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脑极体”(ID:unity007),作者 我堂堂一个熊猫,36氪经授权转载。
最近松下将半导体业务卖给中国台湾企业新唐科技的消息,让人们再次重提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落。要知道松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涉足半导体业务,至今已经近七十年。
即使是深陷亏损,松下半导体业务去年的营业额也达到了近60亿人民币,是新东家新唐科技的2.6倍,由此也可见松下割肉止损的决心。去年曾传闻的日本政府推动瑞萨、松下、富士通商谈半导体合并业务,如今也自然破裂。
从这一桩收购新闻出发,我们不妨尝试,除了“衰落”二字之外,我们还能从近年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中读出什么?
有关日本半导体的兴起与衰落,此前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了。
日本半导体的崛起过程,其实和今天中国发展科技产业的逻辑有些接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日本政府给予了半导体产业极大的政策扶持。不仅颁布了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堂而皇之地限制外资进入以保护本土企业,还成立工业技术院,拨付财政经费大力推动基础研究。
借助美国给予的战后扶持,昭和儿女干劲十足,先是在晶体管产业上飞奔猛进,又通过付费技术授权从美国仙童公司手中买下了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在产业链上不断向终端延伸。
等到了80年代,日本在动态读写存储器 (DRAM)上的技术储备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超越了IBM、英特尔等企业,进入了全盛时期。
尤其八九十年代恰逢PC、汽车等产业的发展热潮,日本半导体产业得以不断获得收益,然后再投入生产。一时间世界排名前十的半导体企业中有六家都来自日本,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3%。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美国动用政治手段,强行用《美日半导体协议》打开了日本市场。而日本政府又长期执行贸易保护,强行推高产能压低利润,使得半导体企业盈利并不算高,也自然减少了研发投入。不仅在自身擅长的DRAM上被韩国企业超越,也没能赶上后续的CPU热潮。
尤其在最近十年的发展中,日本半导体产业展示出了特有的“光荣孤立”气质,与全球产业链严重割裂,大量产品平台使用自产主控CPU和操作系统,甚至一度连办公软件都摒弃office选择自己的“一太郎”。
最终结果就像现在看到的这样,日本半导体业务倒闭的倒闭,关停的关停,再也不复当日的繁荣。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半导体产业只是在终端领域中相对孤立,如果向产业链上游追溯,可以发现日本半导体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优势。
今年以来日韩之间的贸易战就证实了这一点。
今年七月,日本经济产业部宣布,将加强 “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等的、三种半导体材料面向韩国的出口管制。而这三者材料中,氟聚酰亚胺是生产OLED屏幕的重要材料,光刻胶在半导体生产中必不可少。此举一出,立刻引起了韩方的强烈反应,甚至在在韩国国内掀起了一股反日货风潮。
日本之所以能通过限制出口卡住韩国脖子,是因为日本正牢牢霸占着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控场硅晶圆、光罩技术、半导体晶圆合成等必备材料中,有不少都被日本企业占据了半数产能,至于曝光设备、清洗设备、氧化炉等半导体生产必备的设备,日本也在十项设备中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些领域研发成本极高,进而有着强大的技术壁垒,同时在需求稳固的前提下,整体利润水平也相对有限。因此在此前全球产业链运转顺遂的前提下,几乎没有人会将时间和金钱花在攻破技术壁垒上。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前给予科技研发的巨额投入,至今仍然在派发红利。
所以当中国和美国投入研究碳纳米管意图替代硅制半导体时,日本学者抱怨“日本缺席创新研究,政府支持不足”时,并非真的意味着日本半导体产业已经跌入谷底,只能说明日本半导体产业深知自己产业链上游的优势,想要牢牢抓住。
日本之所以能够牢牢坐稳产业链上游,是因为整个世界科技产业采取着一套默认式产业链共享系统,日本生产设备和材料、韩国和美国生产芯片产品、中国负责制成产品,然后销售给整个世界。正因为产业链上的各方都能够获取足够的收益,才会互不侵犯。尤其按照索罗斯的理论来看,市场不具备自我修复功能,只会不断重复谬误。接下来发生的,很可能是产业链整体走向混乱,不同分工角色互相倾轧。
但不论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还是日本对于韩国的出口限制,种种迹象都表明了这套产业链已经不再安全,尤其面对设备生产、原材料这种上游技术,更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把产业链地震看做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第一重变化,那么第二重变化就是半导体产业的需求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从2016年开始,AI、5G、IoT等新技术的发展脚步正在加快,其中万物互联、智慧工业、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产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带动芯片需求的增长。仿佛未来连一只水杯都要安装上芯片好与水壶交换信息。虽然当前日本在IoT芯片、AI芯片或5G芯片上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光是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上的需求,都有可能改变当前的产业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仅仅因为一桩收购新闻就判定日本半导体还沉浸在失败之中,就未免太过自大了。
关注卖什么,不如关注买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企业出售业务看做进当铺,仿佛是日子过不下去了才会“卖掉”。实际上商业行为永远不会以“破产”为基准线,而是创造更多利益以面对日本半导体产业,我们不能总是看他们卖掉什么,也要看他们买下了什么。
实际上这些年以来日本半导体企业一边出售、关停那些不赚钱业务,另一边也没停下收购的脚步。我们可以看看两桩发生在今年的典型收购行为:
2018年到2019年间,日本半导体大厂瑞萨完成对IDT的收购,后者是一家供应以传感器、车联网和无线电源为主的模拟混合信号产品的公司,这场价格高达67亿美元的收购案,创下了日本半导体领域近十年以来的新纪录。而在今年八月,美国半导体圆晶代工企业格罗方德将旗下光掩膜资产出售给了日本Toppan。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点,首先从稳固业务看来,日本、美国与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企业,都在不断将业务与资产出售给自己的合作企业,这种出售对业务的实际运行相对较小,更像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寻找平衡发展的一种手段。进而从长远角度来看,日本半导体企业面对汽车/驾驶这种在未来大有前景领域,可谓是一点都不手软,大胆地买买买。
同时在技术研究层面,日本也在不断寻找突破,抛开国立研发机构提出的“加快AI芯片开发的创新推进项目”基本计划不说,日本学界也在非常活跃地与各国产业界进行接触。
就拿与日本“亦徒亦友”的台湾半导体产业来说,双方交流就十分密切,TEEIA(台湾电子设备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参访团前往日本半导体大本营九州进行交流学习,东京大学更是在11月提出结盟台积电合作研究先进半导体技术。日本学界对于半导体产学研究的主动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仍然是半导体产业中一位非常强势的参赛选手。五十年间的起落,半导体产业的强势伴随日本经济泡沫一起消散,但也像日本经济一样,留下了结实的基底。
提起日本科技数码的发展曲线,人们往往喜欢用加拉帕戈斯现象来形容——在这片南太平洋的群岛中,因为环境过于封闭,物种停止了进化,因此保留下了大量活化石。而也正因停止进化,这些活化石丧失了以对抗外界的能力。但别忘了,在日本经济不断内卷的三十年中,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却走出了加拉帕戈斯群岛,站在了世界食物链的上游。
这样的生物,不容轻视。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变革中,日本仍将是中国最具参考价值的学习对象,和最有力的对手。
相关推荐
打破加拉帕戈斯魔咒的日本半导体,不容轻视
像亚马逊那样打破“大公司魔咒”
苹果公司:打破规模经济的魔咒
时代呼唤鸿蒙:华为打破魔咒究竟有多难?
TikTok 新帅帕帕斯:我们不会离开
不收专利费的“二维码之父”:我是工程师,不是商人
日本垄断半导体材料真相:我们眼中的优等生,其实是日本心中永远的痛
松下退出半导体领域,日本半导体行业辉煌不再
彭博:只要美国政府不忘老传统,硅谷仍可领先中国
为什么改元“令和”,竟然成了日本程序员的魔咒?
网址: 打破加拉帕戈斯魔咒的日本半导体,不容轻视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