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从“仙童八逆”到OpenAI“宫斗”——商业至上和技术优先较量下的硅谷创新史

从“仙童八逆”到OpenAI“宫斗”——商业至上和技术优先较量下的硅谷创新史

文|崔伟 

       清华大学博士

       浙江大学金融学系校外导师

       浙江数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引 言

在科技创新的广阔天地中,硅谷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纵观几十年的历史,从芯片、互联网到人工智能,再到自动驾驶,它一直都是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

然而,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并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商业至上主义和技术理想主义激烈交锋的战场。

近期,AIGC的新秀OpenAI公司围绕内部控制权的风波,为我们揭示了这两大路线之间的角力。

本文将通过这起事件,分析两条路线之争,进而追溯到硅谷的创新历史,揭示这种矛盾如何塑造了硅谷的风貌,并助推了颠覆性的科技创新。

正是这些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塑造了硅谷的创新风貌:在追求科技创新的同时,也推动了商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成为了硅谷独特的魅力所在。

OpenAI公司的“两周政变”引起全球瞩目

11月17日,位于美国旧金山的OpenAI公司发布声明,山姆·奥特曼(Sam Atlman)将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并离开董事会。该公司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将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立即生效。

声明称,奥特曼“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始终不坦诚,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对他继续领导OpenAI充满信心。

同时,另一位创始人兼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将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并继续担任公司职务,向首席执行官汇报。

新闻一出,全球舆论一片震惊,中外“吃瓜群众”也开始纷纷挖掘其中内幕,成为了周末全球瞩目的焦点。

OpenAI于2015年在旧金山成立,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萨姆·奥特曼、格雷格·布罗克曼、沃伊切赫·扎伦巴(Wojciech Zaremba)、伊利亚·苏茨克维尔(Ilya Sutskever)和约翰·舒尔曼(John Schulman)共同发起。

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它的宗旨是开发安全且开放的AI工具,以赋予人们权力。

OpenAI的使命是确保人工通用智能(AGI)——我们指的是高度自主的系统,在大多数经济上有价值的工作中优于人类——使全人类受益。

——《OpenAI公司章程》

在过去接近一年的时间里,该公司通过推出ChatGPT,在一己之力,在全球掀起了AI的狂潮,产生了成百上千个大语言模型(LLM)和相关的应用,可谓已经成为全球AIGC(AI生成内容)行业的排头军。它的控制权之争,自然也会引起各国民众甚至政府的关注。

▲ ChatGPT的三步训练过程

在官方声明中,OpenAI 董事会表示:经过“审议审查过程”,发现奥特曼“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未能始终保持坦诚,从而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因此,董事会对其继续领导 OpenAI 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奥特曼在被解雇后不久发表了推文,表示自己“喜欢”他在公司的时光,他称之为“变革”。

各方在接下来的两周里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和商讨,尤其是在OpenAI的重要股东微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全球网友也在实时同步关注各方在社交媒体上的唇枪舌战,包括几百名员工也表态,愿意跟随奥特曼的步伐离开OpenAI。

在重重压力之下,在11月30日,ChatGPT诞生一周年之际,OpenAI正式发文官宣:奥特曼重返OpenAI,继续担任CEO。

这短短两周内“宫斗”剧情终于告一段落。ChatGPT的主页上,也放上了庆祝生日的小帽,一切终于回到了正规。

▲ 图片来源:ChatGPT主页截图

在写给OpenAI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奥特曼为公司设定了短期内的三个目标:

第一,全力按照计划推进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栈安全研究;

第二,继续开发和部署产品,服务好客户。让更多的人能通过AI受益,让人类适应AI;

第三,三名创始董事会成员将推进公司治理架构的变革,确保公司未来能够稳定运行。

表面上看,这似乎就是一次偶发性的企业治理权争议,也有很多媒体从OpenAI独特的股权结构设计、投资方对于OpenAI控制权的争夺、美国政府的参与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但是从深层次来看,此次争议,正是硅谷多年来两条路线之争的延续——商业至上主义和技术理想主义。

OpenAI内部的

商业至上主义和技术理想主义之争

我们在讨论OpenAI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把OpenAI和苹果公司来对比:把ChatGPT的诞生当作iPhone时刻。把11月发布的GTPs(可由用户自行定义的个性化AI助理)的到来,当做Appstore时刻。

▲ 图片来源:OpenAI主页截图

甚至奥特曼的一举一动,也展现出乔布斯的独特风范。然而,这并非OpenAI这个非营利性组织所追求和策划的。

奥特曼所代表的硅谷企业家群体(他们是企业家,而不仅仅是程序员或计算机科学家),是从彼得·蒂尔创立Paypal之后,形成的“蒂尔黑帮”的杰出代表。

彼得·蒂尔是著名创业畅销书《从零到一》的作者,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一方面,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开创了当今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从提供低成本服务、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到吸引投资、推动业务增长,再到突破规则、扩大市场份额),并且参与了Meta、SpaceX、AirBnB的早期投资;

另一方面,他因为习惯于打破规则,甚至积极参与政治(如成为特朗普的影子内阁成员)而备受争议。

最近GPTs和GPT Store的发展,更是沿着互联网公司的思路迈进。然而,这并非OpenAI这个非营利性组织设立的初衷。

创始人们将OpenAI设立为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以研究为主要方向,将商业利益放在一边,持续探索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

这次行动的领军人物是OpenAI的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尔(Ilya Sutskever)。稍微了解人工智能历史的读者可能都知道,伊利亚是AI领域辛顿的得力助手,也是2012年推出Alexnet,将深度学习技术推广到全球的团队核心成员。

▲ 伊利亚(左一)和辛顿团队的合影

他与一群计算机科学家们,一心追求科研的极致,深究人工智能的能力,尤其是安全性(即“对齐”,旨在避免AI产生有害内容或行为)等方面。

而GPTs这类个性化产品,虽在技术上鲜有突破,却通过借助GPT底层技术,在交互和商业化方面取得了进展。

这正是OpenAI内部“两周政变”的核心矛盾:OpenAI是否应走向苹果的发展道路?毕竟,苹果始终秉持稳定、可靠的消费级技术、产品理念,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非科研领域的最前沿探索。

OpenAI内部的争议,实则是计算机科学家们与从彼得蒂尔、Paypal延续至今的硅谷文化之间的斗争。

然而,与其他科研领域相比,这里存在一个核心难题,也是伊利亚等AI科学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研发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主要是算力),若不考虑短期经济产出,投资者是否愿意为前景不明确的项目持续投入大量资金?

这便是近年来AI领域的科研成果主要来自企业界,而非学术界的原因,因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无法承担大规模训练、推理所带来的高昂成本。

奥特曼的商业化思维,对于OpenAI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而言,并非反叛,而是促使更多资源涌入。科研与商业化并行发展,或许是OpenAI的理想之道。

这也决定了此次斗争的终局,并揭示了奥特曼重任CEO后宣布的“约法三章”中强调加强对安全性重视的原因:双方已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

硅谷文化之争的起点:

从“仙童八逆”到英特尔的诞生

硅谷的文化之争,如同一曲悠扬的交响乐,贯穿了历史的长河,见证着这个科技重镇的崛起与繁荣。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那个辉煌的时刻,当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特·布拉顿在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他们为人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为硅谷的传奇篇章揭开了序幕。

那一年的12月16日,三颗照亮未来的明珠在贝尔实验室闪耀问世。这个伟大的发明,让他们在1956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那一刻,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个小小的晶体管,会成为日后硅谷辉煌的基石。

1955年,肖克利在归家途中,目睹了晶体管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景象。他的心中涌起了创业的激情与想法。

于是,他选择了离开贝尔实验室,为了实现梦想,他创立了肖克利实验室,并招揽了芯片领域顶尖的八位优秀人才。他们的聚集,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硅谷的未来。

▲ 发明晶体管的三位科学家

热衷于商业利益的肖克利渴望将晶体管应用于电话产品,迅速获取利润。然而,以诺伊斯为首的八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却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使用晶体管制造集成电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革新。由此,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两者之间产生了。

这种似曾相识的斗争,正是硅谷两条路线斗争的起点。

最终,以诺伊斯为首的八位工程师集体决定跳槽到仙童半导体,肖克利愤怒地称他们为“叛逆”。因此,“仙童八叛逆”由此得名。

仙童半导体的早期投资人是一家摄影器材店,由于摄影器材生意的良好状况,店主慷慨地提供了3600美元的启动资金。

随后,仙童半导体取得了成功,但摄影器材店的老板由于生意不佳,挪走了仙童半导体的利润。这让仙童半导体的年轻人们深感失望。

先是赫尔尼、罗伯茨和克莱尔出走,成立了阿内尔科公司。接着格拉斯出走,创办了西格奈蒂克斯半导体公司。斯波克出走国民半导体担任CEO。仙童半导体的销售主任桑德斯出走后创立了AMD。

最后是诺伊斯和摩尔,他们从仙童带走了一位管理天才——格鲁夫,创立了英特尔。

乔布斯曾说:仙童半导体如成熟的蒲公英,轻轻一吹便散播了种子。意味着仙童将半导体的种子广泛撒播出去。

在众多企业中,英特尔的起点最高:

诺伊斯是集成电路的发明者;

摩尔在1965年提出了“摩尔定律”,预测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如今60年过去了,摩尔定律依然在持续发挥其影响力,尽管已经越来越接近极限;

而他们从仙童带出来的格鲁夫,也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天才。

1980年代,英特尔在内存芯片业务上无法对抗日本厂商,格鲁夫领导英特尔积极求变,转向微处理器业务,最终和微软合作,形成了统治IT行业数十年的“Wintel”架构。

OpenAI此次斗争的影响

这次OpenAI的内部争议,表面上已经风平浪静,但是实际上,对于全球的AI行业可能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应用开发企业,必须要考虑到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大模型。

根据非完全统计数据,目前全球已有一万多个各类基于ChatGPT的应用、服务和产品。尽管偶尔会出现宕机现象,但这一情况并不妨碍其持续使用,特别是那些基于商用API的产品,其稳定性基本上得到了保障。

然而,这次OpenAI的动荡必然让这些开发企业意识到:

原来即便是如此卓越的公司,其内部管理也存在诸多隐患,甚至有可能面临分崩离析的风险。

因此,从产品角度来看,即下图中的“应用层”,必须考虑适配包括Claude、Llama(开源)等各类不同类型的大型模型,以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当然,对于那些大型模型企业而言,这无疑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

人工智能的“安全阀”,进一步放松。

这次事件的本质是商业化路线和研发人员之间矛盾的表面化。

那么,既然结果是,无论投资人,还是员工,都选择了继续商业化路线和提升OpenAI子公司的估值,那么必然对于人工智能的“安全阀”,要进一步放松。

原来在设计上用于监管其发展的OpenAI董事会,这次实质上是被改组了。技术界舆论的主流观点都认为,这些人过于迂腐,限制了技术的发展。但是,万一,他们担忧的是真的呢?

这里需要澄清一点: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具备了自身的认知和思想,例如电影《挑战者》中的“天幕”(Skynet)。

这一点,虽然很多科学家也表示了担忧,但是目前由于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还属于基于数据训练、神经网络算法和大量算力的计算机程序,并没有表现出自我意识的潜力。

那么它的危险性体现在哪里?更多的是,如果没有得到严格的安全保障,那么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所使用,那么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第一,可以通过一些攻击性的提示词来获取用户的隐私数据;

第二,可以通过有污染性的数据来“毒化”模型,即有意让模型产生错误的结果;

第三,非法分子可以结合大语言模型和各种插件,在通过技术手段绕过限制,实现自己所希望的目的。

这三点,目前都已经有了实际的案例。也就是,可能的安全问题不是来自于LLM,而是过于强大的LLM,一旦被滥用,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中国如何学习硅谷的创新精神?

在硅谷这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各家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和人才,经常会发生各种冲突和竞争。这些冲突不仅表现在商业层面,也表现在文化层面。

硅谷的文化之争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硅谷的多元化和创新精神,也反映了硅谷作为一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复杂性。

尽管硅谷的文化之争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它也孕育了无数的创新和机遇。这种文化之争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硅谷文化之争的双面性,既要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硅谷的文化现象,更好地推动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怎么样不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可以独辟蹊径,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我们需要看到硅谷的以下四种创新理念:

1、容错能力:鼓励尝试,鼓励犯错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科学家和企业家应该得到足够的容错空间,鼓励大胆尝试和创新。

“有限责任公司”这种机制的发明,让企业家敢于冒险,这也从侧面促成了十五世纪末的航海大发现(参见尤瓦尔《人类简史》中相关阐述)。

而“终身制”(tenure)” 这种机制,则让学者们敢于放下包袱,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题和方向。前者我们已经采用,后者还在发展之中。

“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一次失败就翻不了身,那么自然就不会有人愿意投入到高风险的创新、研发之中。

2、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创意,严惩侵权

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好的产品,一定要得到充分的保护。盗版、侵权、欺诈行为,会得到彻底的惩罚。这样才能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技术创新中。

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应该建立起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保障知识产权的长期繁荣。只有这样,才有企业、科学家愿意投入去开发好的技术。

时至今日,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人认为,盗版不是犯罪,侵权有助于发展经济。这种社会氛围中,无法让科学家安心创新,很多企业家也会觉得,“抄袭比创新赚钱快”。

3、鼓励独立思考: “生命之美,来自于摇曳多姿”

鼓励每个人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志趣,提倡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鼓励多元化(diveristy),这既依赖于经济发展阶段,也源自于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有句话说,“创造力来自于闲人”,认为只有在“不为稻粱谋”时,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思考。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保护、尊重特立独行、奇思妙想(在合法前提下)的性格。

另外,一个健康的科技生态需要有多样性,不同背景和经验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能够为新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带来不同的视角和创意。

在越来越多人工和脑力劳动被机器取代的今天,个性化的思考和能力,会变成每个人的“杀手锏”,也是决定一个企业、社会是否具备竞争力的关键。这对于我们的教育和衡量人才的标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健全的资本市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硅谷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以及长期投资计划已经成为了为企业家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手段。

这些资金支持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持续不断,使得研发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投入且研发周期较长的项目,如医药研发等,这种接力式的、长期的融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融资方式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早期项目和那些没有明确赢利前景的技术研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在研发的早期阶段,许多项目往往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顺利进行。而这种融资方式的出现,使得这些项目得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得以实现其潜在的价值。

同时,这种融资方式也能够为那些没有明确赢利前景的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在许多情况下,一些技术研发虽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但却无法直接转化为商业利润。

因此,这种融资方式的出现,为这些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得这些技术能够得以发展和应用。

结论

硅谷的文化之争,是一场商业主义与技术理想主义的激战。这场矛盾的存在,既推动了硅谷的发展,也催生了颠覆性的科技创新。

OpenAI内部的争议,正是这场文化之争的生动缩影。在探讨硅谷文化之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在商业化与技术理想之间找到平衡,以推动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科技发展。

硅谷的历史故事,从“仙童八逆”到OpenAI,都体现了硅谷在斗争方面的历史传统。这段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引领我们走向未来,探索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从“仙童八逆”到OpenAI“宫斗”——商业至上和技术优先较量下的硅谷创新史
硅谷疯狂一周,OpenAI 宫斗的最大赢家不是 Altman
24小时,OpenAI宫斗大戏要反转:ChatGPT之父或回归
OpenAI宫斗背后真正的“无形之手”
OpenAI宫斗剧第一季落幕:一场宗教与世俗的PK
OpenAI“宫斗”史:马斯克为何负气出走?
大反转!奥特曼重返OpenAI | 回顾100小时“宫斗”全过程
关于OpenAI CEO被出局的事实、猜测和看法
OpenAI忙着“宫斗”时,竞争对手发布新款大模型
宫斗和黑幕阴影下的格莱美:改革十年,一夜归零

网址: 从“仙童八逆”到OpenAI“宫斗”——商业至上和技术优先较量下的硅谷创新史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30614.html

所属分类:商业市场