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懂财帝”(ID:znfinance),作者:樱珞,36氪经授权发布。
2019年3月10日,腾讯内部孵化上线三年的腾爱医生正式关停。
2016年10月,处于“互联网+医疗”的风口浪尖的独角兽——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倒在了创业的路上。
这几年,数百家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无声无息的化为灰烬……而资本市场关于互联网医疗的大风,从来没有停下来。
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接近届时中国GDP的10%,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5年前,马云开始进入健康医疗,他豪言:“下一个超过我的人,一定在健康医疗行业”。
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紧张……自2014年“医疗创业元年”以来,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崛起。
但是,5年过去了,这些平台大多停留在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等基础服务上,无法触及诊疗这一医疗核心问题,不但没有切实解决患者的看病问题,也无法为医生群体带来收入上的改善。
如今,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医疗饶了一个大圈,开始重新启动重资产模式回归线下。
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纷纷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全流程医疗服务,借助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尖端科技,发力互联网医院。
这场创业运动,开始了一场新的轮回。
2014年,被称为中国“医疗创业元年”。这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大爆发的一年,各路资本争先恐后涌入,跑马圈地。
这一年,融资过亿元的医疗相关项目超过27起,通过认证的移动医疗APP逾2000款。
助力互联网医疗的除了火热的资本,还有配套的政策。
自2015年起,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包括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建设,明确互联网诊疗运行、管理与监管规范及推动医保对接在线支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
根据智妍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2-2016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保持着38.7%的年复合增长率,行业市场规模在2016年高达109亿元。
不过,和许多“过热”的行业一样,互联网医疗从2016年下半年起进入资本退潮期, 2017年更是有逾1000家相关企业被注销。
但是,生老病死是人类不可对抗的命数,医疗作为永恒的需求必然也是永恒的风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快速增长,达到16.1%。
因此,哪怕遭遇了暂时的寒冬,互联网医疗行业仍具有令人期待的前景。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有关部门再一次密集表达了对互联网+医疗创新业务的鼓励: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重磅文件,全面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业。
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份。
对政策红利最敏感的是资本。2014年至2018年11月,医疗健康行业的总融资额度逐年攀升,从163.6亿元大幅涨至至659亿人民币,复合年均增粘率高达41.7%,增速惊人。
在资本的助推下,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登陆更广阔的资本市场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2018年5月,平安集团旗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赴港上市;4个月后,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也成功在纳斯达克的挂牌。
意图登陆资本市场的还有获得腾讯支持的在线诊疗平台微医。在去年完成5亿美元战略融资,估值达55亿美元后,微医多次表达了上市意向。
3月20日,微医对内宣布了该公司两年来最大的一次“组织升级”,被认为是为上市冲刺铺路。
互联网医疗似乎迎来了行业春天。
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突破点是在线问诊。从2014年起,春雨医生、丁香医生、1药网、好大夫在线等以在线挂号和在线问诊为主的一批互联网医疗产品走入大众的视线。
以春雨医生和丁香医生为代表,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一个从患者端入手,一个从医生端入手。
创立于2011年7月的春雨医生是在线轻问诊模式的代表。在此模式下,春雨医生以患者为服务核心,将病人分流筛选,再进行医生资源分配,平衡大小医院之间的用户量,缓解用户“看病难”的问题。
作为典型的互联网企业,春雨医生以流量为驱动,通过大量广告推广的方式获取了不少用户,也因此在短期内还发展了大量的医生。
据悉,大部分的医生曾在第三方平台进行过在线问诊,医生每周愿意花5小时在线上进行医患互动交流。
与主要为满足患者看病需求的春雨医生不一样,丁香医生是为满足医生需求而生的。这或许和创始人李天天本身就是医生出身有关。
根据丁香园联合Kantar Health 共同发布《中国医生/患者数字化生活报告2018》报告,医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9.2小时。其中,16.2小时用于医学相关内容上,同比多出0.7小时。
据统计,在上网过程中,医生花费时间最多的获取医学相关资讯上,参与调研的医生平均每周要下载14篇医学文献,30岁以下的年轻医生每周下载文献数量则达到21篇。
2000年,作为社区论坛诞生的丁香园就是为了为解决医生检索文献、交流学习的需求。当时的丁香园并没有商业化的运营。
随着论坛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医生学术交流平台,创始人李天天选择了从医生变成创业者。
2010年前后,凭借多年积累的医生用户,丁香园开始为医疗机构提供招聘和推广等服务并为药企提供营销以及医药数据等方面的服务。
2012年,丁香园推出丁香医生APP,开始涉足患者端服务,组织医生输出科普文章并提供药品查询、在线问诊、就医推荐等服务。
不过,无论从哪一端切入,目前主流的在线问诊模式并没有给互联网医疗带来更大的突破。
互联网医疗的热火朝天之下,不乏寒意。
2019年3月,腾讯内部孵化上线三年的腾爱医生正式关停。
诞生于三年前的腾爱医生定位于“为医生群体提供专业的互联网服务”,不仅背靠腾讯的10多亿用户体量,还与九大医生集团达成了合作。
用腾讯副总裁丁珂的话讲就是,腾爱医生“让医生获取新患者的成本几乎为零”。但实际中腾爱医生线上问诊患者导流至医疗机构的效果并不明显。
“你可能误会了,这不是平台,只是一个沟通工具。”谈及腾爱医生的关停,一位医生用户如是说。
哈特瑞姆医生集团CEO施海峰也称,如果从获客的角度,做在线咨询,医生付出时间得不到对等的回报。医生更倾向于与线下诊所合作,导流的患者已经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对医生有信任基础,不但可以为医生带来实打实的诊疗服务,对患者的帮助也切实。
难以实现“实打实的诊疗服务”正是在线问诊导流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医疗的核心是诊疗,这也是患者的最终诉求。
但当前,几乎所有移动医疗APP服务的主要是这一核心诉求的周边环节——问答、资讯、挂号、付费、买药等,并不能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有效诊断。
李天天就曾表示,医生看病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医生收集患者信息、处理信息并且给予治疗意见的过程,收集信息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取代,但是体格检查、仪器检查如何解决呢?患者还是得去医院现场,反而增加了医疗成本。
与此同时,医疗是个高度专业化的特殊领域,医生资格和医疗机构编制限制是制约互联网医疗的另外两道坎。譬如,由于入驻医生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春雨医生客诉增多。
难以触及医疗问题核心,导流效果不尽人意,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因此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
2016年1月,春雨医生开始收取会员费。但非刚需的问诊需求呈现出低频、浅层次的特点,无法支撑起用户付费意愿。春雨医生开始收取会员费的一个月后,平台上问题量从3万骤降至3千。
即便是头部企业,盈利探索也踉踉跄跄。
根据易观最新发布的App Top 1000榜单,在医疗行业最主要的在线问诊市场,平安好医生市场占有率超过70%。
2014年成立的平安好医生,业务板块包括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及健康互动和管理,用户可以通过APP获得在线医疗咨询服务。
截至2018年底,平安好医生签约合作外部医生5203名,合作医院超过3000家,合作药房超过1.5万家。
数据显示,2018年,平安好医生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其中,核心业务家庭医生服务板块增势强劲,同比增长69.6%。
但是,营业额的大幅增长并不能带来实在的盈利。2015-2018年,平安好医生一直处于亏损,累计亏损近30亿元。但是,这种亏损正在改变,2018年净亏损下降8.8%。
此外,好医生的核心业务是家庭医生和咨询服务,但其营收最高的业务是健康商城。2018年该业务收入为18.6亿元,同比增长108.1%,占总收入的55.8%。
暂无盈利希望的还有同为上市企业的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财报显示,2018年,111集团净亏损为3.80亿元,比之2017年2.49亿元的亏损有所扩大。
“需求低频且分散,资源量少且集中”这是目前医疗行业的两大难题。而如何获取医疗需求及高效实现医疗资源的分流成了互联网医疗发展需要突破的桎梏。
再一次,政策为互联网医疗指明了方向——发展互联网医院,直触诊疗这个患者核心诉求。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合适的医疗服务,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同时,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互联网医疗机构可以将在线处方转到合作的第三方,进行药品配送。
当年9月14日,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重磅文件,全面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业。
一位互联网医疗从业者解读称:“按照文件规定和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互联网医疗行业通过与实体医疗机构合作,可以正大光明地成为诊疗服务的提供方,可以合法提供诸如常见病、慢性病的在线诊疗,真正进入了诊疗服务环节。”
“同时文件的出台也意味着互联网医疗的‘草莽时代’结束,单纯做一个信息或者服务中介平台,将很难与拥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对手竞争。同时,新政也可能促使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发生变化,企业之间的比拼将不再是注册用户的多寡,而是使用服务的用户频次,以及使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对此,丁香园企业合作事业部总监薛春荣认为,随着医疗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医患一体化是探索创新模式的有效途径。
所谓“医患一体化”,指的是把医生、患者、政府、医疗机构、保险、制药企业等行业上下游产业串联起来协同合作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春雨医生、丁香园、微医等已经纷纷开始筹建线下诊所,形成线上导诊、线下看病,网上卖药的服务闭环。
目前,国内互联网医院主要由互联网公司、IT信息服务商、政府、医疗机构组成,多方合作共建乃主流模式。
譬如,早在2017年3月,丁香医生就与银川市合作,旗下首家互联网医院及大数据中心确定落户银川,核心产品丁香医生将从在线咨询正式升级到为用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
李天天认为,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在于入口和平台。建立互联网医院,一方面利用丁香园多年深耕的行业经验,调动背后强大的医生资源,使得在线诊疗成为网上看病的入口;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医院能够整合线上、线下的全流程医疗服务形成闭环,切实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也表示,未来互联网医院这一新生形态也将会在市场上全面铺开。而理想中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场景一定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流程管理,涵盖挂号预约、检验检查、在线问诊、复诊随访、转诊会诊、病例管理、慢病管理等就医全流程。
另一方面,作为医疗行业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的医生,也表达了互联网医院的看好。
据《中国医生/患者数字化生活报告2018》,受访的医生中有76%对互联网医院的未来发展持积极态度。
医生们认为,互联网医院是未来发展趋势,是实体医疗机构的补充和辅助,就诊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方便。
发展互联网医院疏导用户需求,高效利用医疗资源,这一切都需要技术作为支撑。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完善大数据建设。
譬如,据丁香园副总裁、企业合作事业部负责人张伟介绍,丁香园“通过医患行为数据,能够精准、有效地分析需求,赋能医患,实现效率和效能最好的结合。”
据《中国医生/患者数字化生活报告2018》,42%的医生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未来医生诊断的辅助工具。
事实上,大多平台已经开始提供人工智能分诊服务,平安好医生于2018年4月推出了接入了智能问诊功能的“一分钟诊所”。
但是,政策为互联网医疗指明了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做出了监管限制。
根据上述三个文件,只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才有资格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医疗机构不得在互联网诊疗中开展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医生不能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等。
于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争夺互联网医院牌照,并将重点发在慢病管理,利用智能硬件,监控患者医疗数据,然后在复诊时形成对医生的有用大数据,发展智慧医疗服务。
譬如,妙健康与华为、小米等17个品类300余款智能硬件进行互联合作;平安好医生AI问诊与线下药店结合,形成智慧服务。同时,在慢病管理、健康服务等基础上,互联网医疗平台还在积极发展互联网保险。
医疗是个永不过时的风口,但受资质和监管影响,也是个风险极大的领域。
未来,能更好地平衡政策风险和技术突破带来的机遇的互联网企业方能有机会分享这个无垠的市场。
相关推荐
互联网医疗泡沫破灭,一场从线上回归线下的技术圈地运动?
互联网医疗从线上回归线下?「好问角」让AI家庭医生入驻智能音箱
从站在“云端”到泡沫破灭之后,暴风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科技泡沫也是“坏泡沫” 泡沫破灭对经济有何影响?
科技泡沫什么时候会破灭?有哪些关键信号?
折叠屏手机“科幻”泡沫破灭后,反而却步入了正轨
回归技术本身,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区块链迎来新机遇?
互联网30年,泡沫如梦
一场核酸检测,引发的互联网医疗之变
线上建互联网医院、线下开诊所,字节跳动能做好医疗吗?
网址: 互联网医疗泡沫破灭,一场从线上回归线下的技术圈地运动? http://m.xishuta.com/newsview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