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深燃团队唐亚华,编辑:黎明,36氪经授权发布。
1月28日,一份河南鹤壁高中“违纪情况通报”在社交平台流传并引发巨大争议。该通报公布的是学校高三年级学生1月18日-1月24日的违纪情况,内容这样写到:3班XXX上课睡觉、4班XXX在抹护手霜、5班XXX考试睡觉、7班XXX向别人传爆米花……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头发像窗帘一样挡住脸,手也不动,好像睡着了”、“在纸条上罗列明星”、“坐姿不端”、“腿上盖棉袄”、“哈欠不断”、“认真抠手”、“上课5分钟还没有进入状态”、“闭目养神,未听课动笔”……这些内容也被列入违纪行列。
这份通报引发人们对于学生在校被监控这个话题的热烈讨论。虽然学校回应称,经查,年级管理不规范,已作出严肃批评并责令年级主任对学生和家长公开道歉,但是,教学监控还是引发了人们的质疑和担心。
事实上,教学监控一直是近年来的热词。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AI+教育”创业大潮的推进,企业针对校园提供的AI人脸识别、智能手环、智能头箍、智能校服层出不穷,围绕学生行为、表情,甚至是大脑活动的检测都已进入校园。在这个千亿市场上掘金的企业越来越多。
但学校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监控学生的一举一动,分析学生行为甚至表情,动辄发给老师、家长,甚至在网上公开通报批评,真的不侵犯学生隐私吗?抓住需求拓展市场的企业剧增,监控学生,应该成为一门生意吗?
1月27日,名为“鹤壁高中2021届”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1月18日-1月24日违纪情况通报》,迅速引发关注。“河南鹤壁高中实名通报学生课堂违纪”的微博话题引起了六十多万讨论,有人“为腿上放棉袄的同学伸冤”,有人评价“现在小孩读书就像服刑一样”,也有人指出“违纪通报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最好局限在校内”,甚至有人提议“也给领导办公室装监控,上班玩手机的一律通报”。
通报截图
在文章火速传播的过程中,该公众号于1月28日下午删除了文章,并注销了账号。深燃多次致电该校官网上的电话,截至发稿前无人接听。
当天下午,鹤壁学校高三年级相关负责人回应红星新闻称,该公众号为年级内部公众号,关注者只有几百人,学校强调了要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课堂小动作,但也仅仅有这一次通报。该负责人还强调,是老师去了解学生情况的时候发现的,不会采用监控设备。
随后,鹤壁高中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通报表示,学校经查发现年级在此事上方法不当、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公开致歉。
无独有偶,寒假即将到来,有学生反映学校强制他们保持“朝五晚十”的作息时间,还要全体开着在线会议软件“钉钉”,学生的手、本子、卷子、脸必须要露出,必须要穿校服,否则按违纪处理。有学生反馈:“因为有摄像头拍摄,即便父母在身边,也不能和他们好好地待在一起。”
事实上,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教学过度监控的事件引发热议。
不少“AI+教育”的项目,能够提供智能课堂行为分析系统,运用如姿态评估、表情识别、语言识别、关键词匹配等技术,来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2019年,一套人脸识别实时分析系统就曾引发争议,该系统声称老师和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到孩子们在学校里的表现。有报道显示该系统的演示中呈现的学生行为数据有:“趴桌子2次,玩手机2次,睡觉1次,听讲0次,阅读0次,举手0次,笑了0次,厌恶表情出现了10次……”最终,该公司回应称:“该图片为技术场景化概念演示” 。
用在学生身上的“黑科技”远不止人脸识别,浙江的小学生就曾被戴上了“智能头箍”。所谓的“智能头箍”其实是一个脑机接口头环,能够检测脑电波,判断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的程度并打出分数,分数会实时传输到老师电脑上,分数排名也会被发到家长群里。
来源 / 网络
不少人评价这种方式没有科学性,是把学生当作机器,违反基本的伦理。最后浙江金华某小学在舆论压力下宣布已暂停使用“智能头箍”。
另外,有媒体在广东广雅中学的智慧校园信息化采购项目公告中看到,该中学斥资480余万采购近3500个智能手环,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
来源 / 网络
戴上这个手环,可以监测到学生的位置、区域人数、课堂点到、举手次数、进出校园等信息,并向后台系统回传数据。不少人质疑该行为侵犯学生隐私,影响下一代身心健康,有人甚至认为“这跟电子手铐没区别”。
这还不算什么,甚至有学校给学生穿上了“智能校服”。实际上就是在校服的左右肩膀下缝制了可以记录生物数据的智能芯片和随时定位的 GPS 芯片,学生在注册与领取校服时,校方就会输入学生的脸部、生理特征等基本资料至晶片中,并与“学生管理APP”连结。
这个芯片不怕高温和洗涤,寿命是三年左右,也就是刚好中学三年。通过这个校服,学生迟到、按时进入宿舍、上课睡觉、走神或者是放学以后的行动等都记录并自动发送给老师和家长。如果未经许可出校门,也会激活自动语音报警器。校方认为这有利于提高出勤率,但它的隐私问题同样引起争议。
再往前,2017年,有学生在社交平台爆料,“班主任在班里装了一个摄像头,用来监视我们,家长也可以下载APP随时监控我们。班级是学生活动的地方,这样一直活在老师和家长的监控下,让我们很不自在。课下也不能和同学正常交流,生怕被怀疑。这样真的是为我们好吗?”
来源 / 网络
可见,学生对校方和家长的无界限监控叫苦不迭,但几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在变,对学生的监控行为反而愈演愈烈。所以,未来的学校,不仅逃学比登天都难,连情绪自由恐怕都难实现。
此外,在线教育企业也会引入这样的技术评估学生的上课表现。据悉,掌门一对一和商汤就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情绪智能识别判断学生是否是在认真听课;好未来的智能教室就会利用图像和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 快速判断 “一道题有多少学生举手抢答”、“哪些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等。
每次有这样的事件,舆论都会质疑,主要观点集中在:“究竟是校园信息化还是校园监狱化”、“数据收集是否侵犯学生隐私”、“表情识别分析真的靠谱吗”、“长期在监控环境下会养成表演型人格”。但舆论并未让此情形得到改善。
就这次“鹤壁高中”事件,Netstars CTO陈斌对深燃表示,从该学校的通报内容来看,仅靠摄像头做不到这么详细的分析,还需要有人监控分析,“AI可以检测到学生在不在位置上、上课睡不睡觉,但里面提到学生看课外书、没穿校服、吃爆米花、眉来眼去等内容不太可能靠AI实现。”
另外他提到,AI识别人脸并分析行为和表情的技术在多年前就开始应用了,比如用在汽车驾驶上,因为长途货运司机晚上可能会疲劳犯困,运输公司会在驾驶员正面放一个摄像头,AI可以比对这一秒钟的图像跟下一秒图像中人的眼睛是不是闭上了,或者姿势发生了变化,如果判定司机打瞌睡,监控中心就会发警报。
“智能头箍是电极根据电流传输进来的感知情况识别大脑的活跃程度,因为学生在打瞌睡、睡着或认真听课时,大脑的活跃程度不同,只要提前做一个检测并录入信息,后期比对即可;手环则是装有GPS定位系统检测学生的位置,手环中装了陀螺仪能监测学生手的位置和状态,另外检测一些运动数据、心率等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陈斌这样解释几种监控设备的技术原理。
尽管网络上不赞成监控学生的声音是主流,但现实中,早有无数企业盯上了智慧校园这块“肥肉”。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提到,我国要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该文甚至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出教育信息化经费。按照2018年我国教育经费的总投入为4.6万亿来计算,8%也能达到3600亿,即使保守估计,智慧校园也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此前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智慧校园行业产值为584.46亿元,预计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14.82亿元。智慧校园产品市场可分为智慧校园系统和智慧校园硬件市场,其中,智慧校园硬件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智慧校园硬件规模为402.25亿元,占智慧校园市场规模的71.33%。
近年来,人工智能企业、教育信息化公司、互联网巨头纷纷杀进智慧校园,各家策略和方向不同,主要切入点有智能教室、考勤安防、智慧教学、智慧考试、家校互动等。
其实,智慧校园的初衷是好的,数字化能够让教育教学和管理更加便利,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跑偏,反而让学生感到难受。
其中跟学生监控相关的主要包括学生行为分析和情感分析,比如通过采集学生坐姿、举手、站立、打哈欠等课堂行为,就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有效性、学习兴趣等。
来源 / 网络
行业内,人工智能巨头旷视科技、商汤科技都有智慧校园业务。此外,互联网巨头们也没有缺席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市场。截至2019年底,腾讯教育智慧校园已经覆盖了全国300余家教育局,服务了17000余所学校;2019年3月,阿里钉钉推出了基于“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校园智能硬件”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而早就进入教育信息化赛道的科大讯飞,服务学校数量已经超过了2万所。
前文提到的“智能校服”的生产商是贵州省的冠宇科技,该公司的“智慧校服”后续还升级了校服功能,包括:学生打瞌睡时,会自动响起警报;学生通过智能校服、指纹、指静脉及人脸识别在校园内支付各种消费,家长可通过手机查看子女在校的消费情况,并控制消费上限;校服还能实时监测学生的身体状况,若出现较大波动,老师和家长能及时收到提示信息。
创业公司中,完成B轮融资的十牛教育是一家教育科技公司,该公司为学校提供的软硬件一体产品,包括考勤机、消费机、红外线测温枪、访客系统以及进出闸门。学生使用有联网功能的“一卡通”在上述设备刷卡操作,进出门刷卡记录、体温、食堂消费、上下校车刷卡、作业完成情况等信息被上传至SaaS平台,老师和家长都能实时获取所有信息。
从业者江南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个千亿级以上规模的市场,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和产能溢出,是很多企业拓展新的业务场景发展出来的,这类公司之前的主要市场其实是高考监考和后面逐渐发展的校园安全领域。”
他还提到,这个领域的底层设备厂家是一些人脸识别科技公司,在此之上的情感识别、姿态识别的算法不少也是集成在硬件系统或相应的软件驱动中,再往上才是不少教育服务集成商利用这些硬件设备包装概念。
千亿智慧校园市场,已经是互联网巨头、科技公司、中小创业公司厮杀博弈的红海。
教育是个大市场,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企业逐利而来,学校乐于接受。那么这些产品服务的“主角”——学生,在中间就没有任何话语权吗?进入了学校,置于大集体的规章制度之下,学生难道就没有尊严和隐私吗?
在江南看来,学校提取学生在教学环境下的反应行为,基于这些行为数据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教育干预,是这类型产品设计的逻辑。“这个属于数据滥用,但不是侵犯隐私。因为学生进入到校园和教室这些有监控摄像头的地方,就等于默认他知道自己被拍摄了,但如果学校收集了数据并公开向外界公布,属于行为收集数据的滥用。”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圣告诉深燃:“如果学校在教室内安装监控,由于教室属于相对公开区域,公共区域内的监控系统是合法的,不存在侵犯隐私问题,同时学校应当告知学生监控安装情况;如果学校采用手环、头箍等直接识别个人信息的监控设备,只有征得学生的同意,学校才可以采集该信息,否则涉嫌侵犯《民法典》1034条规定的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
另外,对于学校公开通报学生违纪信息的问题,他指出,未经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学校不得将监控录像资料以及通过手环、头箍采集到的资料随意外传,否则将承担包括但不限于侵犯隐私权、肖像权、个人信息安全的侵权责任。
有人认为,这是“AI+教育”落实发展的成果。但教育专家熊丙奇对深燃表示:人脸识别技术用于监控学生表情是反教育,必须坚决制止。他认为,在教室里安装监控,全天无休地对着学生,采集学生的表情、动作,这是把学生当作“犯人”,这种做法的反教育性质十分明显,但是,这种行为却得到一些教育管理者和学校的追捧,是因为有些教育者和办学者忘记了教育是什么,只是考虑怎么管理方便,以及怎样提高成绩。
“教育是有情感和灵魂的事业,无节制地使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正在把教育变得没有灵魂和情感。所谓AI+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也是基于错误的课堂质量观: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熊丙奇指出。
无论如何,此次事件中的学校已经对相关负责人予以处罚,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不过,多次校园监控事件均以道歉收尾,多年来类似的事件仍然不断在发生,后来者应该引以为戒: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是方便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而不应该沦为监控学生个人行为的借口。
相关推荐
监控那个“坏学生”
惊现“美国版乐视”,硅谷的下一个坏血骗局?
美国数十万大学生被校方追踪位置,监控真的能督促学习?
刘强东案24G监控流出 240秒还原案发全过程
“监控头环”创始人回应质疑:不应对真实数据感到恐惧
揭秘那个特斯拉电机背后的男人
解析丁磊的教育梦:网易有道IPO ,全线布局是好是坏?
Nature出炉「中国博士生图鉴」:过半学生想换领域换导师,40%学生受抑郁、焦虑困扰
硅谷早知道第三季丨12 旧金山禁止政府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这件事孰好孰坏?
开学AI登场,高校用人脸识别查考勤管理学生,还敢逃课、玩手机?
网址: 监控那个“坏学生” http://m.xishuta.com/newsview3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