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停更微博十八天,小米汽车的舆论大厦,塌了。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公关危机,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信任崩塌”。当一款车的负面舆情高达96%,净情感值跌到-96%,这不是数据,这是千千万万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
曾经那个“为发烧而生”的小米,那个靠“性价比”和“米粉文化”横扫手机市场的雷军,怎么一造车,就翻了这么大一个跟头?

答案不在营销,不在公关,而在思维,用造手机的“快”,去碰造汽车的“慢”,结果撞得头破血流。
手机是什么?是快消品。坏了,换一个;卡了,重启一下;系统有bug,下个更新就搞定。用户容忍度高,试错成本低。小米靠“快速迭代”打天下,没问题。
但汽车是什么?是铁壳子裹着人,一上路,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你不能指望车主,在高速上突然弹出个“系统正在升级,请稍候”,更不能用“我们还在努力”,来回应一场致命事故。
可小米干了什么?它把手机那一套“三年必成”的豪言搬到了汽车上。
2021年说“三年造车”,2024年就喊“冲击二十万辆”,口号一个比一个响。可汽车工业的规律是啥?五到七年打磨一款车,不为过。安全、可靠、耐用,哪一样不需要时间沉淀?
小米却想用互联网的速度,跑赢工业的节奏。结果呢?2025年两次召回,11.7万辆车被点名,用户怒斥“丧事喜办”。曾经的“效率神话”,现在成了“赶工铁证”。

更致命的是,小米还在玩“粉丝经济”的老把戏。发布会搞得像演唱会,雷军一出场,掌声雷动。可车主不是米粉。你花二十多万买车,图的不是创始人穿什么T恤,而是车子能不能平安到家。
手机出问题,粉丝会说“理解理解,毕竟便宜”;可车出事,没人跟你谈情怀。当小米用OTA升级代替物理召回时,车主炸了:人命能远程修复吗?这不是科技,是傲慢。
最让人寒心的,是危机时刻的沉默。4月出事,雷军失联十八天;10月再出事,他转了个新车广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这哪是企业家的担当?这是典型的“手机式拖延”,等舆情过去,再出个声明。可汽车事故没有“等”的资格。每一分钟的沉默,都是对生命的漠视。
对比其他车企,出了事第一时间回应、调数据、见媒体,哪怕挨骂,也得站出来。小米呢?创始人IP成了挡箭牌,结果箭太多,挡不住了。
问题出在哪?小米从没想过“解绑”雷军。一旦出事,所有压力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可人不是神,他可以做产品,但不能替整个工业体系背锅。
当官媒都看不下去,喊出“别把批评当黑公关”,说明这已经不是企业内部的事了,而是公众对“流量凌驾于安全”的集体反噬。
说到底,小米错就错在把汽车当手机卖。它以为流量能解决一切,以为情怀能掩盖缺陷。可现实是,车轮滚滚,容不得半点侥幸。消费者要的不是“感动人心”,而是“安心上路”。

流量造车的时代,该结束了。工业的尊严,不容轻佻对待。安全,永远是汽车的第一标准,不是KPI,不是发布会的亮点,更不是创始人的个人秀。
希望小米能真正醒来。不是靠雷军发一条微博,而是靠一辆真正安全、可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车。
毕竟,人命,不支持“快速迭代”。
发布于:四川
相关推荐
锤子的TNT,问题出在哪?
特斯拉ModelY痛失全球销冠,特斯拉问题出在哪了?
iPhone12游戏续航低下,苹果的问题出在哪?
青年找不到工作,中小企业招不到人,问题到底出在哪?
小米汽车是“香饽饽“,但合肥并不缺好项目
小米汽车,哪里领先?
产科滑落,问题出在哪?
2000万粉丝卖不动货,问题出在哪?
小米造车难在哪?
十亿美元大单被退,国产创新药出海问题出在哪?
网址: 小米汽车陷入困境,问题出在哪?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