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年内277名基金经理离职背后:难承考核压力,新人顶岗待考

年内277名基金经理离职背后:难承考核压力,新人顶岗待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ID:eeojjgcw),作者洪小棠,36氪经授权发布。

年内277名基金经理离职背后:难承考核压力,新人顶岗待考

 “压力很大,虽然今年的业绩还不错,不过明年不一定有这么好的业绩,想休息休息明年转战私募。“一位今年已经离职的基金经理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坦言。

面对公司的业绩排名和末位淘汰,这位基金经理感到非常焦虑,“这种压力还不如奔私,还能自己调节节奏”。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另一位基金经理身上,华东某中小型公募机构离职的基金经理表示,自己在同类基金经理中的业绩排名不算高,主要是自己的风格一直偏大盘蓝筹,而今年没有踏准科技股的一波儿行情,年终奖考核又是以全年业绩排名来算,其实也拿不了多少,同时又有新的机会,考虑之后决定舍弃今年的年终奖毅然离职。

不少基金经理在2019年内选择离职,记者统计发现,年内离职的基金经理数量已超过200位,涉及基金公司近百家;而在不少基金经理离职下,许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开始“顶岗”,而这能否让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风格得到稳定,仍然有待市场的检验。

离职潮

虽然今年市场呈现震荡上扬行情,消费+科技成长可谓支撑全年上涨,不过记者统计发现,今年离职的基金经理数量却高过前几年。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19日,年内已经离职的基金经理数量为227位,涉及94家基金公司,在整个公募市场2048位基金经理中变动率超11%。

其中,离职数量最多的为广发基金,离职基金经理数量为7位;其次是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平安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和东方基金,均有6为基金经理在年内选择离职。

上述数据比2018年全年离职基金经理194位、2017年的170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为何在A股市场赚钱效应较高时还有超过往年的基金经理数量选择离职?记者多方采访获悉,虽然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在考核制度上有不同程度的调整,调整方向主要为注重三至五年的长期业绩,但年内短期业绩也不能完全忽视,而且在实际操作例如年终奖发放等考核中,短期业绩也是考核因素之一,且大部分机构仍推行末位淘汰机制,这使得长期业绩不突出但短期业绩不理想的基金经理很“难熬”,一旦有新的机会就会选择“重新开始”。

“还有一些基金经理趁着今年业绩不错,可以跟其他机构谈一个更高的薪酬而选择主动离职。”某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不过,记者获悉,也有基金经理因业绩差而被公司下达“逐客令”,例如华南某公募机构基金经理在今年7月遭公司解聘。

根据公开数据,其从2016年起管理的数只基金,在执掌的3年多时间里,普遍呈现亏损状态,且绝大多数基金亏损超过了10%,尽管公告显示其因“个人原因”离职,但记者从所属基金公司内部获悉,该基金经理确实因为业绩不佳而被迫离任。

无独有偶,在今年离任最多的基金公司中,亦有基金经理因业绩回报未能跑赢同类基金而遭遇离职。

对于这一现象,在基金业内人士看来,优胜劣汰本就应该是行业发展的正常现象,基金经理由于业绩不佳而离开今后也是行业常态。

不过也有公募基金从业人员表示,虽然现在公司总是说看长期业绩,不过还是会将短期业绩排名予以内部公开,基金经理心理压力过高,有些因此会就会背离之前的坚持选择更为激进的策略来应对。

新人待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记者统计,截至12月19日,2019年新聘基金经理数量远超离职基金经理,达到了443位,而随着新基金经理的加盟,公募基金队伍组成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Wind数据,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3.42年。

目前,基金经理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为嘉实基金,公司共计59位基金经理,记者统计发现,基金经理数量超过50位的基金公司共计7家,除嘉实基金,还有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

在新聘的基金经理中,嘉实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年内新聘基金经理数量最多,达到了12位;其次是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国联安基金,4家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经理数量均达9位。

从任职期限来看,随着年轻基金经理的不断涌入,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在三年以下占比最高,从数量上来看,有1112位占比超53%。此外,任职不足一年的基金经理占全部基金经理总数的近2成。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大部分新任基金经理为公司内部晋升而来,基本是从基金公司行业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独挑大梁”管理自己的产品,而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转岗时间普遍在4年以上。“伴随着原来基金经理的离职,新的研究员的顶岗、基金经理进一步年轻化可能会成为趋势,但投资往往对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新的基金经理能否在长期业绩等方面让基金公司的投研条线保持持续,仍然有待市场的校验。“北京一家公募机构产品人士表示。

事实上,公募基金经理频繁离职之下,也让更多行业人才逐渐流向私募或其他领域。有分析人士认为,公募行业应当通过股权激励等多重方式强化人才机制建设。

“资产管理行业的关键是人,但由于行业激励、产品创新不足等原因,越来越多公募的投研人才正在向私募领域转型,这反而会让私募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而公募的人才却不断流失。”一家公募机构负责人表示,“公募行业应当反思人才建设、机制考核问题,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

相关推荐

年内277名基金经理离职背后:难承考核压力,新人顶岗待考
机票退票延迟背后:乘客埋怨,航空公司承压
大佬出走,裁减新人:自动驾驶独角兽表示还能再撑三年
爆款基金,明星经理,都难破一个赚钱魔咒
韬蕴资本:巩振兵将离职 但不存在未达董事会考核
百度CFO余正钧或将11月离职,上任760天难救主
新资本 | 君盛投资李昊:本土创投要抓住成长性投资机会,背后核心是组织机制
传京东前员工卷入承兴案被捕 京东:无法判断真实性
从此,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将告别“注册难”历史
上市公司怒怼基金经理背后,投资者关系这门功课并不简单

网址: 年内277名基金经理离职背后:难承考核压力,新人顶岗待考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5446.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