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基德
编辑 | Shadow
亚马逊美国站卖家的后台,一则税务信息更新通知正引发行业震动,而中国卖家的手机里,来自国内税务部门的提醒短信也频频抵达。
“我有两家店铺的主体是深圳的,其中一家就收到短信了,说我们申报的三季度增值税销售收入,少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的收入金额。”一位厦门跨境卖家透露。
这并非个别现象。2025年10月以来,大量跨境电商卖家同时面临着来自中美两国的税务合规的压力。
一方面,美国税务局(IRS)要求非美国纳税人在2025年12月31日前更新W-8表格,否则将面临账户停用风险。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的正式落地,亚马逊、Temu、速卖通等平台已启动向中国税务机关按季度报送卖家数据。

中国税务监管
第三轮税务通知来了
近期,有卖家不仅收到了第三轮税务通知,还附带国家税务总局出具的《税务事项通知书》。这份正式文书明确指出,依据规定要求企业在收到通知后5日内,提交完整的税收风险核查资料,逾期将面临进一步监管措施。
其实这不是第一轮税务通知了。10月底,税务机关就开始向多地卖家发送自查提示短信,将平台报送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差异将触发风险核查。
只是现在,税务机关短信中的语气已经从“提醒”变成了“核查”。
而这一切,都源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的强制执行。随后,从2025年10月起,沃尔玛、Shopee、SHEIN、速卖通、Temu、TikTok Shop等平台启动对中国卖家的按季度涉税信息报送,覆盖身份信息、交易数量、收入、退款、佣金与服务费等关键字段。
派代跨境了解到,厦门、杭州、广州、义乌的卖家陆续反馈,已收到不同形式的自查提示或电话核查。过去“个人账户收款、拆分主体、买单报关”的空间迅速收缩,取而代之的是“订单-结算-物流-资金-发票”全链路闭环的要求。
“最开始听到‘报送’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慌。”一位厦门的卖家回忆,6月时他和同行还在讨论“会不会是谣言”,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忧心忡忡。
到了10月,平台开始按季度报送数据,首期覆盖的是2025年第三季度(7—9月)。一些卖家收到了税务自查提示:“你公司申报的Q3增值税销售收入低于平台报送金额,请自查更正。”
而现在,第三轮税务通知附带着正式文书的通牒,越来越多卖家陷入对账噩梦。据行业人士表示,部分年销售额几千万元的腰部卖家,利润不高,进项票也不全。他们既想合规,又担心合规成本太高;既怕补税,又怕补得不够。
第三波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卖家在5日内提交一堆明细资料:
平台相关流水:2025年7-9月的原始销售订单、结算清单、动账明细;
资金流水证明:同期的银行流水(带公章的PDF和Excel版)、各收款平台流水;
财务账目:2025年1-9月的收入明细账、成本费用明细账;
佐证材料:同期进项货物/服务对应的合同、付款凭证、物流单据、发票等;
风险分析期间内的其他相关资料。
任何一项资料缺失或不符,都可能加剧税收风险。但现实是,不少跨境电商卖家手中并没有这些资料。有卖家称,公司存在部分订单未入账、退款未冲减、广告费异常偏高等问题,过往的刷单支出更是难言之痛。
行业专家表示,过去为了省税,部分卖家做了很多取巧的事。现在看来都隐患,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所有订单都要入账,所有退款都要冲减,所有费用都要有据可查,及时完成自查、更正、补税,并建立“季度对账、年度归档”的机制。把“税”这块短板补上,公司才能走得更远。
20万商家已加派代社群,可选「TikTok 、Temu、淘系、抖音、拼多多、小红书」等。关注「派代跨境」,免费进群↓
美国税务合规
W-8表格更新迫在眉睫
最近,不少亚马逊美国站的卖家登录后台时,都收到了一则需要重点关注的通知——务必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W-8税务表格的更新。
这可不是亚马逊临时出台的要求,而是美国国税局(IRS)对非美国税务居民加强税收监管后的明确执行规则,大家可不能掉以轻心。

亚马逊通知截图 图源:网络
对咱们中国跨境电商卖家来说,W-8表格绝对是合规必备。它是IRS用来确认非美国居民/实体税务身份的关键文件,不仅直接关系到你能否在美国合法经营,更是享受中美税收协定优惠税率的“敲门砖”,少了它可就亏大了!
不过填写表格有个核心要点:得根据店铺的注册主体选对类型,填错了可就白忙活,税务信息会直接失效。
如果你的店铺是个人身份注册,就选W-8BEN表格。填写时要准备好这些信息:个人完整的法律姓名、永久居住地址、邮寄地址(和居住地址不一样的话要单独填)、出生日期和国籍。尤其提醒用拼音填写的卖家,姓名拼写一定要和护照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完全一致,可别因为一个字母错了影响审核。
要是店铺是公司名义注册,就对应W-8BEN-E表格。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企业完整的法定名称、企业类型、商业地址,还有所在国家 / 地区的税务识别号,咱们中国公司填的就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千万别填成其他编号了。
还有个重要变化得划重点:2025年美国税务申报门槛变低了。从原来的年销售额5000 美元,直接降到了2500美元。这意味着更多中小规模的卖家,现在也需要履行税务申报义务了。
不过大家也不用慌,就算销售额刚过2500美元,也不代表要马上交高额税款。只要符合中美税收协定的条件,咱们依然能享受优惠税率,但前提是必须提交完整又准确的W-8表格,这步可不能省。
要是没能按时更新W-8表格,后果可真不少,甚至会影响店铺运营。
首先是直接的财务损失。如果没法提供有效的W-8表格,美国支付方会按最高税率(可能高达30%)扣缴预提所得税。举个例子,要是你的店铺年销售额10万美元,没填对表格的话,可能要被预扣3万美元税款,这可是实打实的利润缩水。
其次是账户权限被限制。亚马逊已经明确说了,截止日期前没完成更新的卖家,销售账户会被暂停,直到提交符合要求的税务信息为止。这期间,你既不能上新商品,已经上架的产品也没法正常销售,生意直接停摆可太不划算。
更长远的影响也得注意,如果多次没及时做好税务合规,店铺可能会被平台标记为 “高风险卖家”,不仅信誉评级会受影响,后续想参加平台促销活动、获得流量支持这些权益,也会大打折扣,长期发展可就难了。

合规是行业转型的必然
现在中美两边的税务监管都越来越严,以前那些“钻空子”的税务筹划方法早就行不通了,主动合规、全盘合规,已经成了跨境卖家活下去、走得远的唯一出路。
这事儿不只是关系到某一家店的生死,更会影响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
其实大家可以换个思路:合规可不是单纯的 “花钱交学费”,反而能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合规经营的店铺,经营环境更稳定(不用怕突然被查、被封),财务规划更清晰(能准确预判成本和利润),还能积累好的商业信誉,不管是对接平台还是合作客户,都更有优势。
不过有些卖家还在想“歪招”,比如频繁换店铺主体来躲税务义务,这风险可太大了!现在税务部门都靠大数据分析,关联主体的异常变动一眼就能看出来。一旦被认定是故意避税,不光要补缴税款,还得交滞纳金和罚款,得不偿失。
比如有卖家觉得用香港公司当经营主体,就能自动享受税收优惠。其实这忽略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税务机关要看“实质经营地”。资深国际税务顾问就提醒过:如果香港公司没有实际的办公场地、没有员工,也做不了经营决策,本质就是个空壳导管公司,税务机关完全可以否定它的避税功能。
2025年第三季度就有不少卖家栽在这上面,用香港空壳公司运营,最后被要求补缴境内企业所得税。
其实现在的合规,早就不只是 “税务” 这一件事,而是整个出口贸易链条的全流程合规”比如 “谁报关、谁结汇、谁退税” 的原则,再加上国内采购环节的合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哪一环出问题都不行。
针对大家常遇到的 “缺成本票” 难题,建议卖家从采购时就重视发票,跟供应商沟通清楚,明确发票开具的要求和责任,别等后续需要时再扯皮。
另外,“双清包税”模式也得警惕!最近就有案例,货代用了违规报关的方式,最后企业和货代各自赔了13.45万元,损失惨重。
说真的,现在税务合规已经不是选不选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生存题。有接近税务部门的知情人士透露,税务总局其实已经拿到了亚马逊等平台的店铺数据,但考虑到跨境电商行业的特殊性,暂时没搞“一刀切”的严格监管,目前还在走访调研企业的阶段,这其实是给大家留了调整和整改的时间窗口。
对于咱们占行业大多数的中小微卖家来说,以前那种不管合规、先冲销量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合规化是跨境电商行业不可逆的趋势,也是企业能长期走下去的唯一正道。
参考资料:
[1]躲不过!三轮税务通知来袭:过往订单全被追踪!.跨境电商鹰熊汇
[2]亚马逊美国站群发税务警告!不处理将有封号风险.雨果网
[3]跨境电商平台涉税信息10月首次报送,行业合规进入新阶段.湾财社
[4]跨境卖家被“双面夹击”,亚马逊美国站群发税务警告.关贸小易
发布于:海南
相关推荐
电商税风暴没停,第三波纳税通知来了
电商税风暴来袭,刷单、无进项票如何自救|财税专家支招
电商大变天,刷单仅剩最后90天,倒计时已开启…
网红补税潮来了?
互联网的第三波浪潮,硅谷出局了?
互联网的第三波浪潮, 硅谷出局了?
电商补税,“刷单”的商家慌了
纳税110亿美金, 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也挡不住马斯克“逗比”
电影人抱头痛哭:熬过来了
风暴前夜: 被忽视的非洲疫情到底有多严重?
网址: 电商税风暴没停,第三波纳税通知来了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