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百果园陷"教育消费者"风波,回应被指断章取义仍遭质疑

百果园陷"教育消费者"风波,回应被指断章取义仍遭质疑

关于百果园董事长回应视频引发的争议,企业宣称其言论被断章取义,但舆论反弹的核心矛盾集中在“教育消费者”的表述与品牌实际经营状况的落差。以下是综合各方信息的关键事实与观点分析:

一、事件核心矛盾点

争议言论与官方澄清

原始表述:董事长余惠勇在8月8日视频中提出:“商业分两种——利用消费者无知或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选择后者”,并强调“不会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追求。

企业澄清:百果园声称视频被截取“最具争议部分”断章取义,完整内容旨在说明水果品质差异(例如:有机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与化肥催产的价格差达4-5倍),希望消费者基于知情权自主选择。

视频下架引发猜疑

原始视频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已被删除,公司未公开完整片段,仅通过客服回应“存在误解。此举被舆论质疑为“危机公关掩盖”(网友称“藏视频不如直面问题”)。

⚠️ 二、舆论反弹的深层原因

姿态傲慢与消费者主权冲突

“爹味说教”争议:消费者认为“教育”一词隐含居高临下的贬义,将商业交易异化为“认知差碾压”。如网友吐槽:“买个水果竟要当学生?谁给你的资格定义我‘无知’?

经济环境敏感期:在消费降级趋势下(70%年轻人优先考虑性价比),高价策略叠加“教育论”,被解读为“教消费者认清自己穷。

品质与价格信任割裂

高价未匹配高质:百果园部分水果定价超市场30%(如麒麟瓜售价24元/四分之一,市价仅9元),但多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腐烂果制果切、隔夜果充鲜果)。

投诉数据佐证:黑猫平台累计超2900条投诉,60%涉及“坏果不赔”“品质不符,削弱“坚守品质”宣言的可信度。

企业经营数据矛盾

业绩滑坡:2024年营收102.7亿元(同比降9.8%),净亏损3.86亿元,关闭965家门店(日均关店近5家)。

战略自相矛盾:财报25次提及“性价比,但董事长宣称“绝不在品质上让步”,被指“既要高端溢价,又讨好大众市场。

三、行业视角的症结剖析

商业模式缺陷暴露

加盟体系失控:99.8%门店为加盟制,总部向加盟商压货、抽成毛利8%-30%,却要求其自行承担损耗成本,导致品控参差。

竞争分流加剧:社区团购(如B级榴莲16元/斤)、生鲜电商(美团优选价格低30%)以透明价格分流客群。

“钟薛高式”覆辙警示

公众将此事与钟薛高“爱买不买”言论类比,认为两者共性在于:

以“高端叙事”掩盖品控漏洞;

用傲慢姿态回应公众质疑;

脱离大众消费能力基本盘。

四、总结:误解与否,信任重建才是关键

企业称“视频被误解”,本质是公关话术与消费者体验的对抗。消费者反感的并非“品质差异”的客观阐述,而是将价格争议归因于“消费者不成熟”的俯视姿态。当百果园的品控漏洞(烂果切块)、经营困局(关店亏损)与“教育论”并存时,任何解释都显苍白。

市场已给出答案:水果零售的本质是高频刚需的民生消费,而非奢侈品叙事。若百果园仍以“教师”自居,恐难避免成为下一个被消费主权时代淘汰的样本。

相关推荐

百果园陷"教育消费者"风波,回应被指断章取义仍遭质疑
被指区别对待顾客,上市刚5个月的百果园咋啦?
“任性”的百果园,被现实教育
热搜第一!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引争议,门店一年减少近千家
IPO途中,百果园变质
网友称“月薪2万元吃不起百果园”,董事长回应:不会迎合消费者
百果园陷入“水果贵”争议,贵就一定好吃吗?
百果园冲击水果第一股,盈利与扩张能否兼顾?
百果园上市,不能再拖了
百果园再上市

网址: 百果园陷"教育消费者"风波,回应被指断章取义仍遭质疑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0308.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