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治理”因在科技防疫中的突出表现而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领域多方面核心资源的配置者、动员者、驱动者,数字政府决定了新基建的环境土壤。在今年举行的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中,数字政府赛道中涌现了许多新基建创业的优秀企业,充分印证数字政府建设是推动全领域数字化,是推动新基建发展的重要因素,具备广阔的商业前景和社会价值。本文为新基建创业2020系列报道中,面向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特邀的优秀参赛企业的报道之一。
本文来自阿里云天池平台推荐,遴选自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政府赛道参赛企业。
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遥感测绘技术的进步,二是新型计算技术的发展。
遥感测绘技术关系到数据采集的质量和效率,而计算技术则决定了数据加工生产、存储、提取和处理以及应用的能力。我国地理信息行业的起步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北斗卫星发射后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配合近几年国内遥感产业核心软硬件的自主研发加速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2018年产值将近6千亿元,同比增长约15%。
但是地理信息行业的服务模式依然存在线下割裂的问题。从底层数据获取,到数据处理,到上层的应用,客户往往需要对接不同的服务商。高精度图像获取方式传统、效率低,成本昂贵;数据加工、建模目前大多依赖国外进口,比如Smart3D、Pix4D、像素工厂等,成本昂贵,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也不多,到了应用层面则是受GIS+数据库传统IT架构影响,处理效率已成为瓶颈,且扩展能力受限,很多时候依赖需要人加工具分析计算数据,项目周期不可控。
基于以上难点,土豆数据领先行业提出了“基于云原生的地理信息服务化”,通过整合从底层数据获取、数据中台分析到上层应用扩展的能力,利用云原生技术实现在线、实时处理数据,从而大幅提升人效。主要客户面向政府,从自然资源入手,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目前已有多个在谈项目。公司在2020年3月正式上线SaaS服务平台“弗雷云”,以众包的方式降低项目门槛,为更多的企业及第三方提供地理信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关于产品的落地时机,土豆数据创始人霍向琦表示,中国地理信息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海量有价值的图像数据,又有丰富的应用场景,特别适合人工智能提升数据价值和分析效率,土豆数据19年以来已经通过自主开发遥感基础模型并不断训练,拥有几十个成熟落地人工智能模型。除此之外,无人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又为高精度图像高效采集奠定了基础。5G、云计算等技术也使得大规模图像实时回传、在线处理成为可能。
大规模实景三维建模、大规模遥感影像在线实时处理、数字中台是土豆数据的核心技术。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云原生及AI的应用。公司通过与华为云合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算法,能够高速完成超大规模的图像采集,同时支持三维在线建模。创始人霍向琦表示,海量数据的密集型计算和存储、数据加工过程及算法的专业性和复杂度非常高、构建数据治理和共享协同体系非常复杂且目前空白,这决定了地理空间行业数字中台(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及AI中台)的技术壁垒非常高。
土豆数据基于云原生构建了智能建模算法引擎、地理信息算法引擎及AI算法引擎等,打通从数据采集、加工建模、共享协同、多场景大范围数据应用的端到端闭环,使地理空间服务“在线化”。公司搭建的数字中台与行业传统的利用单机计算+GIS软件的技术路径有根本性区别——是要完全替代掉基于单机的计算模式,从底层上开发人工智能算法,而不是在单机上扩展AI算法。目前土豆数据软件的在线建模比传统的速度提升百倍以上,并且能降低40%的人力成本,从而真正实现遥感产业数字化、智慧化变革。
此外,在倾斜摄影方面,土豆数据自研了匹配FPGA的算法,实现高精度数据采集的同时,支持5G智能回传,从而配合数据中台及上层应用对数据实时处理和扩展的要求。
上层SaaS平台以众包的形式实现了商业闭环。用户在平台上发布需求,服务商可以在平台上抢单,平台同时也提供商城,可购买或租赁无人机和镜头设备。此外,平台还能够与行业开发者和联合开发开源工具和应用。
弗雷云上线之后,土豆数据将SaaS平台作为主要收入之一。目前公司主要营收主要来自为政府提供解决方案,客单价在千万级。服务集中在自然资源数字化和监管,包括空间规划、调查、违建、耕地保护等领域。公司能够将过去耗时上年的项目周期缩短至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完成。目前已服务数十家政府,今年将大力推广市场,预计收入过亿。
智慧城市将是土豆数据接下来的发力点。创始人霍向琦认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有两大要素:一是城市物理空间的全面数字化,即实景数字孪生,二是空间规划、监管等城市治理能力提升,那么在海量空间数据的基础上,能否在线、实时、高效地处理数据将决定城市的有效治理和运营效率。
网址: 云原生结合遥感技术落地智慧城市,「土豆数据」联手华为云上线地理空间数字化服务开放平台 http://m.xishuta.com/newsview2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