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积电还在为3nm、2nm制程的“微缩战争”砸下天文数字时,大陆半导体真的只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吗?最近,台积电前副总裁的一番话,把这个问题抛到了行业面前——大陆会不会另辟蹊径,用新路径直接实现技术反超?

一、“绕开现有架构”的猜想,藏着半导体行业的破局逻辑
这位台积电前高管直言:“说不定大陆那边想出一些东西来,把我们做3nm、2nm的辛苦完全去掉……你用7nm的东西,做5nm可以做的事情……或许用新的材料、新的Architecture(架构)就可以。”
这段话戳中了半导体行业的痛点。这些年,台积电、三星在先进制程上“卷”到极致,3nm制程的研发成本数以十亿美元计,可物理极限却在眼前——晶体管再小,漏电、发热问题就压不住了。反观大陆,在传统制程赛道上确实暂时落后,但“市场大、成本低”的优势,恰恰给了创新试错的土壤。
举个例子,Chiplet(芯粒)技术就是一条“新路径”。把不同制程的芯片模块像搭积木一样组合,不用追求整片晶圆的先进制程,照样能做出高性能芯片。这两年,国内企业在Chiplet领域动作频频,比如长电科技的先进封装技术、华为的芯片设计架构,都是在这条路上的探索。
二、最新动态:新路径上的“春雷”不断
就在上个月,国内某研究所宣布在氧化镓半导体材料上取得突破。这种材料的禁带宽度比传统硅材料大得多,在高频、高压场景下性能更强,一旦量产,可能直接绕开现有硅基制程的瓶颈。更值得关注的是,某头部芯片设计公司被曝正在测试“存算一体”架构芯片,把存储和计算单元整合,能效比是传统架构的数倍,用7nm工艺实现接近5nm的AI算力——这不就是“用7nm做5nm的事”的现实版吗?
再看市场端,国内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的爆发,催生出对“够用就好”的芯片的巨大需求。一家本土晶圆厂负责人透露,他们的14nm产线满负荷运转,客户更在意芯片的性价比,而非盲目追求制程数字。这种市场导向,反过来又推动了“新路径”的商业化落地。
三、网友热评:“反超不是说不定,是一定能成!”
对于“新路径反超”的说法,网友们的讨论早已“炸锅”:
•芯片工程师老李: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半导体全面制裁,不让用最先进的光刻机,确实对我们的发展有一些阻碍,但看了新凯来等公司的发展,这些阻碍迟早都会被攻克!
•电子工程师老王:“搞了十年芯片,现在明白,制程不是唯一出路。我们团队正在试的新型封装技术,把两颗旧制程芯片‘粘’一起,性能直接对标新制程,成本还降了30%!”
•科技博主“半导体老炮”:“别觉得是天方夜谭,当年液晶面板领域,大陆不就是靠‘弯道超车’把三星、LG拉下马的吗?半导体领域的‘超车’,现在看只是时间问题。”
•股民小李:“早就满仓半导体ETF了,就赌咱们能走出新路径!”
当然,也有理性的声音。行业分析师张磊指出:“新路径确实有机会,但也面临材料、设备、生态的多重挑战。比如Chiplet需要上下游企业统一标准,这比单纯做制程难多了。”
四、历史镜鉴:“换道超车”从来不是神话
回顾科技史,“绕开旧路径,靠新方法反超”的案例比比皆是。日本在存储器领域被韩国反超后,转身押注CMOS图像传感器,如今索尼、三星在该领域的地位无人撼动;美国在光纤通信早期落后于日本,却靠互联网应用的爆发实现了整体产业的领先。
大陆半导体的“新路径”探索,本质上也是一次“换道”尝试。当先进制程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贵,用新材料、新架构、新应用场景撕开突破口,或许就是破局的关键。
写在最后:台积电前高管的担忧,与其说是对台湾半导体的“唱衰”,不如说是对行业趋势的清醒判断。大陆半导体能不能实现“新路径反超”?答案就在每一次材料实验的突破里,每一款新架构芯片的流片里,每一个本土市场需求的爆发里。而市场的共识是——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发布于:四川
相关推荐
从欠债退市到“小台积电”,力积电的“反摩尔定律”
拿下最强光刻机,英特尔能反超台积电吗?
台积电将断供大陆AI芯片?
这次,台积电拿捏不了我们?
时隔三年首次,台积电三巨头将访问大陆
台积电的芯片线路是走不下去的
学历贬值后,大家说不定反而越来越淡定
台积电要在大陆重启28nm工艺?网友:中芯国际方向对了
英特尔芯片外包台积电:前雇员揭秘50年老厂是如何走上“挤牙膏”之路的?
台积电无法摇摆
网址: 台积电前副总警告:绕过现有架构,大陆说不定走新的路径反超我们,就像DeepSeek把大家都吓到!网友:不是说不定,是一定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