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动脉网(ID:vcbeat),作者 | 樊鑫
2月3日,开市。沪指大跌逾7.7%,深成指大跌逾8.4%,生物医药板块一只独秀,数十只个股掀起涨停潮。
在新冠疫情中,旅游、餐饮等许多行业皆遭受重创,但对于医疗健康行业来说,一些细分领域却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刚刚发布年报的平安好医生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有的健康险企业保单销售量是平时的180倍,互联网医疗、商业健康险等领域迎来了明显变化。
除了正向的一面之外,在另一面,行业中的线下医疗服务机构因疫情无法按时复工,受疫情的影响较大,“活下去”成了不少企业今年的首要任务。在一级市场,由于投资尽调等无法开展,2020年上半年投资规模和投资案例或将出现明显下滑,很多VC机构开始出台举措去帮助被投企业。
当然,就医疗健康行业来说,资本仍然会保持热情、保持温度。据多位投资人向动脉网透露,“近些年来,各大一线VC都逐渐加大了在医疗健康板块的投资权重,很多国家层面的基金也陆续参与到行业的投资中来。”
在医疗健康这个又长又宽的赛道上,各家投资机构有不同的投资理念。本文通过对红杉中国、君联资本、北极光创投、软银中国等VC机构和多名投资人的采访,力图去探寻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逻辑和方向。
十多年前,现为华盖资本创始人的许小林,还在建银国际产业基金总经理的任上。在梳理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时,他关注到了一条曲线。
“医疗这个行当,第二年不会比前一年差,但是它也不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所以它会有一个持续的稳定增长,这种行业就比较适合大资金、长周期的去持续的押这个行业。”许小林向团队分享了他的判断,并决定去推一只专门只投医疗的基金。建银医疗成长基金由此成为行业早期的医疗基金之一。
2020年1月中旬,美国旧金山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和ARCH Venture Partners的联合创始人Robert Nelsen展开了一场对话。
两位顶级投资人聊了很多。
Robert Nelsen说:“亚马逊、沃尔玛、谷歌、阿里……这些巨头未来都将成为某种类型的医疗健康企业。”
沈南鹏说:“中国正在围绕医疗健康的创新建立一个巨大的生态,正如20年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一样,一个创新生态的逐步建立是最令人振奋的。”
某种程度上,本次对话开启了这样一个共识,“Healthcare”是2020年投资的第一个关键词。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57998.3亿元,占GDP百分比为6.4%。在5年前,这一比重还仅为5.56%。
医疗健康行业的潜力,其实很多人都发现了。据投中网数据,在2019年中国创投市场各行业中,医疗健康的融资规模达77.32亿美元,仅次于互联网,位列第二。
“十年后,大健康将成为超过房地产、汽车的最大产业。”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陈东升在去年的某场会议上,讲了这样一个金句。马云也曾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最有可能诞生下一个BAT量级企业的领域是医疗健康。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接受动脉网采访时说:“医疗健康是中国未来10年到20年都会发生很大变革的行业,未来百亿美金市值的企业,可能很多来自生命科学,健康医疗领域,包括生物制药、医疗设备、诊断、服务、数据医疗等所有方面都在加速往前走。”
可见,医疗各个细分领域都是“寸土寸金”,VC早已带着金钱、打法、逻辑进入这个行业。
北极光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由创始人邓锋亲自负责,2009年时,北极光的身影就出现在医疗健康领域,秉持着“战略上激进,战术上保守”的打法。“当我们看中某一个领域的时候,一定要先进去。刚开始哪怕是交学费,也要先投一两个项目,做火力侦察,比如从中后期的项目跟投开始,看得更清晰之后再从资金和人两方面下重注,并逐渐走到早期。”
“希望在最有潜力的领域投到最好的公司。”据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翟佳透露,他投资的方式,除了常规的选创业公司,还可以是和大的平台型公司一起孵化企业。2018年红杉中国关注到健康险这个领域后,就联合妙手医生共同发起投资了圆心惠保科技,又联合众安保险共同发起投资了暖哇科技。到了2019年,健康险这个领域全面爆发以后,红杉中国成为了这一领域最耀眼的投资方。
高瓴资本是赋能型的打法,偏向于行业并购和整合,一度在寻找赛道最大额度的投资,最惹人注目的案例是花数十亿买下了1万家药店。经纬中国是投早期,单笔投资金额在1千万美金以下,主要投药和线下医疗服务两个领域。而鼎晖资本和华盖资本则都是PE风格。
疫情来了。
医疗行业被置于在镁光灯下,放大了各界对整体医疗资源匮乏的焦虑和担忧。
恒大研究院出了一份流传甚广的分析报告,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正如这份报告的分析,在这场疫情中,医疗行业的抗周期特点进一步凸显,预期将会有更多的资本和研发投入到医疗相关行业当中。
在本次疫情中,医疗健康各细分行业受到疫情影响的分析如下:
对于新药类企业来说,总体影响偏正向,最直接的是临床项目进度推后,潜在其他研发影响短期不大,关于新冠疫苗的研发会有政策审批的绿灯;
对于器械类企业,可能会有一定影响,部分企业新产品的临床和取证时间可能会延迟;
对于诊断类企业,总体影响为正面,对短期内分子诊断企业以及呼吸道病原体诊断企业的产品销售有促进作用;
对于服务类企业来说,线下业务为主的公司短期影响较大,口腔、医美、体检等机构无法复工营业。
不过,就疫情下的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逻辑来说,影响不大。软银中国合伙人武凯表示,“今年我们会继续保持在这个行业的投资速度和投资规模。”
面对本次疫情对企业的冲击时,VC们也迅速出台了许多举措帮助企业。
北极光创投一直聚焦的早期科技领域的项目,目前暂不属于这次受冲击的核心行业。但北极光也在第一时间与被投企业一对一交流,在预算、现金流管理、融资方案等梳理风险点。除商业服务外,财务、人力、法务也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特殊时期下的专项服务,包括与合作银行做了及时沟通,提出短期借款方案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研究和分享疫情下各类出台的税收、补贴等政策;开展疫情下复工流程培训;为企业后续融资、重组第一时间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及融资判断。
北极光创投执行董事宋高广表示,医疗再次进入大众视线,行业会引来好的苗头,“医疗会在大灾大难中,逆势而行,经过灾难的洗礼之后,行业会异军突起,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快速的提升。”
君联资本投资总监戚飞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这几年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已经在一个快车道上了,会按照既有的路径和速度走下去,“市场上主要的医疗投资机构都已经穿越了周期,不会被疫情吓倒,也不会因为疫情而一拥而上,疫情对这个行业基本的投资逻辑不会有显著的影响,但也确实会推动一些细分领域的快速成长。”
不过,戚飞觉得,今年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目前看没有时间表,如果不能尽快好转,很多企业会撑不过这个疫情,对于企业来说,“今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君联资本投资的金域医学、和瑞基因、金匙基因等都在抗疫一线配合疫情检测工作。君联资本的医疗团队在春节期间就在与旗下投资的80多家医疗企业CEO进行沟通,跟进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现金流情况,与企业讨论后续应对计划,帮现金流紧张的企业介绍银行贷款。
红杉中国投资团队在疫情期间全员线上工作,将专门为近30家早期成员企业举办两场Demo Day,帮助他们对接50多个创投机构。红杉投资的成员企业中,在武汉的一些企业受到了较大影响。红杉团队正在针对性地部署短期支持方案,向上百家企业完成远程办公协作工具的培训,准备电话远程营销培训、组织招聘和劳动法规培训等,还引起多家银行机构和部分企业洽谈疫情期间的贷款合作等。
曾供职于中电健康基金和经纬中国的王晓岑,是互联网医疗的知名投资人。在疫情期间,她联合一家上市公司用5天时间完成了对一家疫苗研发企业的投资。她认为医药行业长期被看好,疫情对整个的投资决策影响不大。“这个行业是受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我觉得,在本次疫情结束后,政府会对这个行业更加重视,在政策上,在资金上,在审批上,会对这个行业有愈来愈多的宽容。” 王晓岑说。
翟佳近期在社会媒体上看到一个细节,是关于湖北医院病房总量能接待多少患者的故事,查询方式还是依靠人力,非常传统,也做不到实时更新。
“这个细节明显反映了医疗信息化不足的问题,当地医院、区域医联体没有一个数据平台去支撑这个事情。要是信息化做好了,就不需要再掏出手机打电话挨个确认。”翟佳觉得,在本次疫情中,直接显露出来的行业发展方向便是医疗信息化和医疗大数据应用,这也是未来持续的投资主题。
香港海美资本执行董事林玉生在医药领域有20余年经验,先是做渠道,后来转向了投资,还曾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CEO。林玉生觉得,疫情过后,医药行业不会迅速出现投资拐点,但会涌现一些投资热点。他看到了五个细分领域的投资方向:
一,中医药行业会得到更加重视,在国家层面会建立战略机构进行主导,因为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疫情,都是中医药起到至关决定性作用,这次新冠肺炎中医药唱主角也不会例外。这个新病毒估计会与人类长期共存,不会消失,会以病毒流感存在。所以除疫苗研发外,会有许多中医药传统配方进行研发,主要是配方颗粒剂和煎熬的汤剂疗效上有新突破。资本界投资也会对中医药行业进行理念上的一次提升,重新覆盖,进行估值调整。
二,对医药零售终端的去终端化方向上会有新进展。一个是医院终端在分级诊疗和医药分家的基础上,处方药由医院终端转向线下药店和线上电商平台的速度加快,预计70%会流向药店,30%会流向线上电商平台;另一个是药店终端开始向大众化家庭端方向发展,通过远程视频医疗和共管家庭药箱(柜)的形式下沉到家庭端,会有点天女散花的感觉,药店不再是终端,会成药店端,会成家庭端的中转站或者一百米的配送商。这些变化会让B2C模式裂变,渠道商会加速衰退萎缩。
未来投资在医药行业点(零售终端)、线(配送信息流物流)、面(平台),更加看好药店零售终端点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并通过下沉市场改善商业模式,提高毛利率和销量。
三,在线问诊或者远程医疗。在大数据、区块链、5G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同时配合互联网医疗保险,会形成一个微闭环,未来流量红利相当多产生在这里,投资长期看好。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低频,刚需的平台,本次疫情中,如丁香园平台的浏览次数竟达到了十几亿。王晓岑也认为,互联网医疗是受本次疫情刺激最大的领域,“互联网医疗在本次疫情中证明了自己。”她觉得,本次疫情给了互联网医疗免费的市场教育和推广,在常态化的医疗资源遭遇到突发疫情时,医疗供给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未来政策或许会将互联网医疗的边界打开。
四,按照消费社交电商平台运作的大健康医药电商平台,会是投资特别看好的领域。主要是直播(KOL)、短视频(KOL)、微社群(KOC)、公众号(KOC)等私域流量引流方法应用在传统医药电商平台,形成社交电商平台标配版。特别是在私域引流精准营销、打通上下产业链的B2C的4.0升级版极其看好。
五,对高端仿制药和生物技术方面,投资始终看好。这次疫情如果能让医药行业出现新拐点,也是在这个领域。疫情后,行业会加快疫苗、特效药物的研发,这会是一个增长爆发点。
疫情期间,王晓岑花5天时间即完成的投资案例就在这一领域。2月4日,据鹏鹞环保公告,披露公司决定以自有资金出资3000万元对外投资参股北京艾棣维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艾棣维欣正在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完成疫苗设计、制备候选疫苗品种等阶段。
武凯认为,中国的IVD市场大有前景,第三方消毒、全自动PCR检测等领域都是未来很好的投资方向。
对于正在加速发展的医疗健康行业来说,是否存在一定的投资泡沫?
戚飞觉得,医疗健康行业的一些细分板块在2017年、2018年出现了泡沫,现在整个产业正在经历一个价值回归的周期,考虑到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和资金面的影响,2020年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可能会是一个继续价值回归的年份。
翟佳认为,整个行业存在一定的泡沫也许是一件好事。“医疗行业对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一定的泡沫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泡沫之外,资本市场上,关于医疗健康行业的故事正在延续。
武凯认为,在疫情结束以后,市场上很多公司的估值会大幅度回调,而这正是进入的好机会。
2月15日凌晨,据高瓴资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最新文件显示,高瓴新进了3家生物制药公司,在高瓴持仓的54家公司中,生物制药占了25席。
不仅是高瓴资本,包括红杉中国、君联资本、北极光创投等一线VC,都在加紧了步伐,朝着各自心中医疗健康的图景出发。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在接受动脉网采访时,讲述了他所看到的医疗健康图景,“对未来我是很乐观的。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医疗健康在GDP占的百分比会继续高速增加,中国创新的产品会愈来愈多,中国的医疗改革会有进步。
十年后,人口老龄化肯定是巨大的问题。蕴藏着很大的机会,我们也一直在关注,但是在老龄经济或者银发经济里,有什么东西是轻资产或者重资产,现在不是很清晰。中国医疗出海肯定是个大趋势,会有愈来愈多的企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整合也会发生。在医药领域中国会出现若干个像百济神州一样百亿美金的大公司。”
相关推荐
红杉、君联、北极光、软银中国如何看待疫情过后的医疗健康投资?
红杉、君联、北极光、软银中国等明星机构,在疫情后如何掌舵2020年医疗健康投资?
软银借力扳回一局,红杉、高瓴纷纷押注,这一赛道会迎来爆发吗?
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榜:红杉腾讯软银前三
外媒:青桔单车获软银和君联资本1.5亿美元投资
疫情之下欲赴港IPO,诺辉健康能否博得资本“喜爱”?
8个月收获3家医疗上市企业,“解析”北极光创投医疗健康投资法则
长话短说,医疗投资“历史级标志性事件”正在发生
36氪专访 | 对话李家庆:君联的“系统”
到股市捡钱去!顶级基金红杉、高瓴、软银都在这么干
网址: 红杉、君联、北极光、软银中国如何看待疫情过后的医疗健康投资?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