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36氪招聘 | 在36氪To B产业报道组实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36氪招聘 | 在36氪To B产业报道组实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对,我们又在招聘了。

目前,36氪To B产业报道组正在招聘的实习生岗位、兼职岗位包括:

半导体行业助理分析师;

医疗健康行业助理分析师;

人工智能行业助理分析师;

高端制造行业助理分析师;

企业服务行业助理分析师;

云计算及大数据行业助理分析师;

通信科技行业助理分析师;

能源材料行业助理分析师;

物联网行业助理分析师;

潮科技栏目助理编辑(需热爱并熟悉各类数码产品、科技产品及知名科技公司历史);

年度榜单产品助理分析师(需热爱并熟悉各类数码产品、科技产品,需熟知科技公司历史);

其他自荐岗位

以上职位愿意长期实习或者正式加入36氪优先。偷偷说,我们也在招聘上述领域正式岗位同事。

如果你有意愿加入到36氪实习或者正式工作,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欢迎投递简历及笔试题目给我们( 邮箱:syq@36kr.com,并抄送 jiayuxuan@36ker.com),我们也将在收到邮件的24小时内回复。《36氪To B 产业报道组笔试题目》如下:https://shimo.im/docs/3Vr6tcpcGCdwwgY3/  (点击链接查看)。

为了让对这份工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份工作,我们也邀请了我们的四位实习生小伙伴讲述了他们实习经历。

刘年华(https://36kr.com/user/1689326231)

分享之前,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叫刘年华,中山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专业是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当前已获得2封欧盟Erasmus Mundus全额奖学金硕士和1封沙特KAUST全奖硕士录取信,获得总计超130万元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本科期间7次获得奖学金,2019年由国家留基委公派至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参加暑期研究项目,也曾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韩国成均馆大学,西班牙UJI大学参与国际会议或交流项目。

与36氪相遇,伴随着我三年大学时光。2018年底,我报名了36氪科技频道的志愿者项目——边界计划。从一个12人的社群出发,我们开始连接世界,每天有人轮值发布前沿科技的资讯,从神经科学到3D打印、从激光雷达到量子计算。

当我以为这只是一个social的社群时,边界计划的负责人石亚琼开始给我们送上大礼包。从写作建议到排版设计,从内容规范到媒体报道的基本守则,边界计划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认真和严谨。这些知识不仅帮我敲开了媒体行业的大门,储备了许多身为作者的基本知识,还反哺到我日后的许多科研和日常写作任务。

我也开始学习如何选取合适的文章进行转载,什么样的文章才符合36氪的品牌调性。第一阶段,我完成了8篇潮科技栏目的转载。每一篇文章转载前,我都会自己深入去理解文章的知识,有猪脸识别的严谨趣闻,也有传感器商业前景的深度知识。 

2019年,我在四个不同的国家交流学习,忙碌之余依然坚持参加36氪的工作。从年初的潮科技有奖问答,到年中的新科技创业报道。新科技创业报道系列,是我接触访谈报道的起点。作为一个学生,最初和一线创业者CEO沟通时还有些许胆怯,有时组织访谈语言会凌乱,也有遇到阻碍时无法深入挖掘想要的内容,还会遇到完全陌生的选题领域,从零开始挖掘信息。但在36氪众多记者、编辑同事的支持,指导和鼓励之下,我也开始逐渐掌握了访谈要点,学习如何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想问的问题。第二阶段,我交出了5篇新科技创业报道。有芯片设计公司,也有医药项目。横跨不同领域的接触,极大扩充了我的知识面。

2020年,结束了研究生申请的我,正式成为了36氪的实习生。如果说前两年更像是媒体行业入门学习,第三年的我,则走向了专业化写作的路程。我开始专注于自己所学的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在上下游挖掘有价值的项目和信息,结实更多行业一线的大牛,了解他们的观点。

这一阶段,对我来说任务更多了,压力更大了,但收获也更丰富了。我开始独立选题,联络创业者进行访谈邀约。在每一次访谈前做足功课,撰写访谈提纲,在访谈中担任主问的角色去挖掘深度信息。也有越来越多36氪的老师愿意帮助我成长,在遇到商业遥感和地理信息的项目时会直接转给我,让我来对接项目。

从小行星采矿到遥感卫星的载荷,从上游发射火箭到下游各行各业的遥感应用,36氪的项目经历构建起我的行业知识图谱,帮我串接起了行业上下游,把那些专业课上学过却不知道现实中如何应用的内容重新展示了一遍。

对我来说,36氪的经历绝不止是一次简单的实习或者兼职,而是一块进入行业的黄金敲门砖,让我有更多机会进行不同的选择和尝试。

本科期间,我还做过高榕资本研究院的实习生,担任过一加校油会产品经理,参加过真格星球线上科技创业营,在XNode创新加速器担任大使,为Slush科技创新大会写创新咨询策划案。这些丰富的经历从不同角度帮助我构建起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但36氪绝对是我最独特的经历,贯穿着我本科期间各类活动的中轴线。

“一个人的文章,体现了一个人的灵魂和他的视野。”从前在我申请项目时,我会发送自己的简历过去。而现在,我会直接链接自己的36氪作品主页,用亲笔原创的文章介绍自己的背景。当我为36氪写文章时,36氪也在为我的个人成长背书,这大概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当然,每一个学生在实习时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如何平衡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的经历?对我来说,将所学的知识投入到36氪的工作中就是最好的平衡。经常在准备专业项目的访谈提纲前,我都会重新拿起课本去温习知识。从农田的遥感反射光谱,到合成孔径雷达的技术难点。一些从前在书本上的疑惑,我也得到了行业大牛的解答,更是直接让我了解到各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从科研走到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试错。但在36氪与一线创业者CEO大量的交流机会,直接帮我架起一座桥,降低了试错的成本和时间。

扩大交际圈,提升软实力是36氪为每个实习生准备的大礼包。但还提供了非常多的硬干货。我从36氪收到的礼物包括且不止书刊,还有各类行业付费大会的参会报道资格。当然,还有稿费。

这半年受疫情的影响,许多访谈活动都转为线上了。线上虽然方便快捷,但也缺少了进入公司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的氛围和感触。作为一个好动的年轻小伙,我对未来最大的期待是,希望我氪能把更多出差调研的机会砸向我。

橙子:https://36kr.com/user/5139951

Hello,我是36氪内容中心部TO B组的实习生橙子。今年4月末我有幸加入了36氪内容中心部TO B组,主要参与创业项目的报道以及输出行业分析文章。尽管疫情期间采访多为线上,但是能够直接接触到创业者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首先,在采访创业者之前,需要自己独立收集整理和创业项目所在行业的报告和资料,并要准备好有针对性的采访提纲。在一开始,我列在提纲上的问题并不全面,也没有较强的针对性。随着一段时间的磨练,我列的提纲才越来越详尽,也逐渐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主动提问才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在36氪我需要不断主动思考和提问,这和仅仅整理收集二手信息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采访中需要不断地随机应变,辨明创业者的思路再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追问深挖创业项目背后的发展逻辑和竞品区别,最终厘清一个创业项目的价值点和不同点。

在与创业者的沟通中,也锻炼了我自己的沟通能力。从只能怯生生地跟在同事后面问出几个补充问题,慢慢变得可以独当一面,甚至可以和创业者聊上2小时。这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

在36氪,我所做的工作是要从输入到输出走完一个闭环。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中的交互都是一种输入,最后落实到纸面上,形成一篇客观、中立、真实的文章是一种输出。形成创业项目的报道文章也看作是一种“减熵”的过程,因为整理的资料和访谈的文稿都是较为杂乱的。而通过文章,可以将这些信息有逻辑地组织起来,让读者在一个不到2000字的篇幅内最大程度了解这家创业公司在做什么,有何不同,有哪些技术或产品上的壁垒等方面。

在一次次的访谈、写作、修改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笔力所及往往是认知所在。正是一遍遍的修改,才不断打磨自己对于企业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认知,以及对于行业整体的判断。

在氪星上,你不知道下一个“飞来”的项目会是什么、属于哪个行业,即便同属一个行业,不同项目也很可能处于不同的细分领域,所以快速学习能力也会在一次次与项目的“遭遇战”中锻炼出来。

在接触多个不同细分领域的项目之后,石头老师也开始让我有机会深入报道几个细分领域,例如机器人、AI、电动两轮车、产业互联网等。

当我在某个细分领域积累的访谈企业案例不断增加时,就可以开始观察对比一条赛道里众多竞争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开始理解一个细分领域的产业链上下游,进而也会将各个细分领域联系起来,这也意味着我从只见树木进阶到可观森林面貌的阶段。或许,这就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过程吧。

在实习期间,我也协助石头、睿睿两位同事完成了一篇36氪新风向的深度行业报道。在这之前,我从未想过能参与完成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我还有一篇关于半导体的行业报道一直还未开始,希望在今年内完成。

感觉在氪星,我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特别是对新技术、新产品一系列新事物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激发,我对生活中的日新月异也不再熟视无睹,而会开始去想这个技术的背后可能是哪一家创业公司在做?要不要找到这家公司创始人聊一聊?写一篇报道?可以说,36氪培养的与其说是一种职业习惯,不如说一种敏感性。敏感而有力,恰是生活、工作最好的武器。

36氪的每一位同事都有自己深耕的领域,他们都是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每一个项目背后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也都是我的老师,他们解答了我对行业、项目的无数个疑问和困惑。作为一个未出茅庐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优秀项目的创业者并亲身感受创业的筚路蓝缕,这是36氪带给我的机会与幸运。

特别感谢一直指导我的石头、雨婷、念真、丸子、佳敏、汝晴、姝凝。感谢36氪的每一位同事对我的信任和帮助。

熊纯漪:https://36kr.com/user/14725530

Hello,我是36氪TO B组的实习生Devin,实习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是初创项目的研究和报道,由于疫情等因素我一直是远程在岗,已经在组里呆了大半年了,很喜欢我们的团队,也很喜欢36氪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我想分享一下在36氪TOB组实习带给我的东西。

我从高中就是36氪的粉丝,早上刷牙的时候习惯了在阳台收听八点一氪,也习惯了没事把36氪当微博时收获的快乐。

但是当爱好变成工作的时候,体验还是很不一样的。

TOB组的工作其实和传统意义下的媒体财经记者实习工作存在一些出入,实习生的工作也不单单是信息的采集和写作,往往需要我们在记者以及分析师的身份间来回切换。

我们有很多机会以记者的身份去接触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团队或者是其他内容成熟的人士,这是很多实习无法提供的平台,从他们身上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看不到的东西。

对于实习工作,我非常惊讶于氪星的扁平化管理制度。

实习是为了什么,需要去做什么,这困扰了我许久。实习中我曾经在商业银行担任过经理助理;在研究院做过产业研究实习生;在国企投融资部当过助理。本质上的工作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但是面对的信息不一样,自我发挥的空间也存在差异。

36氪从第一天开始就带给了一种新的工作氛围。从最开始的接触学习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实习的leader或是其他同事在有内容需要我们完成的时候都会是“这个项目你感兴趣吗?”

这还挺不一样的。虽然作为实习生 不能很好的判断一个项目的价值,基本都是来者不拒的状态,但是这个过程往往可以带给我很多主动的思考,这个项目的商业价值大吗?如果我要独立处理这个项目,我需要准备什么?久而久之,面对任何崭新的事物,刚上手都不会那么手足无措了。

而扁平化的管理制度还体现在于跟同事的沟通中。我们可以直接向项目的创始人提问,抑或是向组里各个赛道的资深同事请教,从内容整理开始做起。如何收集整理好他人的观点,然后自我吸收再以文章形式分享给他人,看起来也许没有内容产出更有成就感,但是这种能力其实很锻炼我的思维以及理解能力。

实习为了什么?为了名企的实习证明,获得镀金的证据;为了填补课余时间空白;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个目的还挺看个人的,但是我觉得氪星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企业,他的成长过程也会带给我们很多挑战,也会是机会。

前期实习的工作集中在信息的收集整理,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相似点。难度较大的更多在处理和分析上。每个B端的新内容,都是创业者和团队经过打磨出来的想法以及模式,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不是那么浅显容易发现的。这需要长期的行业知识积累和成体系的思考能力。

这个积累过程还挺漫长的。但是组里的同事们会培养我们的降维打击的能力。虽然某个技术不懂,这个赛道也没怎么看过,但是我们可以从现有的研究或者报道里面寻找这个赛道的一些问题、核心价值,再结合对于公司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以及营业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保持一个开放的自己。

实习的主要工作就是内容的产出。组里的编辑石头老师有问过我一个问题,我现在还是没有想明白,“实习了一段时间了,你有想好自己2.0版本的文章应该是什么样子么?”

我还没想好。但是我一直在尝试突破我自己在“婴儿”作者阶段学习到的写作思维以及成文逻辑。我开始想读者和创业者的关系,我也开始想我到底需要给到他们什么才能使阅读我的内容更有价值。

我很喜欢氪星的两句slogan,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无限拓展边界。可以将36氪看作一家媒体,的确,出身定义了公司的属性。但是内部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大家时刻都在考虑,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发挥出这个平台的价值。

如何从更客观的角度看待内容。很多时候面对项目公司的PR内容和具体的技术内容时,我会非常迷茫。如何将其中的事实性内容关联起来,做出一个客观公众的表述,这是我最开始遇到的问题。

面对各个公司赛道的创始团队,他们有的会很走心的分享自己“宝贝”公司的创业历程,有的也会从一个较高的位置给予一些公司的愿景以及信息,也有的会分享自己对于行业赛道的各式看法。在跟创业者以及企业交流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这是一个博弈。创业者会向你展示BP以及的个人观点,但是这往往是非常正向的内容,谁会用高音喇叭把自己的不足告诉大家呢?

工作中我们需要去分辨收集到的信息的真伪,去分辨内容的客观性。这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分析师对于整个行业、技术以及项目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判断。

而在做分析的过程中也让我收获很多,因为在这里我会产生很多没有营养甚至于错误的观点,挨批评或者收到项目的各种不爽也是常会发生的事情。但是组里的工作就是去服务创业者,服务新生的事物,想想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未来当看到某个自己使用的产品,想起曾经针对于它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帮助,这也是在TOB组工作中最自豪的时刻吧。

说到最后,真的很感谢组里佳敏、石头、汝晴、雨婷、艺瑾、小希、丸子、念真、菜菜、璐瑶对我的照顾。高三我的语文一直都在及格线徘徊,从来没有想过以写文章为工作,我也从来不喜欢。但是36氪TOB组让我喜欢上了这种工作,虽然每次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小学生语病,这篇应该也有,但是大家都像语文老师一样总会给我批注出来,也会仔细的告诉我文章内容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

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推荐大家跟着36氪一起,探索自己未来的边界吧。

 

恋迦:https://36kr.com/user/5099342

离开象牙塔总是需要一些足够有吸引力的砝码又或者逼不得已的理由——学校课程的硬性要求、出国申研的必备经历、个人资产的开源开流、咸鱼的翻身之仗……以上或许是一个离开象牙塔的理由,然而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这个社会初次登场也不容易,人力资源市场上双方筹码尽显,在无数次比价过程中刚好相中了对方。

暂且不讨论如何增加自己的筹码,而讨论为什么选择36氪?概括起来可能只能归结为“想活的明白”。活的明白并不容易,只能尽力而为。

首先需要“看的明白”。我可能比较相信“人生由无数个重要选择构成”的说法,尽管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人嘛,总想把试卷尽量答好一些。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其中可能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尽量减少信息差,减少由于家庭背景、人生阅历等不可抗因素带来的限制。

在内容中心的未来公司部实习,每天接触到不同行业的前辈,每个人都是一份不同的答卷,既可以帮助你更了解构成这个社会的不同部分如何运转,还能够给你的人生定位提供参考,社会的明天可能是怎样的,你自然而然会更清晰自己顺着不同路可能走到怎样的重点,路上可能有什么障碍,又有怎样的风景。

其次需要“想的明白”,作为巨大社会机器的一颗小的临时零件,没有实习经历的自己很容易获得“office技能提升”大礼包作为第一份实习的最大嘉奖,每颗螺丝钉毕竟都由设计图纸转化而来。每份工作或多或少也自带了一套人际交往规则和思维逻辑,可能会延伸到你工作以外的生活中。

庆幸能够进入36氪内容中心,内容的工作逻辑更像是信息整合+研究分析+内容输出,感觉更像是花钱让你学习。每天可能要花很多时间搜集研报、论文,了解技术原理、行业发展逻辑趋势,实际产出的时间比学习要少得多。一段时间下来不自觉养成了定向关注几个垂直行业新闻的习惯,对于曾经不算太关注的经济政策也渐渐有了“眼缘”,能从模糊到清晰地意识到可能会对不同行业、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这些敏感度应该也是工作思维对生活的一种入侵吧。

一年之中有第一次独立完成采访、成稿的喜悦,也有面对大量资料无从下手的畏难怯弱,还有印象笔记中囤积的无数研报。

除了上边谈到的一些收获,还必须感谢36氪的这一年经历带给我的自信,这里的每一份工作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实习生只要愿意花时间也可以完成和全职员工一样高完成度的内容。再次深深感激部门里每位老师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连自己没有想过能够完成这么多的工作、获得如此大的成长。

好了,看了我们的四位实习生对这个工作的描述,相信你对在36氪To B产业报道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如果看了他们经历你希望可以体验,如果看了他们遇到的困难你觉得可以解决,那么欢迎你来加入我们36氪To B 产业报道组,一起参与到中国甚至全球人工智能、医疗、企服、半导体、金融、机器人、智能制造、5G、物联网、商业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最领域的报道和创新中。

基于我们过去的经验,我们也总结了下可能能做好这份实习的小伙伴的画像:每周有至少4天以上可以参与报道工作(可以包含周六日);对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领域有兴趣、爱好和见解;自己有创业、投资、炒股、理财经验可能会更容易上手;善于使用各种搜索引擎、论文库、工商工具;时间观念、责任心、抗压能力强,心怀善意、乐于帮助他人……

如果你有意愿加入到36氪实习或者正式工作,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欢迎投递简历及笔试题目给我们( 邮箱:syq@36kr.com,并抄送 jiayuxuan@36ker.com),我们也将在收到邮件的24小时内回复。

《36氪To B 产业报道组笔试题目》如下:https://shimo.im/docs/3Vr6tcpcGCdwwgY3/  (点击链接查看)。

相关推荐

36氪招聘 | 在36氪To B产业报道组实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36氪招聘 | 把自己的成长看成一次创业,高增长性才是最为重要的数据指标
把自己的成长看成一次创业,高增长性才是最为重要的数据指标 | 36氪招聘
员工亲述:在亚马逊做仓库工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36氪首发 | 人工智能面试工具「壹面」与「实习僧」达成战略合作,将合作推出“AI面试功能”
把自己的成长看成一次创业,高增长性才是最为重要的数据指标 | 36氪助理分析师招聘
在线招聘平台的未来“不在线”|36氪新风向
36氪首发 | 智能化招聘管理系统「Moka」获过亿元 B+ 轮融资,将加大 BI 及 AI 解决方案投入
​36氪首发 | 以数据驱动招聘效能提升,Moka获高瓴资本领投1.8亿元B轮投资
被B站「抢活」,知乎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网址: 36氪招聘 | 在36氪To B产业报道组实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http://m.xishuta.com/newsview3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