的运营效率,从用户的“千人千面”升级为线下门店 “千店千策”。

02 产业生产:从信息化到智能化按需定制

在产业生产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企业开始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将生产运营涉及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及各类生产流程进行信息化升级,使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够进行高效共享,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ERP软件作为企业信息化软件的代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运营上的广泛应用,生产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数字化呈现。

通过对生产运营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可以进一步辅助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决策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使更多简单低效的人工工作被智能化的机器生产所取代,并且能够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主动的进行分析和预测。

例如,华为2015年每条生产线需要97个人,2020年Mate40每个生产线只要14个人。小米的智能化“黑灯工厂”,全厂生产管理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的全部实现自动化无人生产。

工厂还具备决策判定系统,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引擎、动态知识图谱、自适应能力,在动态和多维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对复杂问题进行自主判断、推理,做出前瞻性、实时性决策。

在生产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几乎将单位时间的产能提升到了极限时,智能化按需定制生产的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urer)悄然成为了产业生产发展的新方向。

C2M可以将生产和需求紧密关联,用户实际的订单需求直接抵达工厂,工厂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直接通过物流送到用户手中。

不仅是将生产的触角直接延伸到终端用户的需求上,而且可以跳过代理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节省原料和商品的仓储成本,大幅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阿里巴巴在2019年底成立了专门的C2M事业部。

2020年12月,“淘工厂直营店”正式亮相,年度活跃购买用户突破1亿,已有近7000家工厂入驻。

2018年12月,拼多多启动“新品牌计划”,采用C2M模式帮助1000多家工厂打造爆品。

一年半时间,参与拼多多“新品牌计划”定制研发的企业已经超过1500家,累计推出定制化产品达4000多款,订单量突破4.6亿单,2020年三季度日均定制化商品销售量超过200万单。

2020年10月,拼多多发布了“新品牌计划2.0”,订制10万款新品牌产品,带动1万亿销售额,同时将1000家工厂升级为5000家。

03 OAO + C2M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我国的Z世代(1995年到2009年出生)总人数约为2.6亿,占总人口的19%。

Z世代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和数码产品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我国的Z世代的成长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的时期,生活条件富足,使得他们更加注重人生体验、喜欢能够表达个性的产品和服务。

2020年阿里妈妈发布的《双11投资指南》指出,“Z世代占据近30%的消费份额,且消费增速超过400%,几乎为整体市场的两倍”。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市场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日益增加,规模经济开始向定制经济转型。

在互联网端,传统互联网电商由线上走向线下,借助互联网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优势和数字技术,不断在各个产业通过线上和线下融合进行行业重塑,伴随而生的是前所未有的量级的数据。

这些数据成为了模型和算法生长的土壤,人工智能技术也借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跨越性的发展。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用户画像”也不再局限于某类用户群体,而可以清晰地对个体用户的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画像分析,引领着商业模式向满足个性化需求定制的方向发展。

同时,物流行业也迅速发展,商品生产和消费者需求能够更加快速地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限制也逐渐被打破,促使各个产业向用户看不见的生产端进行智能化升级,使整个产业链都能够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要。

从产业生产方面,企业生产从工作和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升级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数字化,使得企业有了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企业的生产端也找到了生长的土壤。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开始向更为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按需定制生产的C2M模式转型。

工厂想要直接获取到用户的需求、工厂生产的产品能够直达用户,也势必需要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

从互联网到产业生产,发展的路线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汇集了“个性化定制”这个关键词上。实现个性化定制,需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产业链进行配套的智能化升级,产业互联网也由此产生。

笔者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是互联网与各个产业的全面深度融合。

无论在产业链的哪个环节,以个性化定制为方向的智能化升级都是实现产业互联网的过程。而“OAO+C2M”,也就是线上线下融合的个性化按需定制生产,则是产业互联网最终也是最为典型的模式。

04 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1. 行业化产品经理成为刚需

笔者认为,“个性化定制”并不是产品的任何功能和特征都可以按照用户的想法进行定制。

首先,每个产品都有自身的基础组件不能去除,没有这些基础组件会导致产品功能无法正常运转。

比如电脑中的风扇既占空间又会在使用过程中发出噪音,但在没有更好的散热方式的前提下,风扇不能随意地去除。

其次,不同的用户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需要有专业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自身的经验,提炼出真正具有价值的需求点,基于对产品及相关资源情况的了解,评估个性化的需求的实现的可行性,同时细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目前,产品经理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十分普遍,但在传统行业中还很少有相应的角色。

笔者认为,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变革,个性化定制在各个行业开始普及,各行各业都需要类似产品经理的工作来分析产品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将产品进行解耦并重新定义,驱动产品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向个性化定制方向转变。

随着产业互联网在各个产业的深入发展,也更需要产品经理对所在的行业的业务、用户、行业规范等有着深入的了解。

在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越来越多的有着在自身行业多年从业经验的人员选择从事与行业相关的产品经理的工作,他们往往能够利用自身沉淀的行业经验,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引领行业进行产业互联网变革。

同时,对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具备深度的认知,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和判断能力,也成为了高级产品经理的必备能力之一。

2. 专业化C2M商务平台兴起

首先,经过这些年线上购物的发展,支付和物流的体系已经十分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了具备通用能力的行业基础设施,新兴的交易平台可以直接对接成熟的支付和物流体系。

其次,在需求定制的环节,需要线上平台能够提供对各类的产品的可定制化的功能进行展示,支持用户在线进行定制操作,在线展示出用户定制的方案的效果。

比如展示用户自己选择款式、面料和配色的鞋子的样式,显示全屋定制化装修的效果图,亦或是根据自身喜好设定好大小、形状、配色和图案的马克杯等等。

而传统基于“规模生产”的线上交易平台,无法为每个产品开发一套用于用户需求定制的功能。

例如,耐克自己的移动端平台SNKRS可以支持用户自己定制鞋子的配色,保存后直接在平台上下单购买。开售之后立即被抢购一空,而且大家纷纷晒出自己搭配好的鞋子的样式,一时间也成为了朋友圈的热点。

而像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是不会只为支持耐克的用户定制鞋子的配色而去进行平台功能的改造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只有产品的相应的产品经理和生产者才能够清晰地定义而且不断挖掘出产品能够个性化定制的部分,平台无法对各个行业的产品认知上达到所在行业的深度。

笔者认为,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业走向C2M模式,线上电商平台需要逐步升级为线上开放生态平台,在沉淀流量、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能够支持各个行业根据各自产品的特点对自身线上店铺的功能进行改造升级,以满足C2M模式下用户线上定制的需求。

与此同时,也许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链接自身产业上下游、将自身行业的产品进行解构、支持用户线上个性化定制和购买的深度产业融合的专业化C2M商务平台。

3. SKU化生产端供应链升级

个性化定制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产品的功能和特征,还包括对产品服务及用户解决方案等的定制。

由消费者的需求直接对接生产的工厂,生产工厂需要支持原来各类分销渠道所对应不同数量级、不同种类的产品需求。

比如一个品牌服装生产工厂,需要可以支持单个人在平台上定制一件衣服,也可以支持企业通过平台定制几万件不同款式的衣服,而且定制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衣服本身,还包括衣服的包装、配送、售后等相关的服务内容。

这样场景的实现,依赖于产业相关的供应链管理与仓储物流体系进行相应的智能化升级,以支持工厂定制生产的需要。

单个产品的不同SKU在订单的数量上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生产端的供应链管理需要精细到产品的单个SKU。

按照工厂单个SKU的生产需求量,结合大数据的预测分析,实时动态地对生产供应链的各类原材料或零配件进行调配,避免为支持按需生产而囤积过剩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导致在生产环节的仓储成本的上升。

除了对生产原料的管理进行升级外,相应的物流体系也需要针对单个SKU建立生产原料的物流配送数据模型,制定单个SKU的物流配送策略,实现SKU化的生产原料物流配送升级,从而及时满足各种生产原料动态的配送需求,以使工厂能够在按需生产的基础上确保稳定的交付时间,保证整个产品服务的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关推荐

产业互联网,是如何萌芽和生长的?
数字博物馆和主题文创的纵横生长
下半场,互联网如何深度填坑产业?
元璟资本陈洪亮:产业互联网和企业服务核心是建立标准
消费互联网是空战模式,产业互联网是地面战模式 | 超级观点
包凡:如何理解产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如何快速复制推广?「浪潮」的答案是做“工业淘宝”
CEO来信 | 产业互联网是属于产业人的,还是互联网人的?
底层技术革命是如何爆发的?
产业互联网启示录

网址: 产业互联网,是如何萌芽和生长的?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