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2009年的双11,早已经成为中国电商行业最具标志性的符号。双11也是全网用户对商品“价格”最为敏感和热议的时期。
2025年的双11悄然而至,各大平台摩拳擦掌之际,京东已率先“出招”:10月28日起,"京东家电家居采销比价值班间"开播,京东拿出100万元现金向全网发布"比价悬赏令",京东采销负责人坐镇直播间,公开接受全网用户的实时比价挑战。如果用户发现京东自营家电价格高于其他平台品牌官方旗舰店,提供有效线索即可获得10000元奖励,商品现场调价至9折,部分爆款产品还可以5折限量抢购。

2分钱的价差,换来1万元奖励——这不是剧情,而是10月30日直播间的真实一幕。某网友提供的热水器比价线索显示京东仅比其他平台贵出0.02元,而他因此获得了10000元奖励。几天以来,直播间出现的往往都是三分钱、七毛钱、几块钱的价差,而京东采销都兑现了承诺。京东洗衣机采销品类负责人在半小时内连线发出60000元奖励,合计600万京豆,被直播间网友戏称为"600万京豆哥"。
京东以一种看起来"自曝其短"的做法展现了在价格竞争上的决心。正如京东采销负责人在直播中所言:"为用户比价、给用户低价,是每一个京东采销的使命和责任。"
自虐级“百万悬赏令”
双11诞生于2019年,至今已走过16个年头,可以说是电商行业从蓬勃兴起到精细运营的旗帜与符号。双11推动了零售行业的结构性变革,如今已从单纯的促销活动演变为整个行业的年度大考。
悄然开始的2025年双11,竞争格局发生了微妙变化。直播电商的崛起、社交电商的渗透、传统电商的转型,让价格竞争在有限的空间日趋激烈。京东选择在此时推出"采销比价直播间"和"百万比价悬赏令",从态度到决心再到噱头,可谓一应俱全,结合大的经济背景和电商行业环境,看得出京东对行业趋势有着精准的把握。
灶台贵了几块,破壁机贵了7毛,热水器贵了2分……通通都是奖励一万。这些细微的价格差异被放大到聚光灯下。考虑到京东本身在商品质量、物流效率、服务体验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很多商品的售价本身就远低于其他平台(某品牌百吋电视京东售价9999元,其他平台官方旗舰店售价13599元),这种“揉不得沙子”的最低价足以让京东在横向竞争中脱颖而出。
10月30日的直播共吸引超过600万人在线围观,连续霸榜京东直播热度TOP1。申请连线的用户数量一度让直播间网络堵塞,导致直播暂停10分钟,
公开透明的比价机制加速了价格透明的进程,也电商行业“去中间化”的价格透明化进程。消费者不再是被动接受促销信息的一方,而是成为价格监督的参与者。平台与品牌方的博弈、不同渠道间的竞争,都被摊开在阳光下。
电商的核心价值,正是通过技术手段压缩中间环节,让商品从生产端更直接地触达消费端。公开透明的比价机制加速了价格透明的进程,也呼应了电商当年兴起的本质——去除中间环节,降低用户成本,增加交易效率。
品牌方站台:没有"价格博弈",都是"价值共建"
如果说“百万悬赏令”展现了京东作为平台方的决心,那么品牌方的积极响应则证明了捍卫低价这一主张的价值认同。
10月30日的比价直播,美的、芝华仕等品牌负责人纷纷空降直播间,与京东采销共同接听网友连线,推荐品牌爆款产品,给予专属折扣价格。芝华仕品牌总经理在直播间正式宣布,联合京东设立500万元"价格保障基金",在11.11期间为消费者提供价格补偿服务,确保京东芝华仕自营旗舰店同款产品全网最优价。
美的空调和厨房小家电品类负责人也来到直播间,力挺京东为用户比价。31日,海尔品牌相关负责人也与京东空调采销负责人共同上播,引起了大量关注。

据了解,在京东发布百万"比价悬赏令"后,已有多个品牌主动联系京东,想要参与到比价直播中。正如京东家居采销负责人在直播中表示,主动比价本质上是为消费者构筑"价格防护墙",既保障平台价格竞争力,也确保用户能够在京东以合适的价格购得心仪的商品。

品牌方的积极参与,让这场比价活动从单纯的价格竞争,演变为平台、品牌、用户的三方共赢。
真货+低价=王炸:电商竞争的基本面回归
翻开京东的发展历程,“多快好”一向深入人心,但最后一个"省"字却常常被人忽视。
2007年,京东上线自建物流的同时,首创了价格保护服务,强调正品行货的同时也申明拥有比线下更低的售价。第二年开始,京东首创618秒杀,通过极致性价比开启了电商购物节的先河。2010年,凭借低价+正品策略,京东成为首家销售额突破百亿的电商平台。
甚至,为了追求极致低价,京东还陷入过很多富有争议的竞争事件。2011年初,京东发起图书价格战,与当当网展开激烈竞争;2012年,京东进军大家电市场,引发了著名的"8.15价格战",虽然三方最终都被监管部门处罚,但京东借此在家电线上市场站稳了脚跟。
2023年,京东重新上线"百亿补贴"频道。进入2024年,京东明确提出"苦战低价"的改革方向,通过采销直播和流量开拓来应对新的竞争挑战。京东在供应链端的长期投入,为这种"好货+低价"的组合提供了可能(京东整体退货率约为1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自建物流体系保证了配送时效和服务质量,严格的商品管控体系杜绝了假货问题,规模化采购带来的议价能力则为低价提供了空间。"好货"加上"低价",就是电商的"王炸"。
用户,用户,还是用户
回到京东与美的的价格争议,以及京东推出的比价悬赏活动,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平台与品牌方的博弈。
电商平台本质上是连接供需两端的桥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平台需要平衡品牌方的利益诉求和消费者的价值期待。当不同销售渠道出现价格差异时,平台为维护用户利益而与品牌方协商,这种行为具有商业合理性。
京东在供应链和渠道商方面积累的传统优势,为其在价格谈判中提供了筹码。多年来建立的仓储物流网络、数千万活跃用户基础、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些都是京东与品牌方博弈的底气所在。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为用户争取低价具有强大的市场驱动力。在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通过价格优势吸引和留存用户,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京东选择公开比价、接受监督,实际上是将这种竞争策略推向极致——不仅要低价,还要公开透明地低价。
更深层次地看,这反映了电商平台在发展路径上的选择。是选择品牌方,通过提高扣点和广告费用获取短期利润?还是选择用户,通过压缩利润空间换取长期发展?京东的答案显而易见。
电商行业的竞争形态不断演变,但有一点始终未变:用户会在海量的信息世界中寻找并笃定选择最优解。当比价成为常态,当价格透明成为趋势,电商行业的竞争必然更加市场化,更加用户导向。这场变革的最终受益者,将是每一个普通消费者。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品牌用行动投票,京东下的是产业信任棋
推出“信任分”升级“闪购”,美团本地生活这盘棋有多大?
京东数科翟欣磊:区块链技术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石
“拼多多”:大棋局里,一只棋子的自我修养
买纸巾换造林 京东超市实施快消品业最大规模绿色消费行动
奇瑞牵手蚂蚁链: 链接信任的产业样本
「实体京东」:汽车行业里的一盘棋
顺风车回归:滴滴的一步险棋
大健康品牌的「信任公式」:场景化营销如何打造家庭健康共识?
数实融合是产业的“必修课” 也是京东云的“必答题”
网址: 品牌用行动投票,京东下的是产业信任棋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