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些年提到“音乐+智能硬件”,或许绝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只能单向传递音乐的智能音箱。但随着一款智能乐器产品出现,彻底让很多用户将音乐随时随地掌控在了自己手上。
2023年4月,音乐科技品牌LiberLive正式推出了C1无弦吉他——自此,对于每个热爱音乐的普通人来说,弹唱开始变得“触手可及”。
C1无弦吉他是由LiberLive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乐器,得益于低门槛、易用性、便携性、交互性等特质,让一大批原本对传统乐器望而却步的用户,仅需3分钟学习,便能在短时间内体验到主导音乐的自由弹唱乐趣。
这份点燃表达欲的全新体验,不仅催生了大量UGC弹唱内容,创造了一个庞大且活跃的音乐爱好者社区,也带动了更大一批用户的热情涌入。这份由真实用户热情推动的市场潮流,同时也同样让创投和科技行业的从业者们,重新开始审视“智能乐器”这个赛道的可能性。
2025年8月,在近两年的打磨之后,LiberLive推出了新一代自研无弦吉他C2。新品延续了经过百万用户验证的C1经典构型,对外观进行了更细致的打磨,提升了整体质感与视觉体验。硬件性能更强,弹奏体验更丰富,在音乐内容和创作空间上做出了显著拓展。
从外部看来,这并不像一次单纯的产品更新,而是对无弦吉他的再次定义。
与每一位渴望更进一步触及音乐的爱好者一样,LiberLive第一次选择吉他,也是一种直觉型的决定。
大多数人对音乐的想象和理解,往往来自于流行音乐这个最直观的文化载体。而在流行音乐的世界里,吉他无疑是应用最广泛、最核心的表达工具。从街头弹唱到大型舞台,吉他贯穿于创作和表演的各个环节。正因如此,吉他成为了绝大多数音乐爱好者和初学者的首选乐器。但是,哪怕是入门难度并不算高的吉他,依然是玩的人多,精通者少;喜欢的人多,深入钻研的却少。“周杰伦”终究是少数,绝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依然是虽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仍未能真正掌握一门乐器的普通人。
大家或多或少都期待着一种“介质”能延续这份对音乐的热情,直到LiberLive C1无弦吉他让市场和用户看到了一种新的解法。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吉他市场规模约为14亿元,其中无弦吉他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3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9%。数据描绘出一幅群像,而在这背后,是用户行为趋势的变化。
当“参与”不再困难,表达就变得自然,使用场景也开始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多样性。很多用户在学会使用C1弹唱并分享视频时,都会表示“C1是自己在尝试众多专业乐器未果后,所拥有并掌握的‘第一把乐器’。”
如今,C2诞生于LiberLive与用户持续的交换想象,以无弦吉他形态为起点,全面升级硬件与玩法,实现了面向未来音乐体验的革命性跨越。
LiberLive用两年时间打磨的C2,与前作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别出心裁的设计。
相似点是,C2延续了C1所确立的无弦吉他构型。在这一已经被验证成熟的基础上,C2做出了更精细的人体工学优化:拨片的耐久与响应、琴颈的结构设计、续航与稳定性等关键性能全面提升。视觉上依旧极简,交互路径依旧直觉,但整体体验感更加顺滑。
不同点在于,C2并没有随市场裹挟陷入“参数竞赛”与“音色堆叠”,而是在“表达”这一核心维度上,给出了更具前瞻性的回应。除了在操作层面引入更细致的控制维度(如新增半音垫、全向变调旋钮等、开机&音量键的双键合并),LiberLive 首次提出“风格包”这一内容体系——不是简单的音色分类,而是一套围绕音乐语言本身构建的系统化表达方案,真正支持多风格、可自定义、有温度的音乐体验。
在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的创作场景里,灵感往往源于一种氛围或情绪——一段慵懒的旋律,或夜色下城市的律动。然而在大多数音乐工具中,创作流程几乎都要从音色、节奏型、配器等模块化参数的选择开始。这种以技术为先的路径,将情绪拆解成一组需要逐一决策的参数,对初学者来说意味着需要跨越复杂的门槛,灵感很容易被中途打断;对熟练者而言,频繁的调试和判断则会消耗创作的即时性与流畅感。选择越多,灵感流失得越快。
针对这一痛点,LiberLive在C2中创新性地提出了“风格包”这一内容体系。它以用户感受为起点,构建了一套让音乐表达能够从情感自然流淌的系统机制。
官方预设的数十种风格包中,涵盖了金属、朋克、芭乐、民谣、复古电子等不同音乐风格——同一首歌曲,也能通过风格包的变换而获得全新的音乐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用户自定义的各种风格包配置都可以保存在软件当中,让每个人都能搭配出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高质量的风格包,对新手用户来说,是“起手即专业”的安全感,不需要深度理解复杂参数,只要做出感性的选择,就能弹出合适的音乐风格,表现出想要的音乐氛围,对进阶用户来说,是高质感的起点,在一个经过专业打磨的风格骨架上,进行更具审美深度的个性化调整和二次创作。
支撑这一体验的,是一整套深度封装的技术体系。C2内置完整的数字音频工作站架构,采用多音符与力度分层的多采样技术,精准捕捉演奏力度、指法和技巧变化,展现丰富细腻的音色动态。高性能芯片实时处理演奏输入,动态解析多样演奏技法,赋予音乐自然起伏与节奏感。拨片采用无人机级磁感应技术,灵敏耐用,准确捕捉每次拨动的力度和细微变化,接得住任意风格的节奏表达。扬声器分区设计,中高频配备蚕丝振膜和钛合金镀层,低频搭载3.5寸增强系统和低音风洞,声音层次分明,细节丰富,将风格演绎的极致细腻。
所有技术高度协同运作,却始终“隐形”于用户体验之中,不喧宾夺主,只以“不打扰”的姿态支撑从灵感到每次一按一拨的自然表达。
这种思路,使C2既降低了创作的技术门槛,又扩展了情绪化表达的可能性,让音乐创作真正回归到“感受驱动”的路径之上。
此外,在36氪的提前体验中,C2所带来的全新的弹唱功能、旋律跟唱功能和不同场景下可适配的弹唱、纯音乐演奏玩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比C1更灵活且更多元的弹奏体验。也由此看到,C2正逐步逼近传统乐器的表达上限,实现了“上手即本能,进阶亦专业”的完美平衡,再次定义了无弦吉他的表现边界与成长潜力,使其应用空间更加立体可感、前景清晰可期。
回望LiberLive的两代作品,团队的思考脉络清晰可见。
在C2阶段,LiberLive以更丝滑的体感,和用户一起正式进入音乐内容深水区,也让我们看到了被再次定义的无弦吉他及其背后不断拓展的音乐表达疆域。更丰富的硬件功能、更灵活的音乐内容和玩法、更开放的生态接口,为每一位音乐爱好者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和音乐自由度,而一以贯之的,则是品牌始终坚守的本质——让技术隐身,让表达本能发生。
“变”与“不变”的背后,可能源于他们对音乐表达本质的深刻洞察与长远战略的系统演绎,也可能缘起于品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的战略目标与长期主义。
在这样的静水深流中,LiberLive悄然推动着品类向前,以有价值的创新,回应真实的需求,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正如LiberLive所说的——音乐的世界很大,大到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回响。
以LiberLive为起点的无弦吉他让音乐以其流动性,跨越了距离与差异,连接起了超过百万用户因共同的热爱而聚合,从个体的自我表达发展成群体的共鸣,最终连结形成品牌与用户共建的生态体系,C2的则是由生态共鸣所产生的产品新形态。当更多人从“被动欣赏”走向“主动参与”,创作者的作品被更精准地欣赏,听者的理解能力的增强让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创作者与听众之间的理解变得更加通透,表达也更容易产生共鸣,甚至可能激发他们迈出音乐想象的第一步。这种“更多人参与,更多人理解”的良性循环,将为整个音乐行业孕育出更广阔且深厚的文化土壤。
相关推荐
无弦吉他首创者新作,LiberLive C2再次定义无弦吉他新范式
羽生结弦,成败当笑看
让人快乐的教育产品长什么样?「迷鹿音乐」想让你从拨第一根弦就开始享受音乐
又一个行业被AI颠覆了
贵州山沟里的世界吉他
“AI裁判”眼中的羽生结弦
羽生结弦的「堆金术」
推出碳纤吉他后,「拿火音乐」要进军新材料智能乐器和音乐教育领域
羽生结弦,结婚到离婚3个月
对话Peter Woit:弦论之争20年后现状如何?
网址: 无弦吉他首创者新作,LiberLive C2再次定义无弦吉他新范式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3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