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餐饮门店经营“三高一低”——高房租、高人工、高原材料、低毛利。
为了优化成本结构,与各行各业一样,餐饮也开始逐渐自动化。用机器取代人工,除了更加经济实惠,也能保证标准化出品,让门店得以“千店一面”地快速扩张。但这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机器需要完美复制厨师的工作流程,达到一样的餐品效果。
因此,从目前的行业应用来看,自动化设备最早落地在西餐、饮品这些操作步骤相对简单的领域,例如软银以 15 亿美元估值投资的机器人披萨外卖公司 Zume,以及36氪曾报道过的茶里小怪兽和 Ratio,它们采用的都是机械臂+餐厨设备的方案。
而我们最近接触到的“超小厨”则想优先突破“炒菜”这一中餐中最难标准化、烹制最复杂的方向。经过三年研发,超小厨推出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烹饪设备,由烹饪机+净菜盒组成,使用时将装好主菜、配料的净菜盒放在烹饪机上,在 App 中选择相应的菜品,烹饪机会自动完成制作。
创始人杨刚有 20 年餐饮行业经验,他告诉36氪,作为餐饮老板,能切身感知到中餐标准化的重要性及困难,在门店复制过程中,厨师招募及培训、餐品质量、出品效率等都会成为掣肘。
中餐诸多品类里,最难标准化的就是“炒菜”。市面上此前也有不少自动炒菜机,产品逻辑是用户投入原材料,机器旋转,或者搅拌柄翻拌原材料。从体验来说,缺陷在于:炒菜需要依次放入调料、主料、配料,但这些自动炒菜机,要么用户一次性放入所有原材料,影响成品;要么用户在过程中几次开盖投入原料。此外,用户需要自己控制分量,成品效果也无法保证。
超小厨希望用净菜盒解决这些问题,净菜盒内置主料、配料、调料等,炒制过程中,依照厨师的制作方式,机器自动按顺序投放材料。杨刚告诉36氪,超小厨将菜品制作流程拆解开,例如宫保鸡丁就是:投入爆锅料——炒鸡肉——投入酱料翻炒——加入花生等配料继续翻炒,再将每一个步骤的主要参数固定下来,就能保证成品效果。当前超小厨已经储备了 100 多个菜品制作方案,未来计划将后台开放给品牌及厨师。
但问题是,净菜盒从哪里来?超小厨计划先 to B 再 to C。首先是和餐饮品牌合作,大的连锁门店往往有自己的中央厨房,能够生产净菜,只需要再最后加一个打包环节即可变成净菜盒。盒子为食品级、耐高温材料,目前一个的成本不到 1 块钱,未来量产会更加便宜,且盒子能够多次复用。
当前企业版炒菜机价格为 1.68 万元一台,相当于厨师两个月工资,而其制作菜品的效率与厨师一致。除了节省人员成本,使用炒菜机也可以精简厨房面积、保证成品标准化。
to C 方面,超小厨目前在研发家庭版产品,预计单价远低于企业版,计划以租赁、赠送的方式触达消费者。C 端的难点在于净菜盒渠道,超小厨计划与餐饮门店、社区店合作,由餐馆、央厨供货,消费者在社区自提。本月将在大连开设第一家样板店,定位是以生鲜为主的社区便利店。
长远来说,杨刚告诉36氪,从整个产业链条来看,超小厨希望能在源头将生鲜商品化,缩短中间的流通环节,可以在上游将直接制作净菜盒,再配送到门店、家庭、企业学校等终端。
超小厨此前主要精力在研发,第一代产品近日刚刚面市,也在进行第一轮融资。
相关推荐
研发智能炒菜机,「超小厨」想要解决中餐标准化难题
想让开中餐店像开奶茶店一样容易,「优特智厨」用智能厨电解决万亿餐饮产业的标准化难题
创投日报 |「开思」获8000万美元 C1 轮融资 ;中国版的施华洛世奇、智能炒菜机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25个早期项目
融资合伙人入围项目 | 外卖、团餐之外的第三选择,「饭美美 」要用数据驱动“中央厨房—标准化餐品—渠道”闭环
「飞子科技」研发炒菜机器人兼顾环保功能,平均4分钟完成一道菜
看好下饭菜品类,连锁餐饮品牌「兜约」用标准化模式升级传统“现炒”
消费升级带动半成品净菜生意,「新鲜到家」布局社区无人售菜机
AI炒菜、配料、开发新口味……人类终于可以只负责吃了?
创投日报 | 「袋鼠云」获数亿元B轮融资,「飞子科技」研发兼顾环保功能的炒菜机器人,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17个早期项目
微仓模式破解社区生鲜,新希望「鲜小厨」抢占家庭餐桌场景
网址: 研发智能炒菜机,「超小厨」想要解决中餐标准化难题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