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作者:老刀,36氪经授权发布。
2003年上映的科幻片《我,机器人》无论从剧情内容还是其背后所需要叙述的主题,都堪称是一部杰作。
在这部电影中,首次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导演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高科技一定可靠吗?被算法统制的逻辑(人工智能产品)一定不会出错吗?
最近,关于智能汽车的消息甚嚣尘上。首先是,特斯拉的刹车失灵,刹车系统在传统汽车当中,几乎是一个基础性的设施甚至很少发生大问题(除非人为故意破坏),但是高度智能的特斯拉为什么翻车了?另外,华为发布了跟北汽合作的智能汽车。而在4月中下旬的上海车展上,恒大,大疆都公开展示,涉足造车行业。
智能汽车,看上去很美,玩家众多,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注定是一条竞争惨烈的路。
4月17日,北汽新能源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落地的首款量产车型极狐阿尔法S上市。
阿尔法S搭载了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服务,以及激光雷达、AR HUD在内的30个以上智能化部件。
在当前可落地的智能汽车量产成果上,“智能座舱”和 “自动驾驶”是竞争的两条主线。据华为发布的一则自动驾驶视频显示,华为系统操纵和导航下的智能汽车,看上去功能已经十分强大。
4月16日,华为放出了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实车路测视频,从媒体视频上看,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的车辆,在城市道路中自如穿梭,能够完成左转、右转、自主超车、规避“探头”等等动作,而且游刃有余。
在进入十字路口时,华为的智能汽车比较谨慎,距离“老司机”的驾驶水平尚有距离,但操作已经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在全程的路测过程中,副驾驶位置的安全员0次接管。
华为轮值董事长直言:华为提供的自动驾驶能力“比特斯拉好多了,华为自动驾驶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
与特斯拉的整车制造和智能化技术均采用全套自研不同,华为至少目前将自己定义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
也就是说,华为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类似特斯拉,推出华为牌汽车。目前华为想做的,更确切的表达方式是:希望车企能采用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全套解决方案。
对智能驾驶领域来说,华为不是造车,而是提供“软件”。这套软件,成为智能汽车当中内置的“定律”,在这些定律的指导之下,智能汽车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让行,什么时候变道,一切符合交通规章制度,并且确保行车安全。
但是,这一套内置的被算法高度掌控的定律系统,绝对安全,绝对聪明吗?
4月19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车展开幕。车展会上,特斯拉没有推出新车型,也没开媒体发布会,甚至展位都不算大。他们原本只想,低调地卖车。
车展开幕当天,一位女车主穿着印有“刹车失灵”以及特斯拉logo的T恤,站上了特斯拉展车的车顶,大喊“特斯拉刹车失灵”,引来现场众人围观。
19日下午,特斯拉副总裁陶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特斯拉近期的负面都是她(维权车主)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新华社发表评论: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中央政法委官方公号发表评论:责任何在?担当何在?不论是否妥协,特斯拉都必须面对中国客户的拷问。央视新闻发表评论:希望相关调查能尽快启动,让消费者获得真相,让维权有顺畅渠道和真诚回应。
4月17日晚,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公路上,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自动驾驶期间撞树并引发火灾。事故导致车上两名男子丧生,轿车也被烧得仅剩下一个车架。警方和目击者都说车主坐在后排,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但马斯克说后台数据显示当时该车未启用Autopilot,并且这辆车也没有购买FSD(全自动驾驶功能)。
美国警方表示,将向特斯拉发出搜查令,以获取致命车祸的车辆数据。业内人士表示,警方要求特斯拉方面提供数据这个点非常关键。特斯拉刹车是否失灵至少有三点质疑:
第一点,特斯拉电动车是否装有EDR(事故数据记录器);第二点,即使装了EDR,是否能够确定其触发AEB信号的逻辑是否合理,如果触发不合理或者未触发EDR,依然无法记录撞车时的车辆信息。第三点,特斯拉系统的开发和验证流程是否完善。
特斯拉采用的是博世的iBooster刹车系统。当驾驶员踩下刹车,产生的位移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器计算出所需要的电机扭矩,提供所需伺服制动力;伺服制动力与踩踏板产生推杆力一起作用,在制动主缸内共同转化为制动器轮缸液压力来实现制动。
一旦电子信号、软件逻辑部分出了问题,即便驾驶员踩死了刹车,因为输出的刹车信号失灵或者延迟,是有可能导致刹车失灵。
4月22日,特斯拉公布了郑州女车主刹车失灵的相关数据。特斯拉向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提供了车辆发生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并作出一份文字说明:
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数据显示,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仅为45.9bar,之后驾驶员加大踩下制动踏板的幅度,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92.7bar,紧接着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最大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140.7bar)并发挥了作用,减轻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的发生。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1巴(bar)=100千帕(kPa)=10牛顿/平方厘米(N/cm2)=0.1MPa;1巴约等于1公斤力/平方厘米。
如果要换算成瞬间刹车的压力,需要将45.9再乘以制动面积,那至少也得要几百公斤的力,当然这个力量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还需要通过伺服制动力帮助完成。
所以目前很难绝对判断驾驶员用了多大的力刹车。到底是驾驶员力量不够,还是伺服制动力反应不及时或者判断错误?
严谨一点的话,应该和事故前30分钟内多次刹车的压力相比较。
有相关博主对这段文字说明做了一些解读:
一开始的时候,车速是118.5千米/小时,驾驶员第一次刹车之后,车速降到了94千米/小时,这个时候驾驶员踩刹车的力度达到了40bar以上。40bar的力度踩刹车是个什么概念呢?是普通人紧急刹车的极限力度,也就是已经踩到底了。而且在这个紧急刹车的情况下,车辆ABS(防抱死系统,只有在急刹的时候才发挥作用)系统已经启动。急刹之后,车速依然很高,驾驶员继续踩刹车,力度达到100bar以上,也就是把全身的力气都踩到刹车上了。
即使在这样的力度猛踩刹车状况下,2秒之后,速度只降到了48.5千米/小时,在这样的速度之下,2秒钟之间,车子至少行驶了30米到40米。对一般的普通汽车来说,在紧急刹车的情况下,从100千米/小时到车辆停止,也就需要2秒的时间。而这台特斯拉从94公里/小时的速度猛踩刹车,两秒之后依然有着将近50公里/小时的速度,说明刹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特斯拉提供的数据,让人们不得不怀疑,刹车系统真的安全吗,系统会不会存在某些根本无法发现或者很难重现的致命漏洞?
还有媒体表示,某新能源车跑了5万公里,两次高速行驶忽然熄火,令人心有余悸。而4S店方面也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当智能汽车的问题不是在硬件,而是在软件的时候,软件出现了bug,而且对于那种概率很小的问题,一般是通过试验无法复现的,但一旦发生则可能性命攸关。
无论对于智能汽车,还是未来会更多面市的人工智能产品,当它们内部的各种系统与系统之间组合叠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时候,会不会诞生在单系统状态下并不会有的某种错乱或漏洞?而这样的隐性BUG,恰恰会导致致命的后果。
当下的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一片杀得眼红的“红海”。
乐视早在2014年便提出跨界造车设想,2016年推出首款车型FF ZERO 。2020年下半年,恒大、滴滴先后发布汽车。今年年初,阿里也亮相旗下首款汽车。华为这次发布与北汽合作的阿尔法S,与塞力斯合作的智选SF5。4月上旬,小米宣布再冲刺10年,全力投入智能造车领域。
4月19日,百度称将公布吉度(吉利与百度)汽车大合作的方案;董明珠称,格力造车比华为开始得更早。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至今,中国共有十家企业宣布跨界造车。包括:富士康、乐视、百度、滴滴、恒大、阿里、小米、华为、格力、大疆。
4月12日,大疆正式推出旗下智能驾驶业务品牌“大疆车载”,致力于用空间智能科技赋能出行,专注于智能驾驶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服务。大疆车载在4月19日的上海车展上亮相。
与华为类似,大疆不涉及整车制造,而是选择向企业提供自动驾驶系统,大疆对于自己的定位是汽车行业一级供应商,志在辅助车企制造出优质好用的智能汽车。
十年间,围绕智能汽车产业涌现了一大批玩家,在全球市场中,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福特、丰田等传统汽车巨头均已进入智能汽车市场布局;在国内市场中,一汽、上汽、广汽、长安、比亚迪等汽车厂商也在大力发展智能汽车技术;同时,国际互联网巨头公司谷歌、苹果也纷纷摩拳擦掌,暗中较劲。
一些乐观人士认为,智能汽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自动驾驶汽车临近商用。智能汽车的产业生态非常为复杂,是一个多方共建的生态体系,参与者包括整车厂、互联网公司、ICT企业、Tier 1供应商(一级制造供应商)和政府等等。
但是,从技术成熟性的角度来看,目前整个行业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2020年11月12日,“2020汽车专利创新指数”在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上发布。
其中,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企业年度得分排名中,国内企业占据3席,百度排名第一,华为排名第九,浙江吉利位居第十,为唯一入围前十的国内整车企业。此外,福特、大众、丰田、现代等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技术专利质量较高。
自动驾驶汽车是交通发展的趋势,国家政策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芯片、通讯、操作系统等配套技术发展,行业整体渗透率等多方面提出了智能汽车短、中、长期发展目标。
到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全球领先,给国内的智能汽车长期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非传统车企的参与进一步刺激了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格局。从事智能网联开发的公司中,不仅有传统车企、汽车零部件巨头、新兴造车企业,也有 ICT 科技巨头、不断涌现出的大批初创新兴企业,以及出行服务提供商。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的跨越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再完美的科技依然具有两面性,依然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但是人们宁可单方面地相信,利大于弊,并且也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之下,人类不断地努力改善。
到目前为止,智能造车炙手可热,但毕竟这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而且几乎没有先路可循。在智能造车的路上折戟沉沙的企业已经不少,乐视成了幻想,格力也彻底退出了银隆,而恒大造车似乎成了一个笑谈。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恒大包下一大块场地,一口气展现了9款新车。不同于其它展台的是,恒大场地所有展车一律贴纯黑玻璃膜,且不允许近距离拍摄。
4月19日,汽车媒体人王铜根微博发文称:因为想研究底盘结构,差点被架走!并将现场拍摄的新车底盘照片公布于众。此消息立刻引发网友围观,网友不禁调侃:恒驰采用了最新技术“隐形悬架、磁浮悬架”。加之恒大现场展示的新车除了展现外观造型外,其它方面均“保密“,恒大九款展车均为模型车的消息几乎被实锤。
智能造车热成了一团火,但其中不乏一厢情愿者,这一场颠覆性的盛宴当中,谁也不想错过这一趟新时代的列车,但是如果只有造车宏伟蓝图的概念牌,恐怕不太好一直打下去。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在当下以及未来,智能驾驶汽车和传统的人工驾驶汽车,到底哪一种方式更安全,更值得信任,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数据来检验。
参考资料
1、格隆,《华为造车,谁该害怕》,2021年4月19日
2、吴晓波频道,《当特斯拉成为公敌》,2021年4月21日
3、前瞻产业研究院,《大疆进军智能汽车行业十张图了解2021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2021年4月22日
4、车行易,《恒大“九车齐发”亮相车展,却因这个原因不让细看?》,2021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
华为不造车,特斯拉数据实锤失灵,智能汽车看上去很美?
直击2021上海车展 | 特斯拉车主控诉刹车失灵;华为合作汽车上线;沃尔沃与滴滴合作自动驾驶
百度、华为、苹果“造车”,定义汽车的软件到底值多少钱?
华为不造车,为什么“有效期”是三年?
焦点分析 | 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三年”
百度下场造车:自动驾驶起个大早,电动车赶个晚集
华为攻入汽车行业:“除了不造车,我们什么都做”
首款5G汽车上市,华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造车的巨头?
哈啰要造智能电动车?涨价、上市没解决的问题,造车能有戏吗?
华为不造车:鸿蒙的首次体验也许是在智能汽车上
网址: 华为不造车,特斯拉数据实锤失灵,智能汽车看上去很美?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