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阿里AI眼镜供应商拿下OPPO、小米融资,订单量已创纪录|潜伏独角兽

阿里AI眼镜供应商拿下OPPO、小米融资,订单量已创纪录|潜伏独角兽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2025年,智能眼镜又一次攀上浪尖。

Meta最新发布的Ray-Ban Display眼镜,在零售平台几近售罄。这款产品此前的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台。亦有市场消息称,苹果将在未来12到16个月内进入智能眼镜市场,首先将推出一款无显示屏的眼镜。

夸克AI眼镜已在10月24日零点在夸克智能设备天猫旗舰店开启预售。Rokid则以超361.4万美金的众筹成绩,打破AI/AR眼镜行业记录。

智能眼镜从10年前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搅动市场的神经。VR、AR眼镜这种产品,已经穿越过几个周期。这一次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它们又被视为最为理想的智能终端载体。各大公司再次开始追逐下一个“iPhone时刻”。

上游供应链最能感知浪潮波动。至格科技成立于2019年,是目前最为知名的AR衍射光波导厂商之一,服务多家消费电子和互联网大厂以及AR眼镜独角兽公司,比如阿里巴巴夸克AI眼镜。早在2023年,至格科技就建成了业内首条衍射光波导全自动批量生产线。

它的创始人孟祥峰告诉硬氪:“今年大客户的订单比较多,单个订单都在10万套以上,整个行业历史上都没有过10万套以上的订单。”

生成式AI出现前,行业还在苦苦地探索,所有人都在赌遥远的未来。他直言“行业是被AI救了一把。元宇宙想实现,显示、芯片、传感、电池等都要有很大的技术突破,商业化可实现性太低了。”

今年9月份深圳光博会展览,AR/VR拥有一个单独的场馆。这在过去不可想象——AR/VR企业们从前和其他企业共用展区。

供应链公司也受到资本关注。至格科技在今年完成两轮超亿元融资,在此之前,至格科技已获得多轮累计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OPPO、中芯聚源等产业巨头。

无论Meta股价多么高涨,从出货量看,智能眼镜市场还远未到可以庆功的时刻。不过这股热潮似乎仍会持续。

但这个阶段,随着众多厂商和明星创业者入场,智能眼镜早已不能只提概念,而是要想办法将产品做得更轻、更智能。

01 总是正确的市场

在光博会现场,硬氪体验到使用至格科技波导片制作的智能眼镜。眼镜重量跟普通眼镜差异不大,外观是黑色塑料镜框的常规设计,佩戴后,世界被清晰的分为两部分——来往的行人在现实世界,屏幕投射出的一行小字则提醒着另一个虚拟成像的世界。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智能眼镜在消费端市场难以普及,核心在于其光学模组部分。光学模组占整体成本的40%以上,直接决定了产品形态与显示效果。

当前,AR光学正从Birdbath方案(能实现巨大屏幕效果的技术方案)向光波导方案发展。光波导技术能显著减小设备的体积与厚度,成为消费级市场光学核心突破口。其中,衍射光波导是至格科技主攻且最为普遍使用的技术。

衍射光波导通过在镜片上刻出光栅实现光路传输,但存在“漏光”和“彩虹纹”这两大固有缺陷。彩虹纹是外界光线射入光栅时产生衍射分光,造成视觉污染。

过去,至格科技曾致力于做高FOV、沉浸感的AR眼镜。认识到“市场总是正确”的时刻发生在2022年。

至格科技当年击败众多公司,中标一家巨头企业的AR眼镜项目。

孟祥峰回忆称,当时全公司卯足劲投入在项目研发中,所有人关注的是怎么让光效更高、虚拟图像更亮、显示均匀性更好。对方团队收到产品时也觉得效果很好,很满意,汇报到老板层面,老板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彩虹状杂光(彩虹纹)的存在,这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他不是参数党,他要的是用户体验。”

这次合作让孟祥峰意识到,追求技术创新的路上,企业有时会忽略更本质的东西——市场上怎么看待这个产品?消费者怎么体验这个产品?如果这些要素都不能满足,技术是没有机会上场的。

自此,至格科技果断决定转型,不再一味追求极致的光学指标,而是力图让光波导片做得跟普通眼镜镜片一样。

基于此,至格科技开发了“无彩虹纹”专利技术。通过独特的光学设计,引导彩虹纹向特定角度发散,避免其进入人眼,可保证用户在95%的场景下感受不到彩虹纹。

同时,为提高AR眼镜的透光率,至格科技采用复杂的光学设计和工艺手段,其波导镜片综合透光率超98%,非光栅区域透光率可达99%以上,与高端眼镜镜片水平相当。

至格科技还拥有渐变光栅专利技术,提升显示均匀性和外观美观度。同时,其通过独特的波导光学架构设计,有效改善了漏光问题。

在孟祥峰看来,做AR眼镜更关键的是客户的佩戴体验,而不是光学指标。

“to B市场往往是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有时候出现新技术还能对老技术实现降维打击,但to C市场完全不是,现阶段,85分的佩戴体验+70分的光学性能,这个产品就已经足够好卖了。”

这也符合目前的大势。过去AI+AR眼镜受制于硬件成熟度不足,市场销量一直占比较低。

Meta和Ray-Ban的合作,打破了极客产品和消费品之间的壁垒。这一系列从问世起就引爆市场,9月发布的Ray-Ban Display,是其首款带显示屏的消费级智能眼镜,起售价799美元在智能眼镜中属于偏高价位,目前不仅零售渠道售罄,连11月之前的试戴预约也几乎全部排满。

Wellsenn XR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中,有94%为拍照AI智能眼镜,其中几乎都来自Meta的单品。

Meta的产品从参数上来说,其实谈不上顶尖,其破圈的关键,是放弃参数堆叠,将其变为一种配饰,拥抱大众市场。 

02 构筑制造壁垒与加速迭代

巨头企业的感召力总是极强,去年国内掀起的“百镜大战”的浪潮,背后即是Mera去年引爆的市场。在今年,Meta更进一步推出带有显示屏的智能眼镜,市场注定会跟随一波。

至格科技超10万套的订单只是开始。而衍射光波导片作为极其新兴的技术,实验室的数据参数只是第一步,大批量量产才是挑战的关键所在。

至格科技自创立初始,采取IDM(垂直整合一体化)模式,将设计和制造深度绑定。

IDM的商业模式让至格科技通过独特的光学设计和先进的材料和工艺,解决了衍射光波导固有的缺陷。同时,产品优先发展单色方案,因为其在功耗和光机体积上更具优势,能最大限度保证产品的轻便和佩戴舒适度。下一步在保证佩戴舒适度的同时,产品会逐步升级到彩色方案。

新兴技术实现全链路的掌控并不容易。至格科技早期搭建产线时,由于需要定制设备且初期订单量较小,设备供应商的合作意愿不高。为了能够达成合作,孟祥峰跟供应商反复沟通,“当时我们需要向他充分证明我们的技术路径和未来订单的确定性,才能让他们愿意投入。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因为在这个细分领域,他们与至格科技是最早投入并实现突破的合作伙伴,他们在行业里也有了技术先发优势。”

IDM的生产模式让至格科技通过独特的光学设计和工艺,解决了衍射光波导固有的缺陷。同时,产品优先发展单色方案,因为其在功耗和光机体积上更具优势,能最大限度保证产品的轻便和佩戴舒适度。

相比之下,多数光波导企业仍处于半自动生产阶段,这都使得至格科技在生产效率、产能规模、良品率控制及成本优化方面都更有优势。

至格科技最新波导镜片重量仅为3g,厚度仅有0.5mm,比普通眼镜镜片还要轻薄。

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未来几年出货量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9年出货量将达4000万台以上。

Ray-Ban Display将让消费者重新认知智能眼镜,显示屏功能在未来或许成为标配。而光波导企业则迎来更大的市场。

相关推荐

江西出手了,拿下一个“眼镜”独角兽
前金立核心创始成员创立,智能眼镜品牌获数千万元融资,已拿下软银、传音等头部厂商订单|硬氪首发
阿里AI眼镜,和Meta小米有何不同
小米对AI眼镜进行了一次“平庸”的试探
2025 AI眼镜元年!跟着扎克伯格抢跑,三招挖出供应链翻倍黑马
AI眼镜,这次能成吗?
潜伏独角兽|量产比米粒还小、亮度超索尼100倍的屏,JBD解锁元宇宙密码
晚点独家丨AI 眼镜之战,数笔新融资进行时
从阿里离职创业,这个团队做出机器人“大脑”,拿下6000万订单
手机AI众生相:华为烧钱、OPPO放血、小米联盟、苹果垄断

网址: 阿里AI眼镜供应商拿下OPPO、小米融资,订单量已创纪录|潜伏独角兽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