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汪同茂:当陶瓷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未来可期

汪同茂:当陶瓷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未来可期

杭州网讯12月18日-20日,2020网易未来大会在杭州盛大举行。大会以“洞觉未见”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最强大脑,期盼以远见超越未见,去寻找打开未来的钥匙。

大会上,景德镇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书记汪同茂做了《景德镇陶瓷文化数字化的未来》主题演讲。汪同茂先生以自身工作经验,解答了陶瓷文化如何插上数字化翅膀的问题。


演讲伊始,汪同茂首先抛出一个疑问,瓷器为什么没有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毫无疑问,瓷器是中国发明,东南亚国家生产瓷器晚三百多年,欧洲就更晚了。

瓷器烧制要经火的锤炼,古代人民没有温度计如何把控窑温、没有化学家怎么知道瓷土的配方,汪同茂认为这是当时非常先进的“黑科技”,可以说整个西方都沉迷于中国瓷器,被誉为“白色的黄金”,法国路易十四为自己的爱妃建造中国瓷都,普鲁士拿600个御林军来换100个瓷瓶。

汪同茂由衷表示,回头看中国瓷器文化,它是多么的牛,它是多么的骄傲。

那么下一个时期,怎么把瓷器这门科学和这门艺术,如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如何走得更好,是汪同茂当前的主要课题。

在汪同茂工作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他有个与区块链结合扩展陶瓷产业的设想,比如在陶瓷文物身份证方面,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再与陶瓷科技鉴定结合,给每一个文物一张身份证。

另外,如果与数字化融合,能够让每一个年轻、有兴趣的学者参与到陶瓷考古。还有陶瓷的动漫、陶瓷的音乐、陶瓷的游戏,这都是未来可期的。

汪同茂认为,中国陶瓷与数字化融合,无非就是利用现在科技,它始终属于形式的理念,而陶瓷属于材料学。只有陶瓷与文化的结合,再加上数字化的融合,才是内容。如果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陶瓷文化才会更好地走向明天,中国的陶瓷的伟大发明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讲述好中国的故事,也更好地让我们的数字文化产业、陶瓷文化产业相辅相成,更好地走向明天。

最后,他认为,陶瓷文化数字化大有可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陶瓷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有效的途径。

以下为汪同茂演讲的部分内容:

各位下午好,还是非常感谢网易,能够给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我们这样一个基层的文物工作者在这么大的平台上与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一起交流。

接下来我的交流分享估计跟大家有一点不一样,大家都是在预见未来,掌握着明天,分析现在。我就从文物的角度,我们回头看一看,看一看曾经的中国,曾经的景德镇,也许这种感悟让我们回头去看的时候,也是为了更好的去展望未来。

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是比较忐忑时,网易给了我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刚刚大家在屏幕上看到了,“中国陶瓷文化数字化融合”。这个题目我接到的时候,感觉到压力比较大。因为我本身从事文物工作时间不长,原来一直在文联做当代陶瓷艺术品,如果说当代陶瓷艺术品大家去景德镇,我做一个向导,肯定没有问题,一定让大家满意。但如果谈陶瓷历史,中国的陶瓷文化,这么大的课题,所以说压力比较大,接下来交流有些谈得不妥的地方、不对的地方,也请在座各位多多包涵。我是带着学习的心理来到这个大会,所以说我带来了一些题目,我把它称之为迷。这些东西为什么在当代会这么形成,接下来我们的陶瓷文化如何去更好地弘扬,如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让它走得更远、更好,我带着这些谜来。

首先第一个谜,瓷器为什么没有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大家都知道瓷器是中国的发明,毫无疑问,可以说中国人在做瓷器的时候,当时的日本、韩国比我们要晚300多年。欧洲就更晚了,欧洲发明瓷器有准确的时间,就是德国的麦声瓷厂建立的时间,1710年。但中国的景德镇在1004年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瓷都”了,想想看我们做瓷的历史比他们早好几百年呢。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四大发明”当中没有把瓷器列进去,而且瓷器不仅仅说我们发明的比他们的早,可以说整个西方都从沉迷于中国的瓷器。大家都听过很多生动的、动听的故事,我们的瓷器被誉为“白色的黄金”,在西方我们听说过有路易十四为自己的爱妃建造中国瓷都,有德国的普鲁士拿600个,在中国叫御林军,来换100个瓷瓶等等。中国的瓷器不仅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分餐制,影响了西方的审美,甚至影响了西方洛可可的建筑风格等,这些生动的故事,为什么我们没有进入“四大发明”。

我自己的理解,我们现在大家在聊瓷器的时候,一直都把瓷器怎么聊呢,多数是从收藏者的角度,从古玩的角度,或者说从生活者的角度,在各位年轻人的眼睛里瓷器就是瓶瓶罐罐,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可见的东西,我们的认识不是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角度去研究它。近些年,我们引入了西方考古学之后,我们从文物工作者,或者说文化工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瓷器。到现在为止,今天我之所以能站在跟大家交流,做这么一个演讲,我觉得现在就是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才会有我们回头看中国瓷器文化的时候,它是多么的牛,它是多么的骄傲。下一个时期,我们怎么通过瓷器这门科学和这门艺术,还有这个曾经影响西方的东西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后,如何走得更好。

第二个谜,瓷器为什么在中国大地上、中国这片土地上发明创造,而不在西方。大家知道陶,有人类的地方都有陶,但中国人发明的瓷器也是很难理解。昨天我与网易的几个老总在一起交流时就说了,中国的瓷器到底是谁发明的呢,估计大家都不知道,劳动人民发明的。而且同样陶的历史差不多,为什么瓷的历史会这么悠久,会这么灿烂,会这么牛。我们就想了,这估计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我们的“五习”理念,包括《易经》,包括很多国学思想融合在一起,才会造就瓷器在中国这片东方神圣土地上被发明、被创造。

瓷器,首先它是属于矿物质,大量的矿物质生产属于金属元素,含有金。大量的采釉,在釉量配制的过程当中,还有古代烧制过程中都大量使用木柴烧。一定要经过水的淘洗,甚至有些人说“药不到樟树不灵、瓷不到景德镇不灵”,景德镇的一方水土,这一方水的矿、微量元素,也对陶瓷的烧成有至关重要的原因。当然我们的瓷器还要经过火的锤炼,很难想象在一千年以前,在一个没有温度计的时候,我们怎么掌握窑温。在没有一个化学家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瓷土的配方。当然,中国人是一个农耕的民族,最崇尚土的敬仰,所以说金木水火土,这种《易经》学里的东西,也许冥冥当中造就了中国的景德镇会成为世界的“瓷都”,中国这片大地上会有神奇的物品产生。

可以说瓷器很古怪,我把它理解为,今天我们理解为瓶瓶罐罐,理解为文物,理解为艺术品。但我觉得当时肯定不是这样子的,它当时不仅仅是文化产品,更是技术创新的典范。可以说瓷器是文化融合与技术创新的典范。大家看看历史就会发现,我以景德镇为例,以前的五大民窑我就不一一说了。我们看宋代的景德镇影青瓷,就把当时这片土地上的青瓷,越窑的青瓷、北方的白瓷,“南青北白”的融合。在一个没有化学家的时候就把釉色配方做出来,我们景德镇地方叫“二八釉”,青釉和白釉的配方二八比例,当地称为“二八釉”。但在历史记载里叫青白瓷,当然也叫影青瓷,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因为有了伟大的创新,青白瓷,才有了景德镇的千年制证,1014年。

后面我们再看到最早的,比如说比较早的瓷器上的彩绘,元代的青花。到了明代的斗彩,五彩瓷加上青花,釉上釉下,争奇斗艳,称之为斗彩。包括后面引进的珐琅彩,从铜胎珐琅上介入到瓷胎珐琅,瓷胎珐琅的成本特别高,所以当时的御窑厂做了大量的创新,产生了很多中国独有的粉彩瓷,以及到民国以后的石版画等。我想我们现在能理解的瓶瓶罐罐,在当时西方把我们中国的瓷器看成是黄金的时候,他绝对不是买买做瓶瓶罐罐,因为那时候我们绝对是最高科技的前沿,所以说瓷器在那个年代相当于我们现在看的很多国外进口的黑科技、高科技产品,是一个道理。

所以说我们接下来讲一讲景德镇,因为我来自景德镇御窑,还是介绍景德镇。

景德镇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景德镇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这个南方小镇居然可以站到这么高的国际地位,有一方水土的原因,更有历史原因的形成,尤其是国家的力量的参与以后,在明洪武二年1329年,用国家的力量景德镇建造御窑厂,这样的景德镇才真正成为中国当时所谓的最高科技的前沿、最大的龙头企业,当然也是被认定为最早的工业文明基地。所以这样的景德镇,今天中午几位专家交流也问现在的景德镇产品已经不先进,你觉得现在景德镇最牛的还有什么?我觉得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我们已经从文物学者的角度,景德镇现在留下最多的东西已经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宝库。因为唐以来所有的遗址,在景德镇都能找到。

而且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已经找到几个国宝单位,景德镇唐代的南窑、宋代的湖田窑、明清的御窑厂、元代的罗马桥窑。我们就以元青花来说,大家都谈到元青花都觉得特别神圣,它的价格特别高,但我只是做了一个很小的100平方米,找到元代落马桥遗址,出土的瓷片就有11679项,而且经我们所现在修复的已经有将近70件。如果你现在走进世界各大博物馆,你看到的精美的中国文物是景德镇越窑的瓷器,可以说这些年景德镇出土器物非常多。就我们所单独的机构,出土的瓷片有一千万片,修复的有四千多件,有四百多件是世界级孤品,连故宫都没有的东西。

刚刚是从物质、文化的角度,如果说现在我们不从古玩的角度、不从文物学者的角度,如果我们现在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角度来探讨景德镇,我觉得这是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景德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丰富。

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景德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全国其他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极需保护。昨天赵老师说为什么没有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我们的饮食文化不需要传承也能传承得很好。当然这是他的观点,有一些不一定传得很好就不需要保护,当然这并不是谈不同观点,只是换一个不同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来做好当前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探索工作。我觉得不管保护得好的,还是保护得不好的,我觉得我们换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我觉得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对我们文物的保护是全方位的保护,因为我们曾经的理念是就文物讲文物,没有关注文物背后生产的过程以及它的人文精神。如果你把一个文物单纯看成文物,就片面了,它背后一定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和很多我们需要去理解的当时生产的人文精神,才是我们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德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不是单个的传承。景德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匠人的群体性精神。我们做陶瓷的人理解,真正陶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许有100多道工序。就像我们理解的青花彩绘工艺叫分水,分水工艺就有它独特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它是国画里面的墨分五色而来,它独特的制造工艺是一个群体性的传承。

景德镇第二个特点是活态的传承。自古瓷器就有后朝仿前朝的习惯和传承,所以我们的传承里面,它是活态的,一代传一代。也就是说现在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与宋代没有多大区别,除了,辘辘车当时是手动的,现在换成了电动以外。还有一些主要的手工制瓷技艺几乎完整保护下来,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柴窑烧制和阮窑,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创始人之一冯骥才老先生,你感觉很奇怪,他经常去景德镇,我们陪他,他也是到民间作坊探讨这些东西,他是活态传承人。如果各位去景德镇,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到景德镇,通过景德镇成千上万个民间小作坊的技艺传承里面学到的东西,加上你们的想法,你就能够在景德镇做出非常好的当代陶瓷艺术品。

因为我来自御窑,我们在思索御窑厂为什么在景德镇。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国家力量的扶持,它才会形成一个龙头产业。所以御窑厂当时是不计成本的,是用最好的原材料、最好的工匠做出一大批东西。而现在的御窑器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收藏都是非常靠前的,都把它作为镇馆之宝。昨天有一位老师也提到中国的科技杂志里面的李约瑟曾经提到景德镇应该作为中国最早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可以说陶瓷的产业在景德镇,它一直以来的分工、管理,除了机械化设备没有蒸汽机不能算工业时代,它的分工、管理、流程和很多模式都属于工业文明的萌芽之地。当然御窑厂作为龙头企业最有名,但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御窑厂,御窑厂最独特的与全国其他窑瓷不同的地方,我自己理解御窑厂是老祖宗留下的考古宝库。

做考古的人都知道当你到每一个窑瓷做考古的时候,你能发掘的东西基本上属于窑业垃圾堆积层。但是在御窑厂不一样,老祖宗给我们留下非常高的宝库,因为从明代开始就有非常独特的御窑管理制度,就是所有的落选品、贡品和私制品都得打碎掩埋在御窑厂内。所以御窑厂现在的考古发掘,从1369到1911的540年历史已经化为灰烬,地面遗存物没有了,地下文物确实非常惊人。现在的御窑厂,一点不亚于当时生产繁荣的状况。

所以说中国陶瓷、文化、数字化融合,我自己理解为数字化无非就是现在的科技始终属于形式的理念。而陶瓷始终属于材料学,陶瓷与文化的结合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文化、数字化的融合,它才是内容。如果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想我们的陶瓷文化才会更好地走向明天,中国的陶瓷的伟大发明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讲述好中国的故事,也更好地让我们的数字文化产业、陶瓷文化产业相辅相成,更好地走向明天。

未来已来,我们昨天在一起探讨的时候就讲了陶瓷文化产生的很多新产业,比如在陶瓷文物身份证方面,如果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再与陶瓷科技鉴定结合,给每一个文物一张身份证,它一定会带来中国民间文物的繁荣。陶瓷的修复,传统修复就是靠人工手工匹配,如果把我们一千万磁片以数字化的形式推上网络,每一个在家里玩游戏的时候,你就已经为御窑厂的文物修复贡献了一份力量。也许在我们御窑博物馆里面就可以永远记载你这位参与的游戏工作者已经为我们修复好了一件文物,而且会永远在我们的展示牌上介绍这件文物是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通过多少片瓷片把它修复而成。包括我们也可以开展陶瓷考古体验,考古是非常专业的事情,不可能让普通大众到考古工地。大家去过秦始皇墓,兵马俑的考古,我们只能看到考古工作者在考古的时候工作,但如果与数字化融合,就能够让每一个年轻、有兴趣的学者参与到陶瓷考古。当然还有陶瓷的动漫、陶瓷的音乐、陶瓷的游戏,上午管游戏的胡老大,在他的游戏当中就已经把陶瓷的场景与游戏完美结合,这都是未来可期的。

瓷器号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化,千年瓷都景德镇作为世界最早的工业城市,其御窑厂引领世界陶瓷几百年,当陶瓷文化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我觉得未来可期。陶瓷文化数字化大有可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我觉得陶瓷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有效的途径。

最后感谢聆听,也欢迎各位去景德镇御窑厂走一走、看一看,谢谢!

2020网易未来大会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网易公司联合主办,杭州市商务局、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北京网易传媒有限公司以及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移动总冠名。大会将进行三天的头脑风暴、涵盖了预见未来、新基建、人工智能、区块链、潮商业、UP生活以及和文化等论坛。

相关推荐

汪同茂:当陶瓷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未来可期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当5G成为数字化抓手,运营商想讲嵌入各行各业的故事
追赶中国的脚步,东南亚便利店的数字化“变形记”
立足B端,MR未来是否可期?
真·鲁班:斯坦福学者造出带羽毛翅膀的「机器鸽」,登上Science及其子刊
猎豹进军AI的第三年:遭遇阵痛,未来可期
当游戏/AR/VR…遇上5G 未来有何可能?院士专家这样说
产业孵化插上科创基金翅膀 36氪基金将落地杭州
聚焦智能数据运营,「鼎茂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来也科技董事长兼CEO汪冠春:智能时代RPA+AI新型劳动力|WISE2020新经济领风者大会

网址: 汪同茂:当陶瓷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未来可期 http://m.xishuta.com/newsview36079.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