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WAIC 2025 是今年 AI 硬件的「集体高考」,那 Rokid Glasses 无疑是那个考场里被全场围观、全网热议的「尖子生」。WAIC 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展台,大排长龙的跨国咖啡馆,以及未来感爆棚的科技音乐会,都让 Rokid Glasses 又一次现象级刷屏。
从社交平台到央视等权威媒体报道,我们可以看到 Rokid 展台上巨大的 Rokid Glasses 复刻模型;现场观众戴着 Rokid Glasses 实时查看歌词,主打一个「沉浸式 K 歌」;还有在跨国咖啡馆,与现场的外国店员面对面进行跨语言对话,体验 智能眼镜上实时语音翻译带来的全新交流方式。
这不是 Rokid Glasses 第一次刷屏了。
过去大半年,Rokid Glasses 的每一次公开亮相几乎都能掀起热议:从 2024 年底发布时引发的热议,到 CES 2025 上引起海外媒体高度关注,再到杭州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脱稿演讲」火到出圈……Rokid Glasses 在引爆舆论场的同时,也直接带动了「智能眼镜」这个概念在大众层面的传播和普及。
但在这场巨头相继入局的「百镜大战」中,真正让 Rokid Glasses 这副智能眼镜一次又一次火爆的根本,不是靠营销堆出来的噱头,而是产品本身足够好用、能打。从 AI 语音交互到拍照、识物,从提词到实时翻译显示,Rokid Glasses 展现出了一个全功能 AI+AR 眼镜的完整模样,也就不奇怪那么多人都想亲自戴上它,看一看人机交互的未来。
戴在头上的Rokid Glasses,最自然的大脑「外挂」
在如今的 AI 眼镜市场,形态大致分成几类:像 Ray‑Ban Meta、小米 AI 眼镜这样的 AI 拍摄眼镜,主打摄像与社交分享;像华为、李未可等品牌推出的 AI 音频眼镜,更接近耳机形态;而 Rokid Glasses 则属于少数兼具 AI 交互 + 拍摄 + 显示能力的全功能 AI+AR 眼镜。
对比之下,很容易就能发现它的两个特别之处。其一,Rokid Glasses 作为一款带显示的 AI 眼镜,实现了智能提词、实时翻译显示以及导航等实用功能,这也是其他形态 AI 眼镜所无法实现的。其二,Rokid Glasses 不仅能「听」会「说」,还能「拍」能「看」,不只是头上长摄像头,更是一个随身的全天候 AI。
这两点,也让它天然具备更强的可用性和关注度。与此同时,Rokid Glasses 并非「概念机」或者「实验室样机」,而是一款真正面向大众用户的量产 AI+AR 眼镜。按照 Rokid 透露,此前首批 F 码用户已经交付完毕。
而在 WAIC 的展台上,Rokid Glasses 的差异化更是被放大到了极致。在模拟的跨国咖啡馆里与外籍「店员」对话,Rokid Glasses 会实时翻译并在镜片上显示译文,全程无需手持手机或反复操作——解放双手、解放繁琐操作,只是它的表层优势。更深层的价值在于,这种能力被自然融入日常情境中:
和外国同事开会时,不用担心听不懂、漏听、错听;旅行时,能直接看着对方说话的同时看到字幕;采访或演讲时,眼前的提示能帮你更流畅地表达。
显示能力是这里的关键。纯语音的交互往往只能「说给你听」,但在嘈杂或需要精确信息的环境下,显示才是高效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实现更强的场景通用性和效率体验。而最终来看,AI 语音+显示的交互,对于所有人来说不仅更自然和更强大,比起口袋里的手机和其他形态的 AI 眼镜,也更接近大脑「外挂」的体验。
这种体验不仅仅是科技的堆砌,更是一种使用心智的转变——你开始不再把它当作一件需要「专门拿出来用」的设备,而是像戴眼镜一样自然地与它共处。它不抢你的注意力,但随时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不替代你的思考,但会在恰当时机提供增强。
因此,当我们说 Rokid Glasses 是大脑的「外挂」,并不是夸张的比喻,而是对它在日常交互方式中角色的精准定义。它不是为了展示技术存在,而是为了在工作、生活、娱乐的各种细节里,帮你省力、提效、甚至扩展能力。这,才是它最深层的价值所在。
而从硬件到体验,Rokid Glasses 作为一款全功能 AI+AR 眼镜的完成度也超出了很多人对新兴品类的预期。从轻到 49g 的整机重量,到 12MP 摄像头和稳健的拍照算法,Rokid Glasses 让长时间佩戴不再是负担,也让记录变得随手可得。AI 语音助手与实时翻译、物体识别、拍照提词等功能的结合,让它可以覆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多的场景。
尤其是在展会现场那样复杂的环境下,依旧能保持快速识别和流畅反馈,这说明它的软硬件耦合已经打磨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大厂、初创挤进智能眼镜,但最亮眼的为什么还是Rokid?
2025 年,智能眼镜几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阿里在这届 WAIC 上发布了夸克 AI 眼镜,小米则在此前就推出了小米 AI 眼镜,再从谷歌、华为到雷鸟、李未可、INMO ,都开始用不同形态探索 AI 在眼镜上的可能性。无论是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还是智能眼镜的玩家,都想在这个新兴赛道共同赛跑。
但从年初杭州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到 WAIC,Rokid Glasses 引发的刷屏并不是一次偶然,30 万台的订单也更直接地说明了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所以,为什么今年以来 AI 眼镜的火爆出圈中,都是 Rokid Glasses 独占鳌头?
或许根本就是 Rokid 在产品定义、技术底座以及生态布局上的优势积累。
今天,多数 AI 眼镜要么是音频形态,要么是拍摄形态,功能上相对单一,缺乏通用性。而 Rokid Glasses 选择的全功能 AI+AR 眼镜路线——不仅有语音、拍摄,还能将信息直接呈现在镜片里。不只是「告诉你」,还能「让你看见」。坦白讲,这种体验的吸引力,远超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原先的预想。
同样重要的是,Rokid Glasses 在 49g 的轻量化一体式形态下做到了一切,毫无疑问是目前智能眼镜中的标杆产品,也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大众用户对智能眼镜的想象。
而在背后,是 Rokid 过去多年在光学显示、软硬件以及空间计算等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在 Rokid Glasses 上得到了完整释放。一方面基于光波导技术实现的 AR 显示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软硬件深度调优也实现功耗降低、续航提升,并且延续了 Rokid 在 AI 交互体验上的一贯水准——这些都不是短期能「抄」出来的能力。
又比如在影像方面,Rokid Glasses 的拍摄体验并非简单硬件堆砌,也是软硬件深度耦合的结果,既保证了画面质量,也优化了交互响应时间,让拍照、录像、AI 识别在复杂环境下依旧流畅。
不过,单有硬件和功能,吸引的只是极客用户,真正打动大众的是和日常生活的无缝衔接。Rokid 在这方面选择了与支付宝、高德地图等本土高频应用合作,把支付、导航等「刚需」搬进眼镜。你可以在咖啡馆用眼镜完成跨语言交流和结账,也可以在骑行时直接用眼镜导航而不必掏手机。这些看似细碎的场景,也是让人排队体验、甚至考虑购买的关键理由。
回到 WAIC 现场,「跨国咖啡馆」体验区就是这种生态落地的最好示例——外国店员用英语或俄语接待,用户戴着 Rokid Glasses 即时看到中文字幕,并直接用支付宝完成支付。它既是展台演示,也是产品在真实世界的使用样貌。这种从场景到体验的闭环,让「展示」变成了「共情」,也是 Rokid Glasses 在 WAIC 上可能最打动普通用户的瞬间。
所以,当外界好奇为何在百镜齐发的 2025 年,Rokid Glasses 能成为全场焦点,答案其实很清楚:它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形态、技术、生态三条线同时走到了行业前列。光学显示和佩戴体验,让它有了硬实力;软硬件一体化调校,让它的功能真能用起来;生态合作与场景落地,则让这些能力与用户日常紧密相连。
在这个赛道,能同时兼顾这三点的玩家屈指可数,而 Rokid Glasses 恰好是其中表现最好的产品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便竞争者越来越多,它依然是展会里排队最长的那一个。
从极客走向大众,智能眼镜的「iPhone 时刻」
在智能手机的历史里,2007 年 iPhone 的出现不仅重新定义了硬件形态,更重构了整个行业的交互范式和生态逻辑。今天,Rokid Glasses 正在为智能眼镜走向大众描绘出类似的转折点。
过去的智能眼镜,要么功能单一、难以融入日常,要么设计笨重、让人望而却步。哪怕是今年开始涌现的 AI 音频眼镜和 AI 拍摄眼镜,定位和使用场景也相对局限。但 Rokid Glasses 的出现,把「可用」提升到了「好用」,并在软硬件迭代、生态完善、形态优化三方面同时完成突破——这恰恰是一个新范式诞生的标志。
Rokid Glasses 也证明了智能眼镜不必在轻便与功能之间做残酷取舍,也不必为了技术而牺牲佩戴的自然感。49g 的重量、光波导显示、稳定流畅的 AI 功能,让它不仅「随时戴、随地用」,还能作为个人智能终端成为全天候的个人信息与交互中心。
更重要的是,Rokid Glasses 的范式突破让行业看到了统一的方向。无论是音频流派、拍摄流派还是全功能流派,最终都绕不开「强大且轻便」的目标——既能提供语音与视觉的多模态交互,又能在外观和体验上足够低门槛,消除大众用户的心理负担。
这与初代 iPhone 对智能手机的影响相似:把核心体验打磨到极致,让用户自然接受它的存在,定义一个新的「范式」。
从这个角度看来,体验 Rokid Glasses 的意义不只是体验一副好的智能眼镜,其实也是在见证一个新阶段的到来。而当 Rokid Glasses 这样的 AI+AR 眼镜不再是展会上的奇观,成为可以戴着回家、在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的工具,它就已经跨过了极客与大众之间的那条线。
这条线一旦被跨越,整个行业的竞争规则也将随之改变。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百镜大战,终于不再乱打了
WAIC见证中国AI突破:Rokid Glasses定义下一代交互标准
中华文化钛合金招牌,诸子百家C位顶流,孔子(上)
C位、顶流、塌房——蔡徐坤和他的粉丝帝国
MCN,你真的可以留住贵司顶流吗?
一年闭店百余家,初代顶流火锅在县城能站得住吗?
Rokid破圈之后,AI眼镜量产战开始打响
2023年,互联网没有顶流
从范丞丞、孟美岐到王一博,顶流偶像厂牌乐华路在何方
刚刚,阿里正式进军AI眼镜,24小时逆天续航,通义夸克AI拉满
网址: 百镜出道,C位依旧:WAIC顶流Rokid是怎么做到的?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40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