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市于纳斯达克和港交所的京东发布今年第一季度的经营业绩,在较高预期的基础上仍然超过预期。收入达到2600亿人民币,增长超7%。数据也显示,用户指标也都在实现大幅提升,季度活跃用户连续同比双位数增长,购物频次、净推荐值和低线城市用户数量都在显著提升。
运营效能的持续提升是一大重要因素,一季度,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降到29天的历史最好水平。大模型、大数据、无人科技得到广泛运用,进一步降本增效、优化服务。京东已经成为国内运营管理上的翘楚。不过另一方面,纵观近年来京东的成长历程也可以看出,出色的业绩不仅源自于技术迭代、供应链升级带来的新效能,也和其自身主动的战略革新密切相关:日百品类的快速增长(8.6%),春晓计划商家运营成本的对折下降,京东对运营效能的极致追求都已说明,奉行已有两年的“京东式”低价策略,终于开始显现威力了。
当京东刚开始落地低价策略时,有人认为将会是和拼多多、抖音等平台的直接对标。但很快业内就发现,京东的低价策略是独具特色的。其打造的既不是具有先天优势的自营模式,也不是平台模式,而是一站式全托管。京东承担定价、营销、交易、售后的环节,而厂家专注于生产和发货。京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洞察用户需求,选商品,然后细抠成本,把商品价格打到最低。
能有多细呢?
从原材料,到用工,再到包装,客户,厂房成本……一分一厘都不放过。以京喜直营在售的袜子为例,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平均每双袜子的价格不到1块钱。这一方面是因为,京喜直营和工厂直接合作,最大程度削减了中间成本,省掉了中间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则是运营优化、狂抠细节的成果,去掉包装盒,省掉2块,优化包装方式,在单位时间里提高了产能,改变工厂旧有的布局,降低了产品搬运的时间……一切为了实用,除了质量以外,任何运营成本都在变革的射程之内。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低价市场的逻辑,低价不再是压榨商家,而是“压榨”运营过程。价格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恶性价格战也不再是低价策略的归宿。
一站式全托管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让专业的人回归到自己最专业的事。京东作为平台方,有雄厚的技术支持和供应链基础,运营能力博采众家之长,经验丰富;厂商可以将全部精力倾注于产品本身的打造。相比于传统平台“甩手掌柜”式的运营模式,厂商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帮扶,这对他们显然有强大的吸引力。
相比于把盘子做大,京东选择了先把活儿做精。当这种模式得到了厂商的信任与认可时,把盘子做大也就顺理成章了。
京东很注重维护商家对平台的支持和信任。春晓计划的低价策略为用户带来了海量的超低价商品,但并不以伤害商家的利益为前提,正相反,京东为平台商家做出了多维度的让利。
京东为平台商家推出了“0元试运营”政策,试运营阶段可免交保证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意味着现金流压力的大幅下降;个人及个体户商家,96%的类目运营京东都支持服务费率低至0%;2024年起,约80%的品类实施降扣返佣政策等政策,所有企业新商家可以获得最高5800元的广告推广金激励,以期实现订单量平稳冷启动;“开店AI助手”则可以帮助商家通过“京东招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0元入驻,个人商家最快1分钟就能注册店铺……
京东的观点是,低门槛,多让利,才能让商家将更多的成本和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之中。这样的业务逻辑最终才能让消费者、厂商和平台三方都获益。
商家的向心力最终都转化为了繁荣生态体系的增长力。京东CFO单甦在业绩会上就讲到:“京东希望能吸引更多商家,帮助他们在京东平台更好的运营。过去一年我们不断简化商家的入驻流程、降低开店的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供流量的扶持,吸引了大量新商家的踊跃加入……通过自营和第三方商家,我们相信京东能提供更繁荣的平台生态、更丰富的优质商品供给,吸引更多用户、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商家把生意做大、做好。”
春晓计划和京东“多、快、好、省”的用户心智是紧密绑定的,入驻商家让在售SKU变得丰富多元,持续下降的运营成本提供了省心省力省钱的优质产品。如果京东“多、快、好、省”的标签正在越发闪耀,那么精耕已两年的低价策略必然在其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其实仔细观察京东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京东非常乐于和擅长做厚积薄发的事情。无论是物流体系的构建,还是自营商品的积累,又或者是当今春晓计划对商家的扶持,这都是在互联网时代相当少见的“慢功夫”。然而相比于很多速朽的时代产物,京东的业务却总能历久弥新,展现出蓬勃的后劲。今年一季度优异的市场表现,绝非一季之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京东,不一样的低价
京东低价总动员
为什么低价是京东的生死线
京东用户回流,刘强东的低价武器生效了
低价,成了京东的“思想钢印”
守住低价,京东开始反击
这届双11,京东不只是低价
刘强东顾不了那么多了,京东必须低价
一号店,京东要做不一样的会员?
C2M,为何成了京东低价最佳搭子?
网址: 京东,不一样的低价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1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