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基建计划的推出,工业互联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6氪曾对工业互联网领域内公司做过详细的分类,简单来说,以偏平台和偏应用两大类公司为主。平台类公司跨行业、跨领域,以提供底层通用产品及技术为主,应用类公司则与下游场景深度结合,为客户提供最终的解决方案。由于工业场景的碎片化,应用类公司在数量上远远多于平台,也更能直观反映工业互联网对于下游客户的价值。36氪采访了工业互联网应用类公司安脉盛的副总裁卢天华,想探讨工业互联网是如何改造下游行业,以及工业互联网的产品和技术目前正处在哪个阶段。
安脉盛成立于2016年,主要围绕生产制造为客户提供设备智能运维与生产质量优化的解决方案。具体场景包括设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生产质量分析与优化控制监控、产线智能化以及面向具体行业客户的智能生产及管理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服务于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烟草制造等领域。
安脉盛创始人倪军教授为美国密西根大学冠名教授,是达沃斯论坛未来制造委员会主席;联合创始人李杰教授任教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也是美国白宫信息物理系统(CPS)专家组顾问。倪军、李杰教授于2001年联合创立了美国国家智能维护系统中心(IMS),安脉盛的核心团队也来自该中心。
公司副总裁卢天华介绍,团队在IMS期间参与过200多个工业智能项目,涉及各行各业。回国后也参与了多个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最终聚焦在电力、烟草和轨交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可以总结为:1)行业内相似度高,可复制性强,相应的服务商也更容易占到较大的市场份额;2)客户付费能力强、数字化程度高,更易于工业智能化方案的实施;3)行业工艺复杂,要求较高,从而能形成一定技术壁垒;4)服务商准入门槛高且客户粘性大,一旦形成合作关系将有很高的商务壁垒。
现阶段,安脉盛的解决方案包括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分析算法平台、边缘计算硬件、传感器硬件。其中软件算法、边缘计算硬件、应用为公司自主研发。
卢天华表示,对于下游客户来说,工业互联网的最终目的还是改善工业客户的产能、质量、成本、安全等核心指标。因此,与场景深度结合的应用是工业互联网的落脚点。而要普及应用,一方面是探索行业Know-How,结合OT、IT实现智能化应用落地,另一方面是将细分领域的应用产品化,快速在行业内复制、并延伸到其他行业。
目前安脉盛内部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软件算法开发平台,以微服务架构、模块化、组态的方式来开发各种上层应用。然而,通用的软件、算法和硬件仅是整体解决方案的40%左右。开发过程中,需要为行业定制数采方案、传感器选型、布点方案,同时大数据需要结合行业Know-How、数据模型、专家经验模型等,因此,方案实施前期需要对客户的生产流程、工艺、运营管理方式做系统梳理。卢天华介绍,安脉盛在服务烟草客户时,曾花了半年时间驻厂调研咨询,剥离出其完整的工艺图谱,整个方案实施历时一年。当然,也是因为对烟草生产工艺的完整梳理,安脉盛的解决方案能帮客户在多个生产工艺上的质量关键指标提高50%以上。
不论是公司业务的外部扩张,还是内部技术体系建设,都需要将解决方案产品化。然而,产品化可能是工业互联网发展中最难的部分。
为什么产品化这么难?卢天华表示,以设备和生产工艺来说,每类设备包括多个型号,同一个设备在不同的生产场景又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泵作为通用设备,有的场景更关注反应时间,有的场景更关注精度,运行的负载和环境不同,产生的衰退方式也不同。而产品的概念是指可以通用于大部分型号及场景,这需要时间和案例的积累。卢天华表示,安脉盛在电力、轨交和烟草上均有行业内的可复制解决方案,但要形成跨行业的通用产品,可能需要积累几十个同领域的场景。
行业内的生产模式、工艺流程一般还是有较高的相似度,一旦完成了针对该行业的解决方案,核心的模型和组件可以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沉淀下来,行业内其他客户实施部署的周期能从半年快速缩短为几周的时间,通过应用工程师即可完成。而在切入一个新的行业领域时,需要针对行业的生产模式和业务场景来定制相应的智能化应用,前期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投入。技术人员要深入了解行业、梳理客户需求、制定智能化方案,再开始软件开发与数据分析建模的工作。
尽管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尚不能产品化,工业互联网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随着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的普及,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另一方面,制造业产值巨大,大客户收入规模往往达数百亿到数千亿级,产能、质量、成本等核心指标的提升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卢天华表示,工业互联网仍是一个新概念,客户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需要过程。工业升级改造本身有很强的追随性,龙头企业会是全行业的标杆和模仿对象。因此,安脉盛在进入行业初期会选择跟行业内龙头企业深入合作。随着新基建步伐的加快,安脉盛也明显感觉到下游客户对工业互联网项目的接受度有所提高。公司预计2020年收入规模将翻倍。
融资上,安脉盛曾于2017年获得软银中国领投的天使轮融资,2019年获得毅达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卢天华表示,下游客户只有在看到效果后才会买单,前期开发仍然需要大量投入,公司计划今年开启新一轮融资。
相关推荐
工业互联网应用层仍需定制开发,「安脉盛」打通行业内复制路径
36氪深度研究 | 寻找工业互联网独角兽:年收入增速普遍超2倍,营收过亿玩家已显现
连续4年实现盈利,工业互联网公司「德风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近万亿工业互联网赛道有哪些玩家?这里有一份行业图谱
工业互联网如何快速复制推广?「浪潮」的答案是做“工业淘宝”
沣扬资本杨希:复盘「映翰通」投资逻辑,解析物联网企业成长路径
如何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层?「IDM中安鼎辉」采用模型和事件驱动技术
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的投资机会与挑战——凯辉干货
打通任督二脉,在区块链上建一座智慧之城
从工业软件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朗坤智慧」已接入35万台设备
网址: 工业互联网应用层仍需定制开发,「安脉盛」打通行业内复制路径 http://m.xishuta.com/newsview20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