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云”(ID:cheyunwang),作者白鸽,36氪经授权发布。
智能座舱,乃至于自动驾驶的未来,都在发生着变化。
日前,外媒报道称,日本无印良品(MUJI)与芬兰自动驾驶公司Sensible 4 合作设计了一款名为“GACHA”的自动驾驶公共汽车。
其中,无印良品为公交车提供设计语言,Sensible 4则提供相应的自动驾驶技术。据了解,该车预计在今年4月份开始在埃斯波市(Espoo)对公众开放,到2020年,它将在3个芬兰城市上路运作。
无印良品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交车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全天候24小时为当地公共机关服务,以便于在某些少子高龄化的地区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
基于该场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若无印良品在该公交车内设有收缩功能的小桌子,或单独的咖啡角落等,那么,若当地公共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必须去到老人家中时,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公交车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继续处理工作。
这时,这辆自动驾驶公交车所执行的就不仅仅只是巴士的功能,而是成为一个移动的办公室。
基于此,在车云看来,随着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车辆使用权和拥有权的分离,因人而异的座舱空间需求将出现细分,通过智能座舱革命,该行业将会诞生一个全新的品类,即智能移动空间,它颠覆的不仅是传统汽车产业,而将会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结构。
在这个过程之中,像无印良品、宜家这样的家居品牌,虽然在技术上并没有优势,但在产品设计以及用户体验上,却更胜一筹。
作为一个日本的杂货品牌,无印良品以“冷淡”的风格打动了不少买家的心,而其经营范畴也涵盖了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
事实上,在“行”的方面,此次无印良品牵手Sensible 4并不是其第一次进军汽车行业。
据了解,早在2001年,无印良品就和日产合作制造了1000辆名为Muji Car的汽车,其的外观设计风格,则是采用了无印良品的极简主义。
基于此,该车的所有标志和品牌都被移除,保险杠没有上色,后座还是普通的PVC材质,而且只有基本车型供以选择。即使是车身的颜色,也只有一种可以选择,那就是白色。
在当时看来,这种极简主义应用在汽车身上,几乎是疯狂的,甚至,就算到了现在,汽车的自动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想要在保证汽车功能丰富的前提下,极简设计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在汽车上面实现。
不过,根据这种定义,汽车上面的许多功能都是可以经过极简的设计,如更加智能的自动大灯和自动雨刷。功能复杂的空调经过极简设计以后,就变成了一个键开启的自动空调。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高度自动化的时代,极简汽车将会存在。而这,想必也是无印良品积极参与自动驾驶汽车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2017年,无印良品就想要进军自动驾驶领域,其当年在芬兰举办的家具设计展会上发表了对自动驾驶的构想。而该构想则与Sensible 4的想法不约而同,这也就促进了本次“跨界合作秀”。
直到2018年11月份,本次跨界合作才让外界看到结果。
前文可知,该款公交车车名为“GACHA”,改名字来源于日本歌地商店和购物中心常见的日本玩具雕像,这也成为了无印良品对Gacha的灵感,这个名字也承担着更多含义。
设计方面,由Muji操刀的内外设计,则延续品牌一贯的极简风格。该巴士外观形似玩具太空舱,方正高耸的外型和极力向边角延伸的4个车轮,都为车内空间的极大化尽心力。而其车身长 4.5 米,车内所乘载的乘客数量最多为16人,10个座位,6个站位。
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则由Sensible 4负责。由于芬兰冬季“大雾、积雪与风雨”气候情况比较多,极易对自动驾驶车辆形成阻碍,从而中断其正常运作。
为了解决该问题,Sensible4特别跑到芬兰最北端的城市拉普兰测试,让Gacha的定位、导航和障碍物认知等功能,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仍能正常使用。
由于是针对北欧地区推出,为了应付恶劣天气,Gacha采用四轮驱动,并拥有最高时速40公里的水准,最大续航里程可达100公里,并支持快速充电以及无线充电等。
此外,Sensible 4的首席执行官Harri Santamala还表示,表示,Gacha的小尺寸以及最高40mph的速度,非常适合小型班车活动。未来,如果市场对Gacha的需求增加,市政可以简单地在道路上部署更多的车辆,而不是制造更宽松的大型车辆。
从现有的消息来看,无印良品与Sensible 4共同打造的这辆自动驾驶巴士,尚停留在单纯的载客阶段。相较来看,无印良品的竞争对手,瑞典宜家,在自动驾驶领域更为前瞻。
虽然宜家目前对于自动驾驶的切入点尚只是一个概念车,但也展现了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另一种模式,即智能移动空间。
2018年10月份,宜家一口气推出了7款自动驾驶概念车。在这7个概念车当中,包含了咖啡馆、办公室、医疗场所、农场、AR 电影院、酒店和商店,承包了吃喝玩乐的各个方面。
与其说它们是车,倒不如说是宜家将独特的生活方式理念融入其中,创意出了一系列未来城市的“轮上空间”。
我们经常听到“自动驾驶改变未来城市”的论调,宜家的创意算是为这个抽象概念,提供了一些具象化的参照。
在未来城市,移动的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车轮上所承载的空间。在移动中工作、社交、吃饭、睡觉将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
如,我们通过APP招呼一声,一个长在轮子上的「宜家黄」咖啡馆就能够开到你身边,其配有几张小桌子,车外延展出的阳台空间上摆满了各类绿植。当然,如果愿意,可以随手替换成一个鲜花或者有机蔬菜的摊位。
虽然现在来看,该项目还有些不太靠谱,但可以看出,作为一家传统行业的家居公司,宜家在科技方面的嗅觉和创造力,丝毫不输给互联网和科技圈的巨头们。
而这些源源不断的创意,全部来自于其旗下的创新实验室。
和科技圈大佬们的品味一样,宜家也选择了阿拉伯数字 10(罗马数字 X)来命名这家实验室——IKEA SPACE 10,听起来就自带一种探索和神秘的加成属性。
上面看到的概念无人车,正是 IKEA SPACE 10 与视觉工作室 f°am studio 联合推出的。
IKEA SPACE 10之于宜家,有点Google X之于谷歌的意味。他们经常会拿出一些和公司主页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也许不实用,也许十年八年也等不到量产,但脑洞一定够大。
就像在其刚刚成立的2015年,就推出了一系列“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智能家居设备。
如,一款自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桌子,其能吸收桌面上餐具或者电子设备的热量,并转化成电能,直接给智能手机充电。
一个可以连接到手机APP上的“弹射椅”,当设备检测到你连续坐着超过 6 小时,就会触发弹射功能,椅面自动掀起,对付懒癌患者的有效手段。
宜家的脑洞够大,但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动驾驶的在载客之后的下一个阶段。
不过,不管是宜家也好,还是无印良品也好,跨界进军自动驾驶领域,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即独特的设计风格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毕竟,相比于车企,乃至于互联网科技公司,这两者在技术实力上都不能够与之相比较。
事实上,此前,由于燃油车的限制,传统车企在智能座舱行业中的反应是慢一拍的,基于此,在很多时候,智能座舱的重点,被限制在驾驶舱这个领域。
于是,驾驶舱的那些屏幕,成了智能座舱现阶段的关注重点。如果说还有什么延展的话,就是加上Hud,手势操作,人脸识别,语音助手等功能。
而在这样的限制之下,智能座舱产品的用途,在更多的时候,是驾驶辅助,在驾驶过程中的信息交互、娱乐交互。
不过,这样的时代要过去了,原因就在于智能电动化时代的到来。
据了解,智能电动车的到来,将会使得智能座舱的应用,从原来的驾驶场景,不断地向静止场景扩张。最终,将使得静止状态的使用,会成为汽车使用的主场景,而驾驶场景,将成为汽车使用场景中的辅助场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座舱产品的设计思路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将不会是驾驶过程中的信息及娱乐的交互辅助,其核心功能将会是让电动车的整车空间利用率最大化。让这个跟着车主移动的空间,能够满足办公、家居和娱乐等多重功能。
比如,在去年举办的CES大会上,丰田推出的e-Palette概念车。据悉,该车为一台无人驾驶的纯电动汽车,内部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自定义改造,用户可通过开放平台来预约使用它。
目前,e-Palette分为S、M、L三个型号,其中S用来实现共享汽车服务,M用来零售,或为必胜客这样快餐进行食品配送,L将用于运输物流行业,并且具体车型会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开发。
当前,e-Palette已经和必胜客、Uber、亚马逊以及滴滴达成合作,丰田正在积极推进这个项目,希望能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让e-Palette 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动驾驶方面,e-Palette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为此丰田汽车开发了LIDAR自动驾驶系统,在下一代LIDAR自动驾驶系统上,将搭载频闪式激光雷达,让车辆探测距离更远,探测精确度更高。
如果用硅谷曲线的阶段来看,当前智能座舱行业尚处于第一个爬坡阶段,即萌芽期。
因此,当前,各大整车、零部件供应商和初创企业宣扬的“智能座舱”都只是阶段性的偏电子化的过渡产品,真正“完美”的座舱将为乘客在移动过程中提供智能舒适的空间。
想要实现移动智能空间,单单只是脑洞大是不够的,在车云看来,未来还需要做到两点:
其一,自动驾驶应用的普及程度。原因在于越高的自动驾驶级别就越需要座舱的多功能化,也越能降低被动安全件在总布置层面对空间的影响,从而为“舒适”设计提供更多可能。
其二,则在于设计和用户体验。移动智能空间并不只是在高度自动化的汽车内部安上很多智能产品,如VR/AR、V2X等等,更重要的,还在于人性化的设计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若非如此,即使汽车拥有在高的智能化,也很难让更加追求服务与质量的大众满意。
目前,传统车企以及零部件巨头,乃至于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当中的技术层面的研究水平都处于前列,但说实话,在对汽车外观及内饰的设计上,往往不尽如人意。
基于此,在整个智能座舱行业格局尚不明朗,没有出挑的领先者的情况下,车企们不能忽视如宜家、无印良品等生活服务巨头对汽车行业的外来侵入,指不准哪个非汽车行业的世界500强某天振臂一呼,开始展露积淀已久的研发成果,爆发第七感,全力进军座舱业务。
一家通吃汽车、火车、无人船、飞机等领域半壁江山的格局也不是没有可能。
相关推荐
无印良品:杂货铺的造车逻辑
苹果造车的逻辑
闭门造车的苹果,究竟在造什么车?
焦点分析 | 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三年”
华强北商家跨界自救,手机、电玩、消毒液的“杂货铺”朋友圈亮了
当代互联网造车术:用爱发电?
中国造车新势力VS特斯拉:一场绝地求生的游戏
特斯拉不造车,要造呼吸机
投资人谈造车新势力:风口、融资、对赌及生存
争做宠物用品界的“无印良品”,猫砂盆、饮水机里的品牌机会
网址: 无印良品:杂货铺的造车逻辑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