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蒋
编辑|文定
当千万粉丝网红的带货承诺频频落空,直播带货还能靠“赌流量”走下去吗?
近期登上热搜的“花5万元找千万粉丝网红直播带货,2万双鞋最终仅售出58双”事件,让河南商家薛先生陷入两难——不仅5万元坑位费打了水漂,筹备的100多万元备货也彻底积压。
这类“高投入低回报”的翻车事件,不断戳破直播带货的流量泡沫,也不禁让人思考:当“粉丝量≠销量”成为常态,商家是否该从“迷信流量”转向“深耕价值”?
千万粉丝仅卖58双鞋,戳破直播带货的流量泡沫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近日报道,河南商丘的薛先生求助称,为打开销售渠道,他此前与拥有1280万粉丝的网红“内蒙老狗(128)”合作直播带货。
对方商务表示,将原价79.9元的鞋子下调到69.9元,他们能卖出去2万双,让薛先生备好现货,可直播结束后,实际销量仅58双,与预期相去甚远。薛先生表示,如今不仅5万元坑位费无法追回,价值100多万元的备货也砸在了手里。
薛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多名商家也向媒体反映了类似经历。啤酒商家陶先生透露,为配合这场直播,他提前一个月暂停常规销售,备下9000余箱进口啤酒,可直播结束后真实成交量仅1单,导致大量库存积压。
烟台从事供应链业务的周先生,2024年为打通线上渠道,曾联系快手头部网红“太原老葛”(粉丝超8000万)团队旗下主播。前后四个月里,他先后包场多名主播,投入包场费等各类成本超800万元。尽管直播后台显示交易数据达3700多万元,但实际成交仅900多万元,且退单率接近8成,巨额亏损导致他的公司资金链断裂,最终无奈倒闭。
直播带货“高投入低回报”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网红主播身上,明星艺人带货也频频“翻车”。
某直播代运营平台高层曾向媒体吐槽,明星带货太坑,花10万元坑位费找杨坤带货,只卖出18348元销售额;花10万元坑位费找黄圣依直播,才卖出去5个杯子,销售额695元。
还有2023年,安徽寸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称,其为参与演员杜旭东10月27日的直播带货活动,向杜旭东方授权公司缴纳了3.3万元坑位费,但最终只卖出64.9元。
类似案例屡见不鲜,这既暴露了部分主播为牟利夸大宣传、数据注水、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也折射出商家长期对流量的盲目迷信。或许,是时候对部分“千万粉丝网红”及明星带货“祛魅”了。
消费理性觉醒,倒逼直播电商逻辑重构
近期直播带货行业集中爆发的“流量泡沫破裂”事件并非偶然,背后是消费端与行业端双重逻辑的深度重构,也是市场从粗放增长走向理性成熟的必然结果。
从消费端来看,“网红/明星光环+低价噱头”驱动的冲动消费模式已逐渐失效,这一转变在第三方调研数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近八成消费者在购物前经常会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产品的“第三方测评”, 消费者的购物决策正愈发理性。
在购物前搜寻“第三方测评”的消费者习惯统计图(来源:中消协)
艾媒咨询的调研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76.9%的消费者将商品质量列为直播购物的首要决策要素,这一比例远超“主播信用”的39.3%。这些数据共同表明,消费者正从“被氛围驱动”转向“被价值驱动”,“重品质、看实效、比价值”已成为新的消费共识。
艾媒咨询《2025年淘宝直播商家运营方法论白皮书》
从行业端来看,“流量至上”的粗放运营模式已难以为继。过去,平台、MCN机构及商家过度依赖“粉丝量”“场观数”等表面数据指标,甚至催生出数据造假、刷单刷量等行业乱象;而随着流量成本与实际转化效果的差距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商家在“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中,逐渐认清了虚假流量的危害。
对商家而言,与网红、明星艺人合作直播带货时,坑位费、佣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某羽绒服品牌负责人曾在采访中透露,头部主播专场坑位费为200-300万元,带货要抽成10%-20%的佣金,一场下来,企业的利润率仅能维持在6%左右。更严峻的是,这种“高投入换薄利”的合作模式,还常伴随“虚假流量反噬”的风险——即便商家咬牙承担下高额成本,最终到手的真实收益也往往远低于预期。
类似“20万请曹姓明星直播带货 3个月成交278元”、 “潘长江因‘假酒’频频翻车”、“小沈阳带货成单量仅20件”、“李湘直播卖貂皮大衣一单未成”等拥有大量粉丝的明星、网红带货翻车案例比比皆是。更有甚者,部分商家在直播结束后还遭遇大量退单,不仅没能通过合作获利,反而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当消费者不再为“虚名”买单,当商家不再为“虚假流量”付费,直播电商才能真正从“流量游戏”转向“价值竞争”。
从“赌流量”到“做价值”
店播重构直播电商的底层逻辑
在高额流量成本的裹挟下,不少商家深陷经营困境,他们逐渐将目光从千万粉丝网红、明星艺人的带货合作转向店铺自播,完成从“依赖外部流量”到“构建自有流量池”的转变。
这种转型绝非简单的渠道切换,事实上,它是商家对自身“价值创造”逻辑的重新审视与定义——店播不再是单纯的“卖货工具”,而是连接产品、用户与供应链的“价值枢纽”,更是倒逼商家在成本优化、用户信任构建、效率提升等多个维度持续深耕的核心动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指出,由品牌方自主运营的直播形态(即店播模式)已成为行业主流,多数企业倾向于培养内部专业主播团队,开展常态化直播销售。数据显示,店播模式贡献的GMV已占据行业整体规模的半数以上。
如今,店播在各行各业均展现出蓬勃生机。在服饰领域,以天猫服饰近期联合百年丹宁品牌Levi's®打造的时尚大秀为例,数据显示,活动当天品牌全店斩获超520万元成交额,品牌店播成交同比激增1860%,直播间观看人次中,新客占比超96%;珠宝品牌周大福则创新推出“区块链溯源+AR试戴”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钻石从矿区到柜台的全流程,其618期间店播销售额同比激增310%。
在美妆行业,店播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成为采集消费者反馈数据的终端,为产品持续迭代提供支撑。这些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商家对“流量主权”与“价值掌控权”的激烈争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李勇坚表示,随着直播电商业态不断成熟,未来“店播”将向专业化、垂直化方向纵深发展,具备供应链优势与内容创新能力的商家,将在行业中获得更大增长空间。
当商家不再为千万网红的坑位费“豪赌”流量,而是通过店播真正倒逼产品开发、用户服务、供应链等各个环节精益求精时,直播电商才算真正摆脱“野蛮生长”的标签,迈入“精耕价值”的成熟阶段。
参考资料:
[1]花5万请千万网红带货只卖出58双鞋.大参考
[2]明星夫妇带货,170万元产品只卖出一单!60余名商家报警,上海警方已受案.上海法治报
[3]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即将发布《2025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市场监管研究
[4]直播间里的“时空穿越”:百年牛仔邂逅新秀场,天猫服饰重构品牌增长新叙事.天下网商
[5]从幕后到台前:店播打造商家生意增长新引擎.新华网
发布于:海南
相关推荐
血本无归!鞋厂老板花5万请千万网红带货仅卖出58双鞋
罚款、封号,又一千万粉丝网红凉了
淘宝闪购突破“千万单”,即时零售进入下半场
小红书电商双11千万商家增4倍多,单场千万买手为去年3.6倍
想追逐 MCN ,先回答网红带货的四大问题吧
网红带货之后,直播谈单或是销售的下一个必备技能 | 超级观点
头部主播接连翻车,网红带货走到了尽头?
商家:小沈阳直播卖酒,当晚有20多单,次日退货16单
李佳琦、薇娅收费带货,小企业:找大学生带货!
双11刚刚开始,已有大批商家爆单
网址: 商家血亏100多万……找千万粉丝网红带货,仅成交58单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