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彻底败给AR眼镜!从风口上的猪到边缘化,VR为何落寞了?

彻底败给AR眼镜!从风口上的猪到边缘化,VR为何落寞了?

曾经,VR的热潮席卷全球,甚至一度让大家觉得显示器很快就会被淘汰,未来的世界是属于VR的。但是,当时间来到2025年,曾经被寄予厚望的VR设备却逐渐被大家所遗忘,即使是经常关注消费电子市场的小雷,都已经不记得上次看到VR产品的相关新闻是什么时候了。

VR似乎在悄无声息的从主流视线中溜走,取而代之的则是AR眼镜。最近两年,AR的声势明显要大于VR,入局的品牌也是非常多,仅国内叫得出名的品牌就有XREAL、Rokid、雷鸟、INMO、魅族等,国外也有Google、Meta、Vuzix等一众巨头,说是目前最热门的空间显示赛道也不为过。这几天,雷科技编辑部也做了一篇AI/AR眼镜的大横评,欢迎大家全网搜索查看。

图源:雷科技

但从市场出货量来看,VR设备仍然是领先的,只是整体呈现出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情况,而AR的增速则是有目共睹的。根据Counterpoint的统计,2023年中国虚拟现实(VR)头显出货量同比大降61%,为近五年来最大跌幅;相比之下,中国增强现实(AR)智能眼镜出货量逆势同比增长67%。

此消彼长之下,AR正在迅速缩小与VR的差距,成为头显市场的新核心力量,那么问题来了,VR为什么下滑如此之快?

风口上飞得高,跌得也痛

最近几年,VR最热门的时间点大概是2021年到2022年,元宇宙的热潮使得整个市场都在疯狂押注空间显示市场,其中最成熟且最具沉浸感的VR自然成为主要目标。为了推广元宇宙的概念,科技巨头之一Facebook甚至改名为Meta,旗下的VR设备Quest2成为与元宇宙关系密切的热门产品。

(图源:Meta)

随之而来的各路“英豪”开始疯狂炒作VR+元宇宙的概念,并且收获了相当高的关注。不过,元宇宙的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人们发现元宇宙的许多概念都是“云中楼阁”时,这股热潮很快褪去。

图源:meta

加之新冠疫情逐渐平息,人们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后,从2022年初开始元宇宙概念股就呈现下跌趋势,并在2023年成为无人提及的话题。虽然VR的退潮并不能完全怪罪于元宇宙,但是元宇宙概念确实透支了VR市场的潜力,往后的数年里,资本对VR市场的关注度明显变低。

以国内市场来说,Pico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70%,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除了Pico本身的产品体验外,字节的力推也是关键。在2021年收购Pico后,字节就利用抖音等平台推广Pico,同时推出“打卡返现,半价购Pico”等活动,在字节的带动下,爱奇艺的奇遇XR等品牌也加入战场,让VR的出货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是,随着元宇宙概念退潮,字节对Pico的投入显著减少,并直接影响到Pico的市场策略。据Communications Today的报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Pico出货量同比下跌超50%,整个VR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跌56%,下半年环比再度下降19%,整个市场都在经历一场滑铁卢般的败退。

图源:Counterpoint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VR出货量也在下跌,2024年VR头显出货量同比下降12%,从2022年开始,已经是连续三年出货量下跌。VR市场的下跌,也促使多数头部VR企业将下一代产品重心转向高端MR,Pico就被曝放弃推出Pico 5,转向研发代号为“天鹅”的MR设备。

作为对比,AR的市场表现则好得多,2023年中国AR眼镜市场同比增长高达64%,这个增长不仅延续到2024年,而且仅上半年就同比增长超100%,并且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超过了VR设备,实现了历史性的逆转。

在IDC的报告中,更是直接预言传统的VR设备将在2028年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取而代之的则是MR设备。这个苗头其实现在已经出现了,Pico等头部企业都转向MR,苹果的下一代空间显示设备也仍然是MR,当这个行业的头部开始转向,那么剩下的品牌就会自然而然的被裹挟着转向。

而且,MR也更契合未来的使用场景,既可以提供沉浸式的虚拟显示效果,也可以提供拟真的3D AR效果,满足更多使用场景的需求。其实,现在的部分高端VR设备都已经具备MR特性,比如Quest3就优化了彩色透视功能,Pico 4 Ultra也是如此。

随着MR设备成为主流,VR退场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MR也面临着VR一样的问题

不过,比之VR更进一步的MR,其实也面临着与VR相同的问题。在元宇宙热潮结束后就迅速衰退的VR市场,本质上还是VR产业一直以来无法突破几大瓶颈:应用内容缺乏、生态不健全且佩戴体验不佳,导致只能依赖风口和概念来提高销量。

某种意义上来说,从VR转变成MR,何尝不是想再借力苹果的Vision Pro?问题在于,Vision Pro从销量上看,甚至可以说是苹果近年来最失败的产品之一,如今的讨论度已经变得极低,以至于不得不屡次修改供货计划并提前将廉价版的开发提上日程。

图源:苹果

所以,想要让MR不再重蹈覆辙,应用生态和产品体验的提升是必然的。从应用方面来说,VR设备即使到了2025年,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许的VR类应用也将《节奏光剑》《半条命:艾利克斯》等少数几款游戏,以及免费的在线虚拟社交平台VRChat等。

有意思的是,元宇宙的热潮结束后,在这波热潮中受到关注的VRChat却成为少数继续发展壮大的VR应用(虽然从开发时间点来说,VRChat更早)。VRChat是一个允许用户自建形象、自建“世界”的虚拟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在其中与其他玩家互动,探索他们建造的世界。

某种意义上来说,VRChat其实非常接近元宇宙的概念,只不过其主要场景限制在社交范畴,并没有进行扩大,即使如此VRChat也成为不少玩家还留着VR设备的唯一原因。

聊回VR,其实大家不难发现,VR设备在过去几年里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无非就是画质更好、性能更强(但真正的高负载应用仍依赖PC),形态、重量、便携性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作为一类仍在探索使用场景和用途的设备,止步不前就足以让多数人对其感到失望了。

图源:meta

哪有什么XR,AR才是大赢家

作为对比,AR眼镜的变化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从早期的厚重到现在的轻便,并且也发展出光波导类型的全天候AR眼镜,可以完美兼顾户外使用的需求。AR厂商在以每年两款以上的产品速度更新时,VR却进入一年都未必有新品发布的长期更新中,缺乏新产品刺激的市场同样会慢慢失去用户的关注。

图源:meta

必须说一下,并非小雷唱衰VR/MR,作为买过数款Pico和Quest的VR爱好者,小雷一直对这种次世代的娱乐形式非常看好,结果自然是被屡次打脸。在我看来,MR如果不想重走老路,还是要着重于解决设备的便捷性、应用生态和硬件成本。

特别是硬件成本,事实证明体验再好,如果价格昂贵太贵也注定小众,最经典的例子就是Vision Pro,其他MR的体验无法与苹果相比,那么就最好走亲民路线,低成本普及后再从生态回本。不过这就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才行,单靠某个厂商是无法做到的。

事实上,AR这边已经在做类似的事情了,目前成熟的Birdbath方案最新款已经千元出头,甚至连光波导方案也降到一千五出头,这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2023年时,光波导方案的AR眼镜还要四五千,Birdbath方案也要两三千,AR眼镜的均价在以每年近30%的价格下降,使其能够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虽然AR眼镜的成本明显低于MR,但是AR眼镜所带来的生态协同性却在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乘上AI大模型的快车后,AR眼镜已经不再执着于从硬件上赚钱,如何讲好“AR的故事”,为下一代个人智能终端铺路才是核心。

在雷科技看来,完全体的彩色光波导AR眼镜,普及后是足以部分取代智能手机的,为什么不说全部?因为体积限制下,性能、续航等仍然是关键性问题,所以AR眼镜很难成为核心智能终端,却会是最佳的“手机伴侣”。

可以说,AR已经跳出了单纯的“娱乐”用途,开始探索更广阔的使用场景,Vision Pro其实也是如此,你不难发现苹果屡次强调这款产品在办公、创作等方面的用途,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过于昂贵的价格使其难以真正普及。

个人觉得,MR在未来或许会成为另一种类型的PC显示器也说不定,至少在现阶段来说,并没有展现出单独使用的必要性和优势,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MR厂商们可以讲好接下来的“故事”了。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别等苹果AR眼镜了,国产的不香吗?
Facebook AR/VR战略揭秘:为何自研操作系统、低门槛AR眼镜是未来
下一个十年,AR眼镜取代不了智能手机
华为和苹果狭路相逢,为何VR不亮AR亮?
AR 眼镜,正在迎来它的iPhone 时刻
苹果的AR眼镜,还要等多久?
VR和AR眼镜买谁更合适?其实是梦幻与现实的选择
寿终正寝!谷歌眼镜彻底死了:AR开创者成了先烈
AR/VR 背后的现实:每次都说是风口,就是不起风
消费级AR眼镜,离爆发还有多远?

网址: 彻底败给AR眼镜!从风口上的猪到边缘化,VR为何落寞了?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39903.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