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业绩暴跌,钧达股份“光二代”登场

业绩暴跌,钧达股份“光二代”登场

01

近日,钧达股份发布董事会换届公告称,经审议,公司董事会同意选举非独立董事陆徐杨先生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陆小红、徐晓平因任期届满分别不再担任该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之职。

资料显示,陆徐杨为陆小红与徐晓平之子,同时也是钧达股份创始人杨仁元的外孙。这一人事调整意味着公司完成了三代家族交接——从创始人杨仁元,到第二代代表大女儿陆小红,再到第三代“光二代”陆徐杨接掌董事长位置。

有趣的是,新上任的陆徐杨,其名三字分别继承了父亲、母亲、外公的姓氏。

钧达股份的创始人杨仁元从传统制造业出身,经过多年积累,于2017年推动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主营汽车塑料饰件。凭借经营积累与资本层面的成功,他为家族奠定了控股基础。

继而,在转型窗口期到来时,陆小红接任董事长,她与两位姐妹陆玉红、陆小文共同控制家族持股。家族结构中还包括陆小红配偶徐晓平,陆玉红配偶徐勇,及另一兄弟徐卫东。以上九名家族成员构成一致行动人,共同掌握公司实控权。董事会中非独立董事六席,家族占据其中三席,足见家族治理的核心地位。

这种结构下,家族成员之间通过血缘与姻亲构成紧密联系。陆小红系三姐妹中的大姐,二妹陆玉红、三妹陆小文同样参与股权和经营。徐晓平是陆小红配偶,徐勇是陆玉红配偶,二人彼此为连襟。陆徐杨作为陆小红与徐晓平的儿子,是第三代中代表性人物。

家族架构如此清晰,是因为控股模式明晰而未分散。这种模式优点在于战略连续性,缺点是外部监督弹性低。家族人事更替并非建立在外部公开市场选拔,而更多呈内部交接路径,外界难以用常规流程评估其治理透明度。

业绩方面,钧达股份在转型初期获得市场认可。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95亿元,净利润7.17亿元。2023年进入高点,营业收入达186.6亿元,净利润8.16亿元,是历史最高。到此为止,全行业对钧达未来预期一度非常乐观。

然而,“登顶”预示下坡开始。2024年,营业收入急降至99.52亿元,同比下降46.66%;净利润为-5.911亿元,同比下降172.47%,由盈转亏。营收与利润几乎呈直线下滑。资产负债率也持续上升,2023-2024年从74.39%升至76.38%,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升至78.95%。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为141.9亿元,货币资金仅38.34亿元,偿债压力凸显。

公司披露,其业绩下滑原因包括行业进入供给密集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以及技术红利递减等。据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钧达股份N型TOPCon电池出货量为30.99GW,占比超过90%,同比增长50.58%。可见产能扩张速度并未放缓。但TOPCon电池片价格从2024年初0.47元/W跌至年底0.28元/W,跌幅超过40%,导致境内市场毛利率降至-1.04%,价格战冲击效益直接显现。

资产负债率提升结合现金流紧张,让财务结构变得脆弱。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继续恶化,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下降49.5%;净亏损1.06亿元。据最新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钧达股份预计亏损在2-3亿元之间,扣非后情况更严峻。

02

家族接班“一代接一代”,本意是长期主义结构传承。但在业绩急转直下阶段,“光二代”上任则是挑战。一方面承载家族情感与战略权力的延续,另一方面也必须接受市场对其治理能力与执行能力的检验。

同行业中,家族接班并非特例。例如晶科能源、协鑫集团、天合光能等,都出现了家族第二代进入董事会或管理层的现象。但通常更低调,不刻意公开,公众关注度有限。钧达此次换帅显得“赤裸”,公司三代掌门人的传递,容易被理解为“封闭式传承”,也容易引发关于治理结构的争论。

不过,好消息是,在次更换一把手的关键节点,钧达股份上半年成功在港股上市。5月8日,钧达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募集净额12.9亿港元。此前,钧达股份几次港股递表失败,在公司业绩承压之际,这次成功来之不易。

招股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填补海外产能建设、高性价比电池研发、海外销售网络拓展等。公司计划在阿曼建设5GW高效电池片产线,预计2025年底投产,同时推进越南产能布设。面向海外市场之举旨在对冲国内价格战和政策壁垒。

其中海外二字最为明显。数据显示,近年来,钧达海外营收比列提升明显。2024年外销比由2023年的4.7%升至23.8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跳涨至约51.90%。这反映钧达股份在渠道重构与市场分布上做出战略调整。

然而,作为第三代的“光二代”,陆徐杨此前在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层面担任职务,具有一定成长阶段积累。但他是否能在价格战、负债重压、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中稳住船舵,仍需市场多季报验证。

整体而言,“光二代”登台是一道节点,但并非答案。公司当前位于行业周期低谷中,无论家族连续性如何加强,其命运仍紧扣市场与技术路径恢复。接下来几个季度的业绩将检验家族接班能否有效与健康治理结合,能否在外部结构性压力中找到破局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柯阳明,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光伏板块崩跌,硅片大厂业绩滑坡
威创股份13.30亿元资金“被划走”调查:刘钧是谁?
2月24日个股公告精选:汤姆猫收关注函;晶澳科技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89.6亿元;钧达股份下属公司签署采购单晶硅片9.5亿片合同
4月14日个股公告精选:天音控股一季度净利预增602%-662%;钧达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1425%-1656%;海大集团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2%-107%
这家养鱼的光伏巨头暴跌750亿
价格暴跌后,光伏何去何从?
焦点分析 | “碳中和”成热点,拖鞋、玩具和汽车配件公司都要做光伏
卖股份给尚纬股份,套现1.8亿元,罗永浩要还清债务了?
体检“一哥”股价暴跌30%,美年大健康还健康吗?
新能源家族,正在量产“创二代”

网址: 业绩暴跌,钧达股份“光二代”登场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