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CDMO及培养基生物技术企业「澳斯康生物制药」,今日宣布已在2021年3月完成超4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高瓴资本领投,鼎晖投资、弘晖资本、中美绿色基金、三一基金等多家新投资机构及金石投资、中金资本等多家老股东跟投。易凯资本在本轮融资交易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澳斯康从事生物制药合同研发及生产(CDMO)以及培养基生物技术。该公司所处的医药外包行业,是当前医疗赛道增速最快的细分行业之一。围绕药物的研发、上市和销售,医药外包行业产生了大量分工细致的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典型的有CRO、CDMO、CMO和CSO。
在这条快速发展的赛道上,澳斯康颇受资本青睐,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完成三轮大额融资,分别是超3亿元A轮融资、4.5亿元B轮融资、超4亿元C轮融资。澳斯康是继药明后,高瓴资本又一看好的CDMO企业。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中国制药合同外包研发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1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5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至191亿美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8.3%。外包服务的渗透率由2014年的26.2%增长至2018年的32.3%,预计2023年将增至46.7%。
医药外包常常被认为是创新药的“卖水人”。伴随着国内创新药市场的火热发展,医药外包赛道也保持激增态势,国内外均有大量未满足的市场需求。在近几年的爆发浪潮中,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企业登陆二级市场。相比其他竞争者而言,澳斯康是国内少有的整合性CMC组织,有CDMO、细胞培养基、一次性耗材完整的业务闭环。
2017年,日本Fujifilm收购Diosynth,成为轰动CDMO行业的大事记,行业意识到,大分子药行业最关键的基础材料是培养基,而且CDMO需要全产业链的整合才能形成竞争优势。彼时,国内出现一批定位为CDMO+培养基的企业,或是CMO+培养基的企业。澳斯康则比FujifilmDiosynth更早抓住前瞻性趋势,早在2016年,澳斯康已在筹备整合性CMC组织,“CDMO+培养基”模式,覆盖从原材料从装备到耗材到生产到服务的全产业链。
那么,从技术角度来看,澳斯康为什么有竞争力呢?传统生产模式主要是运用万升以上不锈钢的生物反应器;以药明生物与安进为代表的企业,则完全依赖一次性、2000L规格为主的塑料袋生物反应器。与之相比,澳斯康则采取第三代模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生产效率方面,从DNA序列到IND申报行业平均用时为18-24个月,澳斯康平均为16个月。成本优势方面,澳斯康显著低于同行企业,不仅如此,澳斯康还具备细胞培养基技术及相关制造装备的知识产权。
当前,医药外包进入头部竞争时代,对优质客户有虹吸效应,澳斯康如何与竞争者打差异化?澳斯康董事长兼总裁罗顺博士表示,澳斯康凭借技术与模式的优势,成本已做到行业巨头1/5,在低成本高品质的基础上,还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反应器,以及培养基技术。当前药明生物一家独大,澳斯康已经在二梯队中崭露头角,并开展了全球扩张的具体计划。澳斯康的目标是,三年时间在体量上赶上第一梯队,五年时间形成国际化大体量的公司。
“新的投资将用于CDMO业务和培养基业务的产能扩充,” 澳斯康董事长兼总裁罗顺博士介绍道:“培养基业务方面-健顺生物,我们已与国内众多生物制药企业和人/兽用疫苗企业建立了稳定密切的合作,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基供应商,服务了100多家生物药企;CDMO业务方面,该业务开展的3年多来,已累计服务了超过40家客户,每年订单都实现高速增长;本轮融资将有助于我们打造全球最大的培养基生产基地和国际领先的CDMO平台。”
相关推荐
36氪独家 | 国风投与高瓴青睐,生物药CDMO「澳斯康」获超4亿元C轮融资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太美医疗获超12亿元F轮融资;海创药业获近10亿元C轮融资;基石药业与辉瑞达成战略合作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先通医药获3.2亿元D轮融资;康希诺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申请获受理
专注模式动物开发,「集萃药康」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康立明生物完成6亿元C轮融资;荣昌生物ADC药物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554.87亿美元
创投日报 |「派拉软件」获3亿元C轮融资;「和元生物」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聚焦大分子生物药CDMO服务,「臻格生物」获5100万美元A轮融资
生物制药CDMO的繁荣和隐忧
聚焦凝血POCT市场,「普施康生物」完成亿元C轮融资
36氪首发 | 基因治疗急速增长,「和元生物」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
网址: 36氪独家 | 国风投与高瓴青睐,生物药CDMO「澳斯康」获超4亿元C轮融资 http://m.xishuta.com/newsview3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