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厂写作"被国资小新点名,刘慈欣回应)
刘慈欣:写小说也是业余时间写,上班时间肯定写不了。
11日晚,微博网友@苔姐贴出了作家刘慈欣早前接受采访的一段话。
在@苔姐的附图中,刘慈欣称,像电力系统这种工作,必须按时去上班,坚守岗位。在坚守岗位的时候,就可以在那里写作了,相当大一部分写作时间都是在这个岗位上完成的。刘慈欣直言,“因为在岗位上写作,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
图片来源:@苔姐
刘慈欣还说,大家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台电脑,每天都在电脑前坐着,谁也不知道谁坐在那里干什么,那么别人推门进去的话,看你坐在面前打字这不很正常,而且那会特别喜欢用质量特别差的液晶屏,稍微转一个角度就看不着了。
图片来源:@苔姐
不过,这位@苔姐似乎不太同意刘慈欣的说法,她表示“大刘你说的可不是普遍现象呐!不能代表我们一大票兢兢业业的电力人”。
12日,微博认证为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的账号@国资小新转发了该微博,并喊话刘慈欣:刘老师,之所以要深化改革,就是因为过去一定程度上存在您说的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还是改革好,企业能专心搞发展,您也能专心写小说。如今,咱们的特高压已经成了响当当的国家名片,您也成了中国科幻界的领军人物。欢迎您常回娘家看看,再体验一把[doge]@workership
@国资小新的这一回复还在今天上了微博热搜↓
这事当然也少不了围观网友。有网友认为刘慈欣所言不意外,很多岗位需要值班。
还有网友开始调侃“上班摸鱼刘慈欣”。
不过,迅速就有网友开始普及知识点,“没有那么多人摸鱼了,都是自动化了”。
“没有中国电力系统就没有刘慈欣,没有刘慈欣就没有中国科幻,所以……”有网友的鬼才逻辑成功吸引了@国资小新和围观网友的注意。
有网友认为电力系统再也不可能出第二个刘慈欣了,有网友感谢娘子关电厂。
当然,还有网友不忘赞一波我们国家的基建↓
据公开资料显示,刘慈欣别名“刘电工”,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2015年8月23日,其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目前正在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也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
就在刚刚,刘慈欣接受了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的专访。对被国资委微博点名一事做出回应。
以下是采访全文:
1.国资委微博账号对您以善意的玩笑的形式,评价说之所以要深化改革,就是因为过去一定程度上存在您说的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现在改革之后,企业能专心搞发展, 您也能专心写小说,请问您有什么回应??
答: 写小说也是业余时间写,上班时间你肯定写不了。?
2.现在还有很多作家是放弃本职工作转行出来的,对于并非专职写作又有一定写作才华的人,您有什么建议吗?是不是得专门转成全职作家,这样才能更全身性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答:从科幻小说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国内的科幻小说市场很小,养不活专职作家,专职写就根本生活不了,你怎么专职写呢?只能找业余时间去写。你看一本书现在卖几千册一万册,卖到5万册就很好了,你算下来这本书你按8%的版税来算,你看才挣几个钱?而且现在短篇小说的稿费一千字才150块钱,那20年前就这价了,你想想一年一个短篇小说2万字,一年能写多少篇?你靠这怎么生活?谁不想专业去写?但没有办法,只能业余的去写,你说让作家你把他撵出来,让他专门写作,生活是很艰难的。
其实不光是科幻有这个现象,其他的主流文学也是,你现在写主流文学写现实主义小说,像传统的那种靠纸媒出版,靠那个生活,不太现实。你不能拿少数的作家,像我们这些畅销书作家确实可以靠这个生活没问题,但这是冰山的一角,大部分作家是不可能靠写作生活的。
所以说他业余创作是可以的,但你要是把创作拿到工作时间就有问题。但业余创作这没办法,有啥办法?
3.您当年在上班时间,是怎么分配工作时间跟写作的呢??
答: 工作时间是没时间写作的,想写他没有那个时间,事情比较多,就是下了班和节假日写。
4.您有出现您在访谈所说的在工作的时候坐在办公室的电脑面前写作的情况吗?
答:那种情况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很少,因为没有时间。每天我们基层发电厂的工程师和搞技术的挺忙的,每天的活都不断,你哪有时间去写??
5.国资国资委账号说还欢迎您常回娘家看看,您会有这个想法吗?
答:发电厂不存在了,关掉了。
相关推荐
“电厂写作”被国资小新点名,刘慈欣回应
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时写的?国资委回复
李佳琦方回应被中消协点名:会负责到底
瑞幸咖啡回应“APP被点名”:为防止黑客骗取首杯免费
蓝色光标回应“璧合科技”被点名:未参与其日常运营
融360回应被3·15晚会点名:诚挚歉意,App下架自查
融360被点名,周鸿祎:和360没有任何关系
罗永浩回应“被中消协点名”:报告客观,有人误导舆论
美国启动“清洁网络”行动,BAT等7家中国公司被点名
刘慈欣:新冠疫情与外星人
网址: “电厂写作”被国资小新点名,刘慈欣回应 http://m.xishuta.com/newsview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