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热搜榜单究竟为谁而“热”?

热搜榜单究竟为谁而“热”?

热搜榜单究竟为谁而“热”?

□马玉宝

近日,包括微博、快手在内的多家主要网络平台接连被依法处罚。梳理通报,其内容基本类似,主要包括:相关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

热搜榜单,本身是一种议程设置。网络平台是公共平台,热搜的内容,本应该聚焦民生关切、社会大事,寻找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然而,长久占据重要位置的却是关于明星的细枝末节。相关的话题下方,点赞量最多的回复,往往是“没有要报的,可以报天气预报”。由此观之,这些内容,对大多数的人,似乎并无意义。

既然如此,这些平台为何围着明星转?说到底,还是在于明星常常自带流量,互联网时代,公众的关注度就是资源,就能够变现。当每一次关于明星的话题都能够带来大量的关注,无论是内容方还是平台方,就都会形成路径依赖。开始是明星的电影宣传,继而是私人情感,最终就变成了生活琐事。一次奏效,大量复制,就会让类似的内容充斥热搜。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内容,还会助推灰色产业链生成,进而破坏整个生态。“没有热搜,就制造一个”,从明星粉丝的“养号控评”“网络水军”到所谓“爆款”实则造谣的网文……当营造流量成了一门“生意”,大量虚假、失实甚至错误、有害的劣质信息充斥平台之上,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真正优质的内容、对大众重要的信息就会被遮蔽、被淹没。

平台的打法如此,算法如此,也就会造成一些MCN机构、自媒体“明星万能”“眼球至上”的错误价值取向,这不仅在网络上造成乱象,也已经深入实体领域。明星直播在线人数动辄数十万,却鲜有互动;艺人穿着警服带货商品,高价低质却“好评如潮”……如此的流量,带不来任何正向收益,部分人的小利,拖累的是互联网发展的大局。

追求流量本身并没有错,但更有公共性的话题、真实的内容建设以及良性的互动,才能带来网络空间的清朗,让各类主体百花齐放。挤出“明星”的位置,给更重要的事、给普通的大众,在于平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在于对虚假炒作的打击持之以恒,更在于每个人有意识地明辨是非、去伪存真——为优质内容买单,而不是追逐人造的热点,对自己的生活保持热情,而不参与流量的狂热,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行动和共识。

发布于:四川

相关推荐

热搜榜单究竟为谁而“热”?
100条热搜能否“捂”热《花木兰》?
微信热搜榜,来了
工作一年,我策划了100个热搜
韩唱片协会:呼吁取消音乐网站实时榜单及热搜关键词
东方财富“崩”上热搜,损失算谁的?
“热搜”救得了微博吗?
最前线 | 淘宝内测热搜功能,长得像微博热榜,还有点像知乎
娱乐新闻频上热搜,不是互联网的原罪
应用商店优化(ASO):哪些是2021年热搜关键词

网址: 热搜榜单究竟为谁而“热”?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2327.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