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话题以2.3亿阅读量冲上热搜榜首时,这家中国最大的水果连锁企业再次被推入舆论漩涡。董事长余惠勇在回应视频中直言:"真正的好水果供不应求",这番言论既道出了水果行业的深层矛盾,也折射出新消费时代品牌与消费者认知的错位。
在东方财经报道的视频中,余惠勇直面"百果园太贵"的质疑。余惠勇以"水果知识普及者"的姿态坦言:"水果看似普通,但真正懂水果的人很少。"他以荔枝为例解释价格差异:同一品种的荔枝因采摘时间、糖度、果径等指标不同,价格可能相差数倍。"好水果永远供不应求,这是其价格较高的核心原因。"
这位创始人将商业模式分为两类:一类利用消费者认知差牟利,另一类则致力于消费者教育。他明确表示,百果园选择后一条路径:"我们不会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模糊认知而降低品质标准。如果消费者不了解优质水果的价值,他们只能通过价格做选择,但这不是我们要走的路。"
余惠勇的表态迅速引发市场关注。8月9日晚间,#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首,阅读量突破2.3亿次。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中国水果零售行业在消费升级与价格敏感之间的深层博弈。
余惠勇提出的"教育消费者"理念,在商业实践中遭遇现实挑战。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达11.2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果品知识普及"相关支出占15%。这场持续12年的消费者教育运动,换来了4700万注册会员,但复购率仅41%,低于行业平均的48%。
门店数据揭示更严峻的现实:2024年关停966家门店中,63%位于二三线城市。杭州某关闭门店的店长表示:"日均客流量从350人降至180人,很多顾客听完讲解转身去电商平台比价。"这种"教育-流失"的恶性循环,导致单店月均销售额从18.7万降至12.4万。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冷淡。2023年港股上市首日即破发,2024年股价跌幅达67%,市值蒸发超80亿港元。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在消费降级趋势下,品质溢价模式面临系统性挑战。"
2025年7月《长安的荔枝》热播期间,股价单日暴涨20%,总市值突破35亿港元。但随后发布的2024年财报导致股价持续回调,截至8月8日收盘报1.75港元,较发行价下跌68%,总市值缩水至26.94亿港元。
作为中国首个制定水果分级标准的企业,百果园自2001年创立以来始终以"高品质"为标签。其独创的"四度一味一安全"分级体系(糖酸度、新鲜度、爽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将水果分为招牌、A、B、C四级,价格梯度随之拉开。这种模式在消费升级初期收获大量中产客群,但当下正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是消费环境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至3.1%,其中可选消费增速回落明显。在生鲜赛道,社区团购、即时零售平台以"次日达""小时达"服务持续挤压传统零售空间。
其次是供应链成本压力。百果园财报显示,2024年销售成本占收入比重达92.5%,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其中,物流仓储费用因冷链技术升级增长18%,而水果损耗率仍维持在5%-8%区间。尽管余惠勇表示"仍有成本优化空间",但在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的背景下,品质与成本的平衡始终是难题。
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1.3万亿元,但行业集中度不足5%。当"贵不贵"的争论渐趋理性,当"值不值"的判断标准日益清晰,这家水果连锁巨头能否在品质与规模的平衡木上走出新路,或将为整个零售行业提供重要启示。
发布于:浙江
相关推荐
水果卖到“天价”了,怎么百果园还是不挣钱?
IPO途中,百果园变质
百果园跌落神坛,高端水果为何失宠?
变质蜜瓜被曝做成水果切!百果园IPO遭遇“当头一棒”
百果园的IPO:隐藏着难以盈利和扩张的桎梏
百果园冲刺A股:三道难题待解
“隐忍”多年的“水果大王”百果园要寻求资本协助了?
专访百果园:不了解水果呼吸的人,是做不好数字化的
“低价”时代,百果园能顺利升级吗?
百果园再上市
网址: 百果园陷入“水果贵”争议,贵就一定好吃吗?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