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亿港元,约合19.8亿美元。在新造车中拔得香港上市头筹的小鹏汽车,将募得这笔巨额资金。
6月24日晚间,小鹏汽车发布的监管文件显示,该公司正式启动香港公开发售计划及A类普通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计划(股份代号:9868),发售包括香港公开发售的425万股及国际发售的8075万股新A类普通股,每股最高定价在180港元。同时,向国际承销商授出1275万股超额配售权。
征伐激烈的智能电动车格局中,雄厚的资金储备无疑是坐稳牌桌的核心武器。这也是为什么,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从美股到港股的上市之路,也成了咬合紧密的囤钱之路。小鹏汽车的美股和港股双重主要上市计划,已是明牌,而多位二级投资人透露,蔚来、理想汽车也几乎在同一节奏下秘交了香港上市文件,同样会在不日后公开上市进程。
此前有海外媒体报道,三家公司共募集50亿美元。据公开信息,截至一季度,蔚来的现金储备为74亿美元,理想汽车是50亿美元。而小鹏汽车此次募集20亿美元后,现金储备将达到76亿美元。
据资本人士透露,港交所对小鹏汽车的此次上市十分重视,“因疫情施行线上敲钟一年多的港交所,也有希望为小鹏汽车破例,恢复线下敲钟仪式。”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是小鹏汽车将成为香港智能电动车第一股?
死磕自研技术的小鹏汽车
与阿里、百度等常见的“二次上市”不同,小鹏汽车采用的是“双重主要上市”方式。
“二次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的区别很简单,“二次上市”是一家公司已经在美股上市,并且满足2年期限等合规条件,可以在香港上市中享受部分豁免权,减免一些审批环节,而去年才在美股上市的小鹏汽车显然不符合条件,因此选择了更复杂的“双重主要上市”,这个上市方式几乎不享有豁免权,需同时遵守两地交易所的上市规定。
美股企业在港股的“二次上市”十分常见,而“双重主要上市”更多存在与A+H股(A股和港股)之间,上一个在美股和港股之间实现“双重主要上市”的还是百济神州,时隔3年。可见港交所对小鹏汽车等智能电动车公司的支持力度。
而根据港股通规定,小鹏汽车采用“双重主要上市”在香港主板上市之后,还可满足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接入条件,便于A股投资者借助港股通投资。也就是说,在香港上市募得20亿美元只是开始,借此打通人民币市场,将资本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才是战略初衷。
那么,小鹏汽车是怎么在智能电动车中“抢先一步”的?
可能有小鹏汽车财务和法务部门加班赶工的贡献,但显然不会是主要原因。
这个答案,或许从香港企业家的发言中能看出端倪。日前,小鹏汽车的投资人,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志刚在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小鹏汽车从创立至今,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能够将自家研发的软体、硬体深度整合,并且做到量产落地的企业;当中的产品研发包括自动驾驶、高级语音交互等创新技术,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安全性与未来感兼备的创新驾驶体验,这也促成我投资小鹏汽车。”
AI技术富集的智能汽车项目正是港交所稀缺的,这也是为什么恒大汽车一车未产,仅披着概念,市值就逼近5000亿港元。今年3月,百度在香港二次上市,倍受资本推崇的正是其“AI第一股”的光环。而小鹏汽车从2015年成立起,就主打智能技术,并在2017年开始搭建全栈自研体系,到现在,已经在国内新造车浪潮中,首家跑完智能电动车软硬件垂直整合模式的完整闭环。可以说,小鹏汽车正是港交所需要的那个货真价实的智能电动车标的。
首先在团队构成上,就能看出小鹏汽车是一支技术研发型队伍,6100多号员工中,40%为研发人员,其中在北美,小鹏更是聚集了一支自动驾驶精锐部队。
在资金投入上,小鹏汽车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20.7亿元、17.25亿元及5.35亿元(81.7百万美元,分别在总收入中占到89.2%、29.5% 及18.1%)。
同航道选手蔚来也有不菲的研发投入,但其早期在中、美、德三地搭建国际团队,人员带来的开支也占到了相当大比例,而且随着其北美团队重心腾挪,直到2020年下半年,蔚来的智能化自研才走上正轨。而彼时小鹏汽车已经在冲刺可对标特斯拉NOA的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功能NGP,全场景的语音交互已经通过OTA交付。
到今年3月,小鹏NGP完成从广州到北京的3000公里远程,6月份,更是推出了高级自动泊车功能Valet Parking Assist,可存储泊车路线达到1公里,而其他厂商的同级别功能目前只能做到100米。在招股材料中,小鹏汽车也披露了下一代智能化技术的推出节点,这家公司写道,“我们计划在2022年推出第四款智能电动汽车, 具备高级自动驾驶系统和加强版核心车辆系统的SUV。”
新造车浪潮浩浩荡荡,用户界面、产品定义、销售模式等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但行业变革的底层驱动必然是紧握核心技术,在这一点上,小鹏汽车不仅押对了方向,还建立起了一套快速迭代的研发体系。
而从这个视角看,小鹏汽车能成为香港智能电动车第一股,无疑是源自企业战略和资本市场之间,高度趋同的价值共识。
储备弹药,迎接长线战争
比起在生死线上挣扎的2019年,小鹏汽车今天76亿美元的资金储备已经是绰绰有余。但是当苹果造车风传不断,特斯拉在全球不断复制以制造辐射市场的战略,小米宣布投入100亿美元下场造车,百度跟上500亿人民币的筹码时,任何一个新造车公司都会审视,这场长远的资源之战中,自身的粮草和弹药是否足够。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直言不讳:资金储备多多益善。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早已嗅到“持久战”的味道,其也在媒体采访中放言:科技型车企必然会有很高毛利,但我认为短期内追求太高毛利是错误的。这正是小鹏汽车技术投入路线的战略外显。
截至2021年一季度,蔚来和理想汽车的整车毛利已经做到20%上下,小鹏汽车则超过11%。但是在智能化技术研发投入上,小鹏汽车则走在前列,这正应对了何小鹏将研发投入作为长线策略的思考。而实际上,研发投入对品牌的支撑效应,已见成效,小鹏汽车已经在国内市场成长为一个科技属性浓厚的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其销量已经连续3个月稳定在5000台以上,主力收入和利润贡献车型P7更是打破历史纪录,月交付量超过3700台,高于大多数新造车单车月交付量。
而在财务结构中,研发投入的效应也很直观,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首次确认了8000万人民币软件收入,这也成为毛利率达到11.2%的积极因素。
而小鹏汽车仍然在加大投入,加固技术驱动创新这条护城河。今年上海车展上,何小鹏表示,要在今年将团队扩张到万人规模,相对应的,研发体量无疑会进一步加大。而有猎头人士透露,小鹏汽车正在高价物色高级别技术人才。
借助外延团队储备技术和人才,也是小鹏汽车的策略之一,例如小鹏汽车旗下的飞行汽车项目小鹏汇天,将在今年底开放试飞,而同样在深圳,小鹏汽车也在筹备一个新项目。从远期看,这会是小鹏汽车的智能交通组合蓝图,而从现实角度看,这些项目将会为小鹏汽车聚拢一支数千人的软硬件技术团队。
当然,在长线竞争中,长板必须很长,但短板也必须补齐。这一点上,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等,早已体现出共识。例如,分别以服务和产品见长的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都在近一年快速完善智能化自研团队,补足技术体系,而小鹏汽车显然也开始在超充和服务能力上向精细化阶段探索。
例如,小鹏汽车已经重拾自营超充站的建设,目标是2021年覆盖全国200个城市,确保自家用户的充电品质。同时,在渠道层面,小鹏汽车也向直营模式大幅切换。去年底,小鹏汽车已经成立了一级部门UDS(用户发展服务部),来统筹用户运营、销售、交付和服务体系。
不难预见,在港股市场,新造车三兄弟很快就将重聚,资本终究只是放大器,而决定战局的仍然是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和价值主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ID:wow36kr),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为什么是小鹏?
中概股再掀“回港”潮,小鹏汽车双重上市获批,融资规模最多达20亿美元
中概股3分钟 | 造车新势力普涨,小鹏汽车涨超4%,小鹏P5累计订单破万
终于实现理想的小鹏汽车,有没有未来?
小鹏加速IPO,中概股危机下能闯关成功?
小米学小鹏:我的蔚来很理想
360鲁大师:港股互联网破冰第一股,获277倍超额认购
小鹏造小鹏 —— GGV投资笔记第三十期
嘲讽小鹏,diss蔚来,马斯克在焦虑什么?
“小鹏”的烦恼
网址: 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为什么是小鹏?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