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n模型逆袭GPT的策略,阿里准备再用一次。
2018年,OpenAI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模型GPT1,占据了技术先机,随后变得越来越封闭。在大洋彼岸,阿里几乎同一时间着手大模型研究,到2023年推出“通义千问”时,则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直接开源模型,允许开发者免费使用、改进和集成。
这个策略让Qwen逐步积累起规模,做到了如今全球开发者基于它发布了17万个衍生模型,总下载量超过6亿,性能指标逐渐追平,成为企业市场和硅谷技术公司广泛采用的基准模型。
通过开源,阿里千问成为大家心里真正的OpenAI,而现在,阿里想把这套打法复刻到普通用户身上,全新对打老对手——OpenAI的ChatGPT。11月17日,千问App开启了全面公测。
这套依托开源生态、从边缘走向核心的“侧翼包抄”战术,在征服企业与开发者市场后,其战略终点,必然指向规模更庞大、场景更广阔的普通消费者。
与当时不同的是,当模型能力已经在B端被100万家客户验证,全球千万级开发者体验建立了技术信任,此时推出面向普通用户的App,就不再需要从零构建认知。它本质上是一个已经锤炼好的模型能力,通过更直接的界面触达个人用户。
从时间线看,是阿里Qwen开源生态从企业、开发者向个人用户的自然延伸。当Qwen经历过双11的硬仗,与此同时飞猪、高德、钉钉等业务已经跑通AI场景,千问App承载的,是整个模型家族在C端的用户触点。
剩下的,就看这种生态战略,能否再次俘获普通用户了。
用户更在意的,是模型的“aha moment”
这一周,几乎所有人都在等待Gemini 3的发布。让大家翘首以盼的,从来不是产品发布会,而是模型性能的实质性跃升。Google的境遇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尽管此前屡遭质疑,但凭借Gemini 2.5 Pro和Nano Banana模型的突破,Google重新杀回竞争第一梯队。在技术高速迭代的当下,一时领先意义不大。
更值得关注的AI时代的另一个变化:当模型性能足够强大时,即便不开产品发布会,仅靠技术博客、用户口碑和模型能力本身的提升,产品也能获得爆发式增长。Gemini就是最好的例子。—今年4月之后,其App使用量暴涨45%,月活用户冲到4亿。
这背后反映的是AI竞争的本质规律:AI产品告别了移动互联网式的逻辑,模型和产品强绑定时,用户不再为UI买单,而是为模型的“aha moment”买单。
当技术存在代差时,产品体验只是放大器;只有当代差被抹平,竞争才会真正回归产品层面。
过去三年,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千问Qwen系列模型已在全球开源AI领域建立起显著的领先水平。作为当前性能位居全球前列、应用广泛的开源大模型,Qwen在多项国际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持续以开源策略推动全球AI技术生态的演进。从Qwen1到Qwen3,阿里通过Qwen系列5代模型的高频率迭代更新,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构建起覆盖0.5B到480B参数规模的全模态、全尺寸模型体系,形成全球体系最完整的开源模型家族之一。
截至目前,Qwen系列模型在全球主要模型社区的累计下载量已突破6亿,衍生模型数量超过17万,成为全球开发者和企业采用最广泛的开源模型之一。从硅谷科技公司到国际知名企业,包括英伟达、亚马逊、爱彼迎等,均在基于Qwen开发下一代AI技术、模型或应用。斯坦福大学《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阿里Qwen在重要模型贡献度中位列全球第三,中美大模型技术差距已缩至极小范围。

尽管Qwen在企业和开发者群体中建立起强大影响力,普通用户对其认知仍相对有限。多数人了解ChatGPT、Gemini,却未必意识到支撑众多国际AI应用的底层模型来自阿里巴巴。技术能力已得到充分验证,生态日趋成熟——当前所欠缺的,正是一个直面广大用户的战略入口。
千问App的发布,正是对这一关键环节的补齐。
这不是从零起步的应用尝试,而是基于成熟开源模型的战略延伸。依托Qwen系列模型的坚实技术底座,千问App具备与国际顶尖AI产品竞争的核心实力。它不仅是阿里巴巴进军AI to C市场的重要部署,更是Qwen从技术底层走向用户前端的必然步骤。
用户无需理解模型架构,通过千问App即可免费体验强大开源模型的实际能力:数秒生成专业报告并自动转为PPT、精准识别图像商品并直达购买链接、辅助处理多篇文献提取关键信息、解读体检报告并提供专业建议:这些功能的实现,均源自Qwen在全球场景中积累的技术优势。
千问App所承担的,是将经全球验证的模型能力,以高效、自然的方式交付给终端用户。它不仅是对话工具,更是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生产力助手,是连接尖端AI技术与真实场景的智能枢纽。
在此背景下,千问App是Qwen从“技术领先”迈向“用户普及”的关键一环。当全球顶级的开源模型开始直接免费服务于广大用户,AI技术的竞争正进入更加务实的新阶段。
一个千问APP,用上整个阿里
进一步看,阿里的AI雄心更大。千问App的发布,远不止是Qwen这一顶尖模型的简单落地,更是阿里巴巴将其庞大生态能力整合、重塑,并向每一个用户集中分发的战略动作。
我们对最新版的千问App进行了测试,发现它已经嵌入了阿里的生态优势,比如当你拍照问它“这是什么品牌的杯子?”它不仅会回答你的问题,还能直接在下方提供了淘宝、1688和闲鱼三个平台的链接和价格,点击即可购买。

其次,在内容层面,千问App展现出更广的覆盖维度与更深的商业整合能力。当用户寻求“适合秋天的风衣”建议时,它不仅能整合KOL的评测内容进行智能推荐,更能启动全平台的实时比价系统——从官方正品保障的天猫旗舰店,到折扣力度的奥特莱斯渠道,乃至风格独特的设计师买手店,均可一览无余。

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信息聚合,而是阿里生态内商品、价格、渠道数据的深度打通。千问App借此将传统的“信息查询”升级为一步到位的“消费决策”,为用户构建了从灵感激发到比价下单的全新流程。当其他AI助手仍在提供建议时,千问已能将选择直接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
真正用过千问App,就会发现其核心所强调的“能办事”,并非凭空而来,其底气正源于阿里经济体内已构建的成熟商业闭环:从全球领先的电商交易平台,到覆盖衣食住行的本地生活服务,从智能高效的协同办公工具,到精准可靠的导航出行系统,这一切都为千问理解用户意图、执行复杂任务提供了真实且丰富的操作土壤。
在实际测试中,这种生态级能力已清晰可见:使用千问App拍照识物,能精准识别并直接跳转淘宝商品链接;通过飞猪内置的AI“问一问”,可根据需求规划完整行程并推荐机票酒店套餐,这样的能力在未来完全可以无缝衔接进千问APP;而这仅仅是开始,高德、饿了么、钉钉、阿里健康等阿里核心生态应用正在陆续接入。

这意味着,用户未来将无需在十个App之间反复切换。只需对千问说一句“帮我安排下周去北京的出差”,它就能自动调用飞猪查询航班、预订协议酒店,通过高德规划机场到会场的路线,在钉钉上生成会议纪要和邀约,甚至直接在淘宝上为你比价购买出差所需用品。
这已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生态级Agent能力的系统体现。ChatGPT和Gemini模型再强大,也无法调度一个覆盖电商、本地生活、办公、出行的完整商业生态。当这些能力全部集成于千问App之中,它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AI对话工具,而是进化成为整个阿里经济体面向C端的超级AI入口。
技术底座已经过充分验证,用户触点通过千问App成功建立,真正的生态整合正在全面展开。这才是千问App与竞争对手形成本质差异的想象空间所在。
相关推荐
Qwen用开源逆袭GPT的故事,千问APP要再干一遍
阿里 3800 亿大目标之后,即将推独立 Qwen App
晚点独家丨千问 app,阿里要怎么做中国的 “ChatGPT”
Qwen登顶AI赚钱大赛只是开始?“弃GPT投Qwen”已在硅谷蔓延开来
全球顶级AI模型混战:中国AI包揽冠亚军 DeepSeek逆袭登顶
微软的逆袭
Kimi超过DeepSeek的新模型被指“套壳”Qwen?到底怎么回事儿
阿里开源千问3向量模型,性能超越谷歌、OpenAI
对话阿里云CTO周靖人:开源是唯一出路,通义千问和ChatGPT互有胜负
Airbnb CEO称大量依赖阿里通义千问:比OpenAI更好更便宜,硅谷都在用
网址: Qwen用开源逆袭GPT的故事,千问APP要再干一遍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