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宇宙的尽头是“互联网黑话”

宇宙的尽头是“互联网黑话”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指北”(ID:hlwzhibei),作者:指北BB组 枕溪,编:蒲凡,36氪经授权发布。

随着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尽管火星与地球的空间距离遥远,但在中国网民的记忆里,火星从来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在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的微博评论区里,不仅有网友们用“火星文”的亲切问候,也有共青团中央官微下场玩梗。

“火星文”绝对是90乃至80后青年们的时代记忆。它可以存在在个人签名、QQ空间或者论坛贴吧,还被写在课桌上,传递在小纸条里,印在诸多非知名品牌的文具上。它的书写和解读,没有诸多规范,也不必强求规则。依靠青年们天然的默契,“火星文”被广泛使用传播。

至于为什么是火星文,而不是土木水金星。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来自下图,《少林足球》。尽管影片并没有在内地公映,但其中的几句经典台词却顺着网路,漂洋进大陆青年们的日常。

总之年轻人讲着地球人(准确说是地球家长们)看不懂的“火星文”,创造一种语言区隔代际、拉近同盟,想想这种设定都带点赛博朋克的意味。

当然 “火星文”作为一股暗涌的青年文化,在主流话语中难以被认可。比如2008年,文化部直指《劲舞团》等网游“出现有害信息屏蔽不完全、游戏设计导向低俗化、游戏推广活动对玩家存在不良诱导等问题,违反了法规政策,违背了社会道德,这些现象已经危害了游戏玩家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而在此前,《劲舞团》是标准的“火星文阵地”,除了官方使用火星文建立非主流基地,写宣传文章叫你做叛逆火星人外,还曾举办过火星文征文大赛。经此一役后《劲舞团》宣布“绿化”,反对“非主流”和“火星文”。而当时《劲舞团》背后久游网的老板,也在几年后专心打造SNH48去了。

到了今天,当初讲“火星文”的孩子们已经长大,剪去非主流发型,藏起青春期日记,“火星文”也留在了时代的褶皱里。但冥冥之中,仍有股来自宇宙深处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系统,在公元2021年,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互联网黑话”。

降维

其实“降维”并不是什么新词,它在学术界的大范围使用远比互联网行业要久远得多,仅在知网检索中文文献,会发现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有论文在篇名中使用“降维”一词。从学科来源上,“降维”出现在各个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认知门槛(多维、维度、下沉、折叠同理)。

(图源知网)

具体到从学术名词过渡为互联网黑话,“降维”的遭遇,刘慈欣可能要背上一半的锅。

上面这段话出自2010年出版的《三体3:死神永生》。原文里“维度打击”,是指歌者(一种高等文明)用二向箔给太阳系进行了降维打击,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被降成平面的二维,在这一过程中,生命乃至文明都被毁灭。

或许是对于这个词语带有的压迫性力量的崇拜,在《三体》之后这个词语很快被大量挪用。再加之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品牌,更让“降维”的使用,在互联网上具备了相当适宜的语境:

2011年,小米发布小米1,定价1999元。对于当时普遍定价在2000元以上,甚至更高价位的主流智能手机市场而言,可谓石破天惊。不到一年,小米手机青春版发布,再次用1499元的价格,刷新人们对于品牌安卓机的认知。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15万台青春版在开放后的10分52秒内即被预定完毕。

在当时,小米几乎以一家之力,对传统智能手机品牌进行了一次降维打击。这种降维不仅是价格层面,更在决策层面让人们看见“青春版”的价值。其后更多的品牌相继推出的青春版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完成了终端普及。

从这个意义上看,雷军和小米是先锋的降维打击者。这话不光我一个人这样讲,至少吴晓波也这样认为。

(出自《激荡四十年》)

《三体》之于雷军、或者中国互联网的关系,并非我牵强附会。2018年雷军曾公开表示:“这十年里面,我推荐最多的书是《三体》,没看过的真的可以看一看,看完你就知道互联网的战略。”

《三体》得以被互联网人进行大量解读,和内容叙事不无关系。它拥有一个宏大且极端的故事,在这里人类、星球、文明被放在赤裸的环境中直面竞争和生存。从这个层面上看,张力是可以被复制在商战语境中的。同时三体的诞生与中国互联网发展高速发展的时间线重合,盛名之下,读者们可以将科幻小说的技术基因,与现实科技发展相对照。

落脚到中文互联网中,从《三体》里走出黑话,也就顺理成章。

黑暗森林

另一个原产于《三体》的互联网黑话是“黑暗森林”。

在原文里“黑暗森林”是个形象的比喻(具体描述是啥请看上图),用来揭示着残酷的宇宙生存法则,并告诫人们如果随意向宇宙暴露坐标的星球,很有可能成为其他星球和文明的众矢之的。

套用这个概念,在最近几年里,有两个行业的故事可以看做是黑暗森林的互联网版。

首先是快递。快递这个行业虽然看上去随时在竞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行业内部其实始终默契地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制衡关系”,即以菜鸟驿站为核心的通达系、京东、顺丰,保持着非常明确的行业分工,要么依托庞大的电商体系,要么看重物流效率、服务体验,要么廉价。

也正是在这种格局森严的行业里,“极兔”完成了闷声发大财。在2019年“借壳”龙邦快递取得中国的快递经营许可后,“极兔”迅速将以自营+加盟模式铺开,到2020年3月已经完成了在浙江、广东等8个省份的业务落地,再到媒体大规模报道时,极兔全网日单量已稳定在500万票以上,9月增长至800万(数据来自于《每日经济新闻》),增长逐渐接近通达系数年积累的成绩。

猎人也正是在这次暴露之后选择了开枪。比如在媒体报道呈现的时间线上,我们看到了去年10月,韵达在内网发布通知,不仅要求下属加盟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加盟极兔速递,还要求揽派两端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代理极兔速递业务。

不过就像《三体》“宇宙社会学”描述的“技术爆炸”一样(这也是一个黑话,数码、人工智能、喜欢绑定“算法”的内容平台们尤其爱用),极兔既然敢于暴露自己的坐标,那一定有活下来的办法,比如拼多多带来的巨量订单。2021年初,全网日单量突破2000万票。据《晚点LatePost》报道,今年4月,极兔速递已完成一笔18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78亿美元。

(我们在《百景图2020》里就曾经画过这件事)

另一个森林在社区团购的市场里,不过没有像极兔这样的幸存者。

早在三年前,一批中小创业者们,自建仓储、发展团长,以微信群为核心,建立起本地生鲜到家的“小生意”。但在2020年疫情催化下,巨头纷纷涌入社区团购市场。

体量上的绝对差距,等不到“技术爆炸”的中小平台们,或是倒在了黎明前夕,或是逃不开被蚕食的命运。即使是兴盛优选这样背靠本地连锁超市的诞生的巨头,在“大后方”长沙,也腹背受敌——自提点、网格仓等环节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挖角。

所以相比于“降维”背后的胜利者姿态,那些在行业媒体语境里爱用“黑暗森林”来形容自己的从业者们,大概就是在向外传递这两个意思:巨头们肯定会害我,到那天你们(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投资人)一定要保护我;我失败了,但你们千万别怪我。

元宇宙

再说个比较潮的。如果说降维和黑暗森林是两个由来已久的黑话,那么“元宇宙”,在中文互联网中就要时髦不少。之所以会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这个词语,同样来自于一本科幻小说——《雪崩》。

这本小说由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于1992年创作,小说里存在着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且始终在线的元宇宙(Metaverse),在这里人们能够以虚拟化身(avatar)存在,跨越现实距离进行交往互动。在电影《头号玩家》里的绿洲,拥有完整的社会、经济规则,且玩家可以成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从这个意义上,绿洲也被视作理想化的元宇宙形态(同理还有《刀剑神域》等作品,也或多或少契合了这个概念)。

这个来自小说、电影里的概念,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互联网中的黑话?以元宇宙(Metaverse)为关键字在虎嗅进行搜索,可以看见从今年3月起,出现了一系列的媒体文章。与这个时间点直接关联的,是美国在线游戏创作平台Roblox的上市。其招股书中写道,“元宇宙正在实现。”

随后的一个月里,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宣布将布局元宇宙业务,美国游戏公司Epic Games宣布获得10亿美元融资,将用于元宇宙业务开发。

也就是说,“元宇宙”这个概念最早被带出“科幻小说”,成为黑话的时候,是与科技、游戏带有强绑定的。

从这个定义出发,现在许多行业语境里出现的“元宇宙”,就明显泛化了很多。或者更准确地说,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更多去体现“宇宙”这个概念,少了“元”的因素。比如著名的“年轻人社交元宇宙”Soul。

按照Soul招股书里的说法,用户在平台提供的虚拟宇宙中创建全新的身份,进而摆脱物理世界中复杂而微妙的社会关系带来的压力——在理想的情况下,这确实很符合“平行宇宙”的设想。但问题在于不够“元”,在社交这件事上形成一个足够独立的场景,然后以此为基础重新定义行为、规则,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此前,我们曾对话过一些Soul用户,有的用户选择在彼此熟悉后添加微信好友,跳脱出陌生社交的环境,还有的用户将“瞬间广场”当做现实生活的情绪树洞。也就是说,无论是用户关系还是用户内容,还是语音社交、灵魂社交这些概念,总有一部分流程要么交给了线下,要么交给了微信。

所以你看现在的很多新兴的社交产品“很没梦想”,在投放广告的时候选择“躺平”,直接给你展示你下载App之后能有多少人加你微信、你在微信里咋聊这些画面,比如下面这个广告就经常能够在快手、抖音的信息流里刷到。

没办法嘛,上市嘛,要有想象力,要有高天花板,想象力要做大,传播路径要短要直接,要精准地找到受众的敏感点,没有什么比“宇宙”更好用的概念了,词义扩大本来也就是语言学里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不过问题是资本市场是要按照这个“愿景”买单的,毕竟套用Roblox的CEO大卫·巴绍茨基(Dave Baszucki)的原教旨“元宇宙”概念,如果社交元宇宙能够成真,那么就需要拥有大量多样化的内容支持参与者长期的兴趣爱好。

尽管Soul正在通过派对聊天派对、狼人杀等打造 “虚拟的社交游乐场”,但若要真正与游戏类元宇宙平台相竞争,并不占优势,毕竟网恋、家族、联排开黑,这些经典的网上冲浪场景可是有相当一部门萌芽于游戏呢(参考文章:《没有人再在游戏里结婚》)。

总之“元宇宙”这个概念虽然潮,但是使用起来似乎需要更加谨慎。毕竟所谓“黑话”,毕竟是行业内的交流方式——用户们当不当真无所谓,要是被同行或者市场当真了,这大概会转化为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结语

将互联网黑话与火星文放在一起,看上去像是牵强附会,无端联想,但细究起来其使用者却是一脉相承,甚至其使用的内核也大差不差:

曾经,人们以同龄人所能理解的共同意义空间,建立起一套火星文使用系统——例如将繁体字、方言、外语杂糅,或者融入表情符号、字母等符号组成“象形字”,还有像“3Q”这样将词语进行高度缩写——联系到初代互联网黑话“生态化反”,两者的构词法,可以说是相同的。

甚至使用者相同。当年构建火星文使用系统的80后、90后们,如今恰好来到了互联网行业中心,成为了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新媒体运营的决策者,成为了公关话术、营销策略的主要对话者。

所以你别说,黑话的流行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黑话使用者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当代的进步青年。

参考吴岩在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简史里的观点,或许是出于对大自然,对整个宇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久恒好奇心,才产生了科幻小说这类对于现代科技、社会生活、宇宙未来等等或是预言或有反思的文学体裁。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及其产品的规划,越发趋近于小说里的种种“神谕”,或许只有黑话才能完整他们与现实的关联。

而它们的意义并不应该止于“使用新词”、“身份认同”带来的快感,至少不应该止步于出现在周报、PPT、演讲、采访的黑话里。

相关推荐

宇宙的尽头是“互联网黑话”
互联网“黑话”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
社区形成的标志,是黑话还是文化?
微信是一切流量的尽头
Roblox与它的元宇宙故事,是互联网的下一站么?
上海网红地理的“宇宙中心”是怎么形成的?
互联网的尽头是内容
大佬企业家黑话指南:情怀、All in与平常心
互联网的尽头是内容,那内容的尽头是什么?
王花花:本命、墙头、瑞斯拜?不懂年轻人的黑话还想让他们为你买单?

网址: 宇宙的尽头是“互联网黑话”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