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杀进家电圈,喊出“2030年大家电前三”,雷军亲自督战,空调半年卖540万台,线上份额冲进TOP3,这阵仗,确实吓人。
但美的总裁方洪波却淡淡一句:“战术上重视,战略上不怕。”这话听着傲慢,细品却透着老牌制造巨头的底气。
为什么不怕?因为美的清楚:家电不是手机,也不是APP,它拼到最后,靠的不是流量和生态,而是实打实的制造、服务和全球布局。

小米的打法很熟:高性价比+智能互联+粉丝经济。一套组合拳下来,年轻人觉得“酷”,价格又香,自然买单。
可问题也藏在这套逻辑里,当用户发现空调用半年就异响、冰箱售后要等一周、洗衣机脱水时像地震,再酷的生态也留不住人。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家电投诉中,小米一家占了一半以上,Q3投诉量环比暴增690%。增长快,崩得也快,这是互联网打法在重资产行业的天然短板。

而美的呢?早就布好了三层防线。
第一层,用子品牌“华凌”正面迎战小米,价格压到2100元档,直接分流价格敏感用户;第二层,主品牌守住中高端,靠“价高退差”“24小时安装”这些传统但管用的服务壁垒,把竞争拉回自己主场;第三层,COLMO攻高端,海外拓市场,2025年海外营收超千亿,63个海外工厂,“区域供区域”模式早已跳出国内红海。

更关键的是,美的根本没把自己当成一家“家电公司”。从2012年起,它就在悄悄转型:机器人、新能源、楼宇科技……To B业务增速已超To C。
方洪波说得直白:“一直做家电,肯定没希望。”
这话不是谦虚,是清醒。他知道,真正的护城河不在直播间,而在工厂车间、在供应链、在全球渠道网络。

反观小米,虽然喊出“家电是战略业务”,建了武汉工厂,6.5秒下线一台空调,但它的基因仍是轻资产、快周转。可家电恰恰是重投入、长周期、低毛利的苦生意。
你可以在营销上讲“生活方式”,但用户回家打开空调,要的是制冷快、噪音小、十年不坏——这些,靠PPT讲不出来。
更讽刺的是,小米一边骂行业“3000块成本卖2万”,一边自己也在悄悄提价:2025年空调均价涨了25%,开始试水高端。这说明什么?再高举“性价比”大旗,也绕不开家电行业的本质规律,品质与成本的平衡。

所以,这场对决,表面是小米VS美的,实则是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一个是“流量驱动、生态绑定”的互联网思维,一个是“制造为本、全球深耕”的实业逻辑。
短期看,小米能抢份额;长期看,美的有底盘。毕竟,消费者可以为“智能联动”冲动下单一次,但绝不会为“修三次还坏”重复买单。
方洪波不怕小米,不是狂妄,而是知道:真正的战场,不在热搜榜上,而在千家万户的客厅里,在十年如一日的稳定运行中。
小米若真想成为家电巨头,就得学会放下“快”的执念,耐住“慢”的功夫。否则,再高的增长曲线,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泡沫。
发布于:四川
相关推荐
美的不惧小米原因刷屏!网友:买时香用着差,过保就坏谁敢回购?
差评外卖骑手,就是个“坏制度”
谁敢信!小米 15 简直太牛了!没有买iPhone的有福了!
“13香”一语成谶,新iPhone的高刷屏或有黑科技
格力回购的同时也别忘了美的
县城真的香吗?
坏女人的结局
「读差评系列第一期」小米13触控不灵?发热严重?续航差不保值?
"买10斤坏3斤!"多名消费者爆料山姆的车厘子中混有很多坏果
回购救得了中概股吗?
网址: 美的不惧小米原因刷屏!网友:买时香用着差,过保就坏谁敢回购?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4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