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完蛋,国产剧行业被“口贩子”编剧包围了?

完蛋,国产剧行业被“口贩子”编剧包围了?

影视公司文学策划小卓在年后的第一次项目会上,决定向制片人提出撤换编剧的请求。她最近跟进的现实题材项目已经换过一次编剧团队,如果再换一次,将要面临第三批新编剧团队,这是她为自己设下的“更换编剧团队次数警戒线”。

在小卓的经验里,如果一个项目迎来第三批编剧团队,也就意味着项目前期孵化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近乎超标,如果新编剧还是不合适,这个项目就到了“究竟要不要继续做下去”的生死时刻。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片头编剧署名部分

事实上,在国产剧的片头里,观众也可以看见“编剧”相关头衔里的名字越来越多,前两年《你是我的城池营垒》片头10名编剧、3名剧本编剧、3名责任编审就曾引发过热议。

而在2024年刚刚过去的不到2个半月时间里,娱乐资本论统计了播出的40部大小电视剧里,有15部剧的片头编剧署名都在5位以上,其中最多的一部为《大唐狄公案》,中外编剧总共7名,另外有1名剧本总监和3名责编。

这里有集体创作模式的作品,也包含了更换、增加编剧的作品。

“这种给了很多编剧署名的情况,很可能就是一批编剧写到一个阶段,又换了一批编剧,最后按照编剧各自写的比例来排署名顺序。”曾经从事文学策划工作的阿诺自嘲,“能白头偕老,谁还愿意二婚、三婚?只能说编剧吧,90%都是不靠谱的。”

一直以来在互联网的舆论里,编剧都处于被压榨的末端,是弱势群体的角色,但在与几位制片人、文学策划沟通后,他们似乎也有很多被编剧“坑”的故事想要分享。

(注:文中受访者皆为匿名)

“完蛋!我被“口贩子”包围了!”

讲述人:独立制片人丫丫  30岁   

听说早年影视行业有一些制片人被称为“行走的PPT”,就是特别能说会道,用PPT搞定投资人,但拍出来就差别很大了。以前我把这个当行业传说的笑话来听,现在我笑不出来了。

我是在2022年底开始从商务制片转型独立制片人,因为走分账剧路线,团队人不多,很多项目更需要亲力亲为,找编剧成了项目开发第一步的必修功课。

分账剧在选择编剧的时候甚至比定制剧、自制剧更加需要谨慎,说实话我们预算有限,能给到编剧的单集价格不高,选择的范围就会辐射到很多未必有过成熟作品、没有过署名作品的编剧。在这种前提下,大量的直接沟通非常重要。

我在做项目的第一年是更加注重沟通而不急于编剧试稿的,因为我觉得一来可以在沟通中加深彼此了解,二来我也知道不少编剧对于“试稿”是有不安全感的,害怕写少了甲方看不懂,写多了自己被甲方“骗方案”。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没想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有些编剧沟通的时候都非常能说,市面上热门的人物设定和组CP的形式很熟悉,女频小说十级爱好者,背德虐恋、小妈文学这种设定在《招惹》《千金丫环》这些热门短剧出圈之前就提出来,听起来很刺激,虽然我知道有一些风险,但很想冒险尝试一下。

结果一提笔全部都是逻辑Bug。

我自己就是文科生,最不能忍的就是故事没有逻辑,这位民国背德虐恋爱好者的编剧竟然还说出“既然是偶像剧,就不需要太讲求逻辑”这样的话,我觉得这触碰到了我的底线。我能理解的,即使偶像剧在事件逻辑上可以偏简单一些,重人物关系推进,但写出一堆Bug还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就不得不换掉了。

民国言情的项目,丫丫希望在强人设之外也做出氛围感,但同样进剧本之后台词写得很“毛躁”的编剧,男女主人设是书香世家、有留洋经历的人,台词写作却显得人物性格非常急躁和表达粗浅。

我最近正在看《永安梦》,虽然是24集的古偶题材,但每个人物说话都很冷静有逻辑,这样的台词滤镜下,我感觉欧阳娜娜的演技都变好了。这就是台词的重要性。

当然,能进到剧本阶段的编剧就算打败了70%的同行了,我也见过在方案阶段同样是把人设和CP关系玩出花来的,一到大纲结构就一盘散沙,没有主线全是一个个小梗连在一起,看起来更适合做三分钟一集的抖快小短剧。也可能本来这个编剧就是写甜宠网文出身,本身不擅长写大框架,只是因为朋友介绍所以试试看。

但是就算要换编剧,我每次都会严格按照合同流程,进到大纲阶段或者进到前五集,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不过大概率前一波编剧写的大纲,后一波编剧很难再用,那给前面编剧的钱和耗费的时间就变成了项目孵化的成本损耗。

我在过去一年里也见过十几组编剧了,几乎95%是“舌灿莲花、提笔无力”的,所以我现在已经不得不要求编剧试稿写三四场戏了,至少从台词文风和单场构架里能知道编剧的底子。

“重生之我在影视行业做‘林萧’”

讲述人:影视公司文学策划小卓  32岁

我小时候看《小时代》的电影,林萧为了催稿去周崇光家里给他打扫屋子做保姆,我还以为太夸张了,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差点成了“林萧”。

我喜欢做文学策划,是因为这个岗位肩负了一部影视剧最早期的孵化工作,是一个真正把项目从“0”做到“1”、从无做到有的过程,编剧介入的时候其实项目已经有个基本的面目了,也就是我们策划和制片人都有了比较清楚的方向,需要编剧来执行了。

策划经常需要和编剧斗智斗勇,只是没想到还得给编剧做保姆。

通常和编剧签的合作合同都是按大纲人设、每五集这样的节奏“分期付款”,会有一些编剧在拿到第一笔费用之后,会进入项目的疲惫期。编剧的工作是长线的,中间需要编剧自己安排休息时间,也可能因为甲方、平台的节奏而很久没有休息时间。一旦他们进入倦怠期,就很容易开启无限拖稿模式。

这个时候就变成策划需要用力Push编剧,压力给到我们。

编剧除非是要和甲方开会,一般都是在家办公,甚至远程办公。曾经有个编剧团队,工作室负责人是在北京,但他手下的编剧都在外地,有段时间实在催不动稿子了,老板一拍板打算在公司附近开一间不错的酒店,把编剧团队全员请来集中创作。

以前经常听说编剧哭诉被关小黑屋事件,现在才知道是作为片方耗不下去了,而且也不是“小黑屋”,我们给编剧准备的酒店就算不是四星级、五星级,但肯定环境不差的。虽然最后还是被编剧团队推脱说有的编剧家里有事不方便进“集中营”,我觉得我们老板是很心软很不狼性的那种了。

如果不能拉来集体创作,就需要我们策划按进度表询问编剧创作节奏,经常有编剧好几天不回复,就需要我们时不时去编剧家附近“溜达”,请编剧老师下楼吃个饭(划重点:这个饭钱也不能报销),其实就是为了确认编剧真的在家创作,而不是出门旅游、回老家等等。

我们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编剧有些私事,前提是要和我们沟通好,不要玩消失,也不要在重要的交稿节点请假,毕竟到了剧本的中后期阶段可能平台就介入了,作为片方也要对平台负责任。

还有遇到过编剧在交稿关键时刻忽然摆烂,就是催不动最后一集,我差点就要变成林萧去敲编剧老师的家门,边做保姆边催稿了,一点都不夸张。

“与编剧斗智“反诈”的那几年”

讲述人:前影视公司文学策划阿诺  33岁

现在聊起和编剧合作的事情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其实我现在已经不做影视行业了,就是因为做了5年文学策划,遇到太多不靠谱的编剧,最后没有一个项目拍出来,都说一剧一命,我觉得找编剧也是看命,可能我就没有这个命,干脆不做了。

我当初所在的公司每一次的项目预算并不低,目标编剧也是希望有过成熟作品的,甚至有口碑剧的话,预算也可以适当提高,这种情况下就会邀请到很多已经带团队接活的大编剧。

记得曾经遇到一位带着两名年轻编剧的成熟男编剧一起合作,写一个偏现实题材的项目,其中人物大部分也都是三四十岁熟龄的设定。我们对大编剧的文风非常熟悉,是很沉稳有节奏的。但有两次交稿的时候,写作的文风明显变了,熟龄人物的行为变得很捉摸不定,像是精神状态令人担忧的年轻人,台词也出现了很多网络用语,和原先大编剧的剧本相比,现在的人物简直在全员“发疯”。

这一定不是大编剧的手笔,而是两位年轻编剧写的。我们可以接受团队写作,前提是大编剧对剧本有把控,也能做到统稿到位,直接把全员“发疯”的剧本交上来,而且还是两次,我们就不太能接受了。

当然,现在行业也不是特别好,大编剧遇到这种被拆穿的情况也会和我们妥协,表示自己会重新修改,我们也不会咄咄逼人。

还有一位成熟男编剧,是老板专门请来写一个厚重文学IP翻拍项目的,这个IP之前也被拍过,所以再翻拍我们也很慎重,甚至特别提高预算。谁知在和这位编剧开会的时候,我们很明显可以感觉到他没有看过原著,一个劲儿让我们对标先前翻拍过的那版影视作品,前一版影视作品已经是很多年前播出的,很多改编思路都不符合现在的市场喜好了。

直到我们多次在他的剧本里看到了明显和原著里人物设定非常相悖的情节,老板斟酌再三,才决定把他换掉。其实我们也碰到过几次老板直接找熟人编剧来合作的情况,这样前提下编剧写得不行,我们究竟如何面对,会更加尴尬。

最离谱的是,有一部偏甜宠向的都市偶像剧,因为是平台定制内容,要的比较着急,预算也不是很高,就找了一组写过几部分账剧、对甜宠类型比较熟悉的编剧,是一位大编剧带着一位小编剧的组合。

在决定合作之后很快进到剧本阶段,我们当时很明显感觉到剧本的文风和试稿、大纲的风格都很不一样,不过因为也符合项目调性,就没有想很多。谁知道我的同事在一次同学聚会时,很偶然地听说有一组不认识的编剧在写我们这个项目,顺藤摸瓜地发现,和我们合作的编剧用一半的价格把这个项目包给了两位没有过作品署名的年轻编剧,然后自己在外面接了其他的项目。

虽然我们大为震撼,居然还能这样做中间商赚差价,但也感叹幸好影视圈,尤其是编剧的圈子有自己的人际网,不然很可能就会被一直骗下去。

“打工人型”编剧整顿职场

讲述人:编剧兼影视公司策划欧阳  27岁

我自己是戏文系毕业的,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编剧,但因为有很多吐槽编剧没上过班的言论,所以我才决定去影视公司坐班当策划,体会“上班”的感觉。

既然是拿工资上班,我朴素的价值观里就觉得必须把活干好。但大部分的编剧并不坐班,是项目合作制度,所以我也遇到过不少编剧团队总是和片方拧着来,有一种想要整顿职场的感觉,这种编剧团队对片方来说就比较痛苦。

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原来写电影的编剧,在疫情期间活儿比较少,就转型写电视剧,属于风格比较自我的“作者型编剧”。但我们在找编剧的时候,其实是对项目有了基础的把控,这些在前期沟通时也都聊过,才会确定合作关系。

作者型编剧就有可能一开始按照片方需要的风格来写,但写着写着就开始自我,他要描摹的人物就和我们设定的人物不一样了,和平台、市场的需求渐渐远离,可他就是一意孤行。

有一些编剧会显露出特别严重的对抗心态,比如平台已经对现阶段的剧本出了比较详细的反馈意见,只要根据这个意见修改,就可以过平台进下一步了。但这位编剧就是不肯改,认为自己创作的人物非常完美,一直拖到了平台的deadline,最后还是屈服了,这就属于我们认为比较矫情的编剧。事实上这位编剧后来也确实被平台换掉了,说明他在沟通和工作效率上确实有问题。

另一种矫情的方式就是挤牙膏式编剧,也属于折磨策划的编剧。策划是会为编剧提供灵感的人,也是会帮助编剧调整方向不走歪路的。比如我们曾经做一部田园风格的项目,有一些像《去有风的地方》,当地有一些习俗相关的晚会,我们会建议编剧写一些参与晚会的情节,但编剧反馈给我们的修改就是很简单的几个字“两人晚上一起参加晚会”,就没有细节了要说修改也是修改了,但只是这个程度的话,我们也根本不需要编剧来修改。

最好笑是遇到过一位编剧,在写完第一个阶段的大纲之后就铁了心要拖稿到天荒地老的,最后用“痔疮需要住院”的理由向制片人哭诉,制片人最后看在他生病的份上,给他结了大纲的钱让他去看病了,其实合同是写着要到前五集才结费用的,而且他的大纲也没办法给后来新换的编剧用了。

能够用一名或者一批编剧就把一个影视项目做完,这是我们所有策划、制片人的美好愿望。

其实现在确实也有制片人在尝试用AI给故事做框架,那么框架结构做不好的编剧是不是就有可能被替代?我们尝试过在一些现代题材里,AI在职场相关的故事逻辑和人物创作上,确实比很多没上过班的编剧做得好。虽然同样作为创作者,我们坚信好的创意不会被替代,但滥竽充数的人一定无法走得长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作者:等等

相关推荐

完蛋!股市被短剧包围了
《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主创:为其貌不扬的宅男造梦
对话《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发行方:爆火有偶然有运气
让更多男人去看国产剧
《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销售破千万,爆火逻辑是“宅男圆梦”?
支持《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的玩家,就是下头男吗?
完蛋!我被涨停包围之后,股票砸手里了
对话《我被美女包围了》团队:发售前没人看好我们
好莱坞编剧的痛,国产剧也懂
美女小程序剧占领Steam:俗套、狗血但有用

网址: 完蛋,国产剧行业被“口贩子”编剧包围了? http://m.xishuta.com/newsview111563.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