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贝克街探案官”(ID:bkjtag),作者:贾沛霖,36氪经授权发布。
人造肉,转眼之间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足足接近十年了。大规模进入公众视野,也有一年有余。
从一年前的人人谈人造肉色变,到开始有公司宣布采用人造肉作为原料,再到如今已经悄无声息渗入超市的货架。人造肉在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向未来的转变。
2020年5月7日,人造肉的头部生产商Beyond Meat对外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财报。从财报表现来看,BM的营收表现超出了市场预期,实现了扭亏转盈。
财报显示,2020年BM第一季度营收达到了9710万美元,同比激增141%,超出市场预期足足一千万美元。而且净利润也有181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净亏损664.9万美元,已经大幅超出了人们预期。
因本季度营收跟净利润表现大大超过分析师预期,Beyond Meat股价周三大涨26.01%,涨到了126.21美元。
人造肉行业内头牌企业表现如此抢眼,让人们重新对人造肉这一新物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如今中国国内肉价高企的时代,人造肉在大洋彼岸究竟会有怎样的未来?
2013年,当比尔盖茨在BM的生产车间吃了第一口人造鸡肉卷,就成为了人造肉的忠实拥趸。他不仅自己出资投资人造肉企业,而且向世界宣布,人造肉就是人类饮食的未来。
而紧随比尔盖茨之后,李嘉诚、谢尔盖布林、理查德布兰森,以及一众互联网科技行业大佬,都做出了同样投资人造肉企业的决定,推动人造肉这一概念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目前来看,人造肉行业有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和Memphis meats三家行业内领先企业。其中BM已经完成上市,另外两家获得了大额融资。
国外人造肉行业推进得如火如荼,而中国国内人造肉企业目前为止只有一家深圳齐善的规模超过了亿元。尚不及Beyond Meat一年营收的零头。
在2011年人造肉概念出现伊始,直到今天,人造肉在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第一次实验室造出人造肉时,一块人造肉饼的造价高达25万欧元,约合34.5万美元。而这样高昂的造价,完全无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
图注:采用人造肉做的菜
而随着技术进步,人造肉的成本逐年降低。目前各家人造肉厂商都致力于大力发展植物人造肉。科学家们可以采用植物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合成植物人造肉。
这种植物肉可以达到真实肉类的色泽和口感。虽然无法彻底代替真实肉类,但是相比第一次推出时,已经有了长远的进步。
由于植物肉的原料萃取来源容易,且成本可以随着制造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因此目前各大人造肉厂商都在大规模的制造植物肉。
在过去一年间,Beyond Meat已经将植物肉的生产成本控制在了五美元一磅以内,且可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图注:植物素肉有非常多的应用
除了植物肉之外,另一种对人造肉未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培养肉技术。这种技术采用的是动物的全能干细胞或者肌细胞,在培养皿中培养,增殖肌纤维,从而成长为培养肉。
这种技术相较于植物肉可以更完美地模拟真实肉类的色泽与口感。且由于其脱胎于真实动物细胞,拥有植物肉中不可包含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因此培养肉是人造肉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目前阻碍培养肉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培养肉的生产成本仍徘徊在每千克1万美元左右,且无法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这样的高成本,阻碍了培养肉的群众接受度。
除了对人造肉能否拥有如真实肉类一样的色泽和口感等疑问之外,公众对于人造肉的另一个巨大担忧,即在于人造肉毕竟是通过技术手段制造而出,能够真正地从营养角度替代真实肉类吗?
如今,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图注:Impossible Foods出品的人造肉汉堡
人造肉越来越密集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个问题就变得愈发重要。虽然肉企多次宣传人造肉营养足够,可以和真实肉类相媲美,但是专家却持有不同的意见。
专家认为,人类所吃的真实肉类中,包含蛋白质,铁,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而目前大规模流行的植物肉中,除了蛋白质和氨基酸外,无法满足人体对于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摄取。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人造肉时,需要注意到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含量。如果人造肉缺乏时,就必须从其他食物得到补充,满足每日摄入量要求。
但是,如此之举就为人造肉的大规模铺开造成了阻碍。
人造肉经过技术发展,在色泽口感上已经让普通人难以分辨。此前在实验中,多位试吃人造肉的顾客都表示,如果不事先声明,其实是难以分别人造肉和真实肉类。
那么,人造肉企业面临的困境即在于,如何让人造肉从营养角度更加贴近于真实肉类,从而大规模替代。
而人造肉相对于真实肉类所拥有的一个优势,即在于在养殖和销售过程中,不会出现如真实肉类所有的病毒和检疫风险等安全问题。并且在营养含量上,可以减少各类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从某种程度上评价,目前的植物人造肉的健康程度,会更胜真实肉类一筹。
但是,纵然人造肉在健康和安全程度上更盛真实肉类一筹,然而民众对于人造肉的接受度依然还未全面放开。
目前来看,民众对于人造肉的接受程度依然徘徊在对于真实肉类的偶有补充。例如在零食以及快餐中的使用,而对于用人造肉替代真实肉类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依然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下在人造肉行业中,美国的三家企业BM,IF,以及MM,都位于行业的前列。其中BM已经完成。IF和MM分别筹措了超过7.5亿美元和2000万美元的融资。
此外,在2019年4月,雀巢宣布进入人造肉市场。多家传统肉类公司诸如嘉吉、荷美,也纷纷步雀巢后尘。
图注:星巴克推出人造肉产品
在中国,已经有多家企业宣布将入局人造肉。虽然人造肉在中国还广泛未被接受,但是相关股票板块的涨幅已经证明人造肉在中国将会逐渐吃香。
其中双塔食品,京粮控股,丰乐,北大荒等公司纷纷加码。双汇等传统肉企,也在今年5月8号宣布,拟出资7.3亿收购六家公司股权而进入人造肉市场。
人造肉如今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原因,来自于人造肉企业与快餐品牌的联手。
如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公司的产品,一直饱受不健康的诟病。而如今他们却纷纷和人造肉企业合作,打出健康牌,以植物肉的健康属性,来抹去快餐食品的不健康负面影响。
图注:汉堡王宣布将试验人造肉汉堡
诸如Beyond Meat在去年8月份和肯德基宣布合作。在美国亚特兰大一家肯德基餐厅内进行了测试,向消费者提供Beyond Meat人造肉炸鸡,而消费者的反应十分良好。
此外,Beyond Meat的人造肉汉堡已经在美国多家超市,如Whole Foods,克林格等内销售。在传统超市的铺开,让人造肉更为频繁地进入公众视野。
图注:肯德基推出的人造鸡肉套餐
甚至在星巴克和必胜客等店面,人造肉也已经进入了三明治和披萨等菜单,替代了原有的真实肉类。很多顾客出于尝鲜,都品尝到了人造肉的味道。
而市场的反馈对于人造肉企业来说,是一种利好消息。尤其是在当下疫情影响,证明人造肉的市场已经足够庞大。
此前,科学家在美国针对人造肉做过实验,很多顾客都表示人造肉的口感相对于真实肉类来说更加稳定和好处。这也是人造肉的优势所在。并且,顾客如果知晓是人造肉,大部分愿意为之多花一定的钱来品尝。
出于新鲜感,消费者在有限的经济允许能力范围内仍然会主动尝试人造肉。但并不会大规模将其作为日常肉类的替代品。
诸如在美国,尽管头部人造肉企业都分布在美国,并且已经上架颇久,但是美国民众对于人造肉仍然处于尝鲜的状态。最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将人造肉作为真实肉类的替代品,还无法为大众所接受。
对于人造肉来说,口感质量以及营养,都将是其是否能够大规模铺开的关键所在。民众的接受程度,将决定人造肉未来的发展前景。
网址: 人造肉爆红一周年:肯德基、麦当劳都用了,培养肉成本每公斤仍数万美元 http://m.xishuta.com/newsview2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