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宠物智能,是「养宠自由」还是「焦虑税」?

宠物智能,是「养宠自由」还是「焦虑税」?

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远程启动猫玩具,智能喂食器准时吐出了一份精确到克的午餐,同时智能猫厕所正将推送便便情况报告...这似乎是现在“宠物父母”理想的养宠状态。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智能用品市场增速连续三年超40%。智能喂食器、摄像头、饮水机成为“养宠三件套”。

然而,狂欢背后,闲鱼上宠物智能设备转卖帖出现频率却越来越高,“用不习惯”、“鸡肋”、“清洗比铲屎还麻烦”成为出二手的主要理由。

当养宠智能化成为新风潮,这些价格不菲的智能设备,究竟是解放双手的养宠自由,还是资本收割焦虑中的又一笔“智商税”?

01 “它经济”下的智能狂欢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宠物消费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宠物智能用品市场规模约102亿,占整体宠物用品市场规模约20%,但这么庞大的市场规模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宠物智能化的萌芽,比想象中要早。2013年,深耕宠物智能硬件赛道的小佩PETKIT正式成立,推出宠物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同期,美国老牌宠物用品公司PetSafe,开始尝试开发自动喂食器、饮水机和电子围栏领域。

另一个重要节点是2018年,宠物智能设备联网技术普及,用户消费升级,市场达到单品爆发期。

小佩PETKIT 抓住IoT风口,完成了 1 亿元人民币 B 轮融资,迅速推出支持APP控制的智能喂食器、智能饮水机,成为国内该赛道的定义者和领头羊。

国产品牌多尼斯,携第四代智能项圈亮相国际宠物用品博览会,并于同期在美国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宠物智能硬件第一股”。

猫猫狗狗品牌先后获得谷仓及小米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迅速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20年,该品牌与米家合作的智能宠物饮水机众筹 10 天售出 13446 台,达成率 1422%;Pawbby 智能宠物零食机众筹 30 天售出 14000 台,达成率 1403%。

海外市场,Furbo的智能摄像头产品集成了零食投喂、叫声警报等功能,精准击中了用户“互动与安抚”的需求,是单品爆款的典范。

同时,CATLINK、小米有品、鸟语花香、Petcube、Litter-Robot等新锐品牌也在不断进军。

2023年至今,品牌纷纷开始从爆款单品研发向构建产品矩阵和生态布局转型。

具体来看,头部品牌小佩PETKIT、霍曼科技依旧深耕研发覆盖宠物生活场景的智能化产品。

新瑞鹏集团、玛氏、雀巢等传统宠物产业巨头不断寻求智能化转型。如玛氏通过收购成熟科技品牌(Whistle、Wisdom Panel),尝试构建“食品+健康+科技”的全方位生态。

其他行业的巨头也开始跨界入场。美的、小米等利用其强大的供应链和品牌影响力,加码智能化技术,加速市场竞争加剧。

面向B端企业的宠智灵科技抓住行业痛点,推出“宠生万象”宠物AI大模型,覆盖宠物医疗、智能硬件、保险、出行、寄养、教育等全行业场景,为企业提供从数据到应用的全链条能力。

02 繁荣市场下深埋的陷阱

随着宠物智能市场的爆火和巨头持续加码,行业竞争已从单纯的功能堆砌,演进为对数据价值与生态构建权的深层博弈。

首先,盲目竞争导致产品同质化和高度内卷。

头部品牌为抢占“智能生态”入口,陷入同质化战术。以小佩PETKIT为例,其智能喂食器在天猫平台月销量可达1万台以上。但同类产品如霍曼、米家等品牌也拥有相似爆款,功能严重同质化。产品核心功能差异并不大,最后只能拼价格和颜值。

以“Unipal有陪”为例,推出“千元以下”智能猫厕所策略,初期市场反应热烈,但实际上是“亏本赚吆喝”。虽然实现了一定出货量,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流量带来的复购转化规模,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进入清算阶段。

艾瑞咨询的行业研究报告指出这种内卷直接挤压渠道利润,使得部分智能用品毛利率从早期的40%以上降至20%左右。

其次,“伪需求”和“伪智能”消耗信任,阻碍行业升级。

某测评博主测试过11款智能饮水机,最终结论是所谓流动水促进喝水的宣传,远不如及时换水实在。杭州某宠物医院数据显示,现有宠物项圈的体温监测误差±0.5℃,而医学诊断要求精度需达±0.1℃。所以市面上大部分项圈的健康检测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完全是鸡肋。

还有部分“智能”功能被质疑为营销噱头。霍曼烘干箱被检测实际除菌率仅 52%,远低于宣传的 78%。知乎上某技术博主拆解了一款宣称具备宠物AI情绪分析的摄像头,但发现其算法仅基于简单的动作识别库,对宠物焦虑状态的误判率超过30%。

诸如此类的这种体验落差正导致用户信任度下滑,行业高端化进程受阻。

最终,企业的消费陷阱和生态缺失。

宠物智能化硬件本身利润有限,部分企业试图通过耗材绑定、订阅服务,如云存储、高级AI分析创造持续收入。比如智能猫砂盆需专用耗材,非原装耗材可能导致设备锁机,宠物摄像头强制开通高价云存储。

真正的生态意味着设备、数据与服务的高效联动。目前,仅有少数头部品牌开始尝试突破。36氪的数据显示小佩PETKIT自研APP提供的健康报告仍较为初级,尚未实现与线下医疗服务的深度打通。

艾媒咨询的行业报告指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尽管中国宠物智能用品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500亿元,但其中大部分企业仍困于硬件微利与数据孤岛中。

在那些已构建起技术和服务闭环的对手面前,缺乏核心数据能力的品牌,生存空间将被持续挤压。

03 破局的关键在哪

在“它经济”的浪潮中,要做到乘风破浪,首先要找到用户的真需求,用户需求的痛点才是真正的破局点。

破局点一:技术深度,而非功能细化,回归本质的产品重构。以基础功能极致化替代微创新噱头。国外Litter-Robot的自动猫厕所技术真正做到了稳定和易清理。Whistle智能项圈开发与兽医合作的功能,让数据产生医疗价值。

破局点二:场景化深度验证,用户体验至上。小佩精准关注用户痛点,加大产品安全性投入,推出小佩智能行星喂食器,设置在断电、断网情况下的应急出粮机制,这是对安全这一宠物核心需求的回应。

itter Robot公司推出的全自动智能猫厕所成功破解“伪智能”,通过重量传感器,高端机型可以区分家中不同体重的猫,并记录每只猫的上厕所频率,得出有价值的健康数据。

该公司旗下的Whisker品牌的 CEO 公开表示,智能猫厕所产品在2022年实现了超过1亿美元的销售额,并还在持续高速增长。这也侧面证明了市场对能真实解决问题的智能产品的旺盛需求。

破局点三:生态联动,而非单品孤立。小米的跨界入场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通过米家生态联动,让宠物设备与家中摄像头、空调协同工作,创设“宠物独自在家”的整体智能环境。未来商业模式可能转向“硬件+服务订阅”的合理的盈利模式,避免过度依赖“耗材绑定”或“订阅服务”而损害用户体验。通过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换取用户付费意愿。

当前的市场博弈是市场高速发展的必然,但大浪淘沙,最终能留下的绝不是只会讲“情感故事”的品牌。破局的关键始终在于,企业是选择用科技收割焦虑,还是用智慧创造价值,答案无疑是后者。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眸财经”(ID:chutou0325),作者:陈原,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小米智能鱼缸众筹成功,智能养宠或成下一个风口
当仪式感融入养宠这件事,「321宠物照相馆」为养宠人群提供宠物拍照服务
“养儿式”养宠,成消费新趋势
认为运营好核心养宠群体是关键,「斜对面的老阳」从内容切入宠物经济
「七布科技」打造智能化养宠平台,用数据引领宠物未来
恋物志(一):网红带货,宠主追捧,2021年宠物智能硬件会火吗?
宠物行业类似“轻母婴”?情感消费升温,7000万+宠物主的生意如何做?
后浪养宠图鉴,钱都花在哪儿了?
共享模式在宠物外出场景行的通吗?「宠等舱」想从智能寄存切入宠物服务行业
全球宠物管理最严格的新加坡,是怎么养狗的?

网址: 宠物智能,是「养宠自由」还是「焦虑税」?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1028.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